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特开始生产汽车时,全城已有800辆汽车。那时的汽车只是富人的奢侈品,是有钱人用来摆阔的玩意儿。当地的周刊《底特律星期天之夜》在1907年发表观察家文章说,“最好的司机都是仆役阶级出身”,依据这些人就可以“准确地知道他们的主人想用汽车干什么”。
亨利·福特想造的不是这类车,打从开始,他就决心要制作一种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的车。
他的兴趣在于帮助像他这样的人,尤其是农民,解决运输问题。他觉得他的亲人是农民,是普通百姓,如果能够使他们的生活过得舒适些,他会由衷地感到高兴,而做到这一点的秘诀是大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酝酿已久的夙愿,福特在自己的公司里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设计一种简单、耐用、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连农民都能开的车。这就是1908年让福特的事业腾飞的T型车。T型车是一种巧妙简单的机器,如果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普通的车主都能排除并且修好。
当时美国的道路大部分是未经改造的为马车所用的土路,豪华车望而却步,T型车则通行无阻。
第二件事是让T型车投入大批量生产,这样便可以大幅度降低T型车的成本,使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都能买得起。
于是,福特买下了海兰帕克的地皮。在这里,他应用最现代化的生产理论,特别是温斯洛·泰勒的理论,使工业生产过程绝对合理化。这个理论就是把每种操作都划分为更小的单元,使每个单元可以实现机械化,提高速度,最后汇入一条生产线。从零件到组件,到成品,逐步从小变大。这里连续性高于一切。
1913年,生产过程按泰勒的理论开始运行了。在现代装配线上装的第一个部件是磁电机线圈总成。过去,一个工人从头到尾制作一台飞轮磁电机,他必须是熟练工,一个能干的工人一天能完成35到40台。现在,有了磁电机装配线,线上分为29道工序,由29个人操作。用老办法做一台磁电机要花20分钟,现在只需要13分钟。
福特和他手下的人很快在工厂的其他部门开展同样的工作,不久就在发动机和变速箱装配上推行了类似的办法。然后,在1913年夏,他们开始抓总装,因为其他工艺过程都加快了,总装就成了薄弱环节。过去是工人们围绕着一个固定不动的金属物体——他们正在装配的汽车紧张地工作。如果叫人不动,而叫半成品车在生产线上移动,经过工人面前,工人就可以少浪费时间。
1914年1月,福特安装了第一条自动传送带。他说,那是工业企业使用的第一条自动线,它
是仿照芝加哥屠宰场输送牛肉的高架传送带制作的。在采用了这项革新之后,仅几个月的时间,福特公司装配一辆汽车的时间只需93分钟,然而在他刚生产T型车时,制造一辆车需要125小时,这是多么巨大的成就啊!
为了庆祝这个胜利,福特的高级经理们在底特律的庞恰特雷恩饭店举行了一次宴会。他们装置了一套简单的传送带,用一台5马力发动机和自行车链条传动,绕着饭桌输送饭菜。这充分代表福特公司早期的精神、同事间的情谊和信任。
福特仍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他的理想是,一分钟生产一辆车。他只花了12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目标,而在那之后5年,即1925年,他每10秒钟就能生产一辆车。他的名字不仅是有些汽车的标志,而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标志,甚至出现了一个动词“福特化”,意思是使产品标准化、流水化并大批量生产,使价格降到普通人都买得起。
在生产T型车初期的一个董事会上,福特曾说:每当我把车价降低1美元,我就增加1000个新买主。于是他每年都狠狠地降低价格。1910~1911年每辆车780美元,次年为690美元,接着降至600美元、500美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降到了360美元,福特以这个价格售出了730041辆车。当时,他的汽车产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汽车公司。
福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追求庞大的市场规模,而不是每辆车的最大利润。60年后,日本人也是这样干的。在他那个时代很少有人理解。
有一年,他的广告策划人员送给他一条新口号:“买一辆T型车——省下一笔差价。”他很快把它改为:“买一辆车——多一笔差价可花。”就这样,一个现代的工业时期——普通人受益多于受剥削的工业时期——已从T型车开始了。
在那个时代,美国的炼钢业、石油业、电气工业、金融业及汽车业一派繁荣,社会人员充分就业,方便易得的廉价能源使价钱不贵的大众汽车随之也深入每个家庭,乃至每个成员。人们充分享受T型车带给他们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
作为普通家庭一家之主的费特,刚才还在家庭餐桌上吃妻子为他做的早餐,不一会儿,他穿戴整齐,开上T型车将亲爱的儿子送到家附近的学校去读书。他本人也靠着T型车的快捷,仅用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就到达了另一个州的工作地。
在回忆起以往没有汽车以前的生活时,费特抱怨说,情况常常是这样,还没等他到达工作地,体力已经消耗一半,那是由于每天披星戴月赶火车、倒公共汽车的结果。他说,他平时根本
顾不上家里的事,节假日只能是体力的恢复日。然而有了汽车之后,工作之余,他可以送孩子上学,可以为家里采买,而且节假日还可以带全家坐车旅游、度假。
费特望着他心爱的T型车,深情地说:“福特先生不仅使我们像富人那样拥有汽车,同时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生活格局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从一个普通美国公民——费特生活的变化,人们看到,T型车的畅销决不仅仅是福特一家公司的成功,而是一次社会革命的开始。
福特的性格
亨利·福特生于贫穷家庭,虽然后来他成了美国的首富,但他仍然保持着密执安农民的本色。他仍然喜欢农村舞蹈、古典歌曲、农村的风俗。尽管他帮助人们创造了一个城市化的世界,使千百万敬神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但他对自己的创造又深感不安,他更偏爱他帮助消灭的那生活简朴、节奏缓慢的美国。
高超的技术直觉和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常常使福特对别的事物也横加臆想,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怪癖。如他认为人们戴眼镜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应当扔掉眼镜,锻炼眼睛。再如,在他的全部成年时期,他都用纯煤油当头油。他说,这样做是因为他观察到,在油田工作的人都有一头好头发。“他们手上沾满了油,他们总是用头发擦手,这就是他们头发好的原因。”他说。他的私人秘书一项任务就是,经常保存一加仑的10号轻煤油,并注意不把油弄脏,好给福特擦头发用。
公务繁忙并没有改变福特的平民形象。事实上,为了公司的利益,他也有意夸大他这种随随便便的平民作风。
当他为老友爱迪生生平纪念邮票的发行去亚特兰大市时,居然身上没带一分钱。于是,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全国首富,为买邮票而向亚特兰大市长借两分钱的一幅照片传送到了全世界。没有赶上这个镜头的摄影师们还可以拍摄他和他私人列车上的搬运夫一起掷骰子的镜头。
有一次,有人发现他的两只鞋子不配对,他回答说,每年生日那天,他就穿上一只旧鞋,提醒自己以前受过穷,今后还可能再受穷。
在他的权力和财富达到顶峰时,他拜访了摩根财团的合伙人爱德华·斯托克斯伯利的家,那所房子包括145间豪华客厅、舒适卧室及45间浴室。在他离开斯托克斯伯利的住宅时,记者们拦住他,抓住了他这样一句精彩的话:“看看富人们怎样生活,真是大开眼界啊。”
在某些方面他又是个腼腆的人。在福特的老厂办公室有个窗户,为了逃避来访者,他经常爬进爬出。尽管如此,他还注意到他的名字就是公司的名字,对他个人的宣传实际上对他的公司是有利的,发自福特汽车公司的新闻都是关于他的。有一个时期,很少有知名人物收到群众来信,而亨利·福特却每周收到8000封之多,这足可以说明福特对人们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亨利·福特在事业的各方面都成绩斐然,但是他的长处到头来却成了短处。一件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在他一门心思追求制造技术改进的同时,却忽视了汽车设计方面的改进,因而他在基本车型上停滞的时间太久了。从一开始他就把所有改进T型车的企图都顶了回去。1912年,他因出差欧洲而不在家时,他的高级工程师们对车子做了为数不多的小改进,使T型车矮了一点,比原车约长12英寸,是一辆更好的、坐起来更舒适的车。他的同事们指望他回来后又惊又喜。他回来了,他们把车拿给他看。他绕车走了几圈。最后,他走到左车门,把它拆掉了,然后又拆掉了右车门,然后砸了挡风玻璃,最后把后座扔出车外,用鞋子猛敲车顶。在整个过程中,他一言不发。不言而喻,T型车是他的,只有他可以修改它。
福特赛车时的小伙伴弗兰克·库利克,已跟随他20多年,曾在一段时间里想加大发动机功率,建议加大气门。福特专门做了一台发动机,却将气门从125英寸减小到1英寸。气门尺寸减小,福特对库利克事先没有说明,然后若无其事地问他新发动机的功率是否大些。库利克回答说功率是大些。“拆开看看,是什么使它的功率加大的。”福特说。
当库利克看到气门变小时,脸上显出受侮辱的神情,福特则得意地盯着他。这意思很明白:
不要想改我的车。以后的30年里,谁想改福特的车,都要碰钉子。
1926年,福特的T型车的销量从187万辆跌到167万辆。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公司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8万辆上升到40万辆。美国的道路正在改善,人们要求速度和舒适。通用汽车公司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面对通用接连不断的挑战,福特的惟一对策仍然是削价,那一年就削了两次。T型车开始没落。最后,1927年5月,在生产第1500万辆T型车的前夕,福特宣布,停止T型车的生产。至此,T型车寿终正寝了。
T型车的消亡,是汽车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福特本人的功过是非,人们自有公论,然而福特用他的全部热情与才智,使汽车成为普通大众都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从而开创了汽车时代这一伟大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人们清楚地看到,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社会结构发生变革,而且激发了美国精神在全球的扩张和美国人民的无根性倾向更加突出,年轻的一代对父辈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一旦感到不满意,便可以驱车奔向他方,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因此,美国人都自豪地称亨利·福特先生为汽车时代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