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1200000033

第33章 《楚辞》要籍版本与提要(6)

清牟庭撰。庭有《诗切》,已著录。是编前有乾隆乙卯武亿序,云:“余既罢官,侨居历下。从寄庵所得交栖霞牟君默人,是海岱之间,温故知新雅德君子也。出其所著《楚辞述芳》一编相览。”又考其编末《读离骚杂记》自述其作书始末,谓第一稿成于辛亥,第二稿成于癸丑,第三稿成于甲寅。则是编之作,盖始事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至五十九年甲寅,凡三易稿而全书告竣。厘为上下二卷,而以《灵均所涉楚境山水图》及其自作《听潮诗》四章附之编首,《读楚辞杂记》若干附之编末,皆不入卷次。其书但释屈原诸赋,而宋玉、景差一下诸篇,皆弗与焉。其篇章次第,亦颇异于旧本。上卷首《离骚》,次《九辩》,次《天问》,次《卜居》,次《远游》,次《招魂》,下卷首《大招》,次《九歌》,次《渔父》,次《怀沙》,次《九章》,大抵皆自抒己见以排诋诸家,其尤自旌为创解者如以《九辩》为屈子秋夜咏怀拟夏后氏之乐而作,《招魂》为屈子自以为寿不得长,魂已离去,因为文以招之,皆非宋玉之所作。又以《怀沙》为《九章》之第一篇,史迁以文多不胜其载,仅载其第一篇,传者失次,乃谓此章专名《怀沙》,故置《怀沙》于《九章》之首。若此之类,虽不免凭私臆断,果于师心,往往好为新奇,不求证据,惟其间如谓《离骚》为怀王世郢都作,《九歌》为屈子拟古乐所作赛神曲之类,亦时多创解,盖瑕瑜互见之作也。

《离骚赋补注》一卷道光末刊本

张寿林撰

清朱骏声撰。骏声有《说文通训定声》,已著录。是编前有骏声自序,云:“道光丁未十月,养疴居内,日卧诵屈赋,间起读王叔师注,有不溉于心者,忘其弇陋,辄为订补。”是其书实成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之冬。全书都为一卷,大旨以王逸《楚辞章句》于《离骚》一篇训诂多未核洽,故逐句补注,以订正王氏《章句》之伪误。其书首列《离骚》原文,次列王氏《章句》,而后一一疏通证明,继之以《补注》,并增题“补曰”二字以别之。盖仿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之体,使与原文不乱也。又其间于诸本字句异同,亦多所考订。如《文选》汲古本多依唐本避讳,于“世”字、“民”字,皆易以“时”字、“人”字,是编于此悉为订正。至其所补注,亦皆征引宏富,考辨与核,多足补王注之未备者。按骏声邃于小学,尤精音韵,故其所训诂,虽未必尽得骚人之旨,然其间于古人声音通转之理及双声叠韵之词,诠释皆极精洽。如释“朝搴阰之木兰兮”云:“‘搴’当作‘’,拔取也。‘阰’当作‘陛’,高阜也。《说文》‘陛,升高阶也’,乃升高阜之转注。”又如谓“偃蹇”、“浮游”、“逍遥”为叠韵连语,“犹豫”、“容与”为双声连语之类,凡其所诠释,语皆征实,终异于陋儒之悬断也。

《楚辞天问笺》一卷广雅书局刊本

张寿林撰

清丁晏撰。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人,早岁治经,笃好郑学,道光举人。咸丰中,以在籍办团练功,由内阁中书加三品衔卒,年八十有二。手校书籍极多,有《颐志斋丛书》二十二种行于世。是编前有咸丰甲寅丁氏自序,云:“《楚辞·天问》,屈子呵壁之所为作也。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画古贤圣神灵瑰玮谲佹之形。屈子仰见图画,一一呵而问之,以泄其愤懑牢愁之志。所为痛极而呼天也。古画皆征诸实事,故屈子之辞,指事设难,随所见而出之。故其文不次。东汉王叔师撰为《章句》,称《天问》多奇怪之事,刘向、扬雄后引传记以解说之,阙者甚多,不能详悉。子政、子云之说,久佚不传,叔师依据旧文,章决句断,注《天问》者,莫古于是书矣。蒙不揣谫陋,仿郑申毛之例,因章句而为之笺,创始于嘉庆丁丑。属草稿定,藏于箧中,迄今三十七年。复加审定,缮写成书。”据此,是编之作,盖创始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至咸丰四年甲寅,始克成书。全书都为一卷,大旨以《天问》为屈子呵壁之所作,故其文不次,又多奇怪之事。自太史公论道之,多所不逮。至于刘向、扬雄援引传记以解之,亦不能详悉。后世注家,或多所阙疑,或虽有解释,亦复连蹇其文,濛鸿其说,而厥义不昭,微指不皙。

《离骚释韵》一卷滂喜斋学录本

张寿林撰

清蒋曰豫撰。曰豫字侑石,阳湖人。由监生出知苏州,工诗文篆隶,著有《问奇堂集》及《滂喜斋学录》各若干卷。是编即《滂喜斋学录》中之一种。据其编首小序云:“祁生陆文作《离骚释韵》,取秦汉子书词赋,条晰著之。然屈氏生怀王时,用韵未必与后人合,吾友晋壬吴子以为《诗经》韵文之祖,举以证合,当可不谬。因草创十数条,体尚未备。鄙意凡居屈氏前,如诸经老墨皆可引而传之,共得若干条。”是其书盖继陆、吴二氏而作全书都为一卷,不录《离骚》全文,亦不尽释全文之韵,但有所见,则分别条录之,总计全书所释,都凡三十有一条,大旨仿《说文》读若之例,首注《离骚》某人读如某字,或读如某某反,然后掇拾先秦经史子集,条晰著之,以为之证。其有不见于经史子集者,则阙以待补。故书中如“惩”读如“长”,“迎”读如“遇”,“调”读如“同”,“待”读如“特”各条,皆但注音读,不加证明。今考其书,虽所释无多,然覃精研思,博辨广证,举先秦群经子史,以审定《离骚》韵读,疏通证明,多足正前人之伪误。惜其间审音,犹不能无失,如谓“服”读如“物”,“迎”读如“遇”之类,未免乖谬。又标举证据,亦间有疏漏,如“舍”读如“暑”条,不引《易·井象传乾文言》、《礼记·曲礼》之类,耳目之前,亦不免遗漏,且既知古今韵殊,屈氏用韵,未必与后人相合,乃不知屈氏为楚人,多用方音,是尤其可议者也。

《屈赋微》二卷光绪丙午刻本

张寿林撰

国朝马其昶撰。其昶有《周易费氏学》,已著录。是编采王逸至同时人之说,而附以己意。其称“屈赋”,据《汉书·艺文志》入《招魂》一篇,据《史记》以《九歌》承怀王命作,据《汉志·郊祀志》以《礼魂》为前十篇通用,不自为篇,则用王夫之说。前有自序,光绪丙午合肥李国松刻,入《集虚草堂丛书》。

《屈贾文合编》九卷光绪三年丁丑长沙刊本

张寿林撰

清夏献云校刊。献云新建人,同光间累官至湖南按察司使。是编前有光绪丁丑王闿运序,云:“光绪二年,新建夏司使按察湖南,兴修汉长沙王傅贾生祠,既成,征大传书,官中民间皆无存版,乃访求善本,将刊置祠中,以备文献,复以贾祠旧合祀屈子,载在祀典,今仍奉屈子于忠雅楼,因并《楚辞》,为《屈贾文合编》,使闿运与校雠。”则是编盖光绪二年丙子,献云重修贾祠,既成,属闿运合屈、贾二子之文,重为校刊者也。其书都凡九卷,而以《贾子新书》十卷附之其后。又以屈大夫、贾太傅传赞及司马迁《屈贾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班固贾谊列传》列冠编首,皆不入卷次。按合集之始,本自唐人,而屈贾之合则司马子长已有定论,是编合二子遗文以为一编。屈赋旧本王叔师《章句》已为陈氏所改易,洪兴祖《补注》亦为毛氏所更订,惟朱文公《集注》尚系宋时之旧,故是编屈赋,悉尊朱注。其宋玉、景差诸人之作,向在《楚辞》者,亦仍附其后。至于贾子之文,则宋本已无条理,所谓五十八篇者,仅著目汉志。明时传有淳祐本,乃据淳熙本重刊,其后凡更七刻,惟抱经堂本合众本校刊,差为可取。

《读楚辞》一卷俞樾纂本

张寿林撰

清俞樾撰。樾有《易贯》五卷,《良宦易说》、《达斋诗说》、《达斋春秋说》各一卷,已著录。是编为其所著《俞樾纂》中之一种。全书都为一卷,不载《楚辞》原文,亦不尽解全书,但有所论说,则分别条录之。盖俞氏读《楚辞》时札记之作,故以《读楚辞》名焉。核其所论,凡《离骚》八条,《九歌》六条,《天问》五条,《九章》七条,《远游》二条,《卜居》一条,《九辩》三条,《招魂》三条,《大招》一条,《七谏》二条,《九叹》二条,《九思》一条,总计全书,都凡四十有一条。篇目次第,悉与王氏《章句》本相同,知其所据,实为王本。按俞氏邃于训诂考证之学,群经诸子皆有著述,是编虽其读书时杂记之作,然覃思精研,疏通博辨,于旧注之伪误,亦多所是正。如辨王氏《章句》“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从,自投水而死”之误云:“《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同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四句相承而言,‘不周于今之人’即所云‘非世俗之所服’也,‘愿依彭咸之遗则’即所云‘謇吾法夫前修’也,‘法前修’为上法前世远贤,则彭咸必古之贤人,屈子素所师法者。当屈子之作《离骚》,尚在怀王时,及怀王死,顷襄王立,屈子尚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岂在怀王时早有死志,且必取一投水而死之古人以为法乎?”辨王注以《九歌》“盍将把兮琼芳”之“盍”为“何不”之误云:“以‘盍’为‘何不’,则既云‘盍’,又云‘将’,文义难通。

《离骚逆志》一卷潜园二十四种本

张寿林撰

清魏元旷撰。元旷有《春秋通义》一卷,已著录。是编亦其《述古录》中之一种。其书都为一卷,大旨以《离骚》为贤者之书,述志之文,惟后世注疏,舛误甚多,不能通澈旨趣,故因孟子“以意逆志”之说,檃栝其旨,以为是编。其书分《离骚》全文为八节,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来吾导夫先路”为第一节,自“昔三后之纯粹兮”至“愿依彭咸之遗则”为第二节,自“长太息以掩涕兮”至“唯昭质其犹未亏”为第三节,自“忽反顾以游目兮”至“沾余襟之浪浪”为第四节,自“跪敷衽以陈辞兮”至“好蔽美而嫉妒”为第五节,自“朝吾将济于白水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六节,自“索藑茅以莛篿兮”至“芬至今犹未沫”为第七节,自“诚难和调度以自娱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第八节,每节皆首列原文,然后逐节为之诠释,词旨简要,于骚人言外之意,虽间有发明,如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云:“引香草自喻其修美也。揽物起兴,因以为比。”又如释“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云“芳泽杂糅谓忠爱弃捐也”,若此之类,皆足备说者之一解。

《屈宋方言考》一卷民国十四年乙丑刊本

张寿林撰

清李翘撰。翘瑞安人,始末未详。是编前有李氏自序,云:“屈宋文辞非为惊采绝艳,为词赋之宗,览其辨物敷词,多属楚语。王叔师生于炎汉,又为楚人,所释楚人之语,凡二十一则。予尝审旧籍,益以佐证,依类区别,得六十八字。”则是编之作,实因王氏《章句》所释屈宋楚语而广之也,其书不分卷,亦不载屈宋骚赋全文,但取屈宋所用楚语,一一加以诠释,依类区分,厘为五类,首名物字三十有四条,次形容字十有二条,次动作字十有五条,次状况字五条,次语词二条。总计全书所释,都凡六十有八条,而以楚故记五条,楚方志三条附之其下。今考其书,研敷方言,推寻古义,于屈宋辨物敷词之旨多所发明,其间于旧说之纰缪,亦多所是正,如据《方言》《一切经音义》《原本玉篇》以证“謇”为楚人语词,若“羌”字之类,正氏训“忠贞貌”之非,据《方言》郭注以证楚人谓“怒”曰“爰”,王氏训“于”之非,据钱氏《方言笺疏》以证南楚谓“疾行”曰“遥”,王氏训“遥”为动之非,若此之类,凡所攻驳,言皆有据,足补王氏之疏漏。虽其撰集斯编,意在考订方言,非为笺释而作,故依类区分,略仿《尔雅》。惟剖裂琐碎,立体阮多未安,先后错置,翻检苦不易,转不如依原书次第,从而排比之易于翻检也。

《楚词释》十一卷光绪十二年丙戌尊经书院刊本张寿林撰

清王闿运撰。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著有《诗经补笺》二十卷,已著录。按《史记》但称屈原著《离骚》,《汉书·艺文志》亦仅以“屈原赋”别为一书,而不曰“楚词”。至刘向裒集屈、宋诸赋,定名“楚辞”。是编名曰《楚词释》,盖袭刘氏之说而易“辞”作“词”。

《离骚注》一卷文莫室刊本

张寿林撰

清王树楠撰。楠字晋卿,河北新城人,所著有《尔雅说诗》二十二卷,已著录。是编以后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及钱杲之以下诸家笺注,于《离骚》一篇,多未尽详核,诠释多未能得其旨意,因檃栝旧说,自以新意疏解之。今考其书,取《离骚》全篇,逐句诠释,大抵征引宏富,考辨典核,订伪补阙,实能补旧注训诂所不及,其攻驳王氏《章句》之失,如谓王氏于《离骚》下加“经”字,不知此乃后世祖述其词,尊之曰经,非《离骚》原有“经”字。太史公谓“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不言为经,其证甚明。又如王氏《章句》解“重之以修能”云“修远也”,言“又重有绝远之能,其说殊为不词”,树楠释之曰:“修能犹贤能,《魏都赋》本‘前修’以作‘系’,刘逵云:‘前修谓前贤也。修饰、修美皆贤善之意。’此与下文修名、好修之修同义。”此外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据《文选·射雉赋》注释“耿介”为“专一”,以证王氏《章句》解“耿”为“光”、“介”为“大之”之失,“何桀纣之倡披兮”据《文选》五臣注释“倡披”为“乱”,以证王氏《章句》解“倡披”为“衣不带貌”之失,若斯之类,其说解确然有据。虽其间仍不免拘于前人比兴之说,如引《诗》“彼美人兮,西方之美人兮”,释“恐美人之迟暮兮”,谓原以美人喻君之类,皆嫌其附会,然核其训诂,则终较旧注为优也。

《楚辞大义述》一卷石印本

张寿林撰

清陈培寿撰。培寿字辅青,镇江人,始末未详。是编都为一卷,不录《楚辞》原文,亦不尽论全书,但有所论说,则分别条录之,如前人札记之体,大旨在通论《楚辞》全书大义或推阐旧说,或自抒新意,疏通证明,语皆有据。其间如论《离骚》之体源于《风》《雅》,论汉代骚雅之盛于吴楚,由于屈赋风行南国,吴楚接壤,传习者多,更有吴濞、淮南为之提倡,故《汉书·朱买臣传》云:“武帝召见买臣,言楚辞。”观吴中文学之盛,论屈子以《离骚》名篇,其义本于伍举,《国语·楚语》:“伍举曰:‘德义不得则迩者骚离,远者距违。’韦昭注云:‘骚,愁也,离,畔也。’”颜师古曰:“离,遭也,忧动曰骚,屈原遭忧而作此辞,故名曰‘离骚’。”伍举所谓“骚离”,屈原所谓“离骚”,皆楚语也,若此之类,持论大体近正,与凭私臆断,妄为附会者,固自有殊。惟其间亦不免疏于考证,失之穿凿者,如据王逸《章句》序谓《离骚》之文,依五经其义,当以经名,不知《史记》但称原著《离骚》,王逸《章句》于《离骚》加“经”,非其旧矣。又如论屈子卒年一条,据《怀沙》“滔滔孟夏,伤怀永哀”,谓原生于夏历建寅之正月,死于夏历建己之四月,楚人谓原死于五月五日者,盖指阳历之五月也。自汉武帝太初改用夏历,始以屈原沉江之日,移置于阴历之端阳,不知《怀沙》之为后人伪作,久成定谳。培寿乃据之以为典要,宜其推论之多误也。

《楚辞拾遗》一卷摹庐丛书本

张寿林撰

清陈直撰。直字进宦,镇江人,始末未详。是编为《摹庐丛书》之一种,其书都为一卷,不载《楚辞》全文,亦不尽释全书,但有所见,则分别条录之,而标举篇目及所释文句以为目,名曰《楚辞拾遗》者,盖意谓拾其遗义也。今考其书大旨以《楚辞》旧注于名物训诂,多未得其谊,故檃栝旧编,分别为之订正,其间攻驳旧说,颇多中理,如释《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谓:“‘贞’当作卜辞,刘向《九叹》云:‘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是屈子之名,实因卜兆而得。王氏《章句》训‘贞’为‘正’,失其谊矣。”释“肇锡余以嘉名”谓:“‘肇’乃‘兆’字之假借,《虞书》‘肇十有二州’,《尚书大传》作‘兆’,足证‘肇’、‘兆’古通,屈子盖本名平字原,因在伯庸祖庙卜名得名曰正则,得字曰灵均。”释《九歌》“謇将澹兮寿宫”谓:“《吕氏春秋》云‘桓公蒙衣袂而绝于寿宫’,高诱注云‘寿宫,寝室也’,是寿宫之名,春秋已有,旧注以寿宫为祈福之宫,非其谊矣”,释《天问》“皆归射而无害厥躬”云:“案牛运震《金石图》云:‘嵩山启母庙石阙铭,两阙画像凡四段,正一书一索,毬(毬亦为踘)而蹋踘者二人,坐而睨视者一人,跪者一人,不晓所谓。’余谓皆启母及启之事,《天问》射蘜与画像之蹋踘正相符合,其事已不可考,《汉书·艺文志·兵技巧》有‘蹵蘜二十五篇’,《荆楚岁时记》‘蹋蘜蘜如毬,以皮革为之,黄帝时戏,见刘向《别录》’,是蹋蘜之制,亦甚古也。合上文‘何启惟忧而能踘是达’观之,似为益干启位,启杀益事。”

部分今人楚辞著作概要

《屈原研究》

同类推荐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打开文学之门

    打开文学之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激发了怎样的想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风格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无言谁会凭栏意”……文学,以独特的语言艺术构筑了异彩纷呈的世界。让我们打开文学之门,由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认识文学的功用和审美特性,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 最相思莫如宋词

    最相思莫如宋词

    《最相思莫如宋词》出自继安意如、白落梅、江湖夜雨之后,新晋国学才子随园散人之手,精选的四十八阕代表宋代词作顶级水准。白衣卿相独步天涯,衣袖生风;才子佳人执手相看,泪下潇湘;悲凉将军纵马疆场,壮志未酬;忧伤词客醉饮清凉,花前月下。而随园散人更是以他那淡如水墨画卷的笔触,将那些本来就鲜活无比的词作描摹得更加灵动,将那个本来就风月无边的朝代,更细微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终极大帝王

    终极大帝王

    昊天异变,人世纷争。张伯壬(又名张百忍)自出生以来,历经万千劫难,跨越夏商争霸,心系百姓生灵。在成长过程中,从人间的夏桀、商汤争夺天下,到玄界的幻化异术;从地下的魑魅魍魉,再到海中的龙行天下;从刑天、西王母的终极较量,到最终的修成正果。关注此书,您会看到一代大帝王艰难的成长之路!
  • 章华录

    章华录

    耳边,有风吹过......暖暖的,是你呵气的味道.......一个人,一柄剑,一杯茶,一盘棋,一只小动物....说好的,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山谷中,你我作伴......看沧海桑田......看风轻云淡............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什么要逼我.....暗流涌动间......血光漫天.......这.......便是选择的结果?.............我们说好了.......一起回到那个地方........那个熟悉的地方..........只属于我们的地方..........
  • 超级网店红包

    超级网店红包

    我叫林东,在某一天,就迷迷糊糊就得到了红包系统。这系统果然十分的牛叉,里面居然不是神仙用而是外星星球的人,里面有着很多神奇的物品,但在我的眼里就是神物,还带各种技能。跟我比有钱?对不起,我的一个红包后,什么钱,那都是浮云?跟我比武力?咳咳~我站在那里,让你随意的打,就怕你累死了。跟我比女人缘?对不起,我随便一瓶香水在身上一喷,那些美女都开始倒贴倒过来。林东语录:男人要想拽,还是需要靠红包系统,虽然不是万能,但没有的话是万万不能的。
  • 半生人一世情

    半生人一世情

    一个来自农村的80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成长经历,贴合真是人物原型创作!亲情,爱情,友情,人生的彷徨,大起大落,或许你就是他们的其中一员,感知我们的曾经的青春故事,因对各种现实社会的复杂,痛或许更痛,抑或幸福!
  • 凉风木槿幻夕雾

    凉风木槿幻夕雾

    一朝重生来到古代一个有父母疼爱,关照的世界,她幸运成为雪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父皇说整个大陆任你闯有雪域给你做后盾,母后说女孩子就要好好的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十七岁那年,淳于凉沨闯入她的世界,给她下了烙印誓要宠她一辈子,当世人沉迷于她的才华,宁一掷千金甚至江山换美人倾心时,淳于凉沨却紧紧抱住雪木槿,向世人宣告她是我的。
  • 我曾经记得爱你

    我曾经记得爱你

    爱情的博弈里,我下了时间的赌注,结果却输的一塌糊涂···是谁说过,这辈子短得很,我不想没了你,然后浑浑噩噩的过···又是谁说过,我们本来就是平行线,本该就没有交点···她自认,这辈子爱过他一人,却也唯独被他伤得最深,狠下心要分开,却抵不过一句“我想你”你知道么?这辈子,我曾经记得爱你······
  • 花开半夏:千金娇宠

    花开半夏:千金娇宠

    她是皇室千金,他是皇室少爷。天意将他们凑在一起,让他们相识。她的第一次给了他,那一夜,她还怀上了他的孩子。“答应我,一定要娶我”。“一定!”原来的承诺,是什么让她离开。又是什么让他改变。。。。
  • 易烊千玺之那抹微笑暖彻心扉

    易烊千玺之那抹微笑暖彻心扉

    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 不死大陆之佣兵

    不死大陆之佣兵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小角色,但是神却要挡我要走的路,我只能让他滚蛋。
  • 邪魅灵宠之魔后归来

    邪魅灵宠之魔后归来

    我叫蓝羽熙,18岁,是一名大学生。本该平淡的生活却在我生辰那天被打破了。一点点的经历,一点点的成长,而后的痛彻心扉换回的只有尘封已久的记忆——前世,我为他付出一切,他却弃若敝屣……这一世,我投胎人族,不料成年之际,体内雪花盛开,痛苦之余又误食绝情莲藕,一夜之间成了那赤眸妖人。所谓世间苦难,只怕也不过如此。失魂落魄,无家可归,屡遭背叛,苟且偷生……轮回转世,他已贵为神界执法者,再次相见,已是兵戎。神魔大战,两败俱伤。轮回场上,生死大劫,前世情缘,皆已消散……只愿来世,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