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800000012

第12章 在天花板上跳舞

孙甘露

这个题目从莱昂耐尔·里奇的一首歌而来,我猜想它含有这样一层意思:乐呵呵地倒悬于屋中。

圣诞前夕,一位朋友从伦敦给我邮来了新书《拜伦》,我的书桌上正放着刚读完的《萨特自传》。其实我已累得不行。值得一读或者一读再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只能像糖果店里的儿童,在裤袋里空攥着拳头,以一个无产者的神态在柜台前逡巡,领受店员的不屑目光。我的微薄收入仅供我勉强度日,买书已成为奢侈,我在梦中和我的书籍一一握别,场面凄凉,目光迷惘。

我忽然想到我已年近三十,童年早已离我远去。有关那段生活的记忆正在逐渐鲜明起来,六十年代末所看过的电影已成就一种固执的形象。就个人而言,那时候中国之外的世界和事件就是越南的丛林、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和朝鲜北方的果园,偶尔有一只木偶尼克松摆动着关节出现在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上。时间过去二十年,世界一下子放大到弥漫状态,而儿时的求知欲望和活跃的想象已濒临死亡,读书和写作成就一种补偿手段,精神生活中那一段苍白和贫乏的岁月宿命般地化为内心的空白。人们头戴立体声耳机,脚踩着钢琴踏板,手捧着画册,眼望电视画面,而大脑陷入一派虚无。我们失去的,或者说我们未曾获得的不是未知的若干成分,而是由此形成的精神氛围。我们在谈论的是一般情况,今日我们以另外的方式遭遇了同等境遇。

我们在电视里注视别人竞选总统,瞧着古利特把球踢进那波利队的大门,我们看着几小时前在另一纬度上坠落的波音飞机,看看亚美尼亚地震后混乱的场面,我们产生了与整个世界同步的错觉。

人们欢天喜地演出荒诞剧,而尤奈斯库已在感叹“我感到越来越困难了”。我们津津有味地聆听ABBA演唱组的歌声,而那两对夫妇已散伙多年。在不断介绍的萨特之外是加缪的若干著作,然后,胡尔塞、海洛庞帝、列维、施特劳斯名字以不同的频率出现在各种杂志上。但是,我们依然错过了几乎同样重要的马塞尔、让·瓦尔、拉朗德·拉弗尔、马利坦、西蒙·韦伊、德日进、富科、阿尔图塞、加斯顿·巴谢位尔……而这些仅局限于二十世纪的法国。

这可能是个人情况,那天我们努力把视野扩展一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自1949年至1988年四十年间,我国扫盲人数为157亿,今天,全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目前,我国文盲半文盲的总数为5亿,若按四十年前扫盲157亿乐观推算,扫除5亿文盲需花一百三十年时间,这还排除了不断出现的新文盲。我想编识字课本才不失为大多数人写作,当然,这使命同样神圣,前辈托尔斯泰即是例证。

描写一只苍蝇的飞行路线与描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的作家显得同样卓越,并且越来越卓越,犹如萨特而言,只是不比其他人更卓越。他们成功地控制了小说的叙述(有时稍有失误),这给他们带来了自信心,但因此也变得对任何事物都不在话下(至少他们姿态如此),这使人生疑。于是,我们回到狭小范围,提出若干问题。

比如,诺曼·梅勒所具有的广泛的同情心(我真的从《刽子手之歌》中看到了吗?),他的托尔斯泰似的宁静(这个有关杀人凶手的故事如此惊心动魄,我从哪儿接近这一评论?),我真能用阅读侦探小说的方式来接近《玫瑰的名字》的智慧之光吗?(它是否可能是埃科的一个有关神学的玩笑?)我们热切关注的是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吗?)哈罗德·品特戏剧中大量运用的停顿(如《情人》)。安德烈·多台尔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似是而非的对话(如《地平线》)。詹姆斯·赖特诗歌中突如其来的剃刀般锋利的转折(如《闲卧在达非农场的吊床上》),他们的技巧是与他们的感受性平行的吗?与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基本态度相关吗?(他们成功地传达出沉默的声音,瞬间的感悟,日常经验的神秘的一面,他们精确地捕捉并运用了不可知性,通过卓越而不动声色的叙述使我们所熟悉的陌生感觉,对身体语言的迷恋,对不朽瞬间的哀悼地追求表露无遗。)

紧接着的问题是,保持什么样的敏感才能持续地体认这些。晴朗的爱意,阴沉的情欲,普通人的气息,古代的断想,持久的温存以及陌生感,这类近乎抽象的提法是否反而限制了对小说本身的接近?比如玛格丽特·拉拉的《琴声如诉》,叙述的速度有力地控制了时间,舒缓的语调变得稀疏,由于这语调它成了一个只有轻微音响的世界。但它在某处与我们的世界重合,(“人们可以从看出这一世界和经验世界的部分重合,但是从它的自我连贯的可理介性来说又是一个与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的世界。”它致力于进入更高的现实和更深的心理之中。)人物交谈的片断性,突然的启问,令人生疑的打断,莫名其妙的插入,不期而至的结语。交流的难点俯拾即是,美妙之处也因此出现了吗?(它的含义与我们潜在的日常经验不期而遇。作品首先揭示给我们的是茫然而柔和的情调,是窗外景色和光线构成灰黯背景的执着生活着的人,是人物的谈话和谈话背后的冲动,是既定不变的生活和短暂而微小的叛逆。)再比如,安德烈·均匀台尔在他的《地平线》中对结合在情感之中的男女的重叠描写所揭示出来的奇异感觉,到底传达的是一种动荡不定的神秘意味,还是其他什么偶然性的东西呢?我们回到一般。在阅读这件事上保持一点盲目性是必要的吗?

我想我不具备解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我的记忆而言,我的教师、长者。前人除了对我的无知予以痛斥之外,似乎并无明智的教诲。比如,无限性问题。我至今没有在生活中遇见什么人对此给了我满意的解释;我想,他们是不愿意或者不屑对我谈话吧?这使我一直对我的智商感到悲观。但是八岁的卡尔·波普尔的经历告诉我,这不能简单的归之于我的愚蠢。这就是太阳系和空间(牛顿空间)的无限性问题。我们既不能想象空间是有限的(在空间之外又是什么呢?)也不能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波普尔的一位叔叔帮助了他,这位叔叔首先问他对于不断延续的数系是否感到困难(我也不感到困难),然后,他要波普尔想象一堆迭着的砖,并且把一块又一块砖加在砖堆上,如此类推以至无穷,它永远填不满宇宙的空间。后来波普尔是这样表述这一使他疑惑的问题的:这就是潜在的无限和实际的无限之间的区别,以及把实际的无限还原为潜在的无限的不可能性。

我是很晚才读到波普尔的思想自传的,我朦胧地感觉到这一表述对我来说来得太晚了。我的由无数瞬间感觉构成的经历也已使我的实际思想与潜在可能之间构筑成了鸿沟。忘了是谁说的,我们的感觉方式规定了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经验又规定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最终又反过来规定了我们感受事物的方式。我们究竟能在哪一层意义上理解、接受一种表达呢?(如果不是仅仅让它们在我们的舌尖上打个滚,而后随即吐出。)

伴随在一侧的情况是,读一首圣琼·佩斯的诗当然不能与以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卖掉一斤海鲜相提并论。我毫无远见地担忧是否有一天除了《买与卖百科大辞典》,出版社概不出版无聊诗歌和颓废小说。我将以胡子一大把的年纪再次掉入一个精神真空,以我的纯洁性作为贫乏的代偿,呆头呆脑地期待另一次启蒙。

我想到我是如此贫乏,居然还在我的作家朋友和评论家朋友中间转来转去,这本该使我无地自容。我替自己辨护的理由是“我无非是坚持一种更感性的阅读,它放弃了以认同为最高目的。”我抱着一种有可能是谬误的理解与一部作品呆在一起,我只是以感受作为我的最低的屏障,我眺望权威的阐述,但我只将它看作一颗星宿,一种征兆。

有关作品的各种声音构成了一种文坛景观的同时也窒息了个人阅读,大量个别的读者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不去读,并且逐渐变得不会读了。丰富的阅读过程和字里行间所带来的喜悦和询问渐渐消失。人们似乎开始只以一种方式阅读,那就是评奖的方式,诺贝尔奖或者一种尚未有的什么奖。

作家也够多了,(我不按人头灵敏催生作家)让我们做平庸的读者吧,做一回不错,做一辈子也行。

同类推荐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 沉默的悬崖

    沉默的悬崖

    永远要有这个严峻的抱负。不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必须直面人生,用全身心去拥抱、搏击充满荆棘与鲜花的人生和命运。因此,我在祖国和历史热切的逼视下,仍然是很惶愧的。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热门推荐
  • 我叫汪不良

    我叫汪不良

    我叫汪不良,我的青春有那么一个女孩。我很爱她,可她却不是我的。我们的故事平淡的很,可这却是我最有价值的一段记忆。
  • 一曲不死歌

    一曲不死歌

    一个认真装x的故事,但到了最后关头你会如何抉择?生或死?太简单了,往往选择是更加痛苦的选择(喜爱本书的读者记得加qq群:157880051)
  • 首席甜宠亿万影后

    首席甜宠亿万影后

    在花季雨季;在洒脱青春热情汗水的大学;在窗台遥望青苹果下的倾情,在曾经校律混乱的名门高校谢娴和楚叶开始相恋。走进社会,两人分道扬镳,四年后各有成就一一谢娴赫赫有名的戛纳影后,楚叶楚氏帝国财阀的风流CEO。同学会上再相聚,容貌依旧,可终究心态不同于住日,还能相互吸引吗?
  • 赌棍异世游

    赌棍异世游

    一个地球上的赌徒,奇迹般来到了天烽大陆——好吧,我承认是一个所有男人把凤姐当做林黛玉看待的世界!什么?你要我拯救世界?算了,还是拯救这些个陷入自卑深渊的众多被称为“恐龙”的美女吧!呃,什么?只能选一个?你丫有没有搞错,我可是猪脚诶……嗯?你是说上古邪神蚩尤也来了?那好吧,我还是回家种地好了……靠,有没搞错,他居然敢抢我的女人!大哥、二哥、三哥……八哥,我们一起去灭了他……
  • 仙桓

    仙桓

    修仙世界,广瀚无边,一个出身农家的穷小子,如何才能在动荡的江湖中生存?本不问世事的他,遇到了一名垂死的修仙者,将大任托付于他,将他的命运彻底改写。
  • 魂锻九天之蠕出茅庐

    魂锻九天之蠕出茅庐

    知名大学的学生会会长因为一场天灾横祸奇迹般的发生了穿越,原本以为重回历史的他却是悲催的发现居然是来到了异界,不过更悲剧的便莫过于还穿越到了一个废物身上。强尊弱悲是战魂大陆的生存法则,在这里器师与丹师齐飞,魂力共心力一色,小小少年人虽废心却傲,然而我性本善奈何大道无情,不过你当我会顺应大道?哼,待得我魂锻九天之时,我说的话就是战魂大陆的唯一标准。我做的事就是战魂大陆的生存法则。我走的路就是战魂大陆的大道自然。
  •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们采撷了世界上极具风采的奇美胜景集结成书,展示了最能体现大自然造化神工的地质地貌奇观。
  • 盛少的契约新娘

    盛少的契约新娘

    女主版:她在别人眼里是校霸是不孝女,一个在外流浪靠邻居接济的孤女,16岁那年突然被生父接回豪宅。原因是生父没有儿子,要她回去给父亲养老送终!哼!十年前你把我们母女赶出家门,十年后要我来给你养老,放心!我一定要你家鸡犬不宁!她父亲说:“你这个不孝女,我养不起你,你准备准备嫁人吧!”男主版:他是一个花天酒地放荡不羁的二世祖,幼年丧父母亲独自撑起家业。他不懂守家守业的艰难,母亲对他束手无策。他母亲说:“我管不住你是吧!那我给你找个老婆来管你!找个最凶悍的老婆!”男三版片段:为了她,他放弃了国外著名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报考了她感兴趣的专业。为了她,他去学习滑板,学习跆拳道,吃平时从来不吃的食物,去平时从来不去的地方,只为了解她的世界。为了她,他拒绝身边所有女孩,只为等她来到身边!直到有一天,女孩说“明天我们去旅行吧!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回答“一定要明天吗?明天是我好兄弟的婚礼,我答应他做伴郎的!我们改天去不行吗?”“不行!一定要明天!陪我出去旅行好吗?我们不参加婚礼了!”他有些为难,心上人的邀约,好兄弟的婚礼。“后天吧,我答应你婚礼过后我一定带你出去旅行!”女孩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第二天婚礼上,身为伴郎的他亲眼看见心爱的女孩披上洁白的婚纱嫁给了自己的好兄弟!他质问“你今天要嫁给他为什么昨晚约我出去旅行?你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意思?”女孩含泪说道“本来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的另一端并肩看彩霞,可惜现在你要叫我一声嫂子了!”男孩说“认识你那么多年一直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我爱你!从小到大从未改变……”
  • 穿越之捡个美男做相公

    穿越之捡个美男做相公

    睁开眼就听人喊她娘亲,小包子倒是可爱,可儿子貌似还不是亲生,这家徒四壁的要什么没什么,这是让她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听说儿子是个落难少爷有人要接回家,她正要跟着去享荣华时半夜被人追杀,无奈携小包子临时逃命去,途中遇上美男帮退敌脱险还包吃住,这么个高颜值家底丰厚的美男不拐来做个长期饭票岂不浪费机会,嘿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刀掳明月

    风刀掳明月

    倭人德康家族盘踞千牛岛侵扰沿海,欲吞中原,遭戚家军抗阻而屡不如愿,恰逢金刀山庄得刀人人梦寐以求的“寒沙落影刀”。中原人庞煊,为报私仇献计消灭戚家军。金家被灭,金家后人幸得性命。庞煊等人暗助通司命作了盟主。四年后,白虎门被灭人心惶惶,通司命借机铲除异己。王少雄助金为开脱险,二人结为金兰。一时间,江湖暗潮汹涌,恩怨情仇,深思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