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100000039

第39章 80—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分化(10)

为了说明这部分知识分子的特点,阿勃拉莫夫使用了一个专门术语,叫作“劳动知识分子”。他说,这部分知识分子,“在劳动的意义上是真正干事儿的人,他们从早到晚手不停歇,劳作不息。这些人首先是小学教师,还有土地自治局的医生,边远地区的法官,优秀的神职人员,出身农民和小市民的知识分子,等等”。Я。В. 阿勃拉莫夫:《“星期周报”与П.А.和В.А.盖杰布罗夫兄弟》,载《南方》(Абрамов Я。В.“Неделя”и П.А. и В.А.Гайдебуровы。// Юг)1894年第117期,第3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7—278页。阿勃拉莫夫面向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同他们的思想息息相通,并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在他看来,这是一支能有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积极的力量。但他最关注的是这支力量的活动方针和目标;重要的不是劳动知识分子本身,而是他们之中那部分准备“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为人民服务”的自觉的人。Я。В. 阿勃拉莫夫:《我们星期日学校的昨天和今天》(Абрамов Я。В. Наши воскресные школы。 Их прошлое и настоящее),圣彼得堡1900年版,第1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8页。

整个来说,“60年代人”既有道义感和献身精神,也有服务人民并同人民并肩劳动的志愿。但在阿勃拉莫夫看来,当前更需要的是为人民平凡地劳动和工作。正是“60年代人”身上的这种品质吸引着他。他不仅把劳动精神看作他们的功绩,也把他们对必须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和平改造的理解,视为他们的功绩。——这就是阿勃拉莫夫对60年代那一代人的了解。但是他认为,60年代的遗产并没有被付诸实施,而后来的一代却“妄想不做日常缓慢的工作,就一步跳到黄金的世纪”。

在他看来,仅有劳动活动还很不够。为了同人民相结合,必须使普通民众认识并理解知识分子的思想。要这样,就绝不能离开启蒙教育活动,因为“只有受到教育的人民,才能在应有的程度上利用改革的成果,只有在人民群众获得教育的条件下,这些改革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进入人们的生活;因为只有受教育的人民才能理解并重视改革的意义,才能享有提供给他们的权利”Я。В. 阿勃拉莫夫:《我们星期日学校的昨天和今天》(Абрамов Я。В. Наши воскресные школы。 Их прошлое и настоящее),圣彼得堡1900年版,第1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8页……——在阿勃拉莫夫眼里,“60年代人”就是这样思考的,因此他也秉持这样的看法。

在对知识分子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看法上,按照俄罗斯学者В.В.兹韦列夫教授的说法,“阿勃拉莫夫并没有超越一般民粹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8页。在19世纪80年代,阿勃拉莫夫只是把这一思想同革命进攻的英雄主义作了区分。在谈到他不接受米海洛夫斯基的主观社会学时,阿勃拉莫夫力图有意识地将“追求的高尚思想”从天上降落到地面,把它纳入启蒙教育的具体轨道。

但是,启蒙教育是可触摸到的、很具体的工作。在阿勃拉莫夫的著作中,这项工作把知识分子从云端降到了地面,对各方面的工作做了很具体的说明。用这位评论家的话说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关心人民的福祉”,不怕“同人民融为一体”,也不怕农民化;他们所干的事情,归根到底比那些“大权在握、强悍无比的高官大吏,连同他们所有的随从执事,干得还要多”。Я。В. 阿勃拉莫夫:《对土地的眷恋》,载《星期周报》(Абрамов Я。В. Тяготение к земле。// Неделя)1891年第16期,第500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8页。

阿勃拉莫夫发表在《星期周报》上的文章,贯穿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号召知识分子抛开大城市,到农村住下来,并安家落户。在他看来,城市生活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在巨大的工业和行政中心,从事智力劳动的人数量庞大,高度集中,形成的竞争局面是不可忍受的。竞争使人们为了一份微薄的工资,任何工作都要去干,甚至连一种不中意的职业也不肯放手。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阿勃拉莫夫看来,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不能容纳、吸收大量受过科学培训的专家。而这些专家也养成了怕做独立决断、对自己能力无信心、缺乏主动精神,而又不愿放弃原有生活习惯的知识分子的毛病。“比起靠自己的打拼,以单独之力挣得每一卢布来,取得一份经常性的固定薪水,那是何等的轻松啊!”《星期周报》1885年第32期,第1124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9页。——阿勃拉莫夫在一篇文章中不无挖苦地这样说。

城市生活是这种状况;而相比之下,在农村,知识分子却有付出劳动、献身工作的广阔天地。在那里,尽可以充分考察俄国农民的生活,你会看到农民多么需要受教育、有文化的人,多么需要这些人把他们的工作转移到“急需他们付出劳动的地方”。《星期周报》1885年第38期,第1320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9页。如果知识分子这样做了,俄国农民将会对这种忘我精神真正成百倍地付出报偿。因此,在阿勃拉莫夫看来,农村才真正是知识分子发挥才干的地方。

阿勃拉莫夫说,知识分子“从中心城市迁居到偏远地方去”,这是“一项为后代清道铺路的任务”,这不是一桩可立马见到劳动成效的事情,也不是这坚实的一步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的,但正因为如此,“首先踏上这条崭新之路的,才可能是而且一定是最坚强有力的人”。Я。В. 阿勃拉莫夫:《对反对意见的答复》,载《星期周报》(Абрамов Я。В. Ответ на возражения。 Неделя)1885年第45期,第1558、1559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9页。

阿勃拉莫夫代表《星期周报》发出的这一号召,实质上是一次新的非政治性的“到民间去”的召唤。这一次,是把文化工作提到了第一位。这一工作琐碎、具体,既不能带来名誉地位,也不能带来金钱富贵,更不会带来英雄受难般的光环。但它仍应建立在对人民负责的道德义务的信念上。献身这一事业,需要有教师、土地自治局医生、统计员和农艺师,需要有他们点点滴滴的辛勤劳动。乍看起来,这是很不起眼儿的、很乏味的工作,偌大国家里的“小事儿”。“然而,由这些小事儿却可以构成千百万人的生命。”Я。В. 阿勃拉莫夫:《夸大的指责》,载《星期周报》(Абрамов Я。В. Преувеличенные обвинения/ /Неделя)1885年第49期,第1716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79页。——阿勃拉莫夫这样看待它的意义。

这位民粹主义评论家在实践“小事情理论”时,不仅大力宣传知识分子到农村工作的必要性,还提出了组织知识分子的具体形式。他建议利用以前存在过的、包罗工作范围较广的组织——土地自治会。阿勃拉莫夫曾在这种机构工作过,对它较为熟悉,这对他采取这一选择起了一定作用;不过更重要的是,土地自治会是一种非集中化的组织,便于知识分子从城市到农村的流动,便于他们工作得更有成效。同时,在阿勃拉莫夫看来,土地自治会在改革年代对支持农民经济曾起过积极作用,迄今为止仍能感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他主张利用这一组织,来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但土地自治会也是一个争论的俱乐部。里面多有夸夸其谈的人,开会时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实际内容却较少。所以,阿勃拉莫夫主张改变土地自治会的风气,呼吁少开会,多干事,去掉浮夸,多做实事。

俄罗斯学者认为,阿勃拉莫夫在对土地自治会知识分子及其活动性质所做的说明,很接近“第三种人”的观念。所谓“第三种人”,就是超脱各等级阶层,站在行政官员品级以外的那些人。事实上,阿勃拉莫夫的观念反映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愿望:这是在亚历山大三世反改革时期,一些知识者和有批判头脑的人希望寻找有用武之地,想干些实事的那种普遍愿望。80年代的土地自治会,在其机构中的确补充进了一些有思想、肯务实而又想干些实事的人。

阿勃拉莫夫敏锐地抓住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这种思想情绪,对土地自治会在各个领域所干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他在80—90年代的文章,主要集中关注于巩固农民经济、发展手工业和消除少地现象等问题。这些著作,可以说是一些具体经验的集结,也是对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等等问题的提示和说明,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充满着为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为人民的疾患病痛而焦虑的思想情操。阿勃拉莫夫兴趣广泛,在他的视野中,展现着土地自治会活动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因此,他发表的东西有时具有文献参考的性质,里面充满着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可以大体分为两大类别:土地自治会和俄国农村经济问题;知识分子和人民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综合他所涉及的全部问题,可以称之为一个“小事情理论”的具体纲领。

改善农民经济状况,在阿勃拉莫夫看来是实现“小事情理论”的中心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其他一切,诸如教育水平、医疗进步和文化发展等等,全系空谈。阿勃拉莫夫屡屡强调,“只要人民一日走不出赤贫,所有一切创意善举,都将在这赤贫面前撞得四分五裂,粉身碎骨”。Я。В. 阿勃拉莫夫:《对土地的眷恋》,载《星期周报》(Абрамов Я。В. Тяготение к земле。// Неделя)1891年第16期,第501;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280页。

为消除农民缺地问题,他把希望寄托在以土地自治会作中介,让农民取得贷款,赎回卖出去或租赁出去的国有地产。阿勃拉莫夫有关销售农产品的建议,很有创意价值。他主张在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搭建起一个不纯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中介平台,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而土地自治会就可充当这个中介的角色。

此外,他还提出了在丰收和饥荒地区之间,组织粮食转运,以丰补歉,解决供应问题,并且关注提高农民经营的文化水平问题。对农民的其他帮助,还包括供应优良作物和蔬菜种子,推广良种马匹,制作和使用先进农具,培植养蜂业,等等。

发展手工业的关键,是产品要有竞争力。而只有质高价廉,才有竞争力。为此,就需要具备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技术。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便着手举行展览会,开办示范手工工场。这些举措,对农民改善经营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农村医疗卫生和启蒙教育,是阿勃拉莫夫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土地自治会被他看作推行这两项事业的最适当的机构。

医疗卫生方面采取的原则是,建立土地自治会医疗机构,面向农村,最低收费,尽力多设出诊网点,方便居民看病。部分由于土地自治会医生的努力,农村儿童和居民的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农村居民死亡率由1867年的37‰,下降到了1887年的34‰。

启蒙教育是阿勃拉莫夫最着力的宣传项目。采取的原则是,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着重建立土地自治会学校、星期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自治会学校比国立学校有更多优点,小学除教授读、写、算之外,还设地理、历史和自然知识课程。小学还尽量做到方便就读并解决住宿。星期日学校是为成人建立的;民粹主义有重视这类学校的传统,但一度遭到沙俄政府的查封,遇到发展的障碍。阿勃拉莫夫专门深入研究过这种学校,著有《我们的星期日学校:过去和现状》。在以阿勃拉莫夫为首的“星期周报派”的倡导下,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星期日学校又得到了复兴,也恢复了一些有益的功能。除此之外,还积极推动设立面向各技术门类的实用技术学校,为农业和手工业培养技术力量。

上述这些活动,都是很具体的、不啻烦琐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充满着点点滴滴的辛劳,由“小事情”组成,但阿勃拉莫夫倡导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他认为,由“小事情”才能构成“大事业”。这就是他的“小事情理论”的精髓。

在阿勃拉莫夫的“小事情理论”中,虽充满着面向农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缺乏政治性的要求和内容,实际上政治为文化主义的工作内容所取代了。在这位民粹主义评论家的观念中,文化主义就是知识分子的政治。在沙皇专制统治条件下,一味倡导这种东西,实际上就相当程度地失去了政治方向。不过,这些工作却为知识分子打下了接近民众的牢靠基础,一旦将文化工作注入政治性的内容,革命工作就可以大大向前推进了。

三、对改革派民粹主义的评价

在对改革派民粹主义作了上述介绍之后,我们应该对它作出怎样的评价呢?

评价一种思想理论或社会思潮,其首要标准,是看它对当时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越高,它的社会效用和社会满意度就越大,自然得到的社会评价就越高,反之,它的社会效用和社会满意度就越小,得到的社会评价就越低。

那么,怎样判断改革派民粹主义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呢?首先要看当时的社会需要是什么,它对这种社会需要是如何满足的。那么,与改革派民粹主义形成、发展相适应的19世纪80—90年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民粹派经过“到民间去”运动一连串失败,特别是民意党人实施一系列个人恐怖活动、最终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以后,革命运动在白色恐怖下遭到了严重挫折;这个时期,需要根据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反思整个运动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运动的战略策略,为未来的运动提出正确的方针。

实际上,在总结“到民间去”运动的经验教训时,已经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到没有政治自由,任何事情将一事无成,而要争得政治自由,就只有把政治斗争提到第一位——这就是民粹主义走向政治斗争,转向民意党的结论。另一种倾向是,通过亲身感受,看到农民虽对农奴制改革后的现状不满,但并不急于以急进的方式改变现状,农民大多数还处于落后、迷信和对政治疏离的状态中,由此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超越群众觉悟水平的不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在合法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实际的启蒙教育;但人民不只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对象——这是民粹主义脱离急进主义轨道,转向温和改革派的结论。显然,这两种倾向各持一端,各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运动的经验教训,并适应了运动的需要。所以,“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既促进了民意党运动的产生,也导致了改革派民粹主义的发展。如果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第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的话,那么到80年代中期以后,则是第二种倾向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类推荐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上清寺。特园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会也在此成立。在原重庆鑫乐向阳电影院原址上修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楼,和特园一起组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比较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党的九十年,这些评述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全面了解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的深刻思想和崇高风范,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宝贵经验。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本书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
热门推荐
  • 灭世元素

    灭世元素

    故事讲述了少年林寅过着平凡的学生生活却被告知他就是组成世界末日,灭世元素的最后一块碎片,近在咫尺的战斗,角落处的厮杀,生命的威胁,突如其来的力量,还有来自远在阿特兰大贵族大学,费迪南德学院的入学邀请函,超越科学解释的能力战争,黑红交错的纪元血统,自此踏上了一条罪与罚的道路,你是否抱怨过自己平凡枯燥的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事,黑暗的尽头,没有未来的人生,最后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一个拯救世界或者毁灭世界的机会,你会如何去选择?
  • tfboys的泡沫之夏

    tfboys的泡沫之夏

    从英国来的混血少女,遇到了王源,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次错过,再次相见之时,是再续前缘,还是从此沦为陌生人?当爱恨交织的牵引线之下,又会将他们带入一个怎样的世界?异能初现之时,她和他又将如何携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甜虐交织的文文,很好看哦!只要大家动动你们的小指头,收藏这本小说,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梦落离歌

    梦落离歌

    青离王朝的七公主传言奇丑无比,还是百年难见的极品废材,人见人嫌,鼠见鼠跑,上至七八十的老妇人,下至三岁的孩童听见她的大名无不是厌恶至极。百姓口中的废物公主竟是血阁的阁主,血阁是安雅大陆上的最大的药阁。血阁阁主救人向来凭心情来救,传言血阁主颜倾天下,也传言他丑陋不堪,不过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是废材还是绝世天才,还请各位看观移步正文。
  • 一家亲

    一家亲

    作品以一个普通县城为背景,叙述了张氏一家,母亲与其六个子女之间,六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各个家庭之间的故事。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社会在变革,变革中的人们努力适应着这个社会,又不断冲撞着这个社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个人意识,个人意识反作用于社会意识。变革年代矛盾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社会生活波澜壮阔,家庭生活也是暗潮涌动,波诡云谲,夫妻可以反目,亲兄弟如同路人,养老是活生生的现实,其间的酸甜苦辣,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尽现读者面前。无论发生了什么,生活都要继续,亲情永远是亲情,家与国,国与家,原来是如此的不可分割,如此的紧密相连。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呢?
  • 竞选村主任

    竞选村主任

    在我国不断的推行基层民主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民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本篇小说以农村选举为主轴,讲述一下新时期,新农民的风貌。
  • 守护甜心之血泪彼岸

    守护甜心之血泪彼岸

    在血色的祭祀上,她能拯救回血族吗?神秘的黑衣女子竟然是她最熟悉的人。爱与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谁才是可相信的人?这场游戏缓缓开始,命运的时钟慢慢敲响,请记住了,不要相信任何人,一旦心软,你将立即死去。这个时代,要的是心狠手辣,一旦开始了,就不要回头,记住了,进入了血族禁域,谁也不能离开,直到最后的幸存者诞生,此游戏就结束了。
  • 我心素以瑶

    我心素以瑶

    有个青梅竹马的霸道总裁是种怎样的体验呢?哈哈哈……当然是在不久的将来,迎娶高富帅,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呢!喂,醒醒啦!口水都淹没枕头啦!喂,快醒醒啊!工头喊你去搬砖啦!唔,别吵!让我再睡会儿!……
  • 百业人生

    百业人生

    《百业人生》又名《三界》两主人公为渡劫,在三界体验三教九流的人生,感悟苍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最后终悟得一切皆为虚幻,刹那便是永恒的真谛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头的,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看主人公如何纵横三界,玩转各个职业。最终修成正果傲立三界最高天。
  • 如果再爱一次

    如果再爱一次

    我只想知道,如果再有一次,你会不会让我离开。我们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在如今的天翻地覆之后,我知道我只是想与你相守。这是个两个男女找到自己,找到他们之间真正爱情的故事。
  • 蜜宠甜心:恶魔校草,甜甜哒

    蜜宠甜心:恶魔校草,甜甜哒

    从外国回来,她就多了个未婚夫。不得不说,这男人真是……第二次见面,就抢了她的初吻,还理直气壮地说,“你是我老婆,让我亲一下怎么了?”某女直接无语。――回到家,某男经常欺负某女,各种咚,壁咚,沙咚,床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