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300000068

第68章 中国文学分类第一表

(一)说理论辨

序跋

(二)记事传状

碑志

杂记

(三)表情书说

赠序

箴铭

颂赞

词赋

诗歌

哀祭

人知诗之有赋,比,兴,而不知一切文学可以赋,比,兴,分类也。诗赋勿论,试以散文为例:

(甲)赋者直其事例如荀子《性恶篇》,韩非《说难》,贾谊《过秦论》,韩愈《师说》,柳宗元《封建论》;说理文之出于赋者也。太史公《报任少卿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送董邵南序》,柳宗元《与许京兆孟容书》,与《萧韩林俛书》,表情文之出于赋者也。其余传状碑志之属,记事之文出于赋者尤夥焉!

(乙)比者以彼喻此。例如庄子《马蹄》《胠箧》《山木》诸篇,韩愈《获麟解》,《守戒》,《杂说》;说理文之出于比者也。韩愈《毛颖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记事文之出于比者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为人求荐书》,《复上宰相书》,《送杨少尹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表情文之出于比者也。

(丙)兴者托物兴辞例如庄子《逍遥游》,欧阳修《集古录序》;说理文之出于兴者也。太史公《伯夷列传》,《屈贾列传》,《李广列传》,《游侠列传》,柳宗元山水诸记;记事文之出于兴者也。杨恽《报孙会宗书》,韩愈《送孟东野序》;表情文之出于兴者也。

此中国文学内容之分类之又一种也。若细论之,则一体文学自有一体文学之赋比兴。兹更列文学分类第二表(见下页):

李仲蒙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赋直而兴微。比显而兴隐。比之与兴,虽同是托外物;但比意虽切而却浅。兴意似阔而味长。”其大较然也。若论吾人行文,体各有宜:则论辨,序跋,书说,传状,碑志,杂记宜赋。书说,箴铭,词赋宜比。颂中国文学分类第二表(一)说理(甲)论辨(子)赋(丑)比

(寅)兴

(乙)序跋(子)赋

(丑)比

(寅)兴

(二)记事(甲)传状(子)赋

(丑)比

(寅)兴

(乙)碑志(子)赋

(丑)比

(寅)兴

(丙)杂记(子)赋

(丑)比

(寅)兴

(三)表情(甲)书说(子)赋

(丑)比

(寅)兴

(乙)赠序(子)赋

(丑)比

(寅)兴

(丙)箴铭(子)赋

(丑)比

(寅)兴

(丁)颂赞(子)赋

(丑)比

(寅)兴

(戊)词赋(子)赋

(丑)比

(寅)兴

(己)诗歌(子)赋

(丑)比

(寅)兴

(庚)哀祭(子)赋

(丑)比

(寅)兴

赞,赠序,游记,词赋,诗歌,哀祭宜兴。所谓一体文字自有一体文字之赋比兴者,特就古人成文为之分类焉尔。

六有价值之文学作品

博以为有价值之文学作品,不可不以下列条件为标准:(甲)就作意论(一)独创。(二)共喻。(乙)就修辞论(一)简。(二)尽。

(甲)独创与共喻“辟去常解”,“独抒己见”之谓“独创”。如“白香山诗,老妪都解”之谓“共喻”。自常人论之:二者似相违反。盖意之独创者,必是常人所不喻;而众所共喻者,必落寻常窠臼而非创解。然博所谓“独创”者,非故为高论,谬戾于人情;如苏东坡所云“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也。昔人论文,有两语最好!曰:“人人笔下所无。人人意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斯为独创。“人人意中所有”,斯能“共喻”。所谓文学家者,无他谬巧,不过窥人心未发之隐而以文章发之耳!惟其为人心之未发之隐,初虽百思不得,若无人能道片语只字者;及文学家采而发之,则又似人人所欲言,读之涣然怡然,不啻口出!此无他;以其得人心之同然也。以其得人心之同然;故能“共喻”。以其为人心未发之隐,非文学家不发;故为“独创”。盖意不独创,无以见作者之智。文匪共喻,无以见作者之仁。仁者人也。孔子曰:“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然则人之为文而远人,独可以为文乎!“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此文之所以贵“共喻”也!吾观当代作者,非意不独创之患,而文不共喻之患!如章太炎之文奥古,康南海之文谲奇,虽意多创,而文欠共喻。若夫以共喻之文,抒独得之见者,其惟梁任公乎!

或曰:“此自论文言耳!若曰以白话出之,则焉有不共喻者。”虽然;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夫白话之所以胜文言者,原取其“共喻”;而今之所谓白话文,未见“共喻”。南京陆殿扬教授论“修辞与语体文”,尝言:“说话作文,能够使人明白,因为内中含着公共了解心。……现在的语体文各做各样。……‘的’,‘底’,‘地’,‘方才’,‘那吗’……等字,都是乱七八糟用。……有两种毛病:一晦涩,二含糊。犯这两种毛病最利害的:(甲)宾主颠倒。我曾看见一个句子:‘新思潮鼓吹的时候,欧战还未发生。’细察上下文,应该说‘欧战未发生的时候,新思潮已在那里鼓吹了!’这是不留心宾主的错。(乙)代名词太多。例如一个句子:‘张先生告诉我:他已经见过李先生;他允许他,即刻对王先生讲,叫他把前天留在那里的书,即刻送还他。’这样多的他字,究竟代的那个?殊欠明了!……句法不要过于摹仿外国文。……例如‘他有比从前更多的谷余剩了!’这是有点像外国文构造,念起来殊属不顺口;且意思亦不十分明了。”然而今之作白话文者,最喜摹仿外国文;宾主次之颠倒不伦,代名词之多,最不注意考究。名曰“言文一致”;然而不成其为文,亦且不成为言。以称为“文”,必有组织。以称曰“言”,必能共喻。夫白话之所以胜文言者,以其“共喻”也。昔人评文言文之善者必曰“明白如话”;而今之不善为白话文者,乃拗戾不顺口,过于文言。使白话而不能“共喻”,拗于文言;则亦奚以白话文为哉!此博之所为哓哓也!

(乙)简与尽若论修辞之妙,全在简而能尽。然辞之简者,往往不能尽意;而能尽意者,又苦辞繁不杀。《孟子》即能尽而不能简,苏老泉以为《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此言未当。语约意尽四字,可以评《论语》而不可以评《孟子》。自古以来,修辞之简而能尽者,其惟《论语》之议论,《檀弓》之记事乎!试举数例:

例一《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通章不过七字,而有描写;有论断。“巧言令色”四字,活画出一个“口说公道话”“满面和气”的人;是描写!而夫子却直断以“鲜矣仁”三字;可谓老干无枝。

例二《论语》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同一“鲜矣”,此“鲜矣”含蓄。而上“鲜矣仁”之“鲜矣”下得斩截;刚健婀娜,各极其妙。

例三《檀弓》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一哭一吊一进使问,凡叙三事,而陡起陡落,语无枝叶,可谓老到之至。

例四《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聊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此章多省文;言少孤,则不必言于父墓,亦不必言殡母。言殡于衢,则包问在内。合葬得于聊母一问,便包问多少人未得合葬在内。只言问,不著问答语,却包问答语在内。

如此之类,殆难悉数:何以千头万绪之事理,两书只三言两语,即能了当?何以不必详说而意无不尽?能于此参透,则可悟文章之贵以简驭繁。书曰“辞尚体要”,此之谓也。

古诗之极短者:如《述异记》载吴王夫差时童谣曰:“梧桐秋!吴王愁!”不过六字,而情文兼至,吟味无穷,此又诗之简而能尽者也。

白话文往往能尽意而不能简;然自知言者观之,白话文尤宜力求简要。南高陆殿扬教授论“修辞学与语体文”,又尝言:“简括的文章最有势力,最能感触人。长篇大论的文章,啰啰唆唆;人看见他,一览无余,毫无想象的余地,往往生厌弃心。报纸上所载的文章,人家多半看短评小论;投稿的文章,短的比长的格外欢迎,都是这个缘故。然短文亦不容易做。人说五分钟的演讲最难却是最有效率;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凡属文章,句子要短;节段要短;篇幅要短;绝不可累累拖拖。现在做语体文的最犯这个毛病,无谓接续辞,触目皆是……做文章必要用一番精练功夫;刀锯愈磨愈利,思想也愈磨愈利。现在语体文不加磨琢,往往失之太长;好像中国出产之糖盐,里面有许多东西,可以拿掉;若愈磨琢,则词华虽少,然却精湛;譬如外国糖盐。质量虽少;而甜度咸度,则较中国远甚。”其论白话文之必宜简,可谓“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矣!

七尾语

凡右所陈;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似有不同于时贤者,大雅宏达,有以正之。

同类推荐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热门推荐
  • 重生:镜花水月

    重生:镜花水月

    她以为,她会一辈子和青梅竹马的他在一起,也许她可以放弃复仇,不想他却为救她而死。心如死灰的她,复仇成了唯一的执念。亲手执导天下这场棋盘,将所有人算计在内。一朝惊觉,是谁?在暗处借她之手搅动天下?他说:“不论要等你多久,我都会一直等你。”她说:“我们不会有以后。”太多自身条件限制,她害怕当她的秘密曝光的时候,他是否还能如此爱她。他只是一笑,说道:“还没到以后,我等你亲口承认你爱我。”
  • 废柴狂妃也追星

    废柴狂妃也追星

    她本是一个特工,在遇到他那年后,决心追随他的脚步,进入娱乐圈。却又因为演唱会上的意外,使她去到异时空,和另一个他一起覆手翻云、藐视天下…
  • 青春四季薄

    青春四季薄

    16岁少女苏若素突遭变故,一夜之间,从“凤凰”变成“麻雀”。当考入省重点高中的“资优生”苏若素遇见“后进生”林安之,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究竟能否从“麻雀”变回“凤凰”?
  • 武道封灵

    武道封灵

    灵气大陆,一个传承百万年,只尊崇实力的世界。一个从小被视为天才,却又无法修炼的少年。面对族中的压力,学院的退学令,他该何去何从?
  •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穿越了,穿成太后!太后好啊,整个王朝地位最高的女人,连皇帝都得敬着她。不必宅斗、宫斗,不用担心婚事,没有糟心婆婆、小姑、妯娌和花心夫君。天!多完美的米虫生活。但是!这世上不只一个王朝,她倒霉催的成了亡国太后,从此为自己的小命疲于奔波。旁边还有一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吃掉她的死色胚。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白首一生的良人,到头来却赔了身心,被他狠狠丢掉。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只为保护他心爱的女人。“司凤晟,你没有心吗?”“有,可那不是给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VS穿越

    重生VS穿越

    君兮颜,丞相大女儿,与其妹君岚兮是双生姐妹,关系极好。一道圣旨,将两女赐婚给五、六王爷。五王爷是战场之神,但是一次意外毁去了容貌。六王爷俊美绝伦,但是是个痴儿…前世,君兮颜因为妹妹的要求嫁与五王爷,为他诞下一子。但是,既然是你的要求,你为何还要来抢我的夫君!!婚后一年,丈夫与妹妹厮混在一起,等她去质问,回答她的却只有杯毒酒…君岚兮,我不恨你抢我夫君,不恨你杀我,但是我恨你杀死我刚满月的儿子!!!她以为君岚兮是因为嫌弃了六王爷,才与自己丈夫在一起,但是死后她才知道,原来她根本不是她妹妹…嫁与六王爷也不过是因为她看到的那些书籍…
  • 帅哥王子

    帅哥王子

    《帅哥王子》收录了若干篇有关王子的童话故事,大部分是中外名家名作,也包括部分民间童话。在本书的故事中,《白熊王子》讲述的是一个小姑娘被白熊娶了回去,只有在晚上才能变成人,但是因为这位姑娘的好奇,让白熊身上的诅咒生效,白熊被女巫抓走了。原来白熊是一个王子,而这个小姑娘也开始为了找回白熊王子而奔波,最后找回王子。《快乐王子》讲述的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为帮助穷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快乐王子活着的时候,在王宫里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从不知道忧愁和贫穷是什么。
  • 起思

    起思

    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的扭曲又是为何,要如此悲哀的活着失败,挫折,嫉妒,哭泣,犯罪以及背叛没错,我偷!我抢!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每个人都生来不平等?林琪思,一名在一条阴暗的小巷子中生活了五年的女乞丐,这里发生过很多的事情,犯罪,抢劫,吸毒,斗殴。。。为情,为钱,为毒,为朋友,为女人。“这是五十万,你帮我做一件事情。。。。”男子附耳小声说道。。。。“什么?偷?”林琪思看着那一捆红色的钞票,咽下了一口口水。。。。
  • 武斗王

    武斗王

    武斗之王,谁与争锋,只有将自己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成为至尊。阴差阳错,少年顾一飞成为了顶级高手的替身。参加武斗王之战,想要成为武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切还得从修行开始。
  • 恶魔的独宠:栀子花海的爱恋

    恶魔的独宠:栀子花海的爱恋

    十年前,她误打误撞地救了他,那一刻她的模样就深深的刻画在了他的心中;十年后,她重回故地,当隐藏身份而变得渺小、卑微的她,遇到高高在上、万人追捧的他,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