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01

第1章 人情篇(1)

读写他们

——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电脑引发的

电脑的普及,无疑解放了我等吃文字饭的诸位,每天上班,主要的事就是盯着两台电脑,一个是内网用来分内工作,一个是接外网了解信息,用它同这个世界联系。尽管用电脑办公十多年了,眼睛为之降低了度数,还冒着辐射的侵害,而这个电辐射、光污染的家伙,还是给我等坐办公室的带来极大方便。至少,查资料、写东西十分得便。而且用上了这五笔字型,字随意到,敲击快慢之间,文字跳跃闪动,声音噼里啪啦,有动感,有声响,也有光影。这可人恼人的家伙,还是方便也好玩的。

可问题是,习惯了,熟练了,长短文字都是这电脑代劳,懒于握笔,而那十分心爱的书写,或者手书,却成了往日的记忆,变得陌生而珍贵了。

这就是现代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果吗?

这就是现代文明付出的代价吗?

是的,我们在孩童时期,有老师和家长逼迫,谁没有过描红,没有灯下练字习书,或者,在课堂上欣赏个别老师的板书,再者,稍长之后谋生他乡,用急促而眷念的心情,铺纸展笔,寄写家书的经历?那是一种温馨的回忆,一种难得的心情!

所以,那些书法或者叫手迹的东西,今天变成了一种收藏。收藏可能就是缺失,对我们这等爱好写写画画的人,多少有点惆怅而失落的!

枯坐电脑前,生发这多感触,几近常事。于今,我偶然翻出近十七年前(可怕的十七年啊),因编辑一本散文选集,与众多作家朋友的信函交住,更加深了这番感触。

五味杂陈,感喟良多。

二十多封书信,这些可以感受体温的字纸!如今读来,字纸如人,纸上见情!

还有,每位小说家对散文的感言,见仁见智,可圈可点!

阅读它们,多少记忆,历历在目。

编书成全

事情还得从头说来。

1992年冬或是1993年初,一个阴冷的季节,家乡人老简和老秦司职长江文艺出版社,他们来北京组稿,住在我单位招待所。晚上去看他俩时,提及到要搞一个什么选题,是即使不赚钱也要出的书。他们态度坚定,大家各方想法子。于是,就有了我和同样算是乡党当时任职文艺报的潘凯雄的合作,就是后来也还算有点意思的一本《小说名家散文百题》的图书。我敢说,这样的选题是一个独创。那时,新时期文学历经80年代红火,90年代初的稍嫌冷寂,而散文好像别有不同,热闹的小说家和不甘的小说家们,加入了这个阵营,成集团阵势。也可以说,自那之后小说家散文渐渐兴起,而且,有着十分看好的前景。在那本书后记中,我写了有关情况,摘录在此(如有重复的请读者略过)——

编这本书,缘起于一次“无主题的闲聊”,那天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老友简兄和秦兄来京组稿,说到他们社拟定出本“有价值的赔钱的书”。如今,出书事如同商店摊位上的货物真伪假劣,五花八门,搞得出书的、写书的和买书的均无所适从。出版社在商海滔滔中敢言做赔钱买卖,实在是令人敬佩。简、秦二位,言之恳切,当座的你言我语,聊出了编纂小说名家散文的选题。

不过,小说家散文之类的选本和专集,也不是鲜见的题目。好多这类的东西,问世后并不走俏。闲聊之余,我们说及到让每位入选者写上五六百字的“散文感言”或“散文观”之类文字,以纲带目,兴许能区别于同类选编而见出新意来。

想法归想法,付诸实施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入选者名单,是很慎重的。书名冠之以小说名家,这“名”一定要严,要有标准。一是要活跃于新时期以来文坛的小说高手,同时又有为人称道的散文新作。

为使选本有权威性,葆其特色,我们请作家自荐作品。入选的五十多位名家之作,除个别老先生因年事已高不便打扰外,余者均为作家们自荐。不少作家手头工作和创作任务繁忙,却十分热情不吝赐文,尤其是那精粹的短文“散文感言”。作家们不嫌琐碎,鼎力相助,使我们深感友情的可贵。当然,这些来自创作实践的夫子之道对读者和文学也是十分难得的。

编选工作仅是微薄之劳。记得把编书的信息告诉一些作家师友,都爽快支持。王蒙先生在出访国外前的空隙,第一个将“散文感言”写就。在海口,韩少功兄的文稿,放在摩托车后座被当作钱物遭窃,数日后又重新复印,并据记忆重写一篇“散文观”送给我们;还有汪曾祺老的手稿刚完即复印寄赐;刘庆邦兄自谦散文写得不好,专门为本书写一篇,都令我们感动。众多的亦师亦友的作家们,寄来文章的同时,亲笔写来信件。

时光荏苒,但现在想起来也记忆如昨。当年,编选之事在拟定选题后,略微确定了一个名单。名为小说家百篇是个概数,以我们感受到的有特色的小说名家,以其小说在当下活跃走红为标准,当然,私心是以青壮年和我们熟悉的为主。于是,就地北天南,先后反复,最后选了55位。

从我保存的一份有点乱散的初定名单看,是以老者领衔,以地区比如北京、上海等划分,名单定好后再传到出版社,由他们打印一个约稿信件,盖上公章,再从北京寄发。一来二去,到了三月八日我和凯雄分头寄出约稿函。

十多年后,拣出这些信件,有五位作家已作古,他们是冰心、巴金、孙犁、陆文夫、高晓声,看他们的文字,不免唏嘘,也让我有赶快写下这些文字的念头。

在海口,韩少功丢文稿

没想到,这诸多来信中,最早的一封是来自遥远的海南作家韩少功兄。

他写道:

必胜:

近好。

回北京一路可顺利?寄来五百字以内的散文观,你看能不能用。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认识你很高兴,对你木讷之下深藏着明敏和幽默有很深印象。还盼以后在什么好玩的地方重聚。颂顺适。

少功

93.3.6

另:你为贵报约写散文一类的事,我找了找,寄上一篇未曾公开发表的,不知是否合用。不用掷还,不必客气。

少功的字是用海南省作家协会的三百字稿纸写的。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单位公用稿纸。字写得秀气流利,还有点行书味。坦率地说,从书法角度看,不是很有特色,当然,这十多年后,他,包括这篇文章所涉及的诸位,可能潜心或不经意地成为书法高手,也未可知,在这里,仅以当年的书信文字解读和诠释。若有不妥或不恭,包涵了。

信写得很家常,看出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少功对我的几句评价,也没客套,令我感动。更主要的是,这寥寥百十字,却是这一组书信的开篇。

与韩少功兄相交,是在海南后的一个笔会上。那是1993年2月21日,当时从安徽到海南的作家潘军,在海口经商有了点实力后,以他们公司的名义举办了一个“蓝星笔会”,其阵营较为庞大,约二十多人,记得领衔的是汪曾祺老及他的夫人施老师,还有文坛上甚为活跃的诸才子们,以北京、南京、武汉、广州方面的为多。那天我从上海飞到海口时,作家刘恒到机场去接我,他穿一白衬衫,而我从北边来,一身厚实的皮夹克,极为反差,至今记忆如昨。有何志云,他和我同住一屋,这两位仁兄,在北京就熟悉,海口几日多有相处。还有南京的苏童、叶兆言、范小青、赵本夫、俞黑子、范小天、王干、傅晓红。北京除刘恒、何志云外,还有王朔、陈晓明,上海有格非,海南的有韩少功、蒋子丹等,广州有张欣、范汉生、田瑛等,武汉的方方前半程参加,后去了另一个会上提前离开,吉林宗仁发,天津的闻树国,安徽的沈敏特。真正是天南海北,群贤毕至。为写这篇文字,想查找当时参加笔会的人名,可没有原始的记录,只凭印象,大约还有几位。

那几天,作为东道主,潘军用他能够想到的办法,让这些来自各地的作家们,坐镇海南谈文学,把这个蓝星笔会弄得像模像样。对这个会议,印象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作家们感叹这变化之快,有点出乎意外,会上,就文化的商品性与市场化也多有涉及,记得开了两个半天的会,在一个圆桌似的会上,大家都认真,说三道四,有大言滔滔,有随意即兴,对当时商品经济和市场化的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敏锐的感悟,会议好像没有太集中的主题,也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结论,有点神仙会的味道,其本意是主办者想借此活动,让大家聚会海南。无论怎样的初衷,这有点民间味道的笔会,在当时以较大的阵营和规模,形成了影响。日后几天到三亚发生的小插曲,更是让这次笔会增加了谈资,让人难忘。汪曾祺老先生那时酒量很在状态,酒后多有妙语,他几次同范小青、张欣等女士比试酒量,虽有夫人在旁管束也无妨,常常是兴味盎然,酒意酣然。最可记忆的是,在三亚一个好像叫唐朝,还是唐都的酒店,凌晨时分,在睡意沉醉之时,同住一屋的叶兆言、格非,突然被闯进的蒙面者喷了迷药,眼睁睁地看着被抢走了两块手表,所幸人没有什么伤害。这样一个正规酒店却被人拧开门锁盗窃,闻所未闻,虽然获赔了,但凌晨惊魂,让笔会结尾时有了高潮。

在这次笔会上,也是地主的韩少功,几天的会都参加,记得还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那时候,他从湖南到海口,住在海南师院。可能以前在什么会上,我们见过,却没有深入交往。但在海口一见如故,在他家我向他索稿。他答应要挑出文章在我回程时带走。过后,在宾馆的会上,他说好拿来文章的复印件,可是,不小心放在摩托车后面弄丢了,他说是在上楼的一会工夫,被小偷当宝贝顺走的。

这样,本来当面给我的文章,被小偷拦劫后,改由他邮寄,就有了这封信件。因祸得福是也。让我感动的是,他重新把那感言文字回忆下来,随信寄来了三百字的“散文观”。可惜的是,当时排版印刷都是手工,原稿送到车间拣字后了无踪影了。

少功写的“感言”,还有个题目《不敢随便动笔》。文字不长,照录如下: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是最迫近日常生活和最不讲究法则的文体,也就是说,是技术帮不上多少忙的文体。散文是心灵的裸露和坦示。一个心灵贫乏和狭隘的作家,有时候能借助技术把自己矫饰成小说、电视剧、诗歌、戏曲等等,但这一写散文就深深发怵,一写散文就常常露馅。如同某些姿色不够的优伶,只愿意上妆后登台。靠油彩博得爱慕,而不愿意卸妆后在乱糟糟的后台会客。

造作的散文,无非就是下台以后仍不卸妆,仍在装腔作势,把剧中角色的优雅或怪诞一直演到后台甚至演到亲戚朋友的家中。

这样看来,散文最平常也最不容易写好。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心灵本身是否具有魅力。

我本庸才,因此从来都不敢随便动笔写散文。

韩少功提供了两篇作品:《作揖的好处》、《然后》。这两篇散文风格各异,前者以说理为主,从五个方面来论及作揖这个当时被热议的一种礼仪的“好处”,行文犀利明快,简捷思辨。后一篇是怀念莫应丰的文字。“然后”,是他的同事作家莫应丰在弥留之际“冒出的一句疑问”。而这个“然后”的疑问,包含了什么,对此,少功追问:“然后什么?逝者如川,然而有后,万物皆有盈虚,唯时间永无穷尽……岁月茫茫,众多然后哪堪清理,他在搜寻什么?在疑问什么?”从莫应丰与命运的抗争,到他不幸染上重病,到最后的归去,他感叹:“命运也是如此仁慈,竟在他生命的最后的一程,仍赐给他勇气和纯真的理想,给了他男子汉的证明。使他一生的句点,不是风烛残年,不是脑满肠肥和耳聩目昏,而是起跑线上的雄姿英发,爆出最后的辉煌。”少功对莫应丰的“然后”,进行了解读,也是对亡友的怀念与纪念。虽是人生的几个片断,而一个耿直纯真的小说家,跃然而出。这就是少功散文的力道。

散文可说是韩少功的副业,他认真,“不随便动笔”,却成绩卓然,仅列举篇名就可知他的收获,计有:《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夜行者梦语》(上海知识出版社1993年);《圣战与游戏》(1994年);《心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韩少功散文》(两卷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完美的假定》(昆仑出版社2003年);《阅读的年轮》(九州出版社2004年)等。

少功的散文作品,我以为,当年的《灵魂的声音》、《完美的假定》以及晚近的《山南水北》几部,较突出地反映其散文特色。他多是以思想性见长,从日常生活、平常故事写人生,有人文精神的贯注,信手拈来却含英蕴华。他的语言讲究,精致而不滞涩,典雅而不浮华,有张力,多智性,重文气。不太引经据典,也不掉书袋。可以说,韩式散文已有某种特定的范式,换言之,大众情怀,人文视角,理性思辨,构成了其散文底色。散文于今,乱花迷眼之中,多有诟病,无论如何,期待散文的知性和理性,识见和文气,是当下散文界的共识。而这恰恰在少功的作品中相当充盈。这多年来,如果将小说家散文排行,他的创作,不仅是蔚为大观,也是名列前位的。

之后,与少功兄也是在某个会议上打照面,见面很少,但他这些年每有动静,还是很关注的。他小说创作中继续着先锋的锐气与寻根的厚实,两条路数并立而行,常有佳作,并时不时有较大声浪。九十年代初他较早翻译的米兰·昆德拉,成为一时话题;日后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更是有争鸣与争议,以及他到湖南汨罗乡下有如梭罗式的田园耕读生活,都曾在我的视野中捕捉。近十年来,每年我们都编一套年度优秀散文随笔,他的作品也常在选中,偶或与他打个招呼,或者也先斩后奏,以为是熟人就没多介意,自作主张他也不计较,默默中感受到他的美意。

只是这年头电脑挤兑了笔,人也懒了,好多美好,只是在回味和怀想中重复。

“随意说”的方方

第二封信是武汉的方方。时间是三月十六日。

方方是以小说《大篷车上》登上文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激情澎湃,风光无限。小说有读者,也有电影人青睐。方方的这篇小说也借电影走红。她还写有《十八岁进行曲》等小说,大概是号准了那一时期社会奋进的心态,抒写了青年一代进取心理,很有读者和观众。尔后,方方多篇写实小说问世,及至八十年代末,《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等小说,奠定了她写实小说家的地位。卓尔不群,锐利峻切的风格,沉重的历史情怀和情感的穿透力,她的小说成为新写实的佼佼者,她并不特别拘泥于某种地域文化,却有强烈的精神力度和现实感。方方散文也有一种刚性和率真,在柔软中显示坚硬,直抒胸臆的畅快淋漓,如行云流水。

关于散文的感受,方方写道:

我非常喜欢“随意”这两个字。我觉得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这都是一种境界。我做文章素来主张随意,尤其是散文,心到意到笔到,这是起码的。那种刻意作文,每文必想文眼所在,思想意义所在,以及上升到什么高度等等,一定是很累的。写的人累,读的人亦累……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广义地去理解和认识散文了,不再只是读到华丽的词字和句子才说那是。这正是散文越来越随意的结果。随意便展示出了个性,而个性的作品总是容易受人青睐的……

很久前有人问我你在什么状态下写小说,我说:“怎么舒服怎么写”。这就是一种随意,对写散文,我仍得这么说。

同类推荐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温馨祝福(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冬)

    温馨祝福(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冬)

    本书收集了近年来被大量转载的网络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生日祝福、元旦祝福、新春祝福、三八妇女节祝福、五一劳动节祝福、六一儿童节祝福、母亲节祝福的相关内容。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空军志愿队2000多名飞行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正面战场,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谨以此书,纪念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热门推荐
  • 暖蓝时光

    暖蓝时光

    你的拥抱暖了我余下的时光,但你的未来我怕触及不了。
  • 人生莫道不相逢

    人生莫道不相逢

    那一年,她遇见了他,便情起而一往情深;可是他有了另一个她,而她只能默默守护在他的身后。她坚持了很多年,才发现,原来一切是如此的不同……
  • 梦里的那一柄刀

    梦里的那一柄刀

    刀界。没有星辰没有日月。没有四季没有天象。天空只有白天、黑天,大地皆是魔晶、晶柱。刀界!有魔兽、有人类,却没有其它生物。魔兽以魔晶为食,人类赖‘天恩’为生。
  • EXO:约定借过的爱情

    EXO:约定借过的爱情

    莫涵汐在高中是就与鹿晗是好朋友,因为涵汐的原因就和鹿晗分开了,之后就没有联系。一次韩国让涵汐和鹿晗再次相遇。
  • 喋血天涯

    喋血天涯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二战时,日本强盗侵占我华夏热土,步步逼近,势如破竹,国家危亡,有多少国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亡命天涯。我的老太陈圣围和陈圣站兄弟俩,就是直截的受害者之一,他俩本来家乡在浙江,但在战火的逼迫下,不得不和亲人合家西逃,一路艰难险阻,亲眼看见亲人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只有他俩逃了出来,在当地乡亲们的帮助下,安居乐业。然而,为了守卫一方安宁,且和土匪干了起来,拼了一个鱼死网破,树立了大男
  • 废柴逆天,妖艳夫君,快跪下!

    废柴逆天,妖艳夫君,快跪下!

    woc~撞电线杆上就穿越了!此刻苏潇潇内心万匹草泥马奔过~而且这就身体也太废了吧!枉我这一身活死人~肉白骨~杀人不偿命的医术啊!算了,天不让我亡~我便在这异世~在现辉煌!“夫人,王爷从青楼回来啦!”“嗯~洗衣板准备好~”“娘子,冤枉啊~”
  • 漫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漫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本故事的写作灵感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姐夫和蒙巴顿勋爵,故事中的卡罗琳小姐和马普尔小姐形象类似,并被认为是马普尔小姐的雏形。从本书开始,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了与柯林斯出版公司长达50年的合作关系。
  • 灭世録

    灭世録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怨天尤人。尤其是在面对着世界性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把一切的过错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似乎他是最清白和最无辜的那一个。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反思的东西,才会有了这本书……故事发生在一个十分混沌的地方,世界性的灾难在不期然中来到了人间。一时间,人间遍布了妖魔鬼怪的身影,惟独看不见的就是神仙。难道这个世界最终崩溃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了吗?是不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转机?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答案并不在书里,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几个人的几段情事组成了整个故事,也许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 摸瞎

    摸瞎

    黑暗中你被人蒙上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到诡异的嬉笑声。从此以后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你身上,而你只能像一个瞎子一样摸索前进。你摸了孤独,摸到了恐惧,摸到了绝望,摸到了你根本无法相信的事实。
  • Fate死与新生

    Fate死与新生

    中国的圣杯战争,fate/zero式的改编小说。原有世界观基础上的全新设定,超大的脑洞和伏笔剧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激斗,魔术战、心理战,热血之余又带着主角对fate的思索和自身的成长。凯撒与埃及艳后穿越千年的再遇,结果竟是如此?高智商的伪娘Master,凭着孱弱的实力搅动起一场腥风血雨,却至死未料到命运背后早有只手在操控着一切。无数被挖掘出的真相都直指三年前,但是三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切真相都尽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