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600000006

第6章 蓄谋已久的侵略(6)

然而,出于民族感情,芬兰难予接受这样的解决办法。他们虽然表示,除霍格兰以外,其他所有岛屿都愿意割让,但是坚决不肯放弃大陆上的汉科港,认为这不符合他们的严格中立政策。于是俄国提出购买这块领土,还争辩说,这种购买是符合芬兰的中立义务的。可是,芬兰拒绝这个提议。双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俄国报纸的评论也越来越咄咄逼人。11月28日,苏联政府废除了1932年的互不侵犯条约。30日,俄国开始入侵。

完全出乎世人意外,最初的一次进攻,竟因受阻而告终。从列宁格勒直指卡累利阿地峡的推进,在曼纳海姆防线前的几道阵地上停下来了。在拉多加湖附近的进攻也没有进展。在战线的另一端,俄国切断了北冰洋上的小港贝萨谋,以此阻止芬兰通过那条航线获得援助。

两个更为危在眉睫的攻势在芬兰腰部两头展开。更北面的攻势越过萨拉,直抵克米亚尔维,在冲往波的尼亚湾的半途中,为芬兰用火车从南方调来的一个师的反攻所击退。南面的攻势越过了索木斯萨耳米,在1940年1月初也为芬兰的反击所阻遏。芬军包围了入侵军的翼侧,封锁了他们的供应线和退路,等到他们的部队因饥寒交迫而筋疲力尽时,才发动进攻,把他们击溃。

西欧对新的侵略受害者芬兰原来寄予同情,现在看到弱者分明击退了强者的进攻,一下子变得兴高采烈。这种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英法两国政府就此考虑派遣远征军去到这个新战场,目的不仅在于支援芬兰,也在于夺取供应德国的瑞典耶利瓦勒铁矿,并布置一个威胁德国波罗的海翼侧的阵地。多少是因为挪威和瑞典的反对,这个计划还没有实现,芬兰就崩溃了。这样,法英两国在本身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时,才不必与苏德两国同时作战。但是,在同盟军进入斯堪的纳维亚这一明显威胁下,希特勒作出决定,抢先占领挪威,以阻止同盟军进入。

芬兰旗开得胜的另一个结果,是一般人更加容易低估苏联的军事力量。温斯顿·丘吉尔在1940午1月20日的广播演说,正是这种看法的概括,他说,芬兰“已使全世界看到红军不会打仗”。他这样的错误判断,希特勒多少也有一些——在下一年造成了重大的后果。

不过,如果对这一战役比较冷静地分析一下,最初一次进攻乏所以失败,就有了较为充分的理由。在这次战役中,并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俄国为发动一次强大攻势而作出了应有的准备,配备了俄国巨大资源所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但有种种明显迹象表明,俄国为芬兰局势的情报来源引入歧途;他们非但没有估计到会遭到真正的抵抗,反而以为只是去支持芬兰人民反抗不得人心的政府而已。芬兰全国有的是天然障碍,缩小了通道,加强了防御,使入侵军到处受到牵制。在地图上看,从拉多加湖到北冰洋这条边界线似乎很宽阔,实际上却是湖泊和森林犬牙交错,是设置陷阱和进行顽抗的理想地带。何况,在苏联一边疆界,铁路交通只有从列宁格勒到摩尔曼斯克一线,而这条八百英里长的铁路只有一条支线通向芬兰边境。正是由于那样的限制,向芬兰“腰部”发动的攻势,在大事渲染的芬兰报道上尽管说得难以对付,事实上每股只有三个师。还有四个师是用来在拉多加湖北面进行翼侧包抄的。

穿过拉多加湖和芬兰湾之间的卡累利阿地峡到芬兰,可称为最好的通道,可是,此路不通,因为那里有曼纳海姆防线,还有六个芬兰现役师一开始就集结在那里。俄国在较北一边发动的攻势,虽然遭到失败,但是达到了目的:把部分芬兰后备军吸引到了那里,另一方面,俄国正在作周密的准备,调来了十四个师,准备向曼纳海姆防线大举进攻。2月1日,在梅雷茨可夫将军指挥下,发动这次进攻。矛头针对苏马附近一个十英里长的防区。大炮向这一防区连续不断地猛轰了一阵。防御工事一被轰毁,坦克和乘着雪橇的步兵便趁势冲去占领阵地;苏联空军粉碎了反攻的企图。经过两个多星期有条不紊的进攻,在整个曼纳海姆防线捅了一个缺口。于是进攻军掉头向外,进逼两翼芬军,再朝维堡挺进。从冰封的霍格兰岛前进、在维堡背后登陆的苏军,越过冰冻的芬兰湾,展开翼侧大包抄。有限的芬军尽管在维堡前还顽抗了几个星期,但是在扼守卡累利阿地峡的战斗中已经打得筋疲力尽。一旦俄军打开一条路,芬军交通受到威胁,最后崩溃就成定局。拟议中的英法远征军虽然即将启航,但是并未到达,因此,只有投降,才能避免崩溃。

1940年3月6日,芬兰政府派出代表团去议和。苏联除早先提出的条件外,现在还要求芬兰割让下列地区:萨拉和库萨谋两区,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包括维堡),还有渔人半岛上的芬兰领土。苏联还要求芬兰从克米亚尔维修建一条铁路通到边境(当时边境尚未确定),以与俄国的突出部分连结起来。3月13日,芬兰宣布接受苏联的条件。

在形势起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在2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的苏马防区遭到惨败后,苏联提出的新条

件是异常节制的。曼纳海姆陆军元帅比大多数政治家都讲究实际,对英法的紧急援助建议也是怀疑得确有道理,他极力主张接受苏联的条件。斯大林也表现出政治家风度,进一步提出的条件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在事关大局的1940年春季日益逼近的时刻,他显然也急于卸掉肩上的一副战争担子,这场战争已经动用一百多万俄军和极大部分的飞机坦克了。

波兰的环境比欧洲任何地方都便于发动闪电攻势,而芬兰则是最不适合发动闪电攻势的战场,尤其是在遭到入侵一年的时刻。

波兰边境的地形,原来就使全国处于团团围困的境地,现在由于德国交通工具充足、波兰交通工具缺乏,这种受困情况就更为严重。这个国家幅员辽阔,机械化部队向那里进攻极为方便,尤其在9月的干旱天气里,更是万无一失。波兰陆军比大多数军队都惯于进攻。因此格外利用不了不多几种防御战法。

与此相反,在芬兰,守方却处于有利地位,因为国内交通系统,无论铁路和公路,都远远胜过边境那一边攻方的交通系统。芬兰有好几条与边境平行的铁路线,可以从横里迅速调动后备军;俄国只有从列宁格勒到摩尔曼斯克的一条铁路线,外加一条支线通往芬兰边境。在其他地方,俄军必须乘火车出发,大约前进五十到一百五十英里,才能越过边境,再要往前走一大段路,才能威胁任何战略要地。而且还必须经过湖泊和森林地带,在当时已积深雪的难行公路上进军。

上述困难使苏联可以调遣和维持的部队行动大受限制,要末只有穿过卡累利阿地峡,向防守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正面进攻。这一地峡,在地图上宽达七十英里,但是,从战略上看,其实要狭得多。其中一半为宽阔的沃克锡河所阻挡,剩下的地方大部分都有一系列湖泊,湖泊之间还夹着森林。只有苏马附近,才有余地可以让大部队展开。

再则,除了战略困难外,还有战术困难。前者是,在看来无遮无拦的部分芬兰边境,无法集结大部队,无法进而深入敌人国土;后者是,无法战胜熟悉地形、能利用其有利条件进行抵抗的守方。湖泊和森林往往使入侵军陷入狭窄通道,在那里遭到机枪火力扫射;湖泊和森林为隐蔽的翼侧包抄和游击队骚扰提供无数机会。即使在夏季,面对善战的敌人,渗入这样的一个地方,已经是够危险的了;在北极的冬季,重型装备的纵队笨重得就象穿木屐的人想同穿球鞋的敌人搏斗一样,要想发动进攻,更是难上加难。

曼纳海姆陆军元帅在俄国摊牌之前一直把后备军留在南端,如果说这显然是冒险,那末,他的战略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因为敌人最初的入侵为随后的反攻提供了机会,尤其在那样的地方,又在冬季的条件下。

至于俄国,他们根据错误设想而制订的计划,在实际考验中要不遭到失败,还能有什么结果呢?但是,这并不就此证明那支作战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不会打仗的。虽然独裁政权特别爱听称心如意的情况报告,可是,哪一类政府能免得了担这样的风险呢?最好记住,现代史上大概再也没有象法国在1914年和1940年据以制订计划的那样错误的错误设想了。

六、侵吞挪威

波兰征服后的六个月虚假平静,突然以一声霹雳而告终。这声霹雳不是出现在云雨密集的中心,而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边缘。挪威和丹麦的和平国土受到希特勒的闪电式袭击。

4月9日报上转载了这则消息:上一天英法海军进入挪威水域,并在那里设置了一个个布雷区——以阻止同德国通商的船只进入。报上除了对这一先发制人的行动发表贺词加以评论外,还为破坏挪威中立进行了辩解。但是,那天早晨的无线电台广播,却使报上的新闻成了旧闻——因为广播里传来更为惊人的消息:德军正在挪威沿海一系列地点登陆,而且还开进了丹麦。

德国无视英国海军优势,如此大胆行动,慌得同盟国首脑不知所措。当天下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下院报告时说:德军非但在挪威南岸登陆,也在西岸的卑尔根和特隆赫姆登陆,他还补充道:“有些报告说德军还在纳尔维克登陆,但我十分怀疑这些报告是否属实。”在英国当局看来,希特勒竟敢在不远千里的北方登陆,简直难以置信,尤其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那一带有力量强大的海军部队——以掩护布雷活动和他们打算采取的其他步骤,所以格外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一定是把南岸的地方“拉尔维克”误写成“纳尔维克”了。

然而,在这天结束之前,情况已经很清楚:德军已占领挪威首都奥斯陆和所有主要港口,包括纳尔维克左内。几路并进的海上袭击无一不获得成功。

英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幻想迅速破灭,接着又产生了新的幻想。两天后,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对下院说:

我的老练顾问都同我看法一致,我们全都认为希特勒先生犯了一大战略错误……斯堪的纳维亚发生的事情,使我们得益非浅。……他在挪威沿海背上了一大堆包袱,因此,在整个夏季,如果必要的话,他就不得不同列强作战,而列强拥有异常优越的海军部队,而且运送这些兵力到战场也比他容易,我看不出他占到了什么相反的便宜……我认为。我们的死敌在一激之下,铸成了战略错误……使得我们大讨便宜。

这番话说得倒漂亮,可是,行动却没有跟上去。英国的反击又缓慢又犹豫又拙劣。海军部尽管在战前轻视空军,但一到作战时,却变得异常小心,就是在他们的干预可起决定作用的地方也畏缩不前,决不敢冒丢失船只的风险。军队调动更是迟缓。部队为了驱逐德国入侵军而在好几个地方登陆,但不出两个星期就全部重新上船,只留下纳尔维克一个据点——过了一个月,德国在西欧大举进攻以后,这个据点还是放弃了。

丘吉尔建立的空中楼阁倒塌了。这些空中楼阁所以建立,是因为基本上没有看准形势,没有看准现代战争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空军对海军的影响。

丘吉尔的最后一句话比较真实,也比较重要,因为他把挪威描绘成希特勒的陷阱之后,说德国入侵是希特勒“在一激之下”而采取的步骤。大战后,对这次战役最惊人的发现是这一事实:希特勒尽管肆无忌惮,也宁愿挪威保持中立;要不是后来有显著迹象表明同盟国正策划在那一地区采取敌对行动,他一急之下,才入侵挪威,本来他是并不打算入侵的。

追溯双方的幕后活动过程,是引人入胜的——虽则看到那些心情激愤的政治家在制造浩劫上相互之间往往大有影响,是令人可悲又可怕的。双方采取的第一个明显步骤,是发生在1939年9月19日;那天,丘吉尔(正如他的回忆录所记)迫使英国内阁接受他的方案——“在挪威领海”设置布雷区,从而“阻止挪威从纳尔维克运出瑞典铁矿石”送往德国。他争辩说,这一步骤“在使敌人的军事工业瘫痪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随后给了第一海务大臣通知,据通知说:“内阁,包括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看来都非常赞成这一行动。”

这是相当出乎意外的事,这也暗中表明,原来英国内阁既不慎重考虑采用什么手段,也不考虑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就有意思赞成这一目标。1918年,英国内阁曾经讨论过一个相仿的方案,但是,在那次,正如官方海军史中所述:

……总司令〔贝蒂勋爵〕说,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开进一个幅员虽小但士气高昂的国家的领海,并加以压迫,这将使主力舰队的官兵极为反感。挪威很可能抵抗,如果抵抗,就会流血;这样一来,总司令说,“就会铸成德国在其他地方所犯下的大罪。”

海员显然比政治家还要谨慎小心,不然,就是英国政府在1939年战争开始时的态度,显然比第一次大战结束时还要莽撞。

外交部官员却力加抵制,并使内阁明白他们反对侵犯挪威中立的主张。丘吉尔不胜感伤地记载道:“外交部关于中立的论据颇为有力,我争它不过。我继续……在所有场合,尽一切办法,极力鼓吹我的观点。”讨论这个题目的圈子越来越大,甚至连报上也探讨了赞成这一观点的论据。正因为如此,德国担心着急起来,而且决定了对策。

在德国方面,根据缴获的档案记录,第一件有些意义的事是发生在10月初。当时,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并向希特勒报告,英国占领挪威,可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还提出,“借助俄国的压力,在挪威沿海取得基地,例如特隆赫姆”,这对德国的潜艇战可能有利。

但是,希特勒将此建议束之高阁。他正一心计划在西欧发动一场攻势,以迫使法国求和,他也不愿被拖进任何节外生枝的军事行动,或被迫分散人力物力。

俄国在11月底入侵芬兰,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强烈得多的新刺激。丘吉尔认为有了新的机会,可借援助芬兰为名,来打击德国的翼侧:“我当时欢迎这股有利的新和风,可借以实现我们的主要战略手段,来切断德国的铁矿石供应命脉。”

丘吉尔在12月16日备忘录中,为这一步骤摆出全部论据,称之为“一大攻势”。他承认,这一来就有可能迫使德国侵犯斯堪的纳维亚,因为正如他所说,“向敌人开火,敌人就会回击”。但是,他继续说:“德国进攻挪威和瑞典,对我们是利多害少。”(他绝不考虑,斯堪的纳维亚各民族因其国土为之变成战场而将遭受何等深重的苦难。)

然而,多数阁员对侵犯挪威中立一事仍感内疚。尽管丘吉尔强烈要求,他们还是拒绝立即执行他的方案。但是,他们授权参谋长委员会“策划派遣部队在纳尔维克登陆”。纳尔维克是铁路起点,可直通瑞典耶利瓦勒铁矿,并由此深入芬兰。这次出兵,虽则表面目的是援助芬兰,但内在的主要目的却是要控制瑞典铁矿。

同类推荐
  • 百战称雄

    百战称雄

    一个年轻的车把式,不经意间卷入了农民起义军,被迫或自愿的,一次次进行征战,或为自己,或为国家!
  • 铁血兵魂之血刺

    铁血兵魂之血刺

    九年前,一场噩耗,带走了年仅九岁的关汉的笑容。九年后,一个少年,以673的高考成绩,获得了江北七省高考状元的美誉,正在全校师生都在猜测,他会报考什么华夏名校的时候,一纸录取通知书震惊了全校……
  • 天生特种兵

    天生特种兵

    他是一个吊耳郎当的新兵,在外人眼里他是个狂傲不羁的兵痞,但他确是个射击高手。军区大比中崭露头角,轻松赢得大比第一,引来众多目光注视。加入特种大队,以列兵军衔担任分队队长,展现出过人的特种作战领导才能,带队完成众多艰巨任务。加入特殊部门,破坏众多阴谋,歼灭任何妄图威胁祖国安全的宵小之辈,全球每一个角落都是他们的战场。这就是他:谢小帅,一个天生的特种兵战士。
  • 在珍宝岛的那些岁月

    在珍宝岛的那些岁月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绩。在这次事件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本作品详尽地描述了珍宝岛战争战斗情景和战后边防战士驻守边防的实际。其中通过反映珍宝岛战士对理想、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念。
  •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一个集人性弱点,自私,自大,狡猾,贱,痞于一生的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革命志士。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主角一朝穿越惊现成了即将登位的太子,治理自己的国家。寻找名妃,培养子女,尔虞我诈;发展国家,收录名臣,秣马厉兵。是后宫佳丽三千还是后宫佳丽三千;西楚霸王、蜀汉名将、水浒英雄,谁能助我一统天下;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雄霸天下亦或是儿女情长,收录不尽的名臣美人,挑战无限的激情国战。
  • 陈爷说科学

    陈爷说科学

    科学的世界充满了神奇,许多人对周围的现象感到十分的好奇与疑惑。让陈爷谈论谈论周围的简单现象,引发出诸多神奇的科学道理。我会尽量通过简单现象来理论,即便无科学基础也可以看得懂!
  • 你好啊,好久不见

    你好啊,好久不见

    冷傲总裁程源,新秀作家赵棵,本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好哥们,也是大学时代的恋人。因为一场家庭变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他怒喊着让她滚,于是她乖巧的消失在他眼前。五年后,他一条短信,把在美国发展大好的她召了回来。他让她当自己的秘书,人前人后欺负她。她忍,因为,她欠他的。一场因恨而生的婚姻,拉近了两个人身体的距离,却没有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从此扯不清的恩恩恩怨怨。已经回不到过去的两个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一世梨花

    一世梨花

    她,是还没来得及实现最初的梦想的顾岩;她,是洛世王府以功换封的槿容郡主洛奕桐;在某一个交点,她们是一个人。只是无奈,她的本事,无用武之地,除了闹腾;那么,就一切重头。他,是神秘的孝亲王府的世子,放浪不羁;他,瞳孔中是阳光洒满周身的温暖;在某一段前尘后,他们是一个人----白煦。只是不解,她对他的喜欢又不能喜欢。如此,便许一世梨花。上一辈的十里桃花的愿与君绝;这一世的青丝药引,心力代价;她说:“白煦,我贪生怕死,因为我要看到你!”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十里红妆就好。”她说:“白煦,你这姿势是要大boss壁咚吗?”他说:“我究竟该拿你怎么办?”他说:“倾一生之力,护一世安康。”他说:“你这衣不蔽体,状如禽兽。”满院的梨花,是离么?梨,是一辈子的不分离。
  • 地府淘宝商

    地府淘宝商

    玩转生死阴阳,操控三界物价。人间打脸装逼犯,呵护萝莉御姐;阴曹开矿挖翡翠,交往各朝绝色。他是地府第一淘宝商人,十殿阎王见到都要叫一声爷。
  • 漂洋过海来修仙

    漂洋过海来修仙

    看一代历经坎坷的警校大学生少年,漂洋过海来到武士,魔法师的世界,战魔兵,落天使,几经周转终修炼成仙。透、凡间浮华本质,破、红尘计谋人心;斩、荆棘不平乱世,创、升平秀海大千。
  • 青云情缘

    青云情缘

    “你我并无渊源,为何要以剑尖相对?”一股仙气涌向指尖,转眼间,一把青滕之剑早已握在手上。本为零钰的处女作品,吾请各位观六界之景,灵物尽为各位所用。
  • 重生之金钱人生

    重生之金钱人生

    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确是万万不能的。一次救命的手术,使得王斌回到了过去,且看他是如何在新的人生中加油赚钱的。
  • 我和冥夫有个约定

    我和冥夫有个约定

    我出生那年,村里那棵不知名的千年古树莫名其妙的的枯死了,在我出生那晚,那棵古树突然活了,村子里到处飘着古树开花的香气,招来了十里八方的鬼魅,幸亏姥姥及时赶到救了我的小命,可我还是因为一魂三魄被鬼气沾染开了阴阳眼,看见了正常人看不到的那些“朋友”12岁那年我离开老家去城里读书,中元节那天因为老师拖堂回家时天下起了大雨为了避雨,我走进了一家咖啡店,从此,我的命运如同脱轨的火车~他一步一步的走进了我的世界。
  • 乞丐女的贵族战争:夺爱

    乞丐女的贵族战争:夺爱

    慕一淼只是一个坐上女王宝座的乞丐,可是她却把所有的高贵公主王子,踩在脚下。慕一淼只是一个被抛弃的乞丐,她不要别人的关心与在乎,只要慕一沧祈的垂怜,只要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慕一淼只是一个肮脏最讨人厌的乞丐,她只需要披着华丽的衣裳欺负所有高贵。偏偏,龙瑞柒就是比她慕一淼厉害,就是要把她慕一淼玩弄于鼓掌之间。那么彼此掠夺,彼此伤害,最终,谁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