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风貌、气质和个性虽然各具一格,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却完全融为一体。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并肩战争,在科学的炼炉中切磋互勉,在人生的坎坷道路上彼此激励。
马克思在不幸的时刻把恩格斯的友谊看成是最大慰藉,而恩格斯在他夫人去世时也只有马克思能为他分忧。
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的友谊使他们在困难时期艰难地走了过来,他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不停地奋斗。
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人经受不了困难而叛变脱离革命。有的悲观,有的显得十分急于成功。1848年~1849年,革命进入了一个低潮时期。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对革命暂时受到挫折后的形势作了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他们既不气馁退却,也不盲动冒进,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各种准备工作,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马克思又把理论研究的工作提到首位,他暂时回到书房,继续从事他早已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为完成经济学中的伟大变革,为锻炼未来斗争需要的新的思想武器,顽强学习,刻苦钻研。
他厌恶那些高喊革命、热衷空谈的人,嘲笑说:“民主派的‘头脑简单的人们’靠‘从天上’掉下来的灵感,当然不需要下这样的功夫。这些幸运儿为什么要用钻研经济和历史资料来折磨自己呢?因为正如可尊敬的维利希所常对我说的,这一切都是这样简单!不错,在这些空洞无物的脑瓜里确是如此!真是些头脑简单的人!”
当时马克思的处境异常困难,贫困的阴影紧紧相随,各种攻击诽谤也随之而来。无论是来自敌人营垒还是来自昔日同路人的那些造谣诬蔑。他都毫不介意,正像恩格斯所说的,他“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不仅自己埋头研究理论,而且引导李卜克内西、沃尔弗、施拉姆等人努力学习,鼓励他们广泛吸取革命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掌握斗争所不可少的理论武器。
在马克思的榜样力量鼓舞下,在他的积极引导下,他的战友和学生利用战斗间歇刻苦学习。恩格斯说:“一般说来,马克思对学习是相当刻苦的。”因此,从他们中间成长出了一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不仅关心自己身边的那些革命流亡者的成长,而且关心各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经常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他虽然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同那些曾经与之并肩战斗过的德国工人一直心连着心。德国工人公然把马克思看成自己的领袖。
他们在准备采取重大革命行动时,常派代表向自己的领袖求教。1853年和1856年,莱茵省工人准备武装起义,他们两次派代表到伦敦听取马克思的教导。马克思热情接待使者,耐心地向他说明当时的形势和应当采取的斗争策略。马克思告诫莱茵工人,整个欧洲和德国的革命形势还处于低潮,莱茵省工人单独行动必遭失败,要他们不能鲁莽行动,以避免革命力量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马克思还利用当时在德国尚存的为数不多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刊之一《新奥得报》,同普鲁士当局作“隐蔽的斗争”,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
马克思对英国工人运动也关怀备至。他帮助宪章派人士创办《人民报》。为了支持这个报纸,身无分文的马克思为它写稿不取报酬。在他的帮助下《人民报》成了革命的无产阶级报纸。它在提高英国工人觉悟、壮大革命力量,推动工人运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还亲自参加了1855年夏天宪章派组织的两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在第二次示威中险些遭到警察的逮捕。他还积极帮助琼斯克服思想上的妥协动摇。
马克思还通过共产主义者同盟会员约瑟夫·魏德迈、阿道夫·克路斯和共产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左尔格在美国撒播科学共产主义的种子。
他支持魏德迈在美国创建美国工人同盟,为创建未来的美国工人政党作准备。他还积极支持魏德还和克路斯把当时在纽约出版的《改革报》变成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的阵地,组织自己的一些战友为该报写稿。
经马克思及其在美国的战友的努力,《改革报》成了一家优秀的工人报纸。同时,《改革报》做为一种新的战斗武器,指导着人类无产阶级继续战斗。
正当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的时候,中国人民开始对外反抗列强的侵略,同时对内反对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中国的无产阶级政治开始萌牙。
马克思十分关怀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强烈憎恨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压榨和欺凌。他和恩格斯从各种报刊上密切注意中国发生的事件,收集列强掠夺和侵略中国的各种罪证,研究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材料,写了许多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
马克思用大量材料揭露了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热情地赞扬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揭露了沙皇俄国通过对华贸易和利用英法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的掠夺。马克思特别揭露了沙皇俄国侵华政策的狡猾阴险,它靠狡诈的外交手腕,“不要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帝国主义的恶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他们对外国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中国人民方面批驳了他们的谬论,公开为中国人民辩护……恩格斯义正辞严地指出:“这些向毫无防御的城市开火、杀人又强奸妇女的文明贩子们,自然会把中国人的这种抵抗办法叫做怯懦、野蛮的、残酷的方法,可是既然只有这种方法能生效,那么中国人管得着这些吗?既然英国人把中国人当作野蛮人看待,那么英国人就不能反对中国人利用他们的野蛮所具有的全部长处。”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当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太平天国起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指出,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它不仅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也会影响到欧洲的革命。
马克思不仅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且十分同情被殖民者征服的印度的悲惨境遇。他严厉谴责英国对印度的野蛮殖民政策。
马克思愤怒地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受尽奴役和欺凌的国家,马克思寄以希望,他认为这个巨大而诱人的国家将复兴起来。
1857年~1859年期间,印度人民举行了民族解放的起义。马克思从印度人民的起义中看到了东方殖民地人民新的觉醒,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支持。他写了许多文章分析起义的原因和性质,驳斥了英国资产阶级报刊散布的种种说言。
他还看到了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对于宗主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意义。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印度使英国不断消耗人力和财力,现在是我们最好的同盟军。”
马克思在论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文章中始终贯穿了这样一个光辉思想: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加深它的矛盾,加剧它的危机,削弱它的力量,从而有利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
马克思指导着东方被压迫的民族作解放斗争,他的思想便是斗争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也从东方看到了无产阶级斗争新的希望。
《资本论》的诞生马克思经过25年辛勤的劳动,于1867年9月14日出版了伟大著作《资本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成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马克思劳动的结晶。
马克思还在40年代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以后,孜孜不倦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仔细阅读了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这一时期经济学上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里,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见解,这实质上是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理论的萌芽形式。
1845年2月3日,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来到了布鲁塞尔。在这里,除继续研读以往经济学家的著作外,他还阅读同时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作品,并收集有关经济学方面的材料。
马克思打算写一本经济学著作,书名定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45年2月,他同达姆斯塔德的出版商列斯凯签订了出版合同,可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因为当局要求马克思把这本著作写成纯学术性的作品。马克思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后来列凯斯取消了合同,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对经济学的研究。
由于积极投入1848年~1849年革命的实际斗争,马克思一度中断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来到伦敦,重新钻研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一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到英国博物馆去,整天在那里看书学习。
从1850年夏天到1853年8月,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官方文件和各种期刊中作了大量的摘录,写满了24个笔记本。
为了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生产,他还阅读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籍。例如,为了弄清地租,他研究了农艺学,特别是农业化学。他千方百计熟悉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他在50年代最初几年摘录了生产中应用物理学和数学等等的历史资料。
185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推动他加紧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他期望这次经济危机会引起新的革命。他想尽快从理论上进行总结,用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来武装工人阶级,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认清自己的革命任务,他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
从1857年7月至1858年5月短短10个月时间内,马克思写成了50印张篇幅巨大的手稿。这可以说是《资本论》的最初稿本。正是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继他的第一个发现——唯物史观之后,完成了第二个伟大发现。
这部手稿,马克思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而整理的。从1858年初开始,他在这一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并打算分册出版。他本想尽快完成第一分册,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通宵达旦的工作,他劳累过度,不断患病。
贫困的生活也给马克思的写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经常花费很多时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写稿,以取得微薄的稿酬。这就使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写作经济学著作。
1858年5月,他从《经济学家》杂志了解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麦克拉伦发表了《通货简史》一书。“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可是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里,新书要几个月后才能见到。而马克思又买不起这本书。于是工作就停下来了。他不得不向亲密朋友恩格斯求援,直到恩格斯寄来钱为止。
1858年8月,马克思开始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初稿,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手稿,但他无法把稿子寄走,因为他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资和保险金,而保险又是必要的,因为他没有手稿的副本。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开玩笑地说:“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只是在1859年1月收到恩格斯两英镑的汇款以后,他才把手稿寄给出版社。
这第一本小册子于1859年6月在柏林出版,书名叫《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马克思打算把他的这部巨著写成6册。第1册计划包含3章。已出版的虽然只包括前两章,但它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发展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马克思又写了23个笔记本,这是整个《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
1862年,马克思用《资本论》作为标题,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做为副标题来发表著作。这样《资本论》就产生了。
《资本论》做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向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他在给他的一位朋友约翰·菲力蒲·贝克尔的信中说:“这本书无疑论正是向资产者脑袋发射的最历害的炮弹。”
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开头部分概述了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他再次从分析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细胞——商品出发,因为正是在商品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商品的两个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而分析了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接着他深刻阐述了价值形式,直至货币的产生。然后分析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心部分,即真正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这样马克思就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根据对剩余价值实质的分析,第一次对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资产阶级经济学把资本看作是物,是生产资料,认为它是永恒的范畴。而马克思表明,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成为榨取工人无偿劳动的手段,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是资本,因此,资本是历史范畴,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时,研究了劳动过程不同因素在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指出,资本家把一部分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去,它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他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而资本家把另一部分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他把这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和可变资本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划分,他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了不是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马克思还阐述了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延长工作日。在一个工作日中,有一部分时间是工人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这部分劳动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这部分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剩余劳动。
资本家总是力图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写道:“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靠延长工作日而增加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