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300000008

第8章 福利国家建设下的郊区化(1)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国家建设开始朝向建成一个现代福利国家,为美国公民尽可能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在这种国家建设背景下,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事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开始悄然转变——需要遏制市场的过度扩张以保护社会。

罗斯福新政,是国家组织社会对市场的过度侵蚀进行“反抗”的结果。新政对形塑后来的美国产生了两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这一举措使得福利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新政施展了发展房地产业以拯救银行的策略,这个策略对美国城市化的转向——郊区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关键作用。自罗斯福新政以后,历届美国总统的施政纲领中,都会谈及城市住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1953年的州际高速公路计划的出台,加上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税收信贷政策的倾斜,这一系列措施加剧了美国的郊区化进程。与此相伴随的是产业转移,就业郊区化,美国中心城区的不断衰败和凋零。而城市空心化的结果则是城市失业率、犯罪率上升,种族隔离十分严重,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社会运动和动乱。因此,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民权运动,就业培训,扶贫开发等成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政府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对以城市为代表的地方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支出。然而,单纯依靠政府援助的方式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成效甚微。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国家财政陷入危机,无力担负起规模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福利国家模式陷入了危机,城市发展的政策方针再度面临转向。

一、社会转型:市场主导城市化的结果及其弊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被历史学家称为“大转折的年代”。在这一时期里,美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美国人生活中的中心事件是国家从一个巨大的、农业的、乡村的、孤立的、地方的和传统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的、城市的、一体的、全国的和现代的社会。”(Calhom,1996:34)在这种剧烈的变迁中,现代美国涅槃而生。

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社会历史过程。在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城市因工业化、经济的大发展而获得巨大动力。城市的职能和角色发生转变,并进而推动美国社会的转变,使得美国在人口规模与构成、地域景观、产业结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经济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城市的凝聚力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1%,到1840年达到108%,1870年达到257%。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由此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从1870年的257%到1920年的512%,美国实际上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的人数也在增加,从1870年644万人上升到1910年的1239万人,增加了92%。虽然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他们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却在迅速下降,1870年占515%,到1890年下降为406%,1920年仅占256%。(王娟,2001)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美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1880年,农业仍是美国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1890年,工业就上升为美国的主导产业。到1900年时,美国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的3倍,国家的经济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革,使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860年到1910年,美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由9座增加为60座,1万至25万人的城市从58个猛增至369个。(王章辉等,1996:58)城市的快速增长,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上,同时也表现为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1880—1900年间,芝加哥面积扩大了2倍多;布法罗、底特律和密尔沃基的面积扩大了1倍多;圣保罗、明尼阿波利斯和丹佛的面积扩大了3倍多。因此,19世纪末不仅是城市的时代,还是大城市开始形成的时代。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新城市,19世纪70年代,新产生的城市有276个,到19世纪80年代,就出现409个,到90年代,又增加389个,20世纪头10年中又增加了522个。(Lampard,1980:1030)城市除了在人口、规模上发生巨变外,城市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美国城市19世纪早期的那种紧凑的布局——居住区与商店、工厂、货栈混杂在一起的格局被打破了。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改进,使得人口和企业可以脱离步行城市所划定的范围,由此促使许多城市由原来的中心地区逐渐向外延伸,步行的距离再也不能决定城市的规模。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城市的经济聚集效益日益增强,不断吸引人口和各种资源向城市聚集。然而,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也造成住房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中上层阶级开始逐渐从市中心区向环境和空气良好的郊区迁移,他们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贫困的工人阶级和移民则居住在靠近工厂的区域。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段,如此一来,城市就被划分成为各种独特的地区:工人阶级居住区、黑人贫民窟、经济繁忙区、郊区。在城市里,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高层建筑开始出现,许多城市修起了摩天大楼。同时,为解决居住问题,很多大城市建起了经济公寓。但这使得拥挤更加严重,由于其恶劣的生活环境,经济公寓成了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城市开始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成为国家经济的中心。城市的触角向广大乡村地区的延伸,也使得美国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现代化的农业机器、铁路和储存设备,使得农业和农村在内战后获得了一段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得以在国家的各个角落开辟市场,甚至连欧洲人也需要美国的小麦和棉花;但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和银行的盘剥、农产品的过低价格以及干旱等原因,农村地区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也使得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由此形成了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推力”。特别是19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萧条,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农民开始打点行囊,奔向东部的城市寻求工作机会。城市的吸引力,特别是获得报酬较高的工作机会较大,形成了“拉力”,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改变,美国人对农民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在杰斐逊时代,农民曾经被视为民族的英雄,农业是所有职业中最高尚的。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生活在农场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诚实、努力工作和独立。而20世纪初的美国人则认为城市生活更有价值,他们开始拿农民和他们的困难生活与狭小见识开玩笑,称农民为“乡巴佬”。居住在农场的年轻一代感触尤深,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城市所呈现出来的让人兴奋的各种面貌,并不断离开家乡进入城市。这使他们的父母十分愤怒。父母们认为即便在学校孩子们也被教育要崇拜城市:“一个读了书的孩子开始认为只有城市里,大脑的智力才可以被运用。我们最聪明的孩子想要成为律师、医生或工程师,如果不能上大学,他们无论如何也会离开农场去做他们自己的生意。”(Patrick,1987:497)现在人们谈论到农场,人们谈到的是农场生活的寂寞、贫穷和永无休止的疲惫的劳动。

人口向工业城市的不断聚集,使得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公共设施和服务更是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既往的工业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弊端逐渐显现,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危机逐渐显露。

追溯美国工业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发展经济时,联邦政府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的原则,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外,很少干预经济活动。这使得企业家们相信自身的成功完全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获得的,与政府的管理没有任何关系。公司体制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美国大多数的工商业资本家、农场主,甚至公众都普遍认为个人所积累的财富和拥有财产,国家不能限制和干涉,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因此,这一时期的工商业领域被大资本家主宰,他们凭借手中握有的资本,随自己的意愿开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活动,而无须顾忌政府或国家的干预。在这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美国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集中和垄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巨型企业和托拉斯组织已经在重要的工业部门中占据了垄断地位。据统计,1895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95%的砂糖生产;1900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50%—90%;1906年,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91%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几乎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格林沃德,1981:285)伴随着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财富的集中,垄断组织开始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1900年,资本在千万以上的大企业中,有73%实行了联合,1904年美国最大的305个公司合计资本约70亿美元,到1921年,集中到大公司的财产为477亿美元。(陈宝森,1988:684)1919—1927年间,有3000多家公共事业公司被兼并,到了1929年,1%的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财力的46%。同时,连锁商店、广告商、肉类加工和烟草等行业都在加速集中,四家肉类公司控制本行业生产的70%,四家烟草公司控制了全国香烟生产的94%。大公司财产集中也日益迅速,1907年的一次调查表明,摩根与洛克菲勒这两个集团控制了全国112个公司的341个董事职位,其总财力高达22245亿美元,超过了密西西比河以西所有州的固定资产总和。据记载,芝加哥的大企业家塞缪尔·因萨尔,同时担任85个公司的董事长,65个主席,11个公司总裁,管理着150个公司和5万名雇员,拥有300多万名固定顾客。另有统计表明,1932年,全国65%的工业被600个公司所控制,1%的人拥有全国59%的财富。(Manchester,1976:218)工业社会尽管创造了比农业社会高得多的社会财富,显示了城市文明的强大活力,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与不稳定因素。财富的增长并没给社会带来和谐与平等,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该时代所奉行的信条,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财富成了成功的标志,在富翁们看来,穷人、破产者和广大劳工是懒惰者和失败者,不值得怜悯与救济。甚至连联邦政府也认为个人财富的积累足以为整个国家带来繁荣与富足,政府制定政策公开扶植铁路公司与工业企业,听任他们放手兼并企业和聚集私人财富。美国最高法院就曾经认为,对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征收个人所得税是非法的,干预工厂劳动环境与工人的工资收入也是非法的,当劳工为改善劳动条件与提高工资而举行罢工时,政府便派出军警进行武装干涉以恢复秩序。(Ellis,1976:262281)在自由放任的政策理念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社会并没有因为积累了巨大财富而趋于平等和共同富裕,相反,贫富之间的差距在急剧扩大。据估计,在1910年,有70个美国人拥有3500万美元以上的财富,占全国总财富的1/16,36000个最富的家庭收入占美国家庭总收入的42%,等于1200万家庭的收入总和。在整个社会中,广大的劳动阶层却非常贫困,据统计,在1928年,某些地区男工的周工资为18美元,女工为9美元,工时却长达70小时。在纺织厂、果园、甜菜田干活的15岁以下的童工达200万。到1929年,71%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低于2500美元,即处在维持温饱的生活最低标准之下。(陈宝森,1988:638)财富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导致生活差别的扩大,富翁们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如船舶和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他从1895年开始,花了2年时间在罗德岛新港修建类似凡尔赛宫的豪华别墅,从世界各地运来各种优质材料,建成的别墅拥有76间厅堂与卧室,需要40个仆人来维持这幢房子的日常管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家庭难以维持温饱,住在城市的贫民窟当中,饥寒交迫。贫富分化、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和巨大的生活水平差异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形成极大的威胁。

同类推荐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热门推荐
  • 路途,我的十年

    路途,我的十年

    大龄三十年,看到周边的人忽然间都小孩遍地跑了,于是想写写什么,就有了它的存在,不吹牛,只真实。所以故事中的你假如看见,请当一个吹牛者的笑话吧。
  • 重生之逆天学霸

    重生之逆天学霸

    二十八岁的苏晴突然重回十二岁,看着周围一切熟悉的场景,苏晴发誓既然人生能够重来,那么这辈子,她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那些欺负过她的人,她一定要让她们知道花儿为啥会那样红。昔日学渣变学霸,丑女居然也有女神的一刻,窝囊女苏晴慢慢蜕变着,惹来桃花不断,却被眼前这傲娇的白面小生一朵一朵的掐断,苏晴不可思议,话说这位傲娇男,咱还小,老师说不能早恋。秦正羽:苏晴,我愿陪你从校服到婚纱。
  • 秦末之召唤猛将

    秦末之召唤猛将

    吕布斗英布,你别告诉我这是真的。项羽算个鸟,看个随随便便召唤出薛仁贵+李存孝+李元霸的超级牛掰组合?虐你成渣!这世界究竟是怎么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主角穿越到秦朝末年,持有金手指,这敢不服?在这乱世,强者为王!
  • 卦术王

    卦术王

    这是一个以卦术为修行根本的仙侠世界。法术、神通、道术、天术,都以卦术的精确推演和组合为基础;符文、法阵、丹药、道器等修行资源的创新和发展,都以对《连山》和卦爻的理解和运用为根本。--------------洪荒破裂,大碎片化为星球,小碎片化为大陆,在星宇以似无还有的轨迹漂浮。各大陆和星球上幸存下来的的修行者,进入一个新的修行纪元。
  • 古阳

    古阳

    玄青战后十年,青龙玄武两国的阴谋阳斗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龙帝年幼,青国内乱不稳,军政夺权,大厦将倾。玄国文武绝才叶恩,虎视眈眈。离家西北闯荡的少年天才邱阳成为了所有人想要利用的绳索。邱阳身处时代的乱流当中,一面有来自父子家族的抉择之难,一面有来自各方势力的诡计和倾轧,更有武斗异兽纷繁迭出的险状。邱阳如何用一颗赤子之心,修通天之力,断世间之难,寻恩怨之谜,和所有身边爱人同伴以其赤血丹心筑传奇一部……
  • 心赋注

    心赋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牛散漫

    牛散漫

    无聊宅男自杀觉醒圆梦系统得变身能力从此逍遥都市,牛宝:哈哈这个也可以变?哈哈太好咯!!!
  •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所以,我们要放眼未来,勇往直前,抱着一个合理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成功就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本书通过自我认识、树立信念、确立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塑造心态、相信自我、突破障碍、矢志不移的坚持下去等几个方案,促使我们改头换面,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不佳状态,从而帮助读者创造奇迹,走向生活的成功。
  • 宇智波

    宇智波

    他叫宇智波文灏,从出生就有六勾玉轮回眼,他是宇智波少族长可再一次普通人的学校中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女孩,她让他本来平淡的修炼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一生之中有无数选择,而他对感情的选择却只有一次,他一出生就注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她的面前只有卸下所有伪装俯首称臣。
  • 我是大教皇

    我是大教皇

    我问你,你愿意成为我的肉,啊呸,专属教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