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1200000035

第35章 《楚辞》要籍版本与提要(8)

郭杰著。该书主体部分包括上、下两编,上编由先秦政治思想与屈原的社会理想、先秦道德观念与屈原的人格情操、先秦国家观念和屈原的宗国意识、先秦神话诗歌与屈原的艺术想象、先秦美学思想与屈原的诗学观点五章组成,下编由神性与人性的交融——论《离骚》的自我形象,理性、情感、想象——论《离骚》的审美价值,民间祭歌的艺术升华——论《九歌》的音乐特性,巫俗艺术的奇葩——论《招魂》的艺术特征,悲剧人生的艺术映现——论《九章》的精神内涵,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论屈原的文体贡献六章组成。前有导论,后有附录。该书从文化的地域性和同一性的观点出发,对屈原及其作品和先秦文化传统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去看待屈原及其他作家。

《楚辞综论》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

徐志啸著。收入该书的有楚辞起源论、屈原论、九歌论、楚骚及楚文化论、赋论、楚学论、宏观比较论七个专题二十三篇论文,是徐先生十年来研究楚辞的成果汇编。徐先生的楚辞研究始于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由于酝酿硕士学位论文,开始对楚辞产生了兴趣,以后又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此契机导致作者多年涉足楚辞,“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作品,汇成这部《综论》。

《先秦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郭杰、李炳海、张庆钊著。该书正文由十四章,其中第九至十三章是关于《楚辞》方面的论述,分别为:荆楚文化特质与楚辞作家的出现、彷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天意的穷究与巫风的浸染、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楚辞的艺术成就与文化精神。

《楚辞文化背景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赵辉著。该书是赵先生的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分为六章:楚文化的土壤、虚幻的映像、楚骚的精神氛围、楚辞的文化组合、文化融合与精神冲突、楚辞符号的文化意味。本书在吸收前人及当代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个楚国文化现象切入,探讨了《楚辞》的民族文化内涵。

《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著。该书根据王逸《楚辞章句》所表明的“屈原辞二十五篇”而定,即《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依注者,《卜居》、《渔父》不是屈原之作)。校注每篇作品时,按照解题、正文、校勘、注释的次序。解题说明篇题命意、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疑点考辩等;校勘以明宋本《楚辞补注》为底本,参校多种善本;注释包括解释词语、说明典故用事、考证史实等内容,对于有分歧的字词章句,则选辑诸家说,然后加按语表示自己的看法。

《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赵逵夫著。该书主要针对日本出现“屈原否定论”而进行的,199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2002年该社再版,屈原的家世、生平思想、政治主张、创作及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军事情况、意识形态的变化和文学创作者的承继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论文。初版包含23篇文章,再版本增入《庄事迹与屈原晚期经历》、《论〈惜诵〉的作者与作时》两篇,并对一些篇章进行增订。

《楚辞学史》武汉出版社1996年

李中华、朱炳祥著。该书共九章:楚辞的诞生与结集、汉代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魏晋南北朝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唐代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宋元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明代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清代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近代楚辞研究及主要著作、楚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书是对楚辞研究的历程进行分期,是对两千年来楚辞学的概括和总结。

《楚辞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董楚平、俞志慧著。该书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收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和《大招》十篇,附录收有《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和《九思》七篇。每篇先总括该篇的主旨、大意以及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注音、释译。正文大字,注释小字,夹注于正文此句(字、词)之下,便于阅读。这样一来,采用直解的方式,贯通诸家学说,综合分析,由博返约,融会贯通,将给读者以极大的便利。

《楚辞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黄震云著。本书由《楚辞》名称论、作家论、作品论、意象论、影响论等部分组成。作者在书中尽可能地全面占有资料、吃透这些材料,运用多种理论、方法,从不同单元层次上发现文学生命之律动与本质,注意解释重大悬疑问题。

《楚辞与原始宗教》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过常宝著。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共六章:楚文化概述、屈原的职掌与《天问》的性质、《九歌》与南楚巫文化、《离骚》的祭歌模式研究、“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楚辞的文化意义。作者通过论述楚文化、《天问》的性质等问题,说明了楚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太阳循环文化揭秘》

齐鲁书社1998年

江林昌著。该书是江先生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十一章:绪论,由古文字中太阳循环观念论及《楚辞》与《易经》、《易传》、《老子》、《庄子》中太阳循环观之异同,楚辞方位观念与殷代崇四、周代尚五,巫风观念探源与楚辞中所见巫风习俗讨论,楚辞中所见殷先公考,天体崇拜与《九招》、《九辩》、《九歌》的源起以及先秦若干音乐美学理论发微,楚辞中所见夏夷氏族图腾考,楚辞中所见远古婚俗考,楚辞中所见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诸现象考,《天问》宇宙神话的考古印证和文化阐释,《天问》所见古史传说及其意义。本书运用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去寻找楚辞神话背后的真相,然后采用考古资料和甲骨卜辞等来印证楚辞材料的可靠性,再用这些资料去解释上古历史文化。

《屈原与楚辞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潘啸龙著。该书四编二十六篇,收集1990年以来十年间所发表的文章,其中八篇论文曾辑为一组,收入潘先生1993年于黄山书社出版的《楚汉文化综论》中。四编分别为:屈原生平研究七篇,楚辞作品研究八篇,屈原、楚辞的综合研究四篇,屈原与楚辞研究述评七篇。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时,较一般文学、艺术现象的研究更执著、严谨。

《楚辞校补》巴蜀书社2002年

闻一多著。《楚辞校补》前有“引言”,“引言”后有“凡例”六则,“凡例”后为“校引书目版本表”,表后为《楚辞校补》目录,后为正文。本著篇目一仍洪兴祖《楚辞补注》十七卷之次第,所校条目凡375条。闻氏自谓其所论内容,可约为五事:“今本误,可据别本以是正者”,“今本似误不误,当举证说明者”,“今本用借字,别本用正字,可据别本以发明今本之义者”,“各本皆误,而以文义、语法、韵律诸端推之,可暂改以待实证者”,“今本之误,已经诸家揭出,而论证未详,尚可补充证例者”,于《楚辞》文字、音韵、训诂皆极有发明。

《楚辞集校集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崔富章、李大明著。该书分《集校》和《集释》两部分,前者以版本校为主,兼及诸家校记,务求真实;后者博采诸家解说,自汉初刘安至2000年底,凡使用新材料,提出新解说,或梳理旧说而有所发展,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均按照时间先后辑录。这样一来,该书分类与结集相辅相成,既照顾了点,又照顾了面,“使初学者便于入门,资深者便于检阅,泛览者能得其梗概,专研者可取其精华,综理始终者又可藉以寻绎屈学之发展变化(汤炳正《楚辞文库总序》)。”

《屈辞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黄凤显著。该书分为五章:屈辞的抒情诗属性、屈辞语言、屈辞意象、屈辞结构、屈辞风格。末有附录。作者以屈辞文体为切入点,将屈辞分为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少新见。

《屈原楚辞全新全解》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钱玉趾著。该书包括屈原生平新考析、屈原作品今译、注释、析论等内容。作者在书中表达自己对屈原楚辞研究著作的看法的转变,并提出自己一套看法。

《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褚斌杰著。该书是褚先生在北大讲授“楚辞研究”专题课的基础上陆续写成的,共有六大部分:一、诗人屈原研究——《史记·屈原列传讲疏》,附《史记》的屈、贾合传问题;二、楚文化与楚辞;三、崇高悲壮奇丽——论屈原《离骚》的美学内涵,附《离骚》笺释;四、情理兼备的咏史之作——屈原《天问》探赜,附《天问》笺释;五、《九歌》论,附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新解;六、宋玉论,附百年屈学。本书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创作情况作了尽可能多的、近的描述,利用出土文物、考古成果进行研究,在考证、训释的基础上对屈、宋作品的主旨和艺术进行探讨,并作出合理的阐释,对当代楚辞学研究有重要的贡献。

《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周建忠著。周建忠长期致力于楚辞,曾出版有《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楚辞学通典》等著作。《楚辞考论》收入十六篇论文,作者重视文献综述,在总结先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择善而从,或补证旧说,或自立新说,言简意赅,务实求真。

《屈子阳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黄崇浩著。该书由六卷组成,分别为:屈原时代、屈原故里、屈原生平、屈原思想、屈原神话、屈原作品。该书考辨与理论结合,以独到的眼光去看待屈原及其作品的个个谜团。

《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王德华著。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文本分析,下编探讨屈骚精神形成的文化背景。上编依次剖析《离骚》、《九章》、《卜居》、《渔父》、《天问》、《九歌》等屈赋,作者吸取前人、今人的研究成果,紧扣主题,融会贯通,有所取舍,发掘屈骚的精神本质。下编在周代学术文化的大背景下,着重探寻楚文化的特征、兴衰过程及其对屈骚精神生成的影响。

《楚辞与屈原辞再考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董运庭著。该书包括十二章正文,一章附录。正文分别为:《楚辞》名称溯源与界定,楚辞与楚国历史,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楚辞流传与“屈原一家之书”的《楚辞》结集,《离骚》称“经”与《楚辞》建类,屈原生平事迹的总体廓清,《离骚》前四句与屈原家世再考辨,再论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精神,《离骚》:欲留无望、欲去不忍的内心挣扎,再论《九章》篇次与屈原的路,《九歌》略论,《天问》呵“天”而问之。附录为:《屈原列传》姜、陈、褚三家注疏纂义。该书考辨与实证相结合,使人们能够重新认识《楚辞》及其作家。

《林庚楚辞研究两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林庚著。该书是林先生楚辞研究成果的两部代表性著作:《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天问〉论笺》。其中,第一部包括民族诗人屈原传、屈原生卒年考、摄提与孟陬、《史记·屈原列传》论辩、简注、诗人屈原的出现等;第二部是林先生的纯考据性的学术著作,包括《天问》笺释、今译,《天问》中所见夏王朝的历史传说,《天问》中所见上古各民族争霸中原的面影等。这两部著作凝聚着林先生在楚辞研究领域数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和心血,书中有许多新见精论。

《宋玉辞赋考论》辽海出版社2006年

刘刚著。该书由四部分组成:作品真伪考论、作品主旨考论、作家生平思想考论、作品地理考及其他。作者坚持以考证事实来展开论证的研究方法,考证与事理结合,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屈赋通笺·笺屈余义》中华书局2007年

刘永济著。《屈赋通笺》于1932年写成初稿,后经反复修订,于1953年定稿。是书首为序论六篇:正名定义第一、篇章疑信第二、屈子学术第三、屈子时事第四、屈赋论文第五、屈赋读法第六;而后对《楚辞》中可断为屈原的作品分为五卷:卷一《离骚》,卷二《九辩》,卷三《九歌》,卷四《天问》,卷五《九章》,每篇作题解、正名、审音、通训和评论,先列各家之说,再辨是非,而后或主某家之说,或申述己见,写出扼要的结论。后附“通笺引用书目”凡二百四十五种,其有关总义,有待商榷者,具别为《笺屈余义》,凡十九条。是书以严谨之态度考察《史记·屈原列传》,以为司马迁写作《屈原列传》时,采入刘安《离骚传》的内容,后来在流传中其次序发生颠倒错乱,这就确立了屈原研究最重要的史料基础。

《屈原与九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苏雪林著。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屈原评传》,有八章:屈原的世系及家庭状况、屈原的名字及里居、屈原的生卒年月、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时代的国际形势及其政治方针、屈原的学术与思想、屈原的放逐与自沉、传后论。下编《九歌》:综论、东皇太一与木星之神、河伯与水主、国殇与无头战神、湘君与湘夫人、云中君与月神、东君与日神、大司命与水神、少司命与生神、山鬼与酒鬼,另附有礼魂。上编多民俗学、比较文化学和比较宗教史等方面的知识,下编细说诸神及其主名、故事等。

《楚辞章句疏证》中华书局2007年

黄灵庚著。该书为楚辞研究的集成性成果,疏证不墨守《章句》旧说,对先贤时哲的研究成果多所参证。该书以汲古阁《楚辞补注》为底本,参校敦煌钞本《楚辞音》残卷、明正德黄省曾翻宋《楚辞章句》本等多种版本。体例为先《楚辞》正文,次《章句》注文,再诸版本及魏晋以下至唐、宋时所引《章句》异文。每条之下,先校《章句》旧文,而后疏证其义。该书疏证结合,对文字训诂,多结合实际;疏则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诠解《楚辞》。

《楚辞论丛》巴蜀书社2008年

殷光熹著。该书主要分为四部分:楚辞思想艺术研究、楚辞传世精品赏析、楚辞传承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后有“附录”。本书为殷先生多年研究楚辞的论文结集,其中“楚辞思想艺术研究”部分收集论文十六篇,“赏析”十二篇楚辞作品,“楚辞传承影响研究”收录论文十一篇,“回顾与展望”收录两篇论文,“附录”为姜亮夫先生访谈录。

《楚辞书录解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崔富章著。该书分为上、下两册,是一部专题目录学著作,由四部分组成:楚辞著述、楚辞图谱、绍骚隅录、楚辞札记。其中,第一部分包括辑注、音义、论评和考证四类,录书440种;第二部分包括法书、画图、摄影、索引、图鉴等,录图籍50种;第三部分录图籍(篇章)46种;第四部分录书(篇章)15种。著录内容包括书名、卷数、著者及其简介、内容提要、版本及其叙录、序跋。所录内容全为征实之作,是体例较为完善、资料较为丰赡的楚辞目录学著作。

同类推荐
  • 精美卷首语

    精美卷首语

    挡不住的青春无遮无掩,让我们揭开人生的序言,映着青春年华的生命火花,读我们的身影,读我们的心灵,读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自己。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时光印痕

    时光印痕

    盖闻文章之道虽千变万化,但究其蹊径,唯天趣与学力二端耳。以学力胜者,冶铸百家,下笔高古,然非老成宿儒不办;以天趣胜者,则自出机杼,情见乎辞,虽不能核综群籍,其自然之妙, 亦别有心会, 令人于霁月光风中, 有蓦见惊鸿之慨。
热门推荐
  •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道斩天

    逆道斩天

    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么我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都不是注定的,那我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在惶惶天道之下,一只蚂蚁努力挣扎求取生存的故事。
  • 养魔成妃

    养魔成妃

    她是魔族女君,嗜血无情,杀人如麻;某日遭了天谴,竟将暴戾无情的她依附在一只小猫咪身上。曾经她想抢就抢的东西,如今却要被所谓的主人摸着头教导,人要讲道理?呸!暴拳出真理,男人,你等着瞧!谁知,修炼承认的那天,居然被无良主人捆绑吃干抹净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易烊千玺之宛若星辰

    易烊千玺之宛若星辰

    她被家人重男轻女,在那受够了委屈和冤枉,当她想过一死了之时,她看见了电视屏幕上的少年,从此,她喜欢上了他。她为了他,从学渣转变学霸,她想考上北大,只为看他一眼。梦想成真时,她带上自己所有的积蓄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当少年遇见她时,一眼认出了她宛若星辰的眼睛,直到有一天他问她,可她却忘记了他......
  • 戴氏族谱

    戴氏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之死亡命运

    无限之死亡命运

    这是一场轮回了千年的命运,注定的相遇;这是一个圣人们布下的迷局,未知的续章。用生命去赌,赌你的信任,有谁说过:就算付出死亡的代价,我也不愿屈服于命运!!!【PS:原无限命运——综神,更名为无限之死亡命运,请多支持~】
  • 解脱戒本经

    解脱戒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甘渠生寂寞

    何甘渠生寂寞

    分离或者相许,岁月回不去从前,感伤我们的青春和无知;我想喝干每一滴眼泪却多么无力的拿不起岁月的酒杯。没办法离开你爱的人没办法放下她的温暖眷恋每一分每一秒突然就萌生了活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他一样,等他,走向你的世界。拉住她请别让她离你的世界太远太远
  • 憨休禅师敲空遗响

    憨休禅师敲空遗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走出婚姻走进家

    走出婚姻走进家

    三个离婚不离家的故事,三段婚姻与家的纠葛。用黑白文字诉说斑斓生活,也许每个人的爱情与婚姻都有许多坎坷,但只要归宿在彼此心里,那波折也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爱情和婚姻,跟幸福一样,是要靠感知的。你感知到的,就是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而家更是需要感知的,只要这份感知在,即便没有婚姻,一样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