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300000055

第55章 国语的进化(2)

第一,单音字变为复音字中国文中,同音的字太多了,故容易混乱。古代字的尾音除了韵母之外,还有p,k,t,m,n,ng,h等,故区别还不很难。后来只剩得韵母和n,ng,h,几种尾音,便容易彼此互混了。后来“声母”到处增加起来,如轻唇重唇的分开,如舌头舌上的分开等,也只是不知不觉的要补救这种容易混乱的缺点。最重要的补救方法,还是把单音字变为复音字。例如师,狮,诗,尸,司,私,思,丝八个字,有些地方的人,读成一个音,没有分别。有些地方的人,分作“尸”(师狮诗尸)“厶”(私思司丝)两个音,也还没有大分别。但说话时,这几个字都变成了复音字:师傅,狮子,死尸,尸首,偏私,私通,职司,思想,蚕丝,故不觉得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说单音字变成复音字,为中国语言的一大进化。这种变化的趋势起得很早,《左传》的议论文有许多复音字。如:“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求荡摇我边疆。”汉代的文章用复音字更多。可见这种趋势,在古文本身已有了起点。不过还不十分自由发达。白话因为有会话的需要,故复音字也最多。复音字的造成约有几种方法:

(1)同义的字拼成一字。例如规矩,法律,刑罚,名字,心思,头脑,师傅……(2)本字后加“子”“儿”等语尾。例如儿子,妻子,女子,椅子,桌子,盆儿,瓶儿……这种语尾,如英文之Let,德文之Clhen,Lein,最初都有变小和变亲热的意味。

(3)类名上加区别字。例如石匠,木匠,工人,军人,会馆,旅馆,学堂,浴堂……(4)重字。例如太太,奶奶,慢慢,快快……(5)其他方法,不能遍举。

这种变迁有极大的重要。现在的白话所以能应付我们会话讲演的需要,所以能做共同生活的媒介物,全靠单音字减少,复音字加多。现在注音字母所以能有用,也只是因为这个缘故。将来中国语言所以能有采用字母的希望,也只是因为这个缘故。

第二,字数增加许多反对白话的人,都说白话的字不够用。这话是大错的。其实白话的字数比文言多的多。我们试拿《红楼梦》用的字,和一部《正续古文辞类纂》用的字相比较,便可知道文言里的字,实在不够用。我们做大学教授的人,在饭馆开一个菜单,都开不完全,却还要说白话字少!这岂不是大笑话吗!白话里已写定的字也就不少了;还有无数没有写定的字,将来都可用注音字母写出来。此外文言里的字,除了一些完全死了的字之外,都可尽量收入。复音的文言字,如法律,国民,方法,科学,教育等字,自不消说了。有许多单音字,如诗,饭,米,茶,水,火等字,都是文言白话共同可用的。将来做字典的人,把白话小说里用的字,和各种商业,工艺,通用的专门术语,搜集起来;再加上文言里可以收用的字,和新学术的术语;一定比文言常用的字,要多好几十倍。文言里有许多字久已完全无用了,一部“说文”里可删的字也不知多少。

以上举了两条由简变繁的例:变繁的例很多,如动词的变化,如形容词和状词的增加……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了。章太炎先生说:

“有农牧之言,有士大夫之言。……而世欲更文籍以从鄙语,冀人人可以理解,则文化易流;斯则左矣!今言‘道’,‘义’,其旨固殊也。农牧之言‘道’,则曰‘道理’;其言‘义’亦曰‘道理’。今言‘仁人’,‘善人’,其旨亦有辨也。农牧之言‘仁人’,则曰‘好人’;其言‘善人’亦曰‘好人’。更文籍而从之,当何以为别矣。夫里闾恒言大体不具,以是教授,是使真意讹殽,安得理解也。”(《章氏丛书检论》五)这话也不是细心研究的结果。文言里有许多字的意思最含混,最纷歧。章先生所举的“道”“义”等字,便是最普通的例。试问文言中的“道”字有多少种意义?白话用“道”字许多意义,每个各有分别。例如“道路”,“道理”,“法子”等等。“义”字也是如此。白话用“义气”,“意义”,“意思”等词来分别“义”字的许多意义。白话用“道理”来代替“义”字时,必有“义不容辞”一类的句子,因为“义”字这样用法,与“理”字本无分别,故白话也不加分别了。即此一端,可见白话对于文言应该分别的地方,都细细分别;对于文言不必分别的地方,便不分别了。白话用“好人”代“仁人”“善人”,也只是因为平常人说“仁人君子”,本来和“善人”没有分别。至于儒书里说的“仁人”,本不是平常人所常见的;(如“惟仁人放流之”等例)如何能怪俗话里没有这个分别呢?总之文言有含混的地方,应该细细分别的;白话都细细分别出来,比文言细密得多。章先生所举的几个例,不但不能证明白话的“大体不具”,反可以证明白话的变繁变简,都是有理由的进化。

(二)该变简的都变简了上文说白话更繁密,更丰富,都是很显而易见的变迁。如复音字的便利,如字数的加多,都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现在我要说文言里有许多应该变简的地方,白话里都变简了。这种变迁,平常人都不大留意,故不觉得这都是进化的变迁。我且举几条最容易明白的例:

第一,文言里一切无用的区别都废除了文言里有许多极没有道理的区别。如《说文》豕部说,豕生三月叫做“豯”,一岁叫做“豵”,二岁叫做“豝”,三岁叫做“豜”;又牝豕叫做“豝”,牡豕叫做“豭”。马部说,马二岁叫做“驹”,三岁叫做“”;八岁叫做“”;又马高六尺为“骄”,七尺为“”,八尺为“龙”;牡马为“骘”,牝马为“”。羊部说,牝羊为“”,牡羊为“羝”;又夏羊牝曰“羭”,夏羊牡曰“羖”。牛部说,二岁牛为“”,三岁牛为“”,四岁牛为“牭”。这些区别,都是没有用处的区别。当太古畜牧的时代,人同家畜很接近,故有这些繁琐的区别。后来的人离开畜牧生活日远了,谁还能记得这些麻烦的区别?故后来这些字都死去了;只剩得一个“驹”字代一切小马,一个“羔”代一切小羊,一个“犊”字代一切小牛。这还是不容易记的区别。所以白话里又把“驹”“犊”等字废去,直用一个“类名加区别字”的普通公式;如“小马”,“小牛”,“公猪”,“母猪”,“公牛”,“母牛”之类;那就更容易记了。三岁的牛直叫做“三岁的牛”,六尺的马直叫做“六尺的马”,也是变为“类名加区别字”的公式。从前要记无数烦难的特别名词,现在只须记得这一个公式,就够用了。这不是一大进化吗?(这一类的例极多不能遍举了。)第二,繁杂不整齐的文法变化多变为简易画一的变化了我们可举代名词的变化为例。古代的代名词很有一些麻烦的变化。例如:

(1)吾我之别。“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又“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又“今者吾丧我”。可见吾字常用在主格,我字常用在目的格。(目的格一名受格,《文通》作宾次)(2)尔汝之别。“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汝无罪欤!”可见名词之前的形容代词(领格白话的“你的”)应该用尔。

(3)彼之其之别。上文的两种区别,后来都是渐渐的失掉了。只有第三身的代名词,在文言里至今还不曾改变。“之”字必须用在目的格;决不可用在主格,“其”字必须用在领格。

这些区别,在文言里不但没有废除干净,并且添上了余,予,侬,卿,伊,渠等字,更麻烦了。

但是白话把这些无谓的区别,都废除了;变成一副很整齐的代名词。

第一身: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第二身: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第三身:他,他们,他的,他们的。

看这表,便可知白话的代名词,把古代剩下的主格和目的格的区别一齐删去了;领格虽然分出来,但是加上“的”字语尾,把“形容词”的性质更表示出来;并且三身有同样的变化;这确是白话的一大进化。

这样的例,举不胜举。古文“承接代词”有“者”“所”两字:一个是主格。一个是目的格。现在都变成一个“的”字了。

(1)古文。(主格)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目的格)播州非人所居。

(2)白话。(主格)做这诗的是谁?

(目的格)这里不是人住的。

又如古文的“询问代词”有谁,孰,何,奚,曷,胡,恶,焉,安等字。这几个字的用法很复杂,(看《马氏文通》二之五)很不整齐。白话的“询问代词”只有一个“谁”问人,一个“什么”问物;无论主格,目的格,领格都可通用。这也是一条同类的例。

我举这几条例,来证明文言里许多繁复不整齐的文法变化,在白话里都变简易画一了。

第三,许多不必有的句法变格,都变成容易的正格了中国句法的正格是:

(1)鸡鸣。狗吠。

(格)主词——动词。

(2)子见南子。

(格)主词——外动词——止词。

但是文言中有许多句子是用变格的。我且举几个重要的例:

(1)否定句的止词(目的格)若是代名词,当放在动词之前。

(例)莫我知也夫!不作“莫知我”。

吾不之知。不作“不知之”。

吾不汝贷。不作“不贷汝”。

(格)主词——否定词——止词——外动词。

白话觉得这种句法是很不方便的,并且没有理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白话遇到这样的句子,都改作正格。

(例)没有人知道我。

我不认识他。

我不赦你。

(2)询问代词用作止词时(目的格),都放在动词之前。

(例)吾谁欺?客何好?客何能?

问臧奚事?

(格)主词——止词——外动词。

这也是变格。白话也不承认这种变格有存在的必要,故也把他改过来,变成正格。

(例)我欺谁?你爱什么?你能做什么?

(格)主词——外动词——止词。

这样一变,就更容易记得了。

(3)承接代词“所”字是一个止词(目的格),常放在动词之前。

(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所立大单于。

(格)主词——止词——动词。

白话觉得这种倒装句法也没有保存的必要,所以也把他倒过来,变成正格。

(例)你自己不要的,也不要给人。

天立的大单于。

(格)主词——动词——止词。

这样一变更方便了。

以上举出的三种变格的句法,在实用上自然很不方便,不容易懂得,又不容易记得。但是因为古文相传下来是这样倒装的,故那些“聪明才智”的文学专门名家,都只能依样画葫芦;虽然莫名其妙,也只好依着古文大家的“义法”做去!这些“文学专门名家”因为全靠机械的熟读,不懂得文法的道理,故往往闹出大笑话来。但是他们决没有改革的胆子,也没有改革的能力,所以中国文字在他们手里实在没有什么进步。中国语言的逐渐改良,逐渐进步,——如上文举出的许多例,——都是靠那些无量数的“乡曲愚夫,闾巷妇稚”的功劳!

最可怪的,那些没有学问的“乡曲愚夫,闾巷妇稚”虽然不知不觉的做这种大胆的改革事业;却并不是糊里糊涂的一味贪图方便,不顾文法上的需要。最可怪的,就是他们对于什么地方应该改变,什么地方不应该改变,都极有斟酌,极有分寸。就拿倒装句法来说:有一种变格的句法,他们丝毫不曾改变。

(例)杀人者。知命者。

(格)动词——止词——主词。

这种句法,把主词放在最末,表示“者”是一个承接代词。白话也是这样倒装的。

(例)杀人的。算命的。打虎的。

这种句法,白话也曾想改变过来,变成正格:

(例)谁杀人,谁该死。谁不来,谁不是好汉。谁爱听,尽管来听。

但是这种变法,总不如旧式倒装法的方便;况且有许多地方仍旧是变不过来。

(例)“杀人的是我”这句若变为“谁杀人,是我”;上半便成疑问句了。

(又)“打虎的武松是他叔叔”这句决不能变为“谁打虎,武松是他的叔叔”。

因此白话虽然觉得这种变格很不方便;但是他又知道变为正格更多不便,倒不如不变了罢。

以上所说,都只是要证明白话的变迁,无论是变繁密了,或是变简易了,都是很有理由的变迁。该变繁的,都变繁了。该变简的,都变简了。就是那些该变而不曾变的,也都有一个不能改变的理由。改变的动机,是实用上的困难。改变的目的,是要补救这种实用上的困难。改变的结果,是应用能力的加多。这是中国国语的进化小史。

这一段国语进化小史的大教训,莫要看轻了那些无量数的“乡曲愚夫,闾巷妇稚”。他们能做那些文学专门名家所不能做又不敢做的革新事业!

同类推荐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热门推荐
  • 参天律

    参天律

    叶鸣本是地球上的普通人,因为被公司选为某游戏开发项目的测试者,而进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里……灵魂状态下的叶明,进入到了游戏世界中的九炎大陆;在第一次融合环境失败后,被迫与一个灵智未开的十二岁少年完成了融合……在这个超脱地球人认知的世界里,有横行霸道的凶兽……有掌灭星辰的神魔……有阴谋诡诈的异族……更有为了逍遥长生,历三灾九劫,纵死无悔的无数修仙者……身处其中的叶鸣也成为了一名修仙者,从零开始了,他艰辛、曲折的修仙之路……可是刚踏入仙路征途的叶鸣他不知道的却是,自己从踏入游戏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卷进了一个系列的一个又一个阴谋、阳谋当中,那么最终了解真相的叶鸣又该何去何从……
  • 千古帝王梦之红颜劫

    千古帝王梦之红颜劫

    天元三百五十四年,暨开皇元年,大将军独孤信篡皇帝位,诛杀前朝夏候皇帝于无极殿内,夏候宗室,除五皇子夏候承恩,小公主夏候承露外悉数被杀,同一年,夏候承恩兄妹被流放岭南。开皇二年,孤独信立其嫡长子独孤冰诺为太子,次子独孤紫诺被封康王,同一年,萧天泽,墨怀秋,冰玄渊三人被封为护国大将军,统领一方军政要务。开皇三年,康王独孤紫诺迎娶相国百里赞之女为妃,夏候承恩兄妹重返京师,夏候承露进东宫,成为太子独孤冰诺的新欢。开皇四年,皇后韦氏病逝于长乐宫,民女甄氏进宫侍奉独孤信,后成为独孤信的新宠。开皇五年一月,夏候承露为独孤冰诺誕下龙子,未及满月,便被夏候承露亲手所杀,并嫁祸于太子妃慕容倾城。
  • 蒲公英的亡灵

    蒲公英的亡灵

    一本可以操控人心,制造幻觉的书籍横空出世,在世人眼里称此书为禁术。捉鬼世家孟家,阴阳世家萧家,巫女世家路家,三大家族关系一直如同家人一般,百年前,因一本禁术产生分歧,至此老死不相往来,但无人知道此书的下落。百年后,禁术横空出世,以孟家老太爷的离奇去世,拉开了序幕,红色的蒲公英,又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巫镇里会展现出怎么的血雨风波,拥有孟家和萧家血液的死神少女又会如何接受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一步步掀开复仇者的面纱,真相总是让人伤心难过的,如果可以早一点察觉,也许悲惨的局面就不会发生。
  • 至元嘉禾志

    至元嘉禾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愿忘记的青春

    不愿忘记的青春

    大学,从小就开始期待的学府,小时候总觉得大学了人生也许会变得不一样,终于让自己努力的张大了,发现。。。呵呵,,,大学、也不过如此!
  • 鬼王大人求放过

    鬼王大人求放过

    她二十九岁的第一次床咚,竟然献给了一个鬼,一个自称掌管生死薄的鬼判官!献了也就献了!可为啥天天缠着她!还纵着阴间小鬼们叫她小娘娘。还硬逼着自己在婚书上按下血手印!她虽然很愁嫁,但是也不要嫁给一只鬼,她要逃婚!
  • 你若不弃,我必相随永远

    你若不弃,我必相随永远

    作者不太会写简介,请大家见谅。保留一点神秘感,读者可在读中自己总结,嘿嘿。
  • 抗击尸人

    抗击尸人

    我是宇,一觉醒来,世界全变了,尸人肆虐,并不断进化,我要做的,只有活下去!求生路途中,我渐渐意识到,尸人,原来可以这么可怕!!
  • 拽王子的冷冷酷公主

    拽王子的冷冷酷公主

    ‘’啪‘’的一声,方安琪的书就掉落在地上,欧阳羽不理会,继续往前走,‘’喂,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啊‘’方安琪抓住欧阳羽的手说,欧阳羽邪魅的看了她一眼,嘴唇慢慢的向她靠近
  • 第九条街的拐角处

    第九条街的拐角处

    十二月的某一天,莫阿卡穿上那条华丽的裙子,换上毛茸茸的Ferregamo软皮高跟鞋,轻轻撩起裙摆,去墓地看望SecretGarden。SecretGarden曾说过,他喜欢看她这样穿。像个公主。一个街口,再一个街口。在第九条街的拐角处,她抽出一根烟。满地的墓碑,她轻轻朝一个墓碑走去。努力微笑,悲伤,却欲盖弥漳。香烟滑过唇线,熟悉的温度,嘴角的味道,掌间的指纹。一切。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如此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