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鹿门所见于我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法师;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能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为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横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同类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热门推荐
中国人不可不知:影响世界的68则管理寓言
本书精选了68则流传甚广的对管理者和普通人都富有启发意义的经典管理寓言。对这些寓言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并在后面加上与寓意相近的现代管理经典案例和精炼的点评。再回首愿你还在原地停留
第一次相遇,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她只是一个低调却不平凡的大小姐。命运的红线将这两个不同的人牵在一起,是放开还是把握........所以只盼那岁月静好,能让我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你。柳仙掠爱:独宠天师娇妻
她是一个不懂世俗的天师,初次相遇,误把他当做妖怪,唯恐他害人,所以一路警惕的守着他,不想他的佛心、他的呵护慢慢的打动了她。再次相遇,她是大昌国的郡主,他是她的未婚夫,因缘天定,岂不让她心喜。只是他的温柔不仅仅对她一个人,甚至为了消灭红狐,让她牺牲自己去救对他一往情深的堂姐,她该如何去抉择……“惜儿,我这一生,可以对她们都好,但是却只愿与你相思相守。生生世世,上天入地,只愿随你!”男子紧紧的抱着她,温柔而坚定的说道。说完,吻上女子娇艳欲滴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