日喀则到樟木的柏油马路已经全面通车,单程只需要五六个小时。这里常年客商络绎不绝,每年通过这里进出口的货物达3个多亿。这些变化,五十多年前,阿妈啦连做梦都想不到。
阿妈啦总要给来访的人讲述自己当年作为背夫的经历,讲述自己几十年与国旗为伴的忆苦思甜故事。所有聆听了故事的人,都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许多来这里的游客被深深感染了,来自香港的小婉坐在樟木松软的草坪上就不想离开,顺手掐了一片草叶放在嘴里品嚼着,望着明澈如镜的晴空,漫无边际地遐想着,这儿虽距家乡万里之遥,但仍像在母亲怀抱里一样温馨可人。是因为国旗阿妈啦的故事感染着她,阿妈啦升旗的姿态与场面揪着她的心,无形之中,把阿妈啦升旗的情景延伸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的热闹场面来。
不管刮风下雨,寒冷飘雪,每天的早晨,到了升旗的时间,在偌大的广场上,依然站满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有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大家带着激动敬仰的心,看着眼前准时出现的天安门升旗手们的雄姿,昂首挺胸地踏着正步走到旗杆下,在国歌声中,由一名旗手把五星红旗抛开,而后就顺着旗杆徐徐升高,在国歌声止的同时,国旗也升到了杆顶,随风高高飘扬起来。
这个千篇一律的动作已经定格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更化作了一道特别的风景,一座不朽的碑供人们景仰。在我们祖国的西大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樟木边境口岸帮村的一位101岁的次仁曲珍阿妈啦,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高尚的品格,坚守了47个春华秋实,在自家院里升降国旗的壮举,一样成了一座碑,尽管阿妈啦每次升降国旗时,没有铿锵有力的国歌声陪伴,只有她默默无闻地在心里高唱;阿妈啦更不会踢正步,她那颤颤巍巍的脚步一样的高大,稍微有些颤抖的展旗姿态一样优美与伟大;她升降的国旗虽然没有天安门广场的那么大,国旗护卫队赠送的旗帜也在那狭窄的小院展不开,有些佝偻的弱小的身板也没有国旗手那样魁梧;笨拙的手脚也没有国旗手一般灵活有力,但阿妈啦升起的这面旗帜一样迎风飘扬,已经升华成了爱国主义精神。一样吸引着无数前来看阿妈啦升旗的五湖四海的人们,“我要到樟木看升旗”的他们从各大媒体了解到国旗阿妈啦的事迹后,从四面八方纷拥而来。
日喀则至樟木的客车,每天一班。旅行社租用大小车辆,有时游客数量过多而不得不增加几辆。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往樟木镇夏尔巴民俗文化度假村,一睹国旗阿妈啦风采。
香港来的、澳门的、国外来的游客都聚集在了帮村,特别是上海第五批援藏干部李作言,结束休假后带着自己的妻子女儿,游客与国旗阿妈啦合影不辞辛苦赶来了;来自北京的王申夫妻两人带着儿女,一家人千里迢迢慕名前来;山东的舒虹,和自己援藏的爱人也一起来到了帮村;来自深圳的一对旅行结婚的小夫妻,在国旗下和阿妈啦幸福地合影,让国旗为他们的爱情作证。目光与目光相遇,大放光彩的眼睛一个个湿润了,阿妈啦的院落里陌生人一次又一次惊飞了翠竹上的小鸟,把阿妈啦定格在伟大与平凡之间。
又有一次,企业家王鑫,他自从走出学校大门,建立公司以来,一帆风顺,公司发展迅猛,很快就从同行的几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了本地的有名企业,分公司遍布全国、世界各地,他也成了时代的宠儿,政府树立的模范企业和杰出人物。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风暴、经济危机让其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再加上他的失误,导致偌大的一家大公司,一夜之间面临破产。他的希望破灭了,精神支柱没有了,一下子垮了,好似天塌下来一般。为此,他把自己关进了房间,一连三四天不进一点粮米荤腥,急得家人亲朋好友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才缓过劲来。
回归现实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他从小就梦寐以求去西藏旅游一趟的夙愿。可这些年来他老是抽不出时间。于是他来到了西藏的樟木,休憩在宾馆里,无意间他从电视里看到了关于阿妈啦的报道,阿妈啦的故事让他感悟不已,突然间心里亮堂了,心灵的那扇门打开了,心里的障开启了,于是就有了看望阿妈啦的想法,当他见到阿妈啦后,感慨地说道:“能够坚持40多年如一日插挂国旗,这在全国和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人,这简直就是一种传奇。虽然我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碰到了一些困难,从阿妈啦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走出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澳门的杨华说:“我站在阿妈啦屋后的房间里,看着山谷中流淌着月光和清泉,飞过界河,欣赏着河那一边稀落的灯光点点的尼泊尔夜景,不觉和这边的樟木繁华相比起来。那里。那一晚我真的失眠了。眼前老出现,白天与阿妈啦一同升旗合影的情景,以及经过对游客的调查发现的结果。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仿佛在死水般的沉寂之中,生活在盗版人生和假货库存里,对子女的教育已经没有多少故事可讲,作为70后80后的父母自己的经历已不足以感动下一代;赝品文化河鱼海鲜,历史遗址,文化景点,喜羊羊灰太狼,茶肆,楼阁都不为奇。谈论的都是关于车子房子、服装品牌的故事。于是大家选择一种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旅行,而亲自感受一次国旗阿妈啦的传奇故事本身就为每个人的平凡添加了精彩。阿妈啦的纯善无伪,怡然自足,仿佛幸福就在枕边,一种情怀,无始无终的爱。这是一次心灵的疗伤,灵魂的考问……”
来自北京的沈琛说:“在滚滚红尘中,问爱为何物?沉浸在国旗阿妈啦的故事里,我们的灵魂会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
毕业于北大的企业家李总感慨地说道:“我自从走出大学校门,先开始在研究所工作,后来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工作,如今要钱有钱,要荣誉有荣誉,但在生活中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次亲眼目睹了阿妈啦升国旗的场面,才让我感悟到缺的是精神食粮,爱国主义,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的。这就是我这次来西藏最大的收获。
“纷纷扰扰的城市,聚散离合悲欢,一些升腾与坠落的欲望和情感,一些得到与失去的偶然和必然。当人们抱怨工资不高、房子太小、工作辛苦、待遇偏低时,亲眼目睹一次阿妈啦升旗的举动,与阿妈啦零距离接触一次,就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在物质主义弥漫的天空下,真爱比以前难寻,但人们仍在渴求,心中还存有自己的一块精神家园。然而在人心浮躁,享乐主义蔓延的当下,阿妈啦依然一心一意为国旗增辉添彩。”
作导游的丹妮说:“2009年8月至10月间,我们西藏几家旅行社面临30多个团队前往樟木乘车的难题,迎来了旅游高峰期,这对刚刚经过‘3?14’事件后,西藏旅游业深受重创的人们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事,旅行社只得临时雇用了以前做过导游的38名导游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没有想到的是,从前往樟木镇帮村的红色之旅开始,就一下子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多少游客在等候的那段日子里,忘记了繁华的大都市的流光异彩,纷呈无限,那里的酒吧、高楼大厦、地铁、高谈阔论、附庸风雅,缠缠绵绵的舞曲与灯红酒绿。可人们的生活还在继续,唯一改变的是,心里平添了一份对国旗的向往,对国旗阿妈啦的依恋。”
2007年的一个节假日,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驱车500公里,去中尼边境看望这位90多岁高龄的国旗阿妈啦。他们带来了为阿妈量身定做的冬装、棉鞋,还有藏毯、藏被和过冬粮食。当大家围着阿妈啦,在她升起的国旗前高唱《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时,心中激荡起一腔豪情。
在建党88周年的那天,国旗阿妈啦次仁曲珍和游客,以及当地的群众,又一次举行了一个简朴又隆重的升旗仪式,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樟木高高飘扬。阿妈啦用几十年的坚守,无声地表达了293万雪域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爱恋。
这种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远,比雅鲁藏布江还绵长……那一刻,阿妈啦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花,荡漾着历尽沧桑不改初衷的神情。阿妈啦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地面,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
阿妈啦又一次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述说着见证的历史。细数血泪斑斑的黑暗过去,那是被人们淡忘的一段苦难的遭际。阿妈啦十分愤慨地当场演说道:“在旧西藏,我是一个在头人压迫之下挣扎在悬崖边上的背夫!我的血都被他们榨干了,自己却一无所有,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足迹,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影子。旧西藏的头人,吃尽大山不饱,喝干海水不足。
自金珠玛米来了才给樟木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好日子。”
豪情万丈、感慨万分地讲述着,一双手忽而放在两腿膝盖,忽而又放下来而且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
任岁月流逝,依然不改的是樟木的钟灵毓秀。杨柳飞絮,新雨空山。这是小镇上驻足的永恒春色,阿妈啦屋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岁月曾经淹没了许多新鲜而生动的故事,覆盖了一幅幅生活风情画面。有一位游客怦然心动,为国旗阿妈啦记录下了这样一首诗。
青松绿柏掩映着帮村
照耀的阳光交织渗透
雾气中弥漫着尼泊尔风味
让你惬意得分不清山色
或是森林模样的照耀
干冷与荒凉变成绿树成荫
唯有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
一派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
用阿妈啦目光点燃岁月
瘦弱的肩膀扛起47年升旗的姿势
佝偻的身躯承载着太多宽阔胸襟
隔离了45度山坡的所有风寒
守望着从容播撒的眷顾之春
把无边的爱坠满国旗下屋檐
生长开放出一簇簇绚烂花草
滋养着你心中一轮不落的太阳
用阿妈啦见证农奴制度的葬礼
把所有的苦难终结融入雪域
勾勒出你的一种晴朗心灵
为把旗帜在万里雪山火红
把盘旋在你头顶的成群阳光
一次次化作周而复始的举动
用你那双粗糙的双手托举
让所有辉煌裂变成共和国的尊严
用阿妈啦高尚的爱国情怀
凝结成四千多次升降
定格出珠穆朗玛的峰顶
雕塑成雅鲁藏布的长度
凝固成冲破千年冰封的一株雪莲
在如诗般晃动摇曳着风景的日子里
啊!骄傲于自己平凡重负的伟大
轻轻把手中红旗升降成不朽的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