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700000011

第11章 汲取健康的精神资源——谈《跨文化鲁迅论略》

多年来,本书作者刘青汉一直在默默地从事基督教文化关联中的鲁迅思想的研究,他以澹定的心态,衣带渐宽终不悔般的执著,博览群书、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而系统的观点。他发表的文章不是很多,但仅在《鲁迅研究月刊》、《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书屋》等刊物上的几篇文章以及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一两次发言,即已引起学术界、鲁研界人士的重视。这部书稿《跨文化鲁迅论略》,便是他十多年来的心血。

在本书中,作者抓住了认识鲁迅、继承鲁迅和发扬鲁迅精神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富于开拓性的研究,其中涉及的问题是作者经过长时间资料积累和深切思考所得,因而学术视野开阔,论据扎实可信。有些专题是以前鲁迅研究者较少关注而事实上极其重要的,例如,非暴力问题、爱的问题、宽容问题、忏悔问题、信念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或许是“五四”时期就应该大力关注的,然而,“五四”确实存在步履过于匆促、目标过于集中甚至过于单一的倾向,以至于来不及在关注人心和人的灵魂的正面建设上做出更深广的拓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跨文化鲁迅论略》中对鲁迅思想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不仅仅在揭露、讽刺、批评方面有所论列,而主要的是,在关于人的正面哺育、灵魂塑造、汲取健康的精神资源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阐发。我个人认为,刘青汉的鲁迅研究是较长时段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独特的、很难替代也很难复制的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我相信,只要读完本书,人们会大致认同这个判断。本书面对和思索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关乎人类命运的共同性问题。鲁迅思想中关于暴力有过很多言说,鲁迅与暴力之间构成了一个历史、人文和社会性的对峙。一般人似乎过于把鲁迅说成一个斗士了。实际上,鲁迅首先是一个大写的知识分子,一个人文关怀者,一个伟大的思想启蒙者。看鲁迅言说暴力的文章,他是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鲜血,而他呼吁的目的则是追求没有暴力的文明社会,他关注的是人在精神上怎样强大起来,在文明和智慧程度上强大起来,在内在品质上强大起来。鲁迅的精神实质当然是非暴力的。作为一个伟大的启蒙者和教育家,特别是在前期,无论面对“王的”、“匪的”、“寇的”时代,还是面对所谓“太平盛世”,鲁迅首先是个极端厌恶暴力的非暴力者;而放在与基督教文化的对观中,我们发现,鲁迅的和平姿态,对众生的怜悯、同情与关爱,都显现出了久远的价值。在这些方面,书中的论证是精辟的、透彻的,这在鲁迅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突破点。在著名的“幻灯片事件”中,我们知道,鲁迅意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使精神好起来,强起来。要透彻领会和准确继承鲁迅的这一思想精神,有必要深入一步探究这个问题,在今天它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比如关于爱,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时间比较长,以前我们怕谈爱、忌讳爱,所吸取的爱的精神资源也是狭隘的和不开放的,仅仅止于“阶级之爱”。实际上,就全人类而言,爱的资源是极为丰厚的,除了老子、孔子、墨子等阐发和提供的中国传统思想的爱的资源以外,基督教文化中爱的资源同样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虽然你未必作为宗教信仰它,但全人类所有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资源中汲取一定的营养元素,也应该在这样的资源中使自己的心灵向善、向积极、向光明、向安宁、向纯净的品质去训练、去教育。面对人类良好的精神资源,鲁迅的心胸是很开阔的。本书结合鲁迅思想对无条件的、绝对的、永远的爱和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爱加以比较。对要爱你的邻居、要爱你的父母、要爱你的路人、要爱你的敌人的理论的阐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看到刘青汉在这样的研究中,不失一颗赤子之心。他是关照全人类共同幸福的,是肩负全人类共同责任的,是立足于坚实理论文献基础上的。在任何社会、任何历史阶段,这样的立足点和思考点都有助于人们向善,有助于人生福祉和社会的和谐。

事实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中,再比如对“宽容”的正面价值的阐释也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一定历史阶段,过于张扬绿林英雄式的卤莽、狂躁和匪气,缺乏清正精神的根基。某些过激情绪往往是制造个人崇拜、家庭不幸和社会灾难的缘由。实际上,宽容是一种文明素质。不讲宽容的社会是可怕的。“文革”时期的文化和文学特点就好像是一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永远正确、没有人性的专制者在借文学形象以作祟,耳提面命、颐指气使,那种文化认为自己是永远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于是他总在无休止地清算、斗争和消灭别人。实际上,当我们在健康的精神资源里仔细看时,我们发现,人人都可能有错,人人都应该朝正确方向努力,但所有人都应该有宽容之心,有怜悯、同情之心,善意地对待他人。在健全的文化资源里,当人认识到人人都软弱、都可能犯错时,人们就努力建造防止人的欲望膨胀的民主监督的社会机制,建造相关的体制和法律防范机制,去规范人、限制人、保护人。就是说,在健全的文化中,人是把精力放在对这些本性膨胀的防范上,放在对人心和灵魂的正面引导、哺育和造就上。实际上,宽容是一个社会所有人的人生空间宽松的前提,是人生自由幸福的一个条件。宽容决不是纵恶,宽容与助纣为虐完全是两码事。现当代文化与文学的创作者和研究者大都深切地体会过“文革”时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紧张、惨烈和痛苦,却较少在真正健康的精神资源里体味宽容的、美好的人生境界。刘青汉的有关论述给我们提供了温馨而精警的启示。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鲁迅研究的背景资源是什么?研究鲁迅究竟应该从哪儿开始?应该站立的基础是什么?应该选取的角度是什么?刘青汉说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刘青汉认为,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全面地认识人类以往的历史经验,是冷静地观察历史,是全面地了解历史,避免卷入当下的流行思潮,分辨历史经验中的是非,然后,努力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拒绝历史经验中的负面的、恶的、残暴的、非人道的东西,找到历史经验的价值点,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要研究的对象。在进入研究之前要做的工作是如此漫长、如此重要,在动手写作之前要进行的思考是如此谨慎。这就是刘青汉的学术性格。

确实,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我们必须保证,首先不要重复历史的错误。学术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以研究对象提供的资源给后人以启发,那么,历史人生已经表明是可怕的东西,比如暴力,在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思考和探讨中就应该明确否定;而历史经验中最可宝贵的却还没有被充分发扬的精神品质,比如爱,在我们的研究中就应该是价值附着点。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用于研究的、用于思考的基础的思想资源是什么的问题。首先,现当代文学的思想资源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和开放的,应该面向全人类,应该关涉普遍人生(人为地限制或规定都不利于思想,不利于阐明问题);其次,应该是科学发展的文化眼光、文明理想和学术立场的(其他眼光往往是对探讨真实问题的干扰);再次,应该是正面建设的(揭露、批判、讽刺当然有益处,但更好的是同时专注地大力进行正面建设)。人生苦短,人人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上时,社会状况就会更趋向于良性循环。

本书密切关注人心和人的灵魂的正面哺育和建设,这或许是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化和文学研究中最紧迫和最关键的一环;在这一点上,该论著的价值是突出的。作为刘青汉读博期间的导师,本人并非鲁研学者,只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和鲁迅研究的关心者,因而对于本书,我不是一个够格的、理想的评论者。我恳切希望有更多学者关注这本论著,也希望更多学者关注我们时代诸多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2007年7月24日于北京

同类推荐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情的结晶

    tfboys之爱情的结晶

    三个既帅又萌萌哒的男生遇见了三个可爱又美丽的女生,他们一见钟情,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呢?敬请期待吧!
  • 时光叶笔记

    时光叶笔记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群人的故事。这不是谁的人生,这只是一段奇妙的相遇。它讲述了八个来自不同地方或世界的主角们,她们各自的风采和往事。她们在短短两年间的相聚,她们的或惊或喜或怒或悲,她们明了或不明了的匆匆一别,以及无人可知是否能再相聚的未来。她们全部都钟灵毓秀,寄注了蠢作者所有的期盼和祝福,所以略显失真传奇。但其人其心,绝对无愧于那些褒赞美好。蠢作者以此,向她大学生涯中最可爱美好的舍友们,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祝她们一生平安喜乐。——时光叶,记于华夏历丁酉年闰六月廿七
  • 神在九天

    神在九天

    第九重天的天命大陆内,不知为何这里的凡人只能活到五十岁,且看药小白如何修真续命,冲破命岁大劫。
  • 闪婚萌妻,征服亿万总裁!

    闪婚萌妻,征服亿万总裁!

    新文《隐婚老公太野蛮》:http://novel.hongxiu.com/a/1320023/请猛戳【加入书架】,O(∩_∩)O~。*一场意外而荒唐的午夜缠绵,她却从不知那晚的男人竟然是……*黎皓远,34岁,香江最炙手可热的钻石单身权贵,名下产业数以亿万计。家族企业濒临破产,安妮无计可施不得已利用了一下高冷矜贵的黎大公子。却被他暧昧地抵进女洗手间,“一回生二回熟,我很期待你今晚的表现。”躲开男人灼烫的气息,她心虚不已,“黎总,我很抱歉造成您家人的误会——”可是黎先生说,“我需要一个妻子。”而年仅22岁就被迫扛起沉重家业的唐安妮,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撑。*各取所需的婚姻。她选择埋葬掉那段楔入骨髓的青春疼痛,努力扮演好黎太太的角色。直至那晚,他解开腰间的皮带,冷笑着拍上她的小脸,“小丫子片子,我还不信治不了你了!”她大惊失色,“黎皓远,你别乱来!婚内强……也是犯罪!”男人凉薄的唇却将她最后的一丝抵抗也狠狠碾压掉,“你以为我还有退路吗?对你,我早已经罪孽深重……”*全香江都知道,黎皓远的心里住了一个女人。一个让他甘愿放逐自己,十年空窗仍相思刻骨的心尖宠。可是,最后他却出人意料地将唐安妮纳入了他殷厚的胸膛里,不但许了唐氏一个辉煌前程,也许了她万千宠爱。唐安妮说:黎皓远根本就是一个居心叵测、觊觎不轨的阴谋家。黎皓远却说,这世上他唯一觊觎的,不过只是一张在青葱岁月里历久不褪的清丽小脸而已。*【离婚篇】黎太太拖着行李离开的那个清晨,黎先生醉眼惺忪地从身后圈住了她的腰,“要走,也得带上我一起。”黎太太怒:“无耻!你明明还一直喜欢她的——”一向优雅从容的黎先生难得爆了粗,“对,我无耻!我TM什么女人都不要,就要他的安妮!就要他的安妮做我的黎太太!”黎太太满脸黑线:“……”黎先生,还没有酒醒么?
  •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神仙好做,人仙难成!气血如龙,粉碎真空。是为人仙!
  • 冷雨情仇

    冷雨情仇

    她自出生起就没有哭过,小时候她最渴望得到的是亲情,可一再的忍受屈辱,委曲求全后没能换来平静的生活,她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在遭到亲情的遗弃后,她巧遇武痴,药痴和乐痴三位恩师,习得一身本领,以为自此可以肆意游走江湖,却不想上天始终没有为她开启幸运的大门,短暂的骄狂过后,迎接她的是友情的背叛,和爱情的亵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每次受伤害的同时,她的武功都会奇迹般的突飞猛进,在她尝尽世间冷暖,归于平静的时候,才发现属于她的真爱一直都在她没注意到的地方默默的守候着,她和爱人相互扶持,历尽艰辛,共同携手打造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却在功成名就之时归隐于山林,独享幸福二人世界····
  • 白谷

    白谷

    百谷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即使在发现命运改变了自己本来所有的一切之时。他还是一个普通的普通学生,但是这之中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就这样!
  •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手札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手札

    英雄联盟世界,失落的瓦罗兰大陆陷入历史的尘埃,远古的诸神到底何去何从,未来又在何方。
  • 一个没有能量的修炼者

    一个没有能量的修炼者

    无尽的黑暗虚空之中,一只大手推动者命运的巨轮向前缓缓的滚动。。。。。。范成—名时空猎人穿梭于上古洪荒于未来之间。以猎杀恶魔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命运之轮的幕后操纵者终将与时空猎人碰撞。是毁灭还是重生?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