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100000067

第67章 20世纪俄国民粹主义的流变(14)

就坦波夫暴动来说,传统史书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和白卫军组织富农在那里发起的暴动。其实,领导这次起义的安东诺夫及其“劳动农民联盟”,只是根据社会革命党的主张提出了“劳动农民联盟”的纲领,如宣传不分等级的政治平等(罗曼诺夫家族除外),工人农民与地主、沙皇将军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有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在国家手中只保留铁路和矿山,支持把工厂交给以前的所有者;在保证工场工业自由的条件下,通过合作社实行自由贸易;支持组织合作社的富农的利益,对工业实行工人监督和国家监控;实行民族自决和中学教育自由;等等。M.詹森:《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革命党档案文件集》,阿姆斯特丹1989年版,第548—550页。社会革命党的领导人,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各省的,都没有参与安东诺夫领导的暴动。О.沃罗布耶夫等著:《俄国历史的悲剧:布尔什维克与革命》,莫斯科2002年版,第355页。

农民并不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反对的只是布尔什维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列宁改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农民的反抗行为很快消退了。在农民暴动过程当中,虽然有左派社会革命党对契卡和共产党采取恐怖行动,但是以切尔诺夫为首的中派,坚决反对短期的暴动,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培养农民的独立性和自觉精神,发展农民的参政自觉性,召开立宪会议,建立政权。根据与资产阶级合作的教训,切尔诺夫坚决反对与非无产阶级政权合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运动是国内战争的一部分,他们坚决反对任何政权,反对国家,他们倾向于类似哥萨克一样的自由。布尔什维克的强制行为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有病乱投医”的做法,是厌倦掠夺的绝望表现。社会革命党也正是看到了农民的疲惫不堪,本着以和平方法改造社会的愿望,放弃了武装斗争。

农民暴动只是反对布尔什维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开端。这种政策的严重后果,为加里宁在1921年12月24日第九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公开承认,由于实行余粮征集制,2200万人饿死了。А.科萨科夫斯基:《布尔什维克维持国家政权》(А.А.Косаковский Болтшевики удерживаю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ую власть),引自《俄国历史的悲剧:布尔什维克与革命》(Драм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большевики и революция),莫斯科2002年版,第382页。随后而来的喀朗施塔得水兵起义,把国内的反抗情绪推向高潮,也为布尔什维克敲响了警钟。这促使列宁于1921年果断地结束余粮征集制,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首先从农业开始,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后来发展到城市,把小型和部分中型工业企业租赁给私人,数量超过1/3。粮食税和非国有化政策的实行,直接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观念,这是复辟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引起了党内的纷争,1921—1922年初,某些县每月退党的人数达到10%。А.科萨科夫斯基:《布尔什维克维持国家政权》,载《俄国历史的悲剧:布尔什维克与革命》,莫斯科2002年版,第376页。在西伯利亚的农村,甚至出现了“红色暴动”——贫农袭击富农的事件。

在俄国经历连续七年战争,又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搞得民穷财尽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是拯救国家、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要举措。但由于政策变化迅猛,革命队伍内一些人跟不上形势,党内和社会上出现思想波动。由于种种阻力和矛盾,新经济政策没有一直深入持久地推广开来,也没有真正解决席卷伏尔加河各省的饥饿问题。

切尔诺夫站在反布尔什维克的立场,指责新经济政策是“贴着社会主义标签的资本主义”。B.切尔诺夫:《建设性的社会主义》(В.М.Чернов,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й социализм), 莫斯科1997年版,第538页。对此,他提出了两点理由:第一,列宁在政治上重新制造了剥削者。这个剥削者的第一层次是“工人国家”;第二层次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第三层次是“先锋队”,就是先进部分的先进部分,精华的精华;第四部分是“我们”,先锋队的先锋队,即精华的精华的精华。同上,第541页。第二,经济上恢复了资本主义的所有者。不过在他看来,这个所有者不是某个资本家,而是执政党。也就是说,“直接和全权控制国家工业的完全不是劳动阶级,甚至也不是它的一部分——去世的列宁早就亲手构建起来的阶级——有组织的无产阶级”,而是“它的有组织和有意识的少数”。同上,第542页。

切尔诺夫之所以把所有者看成洪水猛兽,在于他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社会主义就是保证每一个人的劳动权利,而资本主义则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之上的。如果要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结出社会主义的果实,在这位新民粹主义思想家看来,无异于掏出社会主义的灵魂——自由。

社会革命党这个从20世纪初演进过来的民粹主义政党,在布尔什维克新经济政策的门槛前,又遇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思想和政治障碍。它所坚守的社会主义观念,初不能与时代同发展,同新经济政策相协调,而布尔什维克为了保证苏维埃政权的稳固,便开始了对这个政治对手的整肃和镇压。

六、社会革命党人的被捕与流亡

1919年11月,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在伊尔库茨克建立了“政治中心”,与高尔察克进行着斗争。翌年1月5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在伊尔库茨克推翻了高尔察克在该城的政权,并在东西伯利亚解放区建立了民主政府,开始与布尔什维克合作,共同与反动派残余力量作斗争。1月12日,借民选产生的西伯利亚人民会议召开之机,“政治中心”把政权转交给了西伯利亚人民管理局临时委员会。该委员会在社会革命党人费多罗维奇的领导下,继续致力于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的建立。

委员会把其他政权也联合在一起,保卫俄国以御外敌入侵,并筹划在苏俄和日本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以免使这一地区苏维埃化。苏维埃政府为防范与日本人发生武装冲突,也同意这样做。于是,在美国的推动下,缓冲国按照民主原则很快建立起来。1月19日,以孟什维克阿赫马托夫为主席的“政治中心”代表团,与伊尔库茨克的布尔什维克和红军的代表克拉斯诺谢科夫举行谈判,社会革命党的科诺科夫和卡罗索夫也参与其事。布尔什维克同意以奥卡河、安卡拉河及其支流为界,在包括伊尔库茨克在内的广大西伯利亚地区建立缓冲国。但慑于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斯米尔诺夫的军事威胁,“政治中心”被迫在布尔什维克军事占领下,在伊尔库茨克建立这个缓冲国。

缓冲国虽设在这个地区,但却不包括伊尔库茨克这个西伯利亚重镇。缓冲国的军队实际上也在红军的控制之下,其首府设在维尔赫涅乌金斯克,即今天的乌兰乌德。谈判规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必须无条件加入缓冲国政府,否则将遭到逮捕。社会革命党认为,缓冲国如果没有伊尔库茨克为屏障,局势将完全被控制在红军手中,因而要求普选产生政府。1920年3月初,红军代表克拉斯诺克谢夫提议在布尔什维克的监护下组建缓冲国,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不予认可。但大局已定,也无可奈何。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只好按照布尔什维克的条件,于4月6日在维尔赫涅乌金斯克建立缓冲国政权,即远东共和国。共和国政府以俄共(布)的克拉斯诺谢科夫为首,由同情农民的成员组成。5月14日,远东共和国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形式上的承认;日本人撤出了除滨海州之外的所有远东地区。

远东共和国维持了俄国的完整。1922年10月25日,日本人撤出,布尔什维克立刻接管了政权。1922年的11月14日,远东共和国并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这期间,苏维埃政权开始对社会革命党实施整肃。结果,该党中央高层开始流亡海外,多数中央委员被捕入狱,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逐渐走向衰弱和瘫痪。1922年6月8日至8月7日,布尔什维克在莫斯科举行了对社会革命党领导人的审判。遭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法庭审判的34人当中,А.Р。郭茨、Д.Д.顿兹科依、亨德尔曼、Л。Я。格尔施泰因、М.А.利哈切、П.Н.伊万诺夫、吉霍费也夫等12人被判处枪决,其余被判处有期徒刑2—10年不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赦免了其中10人,并对死刑犯缓期执行。布尔什维克以他们为人质提出警告,如果社会革命党仍采用武装暴力反对苏维埃政权,判决将继续执行。1924年1月14日,又将死刑改判5年有期徒刑,最后改为流放。布尔什维克为了从根本上破坏社会革命党的威信,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宣传鼓动运动,将社会革命党作为走向堕落,背叛劳动人民,从事反革命与恐怖活动,与国际反动派合作的组织加以定性,并在教科书中广为传播。

社会革命党虽然处境极度困难,但仍继续活动。不仅试图出版机关报和各种宣传鼓动材料,还在南方、乌克兰、西伯利亚、高加索以及中央地区举行州代表大会。

社会革命党虽多方活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失败的命运。随着1925年社会革命党中央局最后一批成员被捕,该党在俄罗斯的活动实际上已经停止。

从1925年到20世纪60年代是社会革命党的流亡时期。社会革命党最早流亡在欧洲,形成了巴黎和柏林两个据点。他们在国外以办报刊为手段,宣传社会革命党的思想。先后在巴黎出版了《革命的俄罗斯》杂志,在柏林出版了《俄罗斯之声报》和《日子报》,后改为《俄罗斯周报》、《革命的俄罗斯杂志》、《俄罗斯意志》、《为了人民》、《现代札记》、《俄罗斯共和国》、《为了俄罗斯》等。二战爆发以后,社会革命党国外小组迁到了美国,到60年代方才销声匿迹。

同类推荐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中国是南亚国家的邻国,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中敏感和复杂的一部分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书创新地提出“超越均势”概念概括和分析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并具体从理念、政策、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对“9.11”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智库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世界“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中国版“NSC”:大国安全标配全球化2.0版:美拟借“一体两翼”战略重塑世界格局“习氏风格”与中国外交新格局、新战略等。
热门推荐
  • TFBOYS之陪你走到最后

    TFBOYS之陪你走到最后

    夏雪梦:你说过,你此生只爱我一人……夏雪怡:你说过,你要和我白头偕老……夏雪音:你说过,你要陪我走到最后……短短三年,一切都变了……还爱我,对吗?
  • 重生舰娘世界

    重生舰娘世界

    故事是主角成為艦娘後的奮鬥文有問題可在書評區提出
  • 岁月传说

    岁月传说

    他,绝顶聪明,怎料天意弄人,只是小小一只黄金阶BOSS。他,嚣张跋扈,哪知世事难料,投生极品富二代。他们都是林穹,看天机,走圣道,造绝世辉煌!网游~求指点~
  • 云霄佳人

    云霄佳人

    她,是一个穿越到民国的外刚内柔的“女汉子”;而他,身为富家公子,却是个伪娘。二人偶然相遇,结为姐妹(好吧,是姐弟)为了给姐姐报仇,二人开启了奇妙之旅,而她的穿越之旅也十分充实,她既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爱情。离别时刻,她会回到家人的怀抱,还是愿意留下来,与他白头偕老?
  • 迷失的记忆中找到你

    迷失的记忆中找到你

    从苏州打工归来的张云舒,回到家乡后,机缘巧合再一家婚纱店应聘做了修片师。随后店内又来了一位新同事,但她是来者不善,似敌似友,还不能确定.当然这只是开始...经过辞职,被杀,调包,到找到亲人,最后的幕后黑手的出现,渐渐地看到天放晴,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如此
  • 欢喜禅法

    欢喜禅法

    大道万千,佛法无边。且看一个平凡小子,如何用佛法成就无上真仙。
  • 卿心所属(天长地久系列之二)

    卿心所属(天长地久系列之二)

    [花雨授权]一切都从错误开始!明明自己爱的另有其人,为什么自己却无法控制心的方向?她知不知道他找了她三年?想说一句对不起原来真的那么难。什么,她暗恋他的兄弟已经六年?哼,就算这样也绝不放手,她是他的——
  • 分身术之无爱杀手

    分身术之无爱杀手

    杀手,他的生活充满的是枪林弹雨和无休止的硝烟。辰逸在偶得一枚神奇的戒指之后,奉老头子之命前往战场,意外救下了一个华夏女子,本以为身为杀手的自己与她将不再有任何瓜葛,就在任务结束之后老头子竟然让自己去银海市当一位大小姐的保镖,杀手与保镖本就是对立面,双重身份又能否完美融合一身,辰逸又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呢。然而让辰逸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去当保镖之前就已经调戏了这位叫周乐乐的大小姐,见面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奇葩故事呢,泱泱大都市又能否与那位女子碰面呢?让辰逸最意想不到的是那枚戒指竟然让辰逸拥有了分身的异能和火遁还有水遁的超强能力。(作者QQ:429772293)
  • 谪剑神

    谪剑神

    你可曾对我们身处的宇宙有过好奇?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是永恒的无尽,还是小孩手中的一粒玻璃珠?让我们随着谪剑仙李太白的修仙路,一步一步去揭开无尽宇宙的秘密吧!
  • 跨越千年:妃常了得

    跨越千年:妃常了得

    大婚之夜某皇后:“本宫心里说一,你的心里不能想二。”某皇帝:“……”朕可以想三。某皇后:“本宫心里想东,你的心里不能想西。”某皇帝:“……”朕可以想南。某皇后:“本宫想玩,你不能想睡。”某皇帝:”……“朕可以想一些”更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