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500000033

第33章 海湾地面战斗爆发(6)

被俘的英国“旋风”战斗机驾驶员尼克说:“我的座机是从巴林的穆哈里克基地起飞轰炸一座飞机场时被击中的。”

在美国,这些军人的家属都观看了由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从巴格达发回的这组电视镜头。

杰弗里在新泽西州的父母看过电视后说:“虽然他受了伤,但认得出是杰弗里,我相信,杰弗里的那些话全是伊拉克人强迫他说的。”

克利福德和盖伊的家都在加州。这两位军人的妻子看到电视先是震惊,然后又说:“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知道他们还活着。”

同病相怜。加州海军陆战队军人的妻子们纷纷来到她们的家,安慰她们。有的帮助接待前来慰问的友人、接电话、应付记者的采访,有的拉着她们的手,陪她们坐在床头,倾听她们的述说,还有的帮着开车到商场购买食品和水果。一位年轻的军人妻子说:“海军陆战队军人妻子的这种援助是24小时全日制的。”

像这种战俘上电视镜头的行为还不算太糟,战争结束后被伊拉克释放的美国CBS记者鲍布赛门讲述了他们一行四人被俘的经过以及他自己在伊拉克所受到的虐待:我们要报道战争的故事,我们不要跟着部队走。只是想查明战争的发展,我们到边界那边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改变一切的吉普车朝我们开来。我计算了一下,在吉普车追上我们之前,我们能跑过这200码吗?我估计是办不到的。我们开始快步向回走。车在离我们10码处停下了。车上坐着三个人,驾驶车的我想是军官。他下了车,另外两个端着枪。他喊着“和平”、“和平”!但枪指着我,把手压到我的头上,把我们推上吉普车,然后我们就到了巴格达。

我在情报总部中第二次受审问,他们问我的名字。他们说,我们把你们当成间谍。

这是我40多天中唯一一次生气了。我说我们不是间谍我是记者,我已经替CBS工作25年了。

肩上两星的军官走过来,在伊军编制中他是个上尉。他抓住我的嘴,强迫我张开。对我喊着:“你是胡迪,胡迪!”意思是犹太人。然后朝我吐口水,打耳光。这是任何人所受到的最侮辱的事情。

我应该宰了他,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杀了他一定不会犹豫,就像我早晨起来捏死一只蟑螂。

在对待多国部队战俘问题上,伊拉克方面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还很多。1月21日,伊拉克军方发言人发表一份声明: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近日来频繁地对伊拉克城市居民区和经济、科技设施进行疯狂的轰炸,给伊拉克平民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因此,伊拉克决定将把被俘的20多名多国部队飞行员送到伊拉克的军事、经济、科技等战略目标关押。

伊拉克对待多国部队战俘的这些作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对战俘的命运非常关注,1月21日,德奎利亚尔在得知伊拉克军方让多国部队的俘虏在电视上露面,并把20多名多国部队战俘转移到一些战略设施中以阻止多国部队空袭后,批评了伊拉克方面的作法,他希望海湾战争双方都能严格履行关于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

伊拉克方面马上反驳说,如果以色列按照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规定对待以色列占领区内的巴勒斯坦人,伊拉克就遵守这些规定。

1月21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伊拉克将多国部队战俘在电视上露面并把他们转移到多国部队空袭区的做法违反了《有关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呼吁伊拉克政府无条件地遵守有关战俘问题的日内瓦公约。

针对伊拉克对多国部队战俘的态度,美国反应也很强烈。

1991年1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召见了伊拉克驻华盛顿大使馆负责人哈利德,双方首次就战俘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向伊拉克递交了一份照会,强烈抗议伊拉克虐待美国战俘,公然违反1949年有关对待战俘的日内瓦公约,并提醒伊拉克,虐待战俘是一种战争犯罪。美国要求伊拉克遵守国际法,允许国际红十字会同战俘进行接触。国务院发言人塔特怀勒说,美国通知伊拉克方面,美国将履行有关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并希望伊拉克方面也做为公约的签约国之一也能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向战俘提供人道的待遇。

1月21日下午,刚从戴维营返回华盛顿的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愤怒地谴责伊拉克,说伊拉克把战俘当作“人质盾牌”的作法直接违背了日内瓦公约。美国不会因为萨达姆?侯赛因的这一行径而改变这场战争。

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接受美国电视台网记者采访时也说,伊拉克使用战俘作为阻止多国部队空袭的“人质盾牌”,这不会影响美国的政策,多国部队将继续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同时,切尼表示,美国将人道地对待伊拉克战俘,不强制、不体罚、不精神侮辱,并把他们安置在安全的战区之外。还允许伊拉克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前来查询失踪的伊拉克士兵。

在建国的国会会议上,国会议员们纷纷强烈遣责伊拉克虐待战俘的行为: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警告伊拉克说,如果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削弱美国的意志和决心,那就错了。正好相反,这只能使美国人民起来支持布什的政策,向伊拉克进行一场大战。

为了保护在伊拉克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不被当地居民捉拿递交伊拉克政府,美国一个俄国人移民组织宣布:鉴于萨达姆?侯赛因已经悬重赏辑拿多国部队飞行员,他们愿意出萨达姆?侯赛因赏金的10倍,要求伊拉克人保护这些飞行员逃出伊拉克。这个组织还要求多国部队紧急赶制一些小卡片,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赏金,带在飞行员身上,一旦飞行员跳伞,可让伊拉克人看见卡片,保护飞行员。

为了防患于未然,美国方面还对战俘采取了保护性措施。1月22日,美国军事当局宣布,他们不会再发表在海湾执行任务中失踪的美国士兵的个人或籍贯情况。因为他们担心伊拉克人会利用这些情况对战俘进行精神折磨。

英国对伊拉克虐待战俘也提出抗议。1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赫德紧急召见伊拉克驻英国大使,对伊拉克的这一决定表示抗议,称这种做法绝对应受谴责,并希望伊拉克方面能履行关于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

1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又召见即将离任的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警告伊拉克,如果他们再不停止将战俘作为“人质盾牌”的作法,他们就可能作为战争罪犯而受到审判。要求伊拉克恪守关于战俘问题的日内瓦公约,并对践踏公约的行为负责。

国际社会的抗议多少起了一些作用,海湾战争后期,伊拉克方面没有再用多国部队战俘搞什么宣传活动,而只是把他们囚禁起来,直至战争结束双方交换战俘。

五、伊拉克部队战俘问题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战俘相当多,可以说“战俘如潮”。

伊拉克的第一批战俘是1月18日被俘的。当时多国部队对海湾北部水域几个科威特石油平台发起进攻,利用平台袭击多国部队飞机的23名伊拉克士兵先后被俘。他们大多是匆忙被征召的后备役人员,被命令在食品和弹药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守在石油平台上。他们好像希望被多国部队俘虏,甚至有一名伊拉克战俘还试图去吻一名抓他的美国士兵的手,但被那位美国士兵拒绝了。

从那以后,伊拉克战俘就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多国部队人员投降,源源不断地进入多国部队的战俘营。

例如:

1月20日,多国部队抓获了伊拉克12名战俘。

1月24日,多国部队俘虏了51名伊拉克战俘。这些战俘的身体情况不佳,当他们被带到美军指挥部时,显得又饥又渴,其中许多人浑身生满虱子,口粮严重不足。其中有的战俘说,他们每天减少到只吃一顿饭。

1月27日,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一架A-6飞机在乌姆迈拉迪姆岛上空看见在岛屿石头上写着“求救,我们投降”的字句。这是岛上20-30名伊拉克士兵发出的求救并投降的信号,这些士兵是被伊拉克军方派遣担任前沿观测任务的,他们已经两周没接到给养了。A-6飞机马上将此信息通报指挥部,指挥部派直升飞机接受了这些伊拉克守军的投降。

2月5日,有31名伊拉克士兵因为饥饿从本阵地逃跑,逃到多国部队阵地投降。到2月5日这一天,多国部队共俘虏了850名战俘,其中有212人是自愿逃到多国部队一方投降的。

看管战俘成了一个大问题,以至于战争刚刚爆发,1月18日,英国宣布向海湾地区增派一个营的兵力,专门负责伊拉克战俘的看管任务。1月22日,法国国防部也接着宣布将向海湾增派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以看管伊拉克战俘。

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多国部队轰炸力度的加大,向多国部队主动投降的伊拉克士兵越来越多。

2月8日夜间,33名伊拉克士兵向阿拉伯联合部队投降,其中16名向沙特阿拉伯部队投降,17名向埃及部队投降。

到2月8日,多国部队方面宣布,已经收容了936名伊拉克战俘,其中418人是在海湾战争开始前5个半月里向多国部队投降的。

在海湾战争的空中轰炸阶段,伊拉克政府也发现了如此严重的士兵投降问题,为了阻止士兵继续向多国部队投降,伊拉克军方要求全军将士开展宣誓活动,保证不向多国部队投降。伊拉克军队的各级指挥官也不例外,除口头发誓不叛逃外,还得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所管辖的士兵不开小差,不投降,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军官将受到军法处理,轻者撤职查办,重者处决。尽管伊军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开小差投降的伊拉克士兵仍然不断增多。

2月10日早晨,12名疲惫不堪、饥饿难挨的伊拉克士兵向沙特阿拉伯军队投降。这些士兵是从伊拉克设在科威特的一个边境哨卡夜行了5公里,穿过沙特的一个哨所投降的,当时他们仍然拿着武器。他们抱怨萨达姆?侯赛因让他们参加了太多的战争。他们都是普通士兵,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这些伊拉克士兵说,多国部队无休止的轰炸使他们感到惊恐不安,他们夜间无法入睡。每天的食谱只有面包和米饭,没有肉,没有水果和蔬菜。卫生条件也很恶劣,他们一个月没洗过一次澡,这使他们的身上长满了虱子。这些人说:“我们知道,我们将死在这里。如果我们开小差成功了,我们就得救了。”

伊拉克士兵不仅在阵地前向多国部队投降,还想方设法逃离伊拉克到国外。2月10日,一艘刚刚驶抵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德国远洋货轮在货舱里发现了一名伊拉克逃兵,船上人员无法处理,只好把逃兵交给了里约热内卢市联邦警察局。这名伊拉克逃兵名叫易卜拉欣?蒙陶,是参加过两伊战争的老兵。不久前,他从伊拉克前线逃出,穿过漫漫无际的沙漠后进人伊朗。在那里,他偷偷地上了这艘悬挂着巴拿马国旗的德国货船。蒙陶在回答警察当局的审问时说,“我当时并不知道这艘船将开往何处。为了活命,只好铤而走险”。他说,他只所以逃跑是因为他不想参加战争,更不愿意在战争中死掉。

抓俘虏本来是步兵的专利,可是,在海湾战争中也有直升飞机抓获俘虏的战例:2月19日,美国空军飞行员迈克尔驾驶着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飞临伊拉克军队阵地上空时,看见7名伊拉克士兵从掩体里爬出来,举起双手表示投降。接着又出来4个人,其中还有一个衣着讲究的少尉。直升飞机驾驶员还不满足这些战果,降低高度,将另外一个掩体的盖子掀开,一下子走出了41名伊拉克士兵,其中有人使劲挥动着一根扎着白旗的长杆。最后,这架武装直升飞机在返航时带走了这52名伊拉克俘虏。

还有一次直升机抓俘虏是在2月20日,美军4架武装直升飞机在当地时间下午2点飞进科威特境内,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一个地下掩体群,有500名伊拉克士兵投降,随后被美军直升机接走。

2月25日,美国直升飞机再次创造了一次抓俘虏几百人的记录:

在这次攻击中,第1团第3攻击直升飞机营的两个连遇到了伊军T-55坦克和BMN步战车的微弱抵抗,最后将其歼灭。出人意料的是,当伊军看见美陆军的直升机到来时,几百名伊军士兵跑出了工事,想向美军投降。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的观察直升机飞行员因无法收容他们而只能作成群的伊拉克士兵的“牛仔”。从空中把他们赶入一个小圈子,直到该师第1旅的先头部队到达和接收他们。

在战场上抓获战俘本来是士兵的专利,但是,在海湾战争中,竟然开创了将军也抓获战俘的先例:法国军队指挥官罗克若弗雷中将在乘直升飞机侦察后返航途中发现地面上有一批伊拉克士兵。于是,他着陆了,并且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他是现代战争中唯一亲手抓到俘虏的司令官。

抓战俘也不再是军人的专利了,非武装的记者也可以赤手空拳抓获俘虏。

2月6日黎明时分,在沙特前线采访的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和英国记者驱车来到科威特—沙特边境附近活动,看到4名伊拉克士兵从对面沙漠中走来,他们举着两张美国飞行员向伊拉克部队撒下来的白卡片,接受这种白卡片就表明愿意投降,这4个伊拉克士兵向美国和英国记者投降。这4名伊拉克士兵衣衫槛褛,胡子拉茬,脚上的靴子裂了口子。他们精神疲惫,神情沮丧。这些士兵后来说,他们边走边躲,跑了整整一夜才到达投降的地方。一名士兵说:“我们寻找安全,哪里安全我们就去哪里。”在这种场合,记者的作用不是威慑伊拉克士兵投降,而是引导他们到安全的地方,走向最近的战俘营。

无独有偶,海湾地面战斗打响之后,6名伊拉克士兵举着白旗,将双手举在头上,向正在前线工作的美国CBS记者以及摄影师投降。面对伊拉克战俘,记者打着手势让他们过来,然后接过白旗扔在地上,开始逐个检查搜身,看他们是否携带着武器。6名士兵中还有一位腿部受伤柱拐者,当他站不稳时,记者还扶了他一把。

2月26日,当科威特被解放但多国部队仍然没有进城之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鲍勃?麦基翁驱车闯进科威特城,他在城里遇到了抵抗力量人员设置的路卡。一位名叫阿卜杜勒的青年告诉这位美国记者,他原来在军队中服役,伊军攻占科威特后,他躲藏了7个月。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俘虏了大约400名伊拉克士兵,把他们关在一个超级市场的地下室里,等待着交给科威特政府处理。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的伊拉克士兵向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投降。

同类推荐
  • 精兵1

    精兵1

    中国梦★精兵魂鏖战沙场的巅峰时刻血浓于水的兄弟情义一段不得不讲的军中往事……作者QQ:378945019
  •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焱火灭

    焱火灭

    暮色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在静止的时候,便渐渐沉淀下来。太阳西坠,人归家、鸟还林时,黑乎乎的云彩像奔马一样来回的翻滚着,天色黑沉沉地暗了下来。列车在黑灰色的天空下呼啸的前进着,天赐望着窗外的一切,又回首望了下肩膀上好像两把锋利无比的“砺剑”似的熠熠生辉的学员肩章,左手里紧握着赵天国送他的那枚军勋章,右手拿着几个好兄弟最后一次在“打铁”集训时的合影,慢慢的闭上了双眼,感觉过去一切,像刚刚发生过的一样……谨以此文献给全国的消防卫士们和已经退伍的消防英雄们,以及即将踏入消防的兄弟姐妹和所有的消防部队家属及关注消防的人们。
  • 兵器科技解密

    兵器科技解密

    兵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读者的最爱。本书根据兵器的特点分类进行介绍,并配有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 混乱序曲

    混乱序曲

    人生不过选择,似简单似复杂。人,不是没得选,只是不好选,选不好。可一旦抉择了,就不畏人言,勇于追逐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不去计较别人的目光或者评论,心有坚定,一往无前当一场恐怖活动席卷全球的时候,看那背弃少年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
热门推荐
  • 辛亥人物论集

    辛亥人物论集

    《辛亥人物论集》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本书收录的15篇文章论述了14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其中既有革命派的主要领袖和代表人物,也有立宪派的典型人物。
  • 攻爱不备,总裁大人来势汹汹

    攻爱不备,总裁大人来势汹汹

    交往了半个月的男友成了有妇之夫,被人揪着在大街上大骂“小三”的木棉棉气昏之下,随手拉住一个“路人”求婚,得到的回答居然是:yes?!!当然,她没胆子那么做,临阵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隔天,神秘冷傲的大BOSS降临,看着被众人簇拥而来如君王般的男人,木棉棉有种一头撞死的冲动,她特么是有多大的胆子啊,敢向老板求婚,而这个男人居然走到她面前,拉着她要求履行承诺!【传言篇】五年前,外界传言,身为LK集团总裁的他作风狠厉,不藏锋芒,是一匹十恶不赦的狼,却在某一天销声匿迹,杳无音讯!五年后,外界传言,他突然回国,作风低调内敛,矜贵高傲,却阴在骨子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松上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众多名媛心仪的钻石单身权贵。【弥足深陷篇】在麦斯尘眼里的木棉棉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小绵羊,而他偏偏看中了这只绵羊,从开始的漫不经心,到最后的弥足深陷,叼在嘴里就舍不得松开。【可怜篇】看着身边一连几天都粘人男人说:“麦斯尘,我们谈谈。”“昨晚三更半夜为什么给我开门?”他如一只吃饱酣足的兽,慵懒的眯起眼。木棉棉气呼呼说:“那是可怜你。”“噢,原来被你可怜有这样的待遇。”他一手抚上她的腰:“那请继续可怜下去,最好可怜一辈子。”【醋坛子打翻篇】他将她拥紧:“木棉棉,这种日子还要过多久?”“再给我点时间。”她艰难的说。“怎么还不和他提分手?”他眸中不快:“你这个有夫之妇还要红杏出墙多长时间?”木棉棉无奈:“他出差了。”他脸一沉,以其极自然的语气说着令人脸红心跳的话:“看来昨晚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别……”她脸红了,可很快……她就说不出话来。※※新的尝试,换种风格,本文有宠有虐,宠时大放送,虐时不手软,结局依然是HE,请放心跳坑!
  • 荒废的时光只为你

    荒废的时光只为你

    什么是爱?我不懂,越是想明白,但也越来越不明白!我这算爱吗?我想应该算把!很多故事,我猜对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
  • 三重门

    三重门

    本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韩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激动着、愤怒着、抗争着、改变着,透过那些犀利的、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灵光闪现。
  • 魔神教父

    魔神教父

    前世黑道太子,今生破法邪神。一场意外穿越到异世界的林凡,却获得了一双妖孽般的破法血瞳。坠入血魔古窟中洗髓伐筋后更是打造一尊无敌金刚身。魔功成,血瞳开,魔眼破尽万法大道。盯法宝,法宝破;盯阵法,阵法开;盯上那边那位美女,喂,你……你别过来!
  • 活人棺

    活人棺

    【活人非人,地棺非棺。】1975年,“09”部队携绝密任务跋涉至昆仑山脉,时仅半月,却不知发生怎样变故,令其伤亡过半,撤离途中整个部队死气笼罩。随着之后“09”的彻底消失,竟意外引出三代人的追寻,他们是否能够得其所求?千古遗迹之下,究竟隐藏着的是人,是神,还是魔鬼?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警花老婆:老公不准动

    警花老婆:老公不准动

    交警队的临时工,突然转正成为正式刑警。夏冬冬励志,要抓完丹阳所有的犯罪分子!一场小车祸让她和他结识。“撞到我了还想跑?快赔钱!”“小姐,明明是你自己撞上来的好不好?”“老公,我怀疑你涉嫌犯罪,请跟我去派出所走一趟!”“老婆,别闹。昨晚被你折腾坏了,要录口供就在床上录吧。”“……”
  • 厄忆游戏

    厄忆游戏

    杀人游戏,游戏成真。这里是噩梦,这里是天堂。人性之间的残酷物语你是否……能够在这里面活下来?寻找到这场死亡游戏的真相呢……
  • 七系之祖

    七系之祖

    李禅在末日中行走,依仗的是什么?是曾在遗迹中得到的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升级,他也可以升级,只是这不是游戏,而是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遗迹中隐藏着什么?人类何去何从?李禅是七系之祖?地球之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将随着李禅的咆哮而解开。
  • 边伯贤之良人终悔

    边伯贤之良人终悔

    简介我终究得不到你,对不起我自作多情了。----陆良人陆良人,我边伯贤到底欠你什么,为什么你要一次一次从我身边走过。---边伯贤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朴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