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1200000044

第44章 《楚辞》研究方法论(9)

闻一多。天问释天[J]。清华大学学报,1934,(4)。

闻一多。九章解诂[J]。清华大学学报,1948,(2)。

闻一多。真的屈原[J]。北京大学学报,1979,(5)。

闻一多。论《九章》[J]。社会科学战线,1981,(1)。

吴代芳。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它——和曹大中同志商榷[J]。云梦学刊,1985,(3)。

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2,(1)。

吴广平。宋玉著述辨[J]。文献,2003,(3)。

吴广平。宋玉宅考辨[J]。湘潭师院学报,2003,(6)。

吴广平。宋玉故里考辨[J]。江汉论坛,2003,(10)。

吴孟复。屈原晚岁行踪与卒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1985,(3)。

吴明贤。《九歌》为司马相如所作辨误[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吴贤哲。《招魂》作者与被招者问题再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2,(6)。

吴郁芳。屈原职业考[J]。江汉论坛,1982,(11)。

吴郁芳。屈原是江陵人,不是秭归人[J]。江汉论坛,1988,(2)。

吴郁芳。屈原不是自杀的[J]。江汉论坛,1990,(10)。

X

夏太生。论楚辞的消亡[J]。东北师大学报,1997,(1)。

萧兵。《天问》的宇宙观念——《天问新解》引论之一[J]。湖南师院学报,1979,(1)。

萧兵。论《九歌》不是原始戏剧——《九歌十论》之八[J]。求是学刊,1979,(4)。

萧兵。论《九歌》篇目和结构——《九歌十论》之五[J]。齐鲁学刊,1980,(3)。

萧兵。论《九歌》的思想和“寄托”——《九歌十论》之十[J]。兰州大学学报,1982,(2)。

萧兵。在广阔的背景上探索——兼谈《楚辞》与中华上古四大集群文化及太平洋文化因子的关系[J]。文艺研究,1985,(6)。

肖兵。对《楚辞》学研究的思考[J]。求索,1986,(1)。

肖兵。《离骚》的三次飞行[J]。四川师大学报,1987,(4)。

谢东贵。《离骚》为屈原绝笔[J]。江汉论坛,1987,(7)。

谢东贵。屈原绝笔研究述评[J]。求索,1991,(6)。

谢元震。从战国楚历推算屈原的生年[J]。东南文化,1990,(4)。

辛稼。论屈赋和楚文化的渊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熊任望。对于《离骚》题意等几个问题的商榷[J]。河北大学学报,1978,(2)。

熊任望。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6,(1)。

熊任望。再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7,(1)。

熊任望。《卜居》《渔父》真伪辨[J]。职大学报,1994,(2)。

熊任望。《招魂》“屈原自招”说答友难[J]。河北大学学报,2007,(4)。

徐声越。《远游》疑出于汉人之手[J]。华东师大学报,1980,(5)。

徐耀明。《九歌》源流考略[J]。湖北大学学报,1982,(6)。

徐志啸。楚辞与巫风[J]。学术论坛,1985,(10)。

徐志啸。论《天问》《橘颂》之题旨与来源——与三泽玲尔先生商榷[J]。学术季刊,1987,(4)。

徐志啸。汉代楚辞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0,(2)。

徐志啸。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J]。文学评论,1990,(3)。

徐志啸。《九歌》应是九篇[J]。云梦学刊,1991,(1)。

徐志啸。近代楚辞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1992,(5)。

徐志啸。中日文化交流背景及日本早期的楚辞研究[J]。北方论丛,2004,(3)。

徐志啸。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4)。

徐志啸。日本现代楚辞研究述评[J]。江海学刊,2005,(1)。

许富宏。从《抽思》《思美人》看《离骚》求女的喻意[J]。云梦学刊,1996,(3)。

许富宏。关于《大招》的作者、创作背景的探索[J]。云梦学刊,1999,(2)。

许富宏。再谈《橘颂》的创作时间——兼与赵逵夫先生商榷[J]。云梦学刊,2000,(6)。

Y

杨成孚。《离骚》“求女”解新论[J]。南开学报,1995,(5)。

杨公骥。漫谈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的诗篇(上)[J]。东北师大学报,1959,(4)。

杨公骥。《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6,(5)。

杨延、多洛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略论屈原对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杨义。《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J]。文学遗产,1997,(6)。

杨义。《天问》:走出神话和反思历史的千古奇文[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杨义。《离骚》的诗学机制[J]。文学遗产,1998,(1)。

姚奠中。旧事重提——关于屈原的存在与否和评价[J]。山西大学学报,1984,(4)。

姚小鸥。离别之痛:《离骚》的意旨与篇题[J]。文史哲,2007,(4)。

姚益心。《天问》题旨探微[J]。复旦学报,1988,(4)。

乂田。《九歌》作者新考——兼《九歌》非屈原作品补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1)。

亦云。关于《九歌》各篇的次序问题[J]。学术研究,1981,(3)。

易重廉。《九歌》“九”义释[J]。文史哲,1984,(6)。

殷光熹。屈原思想流派辨[J]。思想战线,1981,(3)。

殷光熹。《大招》的作者及写作年代考辨[J]。贵州文史丛刊,1985,(1)。

殷光熹。两汉时期的楚辞评论[J]。思想战线,1988,(3)。

殷光熹。《招魂》四题[J]。思想战线,1990,(4)。

殷光熹。《天问》结构的独特性[J]。云南大学学报,2003,(2)。

殷光熹。《天问》题名考辨[J]。思想战线,2004,(1)。

殷光熹。《惜往日》“疑点”辨析[J]。职大学报,2006,(3)。

郁龙余。楚辞与文化交流[J]。晋阳学刊,1998,(5)。

喻宗汉。屈原故乡考[J]。江汉论坛,1988,(5)。

袁珂。《九歌》十神说质疑[J]。读书,1988,(7)。

Z

翟振业。《天问》题义新解[J]。学术月刊,1985,(11)。

翟振业。《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1994,(1)。

翟振业。试论屈赋的文化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9,(1)。

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1955,(2)。

张采毅。试谈《离骚》中的“三次求女”[J]。陕西师大学报,1980,(2)。

张崇琛。博大、和谐、深邃、持久——《离骚》象征探微[J]。固原师专学报,1994,(1)。

张宏洪。一元与多元的完美相融——二论《天问》的艺术成就[J]。喀什师院学报,1994,(2)。

张宏洪。《离骚》作年考论[J]。喀什师院学报,1985,(3)。

张家英。《卜居》《渔父》作者商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1989,(4)。

张君。论《招魂》非屈子之作[J]。青海社会科学,1986,(3)。

张俊麟。“惟秦八年、岁在君滩”求因——试析“郭沫若先生用岁星超辰法推算屈原生辰说”之正误[J]。人文杂志,1994,(5)。

张骏。试从汉代隐逸文化看《远游》的作者及时代问题[J]。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5,(4)。

张来芳。现代楚辞研究鸟瞰——《楚辞学史》之五[J]。赣南师院学报,1988,(4)。

张来芳。汉代楚辞学述略——《楚辞学史》之一[J]。南昌大学学报,1989,(2)。

张来芳。回顾·思索·展望——楚辞学工程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3,(2)。

张利群。汉魏屈赋论争的批评学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9,(2)。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上)[J]。徐州师大学报,2006,(4)。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下)[J]。徐州师大学报,2006,(5)。

张强。“楚辞”的初义和能指[J]。东南大学学报,2001,(3)。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上)[J]。绥化师专学报,1987,(2)。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下)[J]。绥化师专学报,1987,(3)。

张庆利。关于近年屈原爱国主义思想问题的争鸣[J]。绥化学院学报,1988,(4)。

张庆钊。论楚辞生成的文化背景[J]。贵州文史丛刊,1993,(5)。

张汝舟。再谈屈原的生卒[J]。文史哲,1957,(5)。

张世春。屈原生于江陵考辨[J]。暨南学报,1991,(3)。

张树国。《悲回风》为《九章》“大尾”说新证及作者问题[J]。淮阴师院学报,2004,(2)。

张树国、梁爱东。《远游》结构的内在矛盾、作者及文学影响[J]。淮阴师院学报,2006,(2)。

张啸虎。论宋玉[J]。江汉论坛,1980,(4)。

张兴武。《楚辞·招魂》作者考辨[J]。青海师大学报,1992,(4)。

张叶芦。《涉江》非屈原作说辨惑——兼谈对有关屈赋真伪之争的拙见[J]。浙江师院学报,1983,(3)。

张叶芦。《远游》为屈原作补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叶芦。论《九章》篇次[J]。温州师院学报,1991,(2)。

张元勋。关于屈原放逐的辨正[J]。齐鲁学刊,1984,(6)。

张正明。屈原爱国思想试析[J]。江汉论坛,1986,(3)。

张中一。《九歌》是叙述楚国反击秦军胜利的祭祀歌[J]。贵州文史丛刊,1994,(2)。

张中一。试论《离骚》的写作地点与年代[J]。云梦学刊,1985,(3)。

张中一。考订《九歌》应是楚天神、地祉、人鬼之祭歌[J]。贵州社会科学,1988,(12)。

张中一。屈原故乡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中一。《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J]。贵州文史丛刊,1995,(1)。

张中一。论《远游》不是屈原的作品——与罗漫《〈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商榷[J]。井冈山师院学报,1996,(2)。

章培恒。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1,(10)。

章培恒。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J]。中国文化,1989,(1)。

章培恒。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J]。复旦学报,2006,(2)。

赵辉。屈原与黄老——屈原思想体系新探[J]。湖北师院学报,1988,(4)。

赵逵夫。囊括杂体功在诠别——屈赋形式上的继承问题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6,(10)。

赵逵夫。《离骚》的创作时地考[J]。江西社会科学,1986,(4)。

赵逵夫。屈赋对古诗风格、情调的继承与创造[J]。江西社会科学,1988,(4)。

赵逵夫。论屈原在完成歌诗向诵诗的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1989,(1)。

赵逵夫。屈原未放汉北说质疑与被放汉北新证[J]。中国文学研究,1990,(3)。

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J]。荆州师院学报,1994,(4)。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与楚辞向汉赋的转变——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1994,(5)。

赵逵夫。屈原的早期任职与《大招》之作[J]。云梦学刊,1995,(1)。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校补[J]。西北师大学报,1995,(1)。

赵逵夫。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涉江》《怀沙》的作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

赵逵夫。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1995,(4)。

赵逵夫。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J]。北京社会科学,1996,(1)赵逵夫。《天问》的作时、主题与创作动机[J]。西北师大学报,2000,(1)。

赵逵夫。楚辞研究前景的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赵沛霖。近年来屈原生平研究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1984,(4)。

赵沛霖。《离骚》求女的寓意及其观念基础[J]。河北学刊,1991,(1)。

赵沛霖。《九章》伪作说的缘起与发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1)。

赵沛霖。屈原爱国精神研究与历史理论的发展——屈原研究述评之一[J]。广州师院学报,1994,(3)。

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J]。中州学刊,2000,(3)。

赵沛霖。近年楚辞研究新课题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0,(5)。

赵新华。论北方中原文化对楚辞之形成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

郑丹平。《天问》——屈原的拟史诗[J]。思想战线,1991,(3)。

郑继家。《九歌》为祭歌说献疑[J]。盐城师院学报,1985,(3)。

郑良树。论《宋玉集》[J]。文献,1995,(4)。

郑文。读《〈屈原列传〉新探》兼论《离骚》创作的时间[J]。西北师大学报,1962,(4)。

郑文。驳《〈九歌〉作于汉代诸证》[J]。西北师大学报,1963,(3)。

郑在瀛。巫官屈原九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2)。

周秉高。《招魂》写作时地新探[J]。职大学报,1994,(2)。

周秉高。《九辩》层次及其他[J]。职大学报,2000,(1)。

周秉高。楚辞历数考[J]。职大学报,2007,(3)。

周东晖。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周复刚。论楚辞称名与结集内涵之嬗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3)。

周禾。《招魂》:屈原魂归楚国论[J]。华中师大学报,1997,(6)。

周建忠。《离骚》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J]。文史哲,1990,(6)。

周建忠。当代楚辞学漫议[J]。中州学刊,1992,(3)。

周建忠。《离骚》研究五题综述[J]。衡阳师院学报,1993,(4)。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J]。职大学报,1996,(1)。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连载二)[J]。职大学报,1997,(1)。

周建忠。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J]。贵州社会科学,1997,(5)。

周建忠。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J]。中州学刊,1997,(5)。

周建忠。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楚辞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1999,(2)。

周建忠。楚辞研究热点透视[J]。云梦学刊,2000,(3)。

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J]。中州学刊,2001,(1)。

周建忠。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J]。云梦学刊,2001,(6)。

周建忠。《离骚》“求女”研究平议[J]。东南文化,2001,(11)。

周建忠。《离骚》层次结构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周建忠。屈原仕履考[J]。文学评论,2005,(2)。

周建忠。《楚辞》层次结构研究——以《离骚》为例[J]。云梦学刊,2005,(2)。

周建忠。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J]。文学评论,2006,(5)。

周建忠。屈原“流放江南”考[J]。文学遗产,2007,(4)。

周健。九歌九篇无《国殇》、《礼魂》[J]。湘潭大学学报,1982,(1)。

周苇风。《楚辞》编纂体例探微[J]。文学遗产,2006,(5)。

周苇风。楚辞辩体[J]。云梦学刊,2007,(2)。

周文康。“《九歌》承王命作于怀王十七年说”质疑——与孙常叙先生商榷[J]。扬州大学学报,1983,(3)。

周小龙。《渔父》三题[J]。江海学刊,1996,(6)。

周致中。离骚篇名臆解[J]。上海师院学报,1981,(4)。

朱碧莲。“离骚”是“告别蒲骚”吗?[J]。苏州大学学报,1986,(1)。

朱碧莲。唐勒残简作者考[J]。中州学刊,1992,(1)。

朱炳祥。论考据学的复兴——21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展望[J]。理论月刊,1998,(9)。

朱华英。传统屈骚批评方法的现代转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朱季海。《远游》略说——兼评廖胡二家中失[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7,(5)。

竹治贞夫[日]。关于《楚辞释文》的作者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1993,(1)。

2.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

陈虹。《九章》研究[D]。浙江师大,2006。

陈亮。《九歌》“二湘”研究[D]。南京师大,2006。

陈玉洁。《九歌》性质、神祇及“代拟”艺术研究[D]。安徽师大,2003。

高勇。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主题的解读[D]。西北大学,2003。

胡棋智。《离骚》研究[D]。贵州大学,2006。

梁奇。《山海经》中神人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

刘庆安。《九章》时地研究[D]。南京师大,2007。

刘孝红。《远游》的作者问题、文化背景和文本研究[D]。广西师大,2007。

刘志宏。《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3。

罗建新。汪瑗《楚辞集解》研究[D]。安徽师大,2004。

潘莉。《九歌》研究二题[D]。贵州大学,2006。

任强。屈原《九章》研究[D]。安徽师大,2005。

孙宗晓。九歌初论[D]。浙江师大,2003。

王长红。《天问》研究通论[D]。山东大学,2006。

王伟琴。宋玉作品考辨[D]。郑州大学,2006。

王媛。《远游》的内容、形式与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4。

(2)博士学位论文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

同类推荐
  • 恣意

    恣意

    《恣意》是诗人风荷继《临水照花》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从近几年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里挑选了在诗歌刊物上发表过的一百六十余首编辑而成。收录的诗歌蕴含着诗人隐秘的个人经验和顿悟,也蕴含着记忆和渴望。整本诗集按四季分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情爱的礼赞,对故土、童年的怀念……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女子开合自如,逍遥自在的内在世界。风荷擅长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使用一种跳跃的略带闪烁的语言,使诗集整体充满着灵动且诗意盎然。诗集被列入余姚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老师作序。
  •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本书内容包括:休闲:人类文化精神的家园、词体萌生的商业文化背景与休闲社会土壤、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休闲功能、休闲视野下的唐宋词人创作观念、唐宋词人的休闲创作实践等。
  •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作者用自己良好的文字功底形象的描绘出那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读。《大厂》系列叙事体散文——《偷来的生活》发在2009年第二期《散文》杂志,《工作服》发在2009年第五期《文学界》。省内外还有一些刊物,对这个长篇系列叙事体散文也感兴趣,稿件正在终审中。《盘点四十年》这本散文随笔选,没选《大厂》系列散文只言片字,是考虑到《大厂》系列的系列性和连贯性。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热门推荐
  • 无泪少女

    无泪少女

    少女蕾是一个怪物——她,没有眼泪。当他在病房里无力地垂下手时,当她在海岸笑着消失时,她都没有流过一滴泪。无泪少女轻轻地,拾起破碎的心。
  • 单指灭世

    单指灭世

    一百单八窍穴黑洞吞噬一切内炼之力体若无底,心坚如铁千人欺万人骂,横眉冷对,休怪手段狠辣!骗人杰,戏圣女,拐魔姬,足踏天才高歌猛进!毁千道崩万台,我乃魔主,执掌造化,君临苍茫大地。以至强之道,只臂擎苍破命运束缚,一手遮天,裂天地牢笼,单指灭世!新书《大煞戟》,请支持,此书整理之中
  • 灾难后的世界

    灾难后的世界

    作品讲述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宅男林建祥本过着不错的生活,可是...一场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同时改变了世界的命运...活着还是死去?
  • 惘然独念

    惘然独念

    我叫许念,我记忆中的那个男孩,他叫林向南,我们相识的7年中,却在人群中走散了4年。我找不到他。我很想他。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超大乱斗

    超大乱斗

    在这个城市阴暗的角落里,总会有些异兽潜藏,每当夜深时,血色红纱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一个妖魔鬼怪纵横的年代,也是个现代科技人类并存的年代,而主角是一只猫,误食九天玲珑丹开启灵智,为他所爱之人战斗,为保护他重要的人战斗,在这个魔鬼世界,看主角化身为猫,撕裂邪恶吧!
  • 我本寂了

    我本寂了

    主角天生虚无之体,性格孤僻冷漠,矛盾异常,行为诡异。不得理解。步入社会,以单纯的眼光看待整个社会,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解决问题,以中国式的思维决定行为动向,虽因虚无之体身具重任却只想为了守护,但世俗的争纷扰嚣却不得不令他亲身解决。亲情,爱情,友情,皆化为泡影,他依然行为上放荡不羁,桀骜不逊,但内心苦涩谁人知晓。为了亲情,爱情,友情,毅然走上了一条世人皆不能理解的寂之人生。
  • 七城策

    七城策

    七城。虽城实国,处于君朝夏朝与东临三国的交界地带。江氏一族世代守护在这里,以其国力最为强盛而摄三国,使得苍梧大陆安宁盛世数百年。江墨,江氏一族第十七任继承人。凉薄无情,手段狠辣,一袭玄衣如暗夜的君主。本应无心之人,实则痴儿一个。那年七城仍是一群轻狂少年,鲜衣怒马,对诗饮酒。一朝风云刹变,战火卷起狼烟袭来,带来阵阵阴霾。曾经的至亲至爱,曾经的生死兄弟,转眼生死隔离,天各一方。待硝烟散尽,不知七城是否还能依旧静安繁华?他本应享尽这世间无尽繁华,却唯独,遇见了她。只一眼,便成劫。【七年沉浮,七月入故城,刀剑风云,也抵不过你痴嗔爱恋】
  • 惹火厨仙:邪饿王爷会上瘾

    惹火厨仙:邪饿王爷会上瘾

    她是现代隐世厨仙,天姿绝色,却穿越为南麟岛岛主家的废柴三小姐,懦弱愚钝,胖到几年没下来床,受尽凌辱践踏。他是世人眼中冷情残暴,少年天才的灵姬国七王爷。初次见面,他将她拖入旖旎温泉中,许她一身强大一世尊荣。只需要让他动动嘴、动动手……从此邪饿吃上瘾。手中美味加成大把修为,天财地宝尽数收入囊中。
  • 妖破天穹

    妖破天穹

    武修,气修的时代,一小贼沾着前辈的光夜入皇宫发现了皇宫内的隐秘,改变了其一生。武修者渡九劫修肉身,技巧。气修者瞒天眼,修天地元力。不一样的道路下诞生的结晶会如何?且看小贼行那命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