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800000005

第5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

发展是对社会变化的一种指向清晰的描述,是一种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的进步过程,是人类实践的一种结果。发展观则是对这种变化、进步过程的基本认识,是对实践结果的一种评价尺度,要回答人们如何认识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发展观是历史观的一种延伸。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哲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所指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解释,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就是物质生产资料、物质的生产力。同时,又不能仅仅把经济、物质、生产力归结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要讲自然、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制约作用。即既讲历史决定论,又讲历史辨证法。

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人与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他强调,能够“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的,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三卷,234页)这体现着对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性的双重尊重。恩格斯则更为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的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这种“同一些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与全面生产理论,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基础和理论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的理论基础,都是从一定的理论前提出发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史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对发展有一个深刻的科学认识。什么叫发展?从哲学上讲,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就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事物运动,而是向前的、向上的、推陈出新的、发生质的变化的、保持一定速度的运动,也就是说,发展是特指事物由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落后到先进的运动变化过程。当然,发展也有快、有慢,有片面的、有全面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

从哲学辩证法意义上来讲,发展应当是辩证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什么叫辩证的发展观,这首先要从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的角度来认识。矛盾是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法则,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矛盾是事物客观存在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本身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矛盾的解决才是好事。辩证的发展观实质上是矛盾的发展观。具体讲,旧矛盾解决,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有矛盾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发展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辩证的发展观,还要从“过程的集合体”、“系统的集合体”的角度认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事物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发展。所以,科学的发展观又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观。它要求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发展的经济也会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克服各种片面的观点,防止“一俊遮百丑”的想法和“单打一”的做法。

辩证的发展观,还要从连续的、匀速的,保持一定后发力的角度来认识。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不间断的、连续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当是不间断的发展,当然只有保持内在的后发力的发展,才是继续的发展。比如,老百姓讲“不怕慢,就怕站;不怕慢,就怕停;不怕慢就怕时好时坏。”因此,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不间断的、持续的、内在的、有后劲的,科学的发展观又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联系的观点,就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而要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发展,就必须理顺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协调。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发展问题自然需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可持续发展,强调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正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

以上是就一般哲学观点讲发展的。从历史观来看,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人类社会就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形态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讲社会发展,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历史决定论。即强调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的东西、经济的东西,也就是物质的存在、物质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更新,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尽管世界各国、各民族环境条件不同,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的根本动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重中之重。“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首先是就发展生产力来说的。

再一是强调历史辩证法。社会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旧的社会矛盾解决了,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社会就发展了。社会有矛盾不可怕,而矛盾的不解决才是可怕的。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社会发展又是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地、统筹地处理好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社会发展还应当是不间断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就要考虑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问题。

从哲学上讲,科学的发展观,应当是重点的发展观,强调重点的、主要的东西,强调和抓住决定性的东西。科学的发展观又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观,什么叫全面呢?就是讲重点时,还要讲其他,讲统筹、讲兼顾、讲协调,照顾到方方面面。有了重点、有了全面、有了持续,社会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的观点。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的理论基础,都是从一定的理论前提出发的。最一般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是哲学基础、哲学前提。只要人们理论地提出和思考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某种哲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前提、出发点,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工具。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史观。

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们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占有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好,建立和改变经济政治制度也好,都不过是手段和中介,唯有人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在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合理成分,但又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和理论创新。因此,在对人和以人为本的理解上,唯物史观与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即在某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历史的条件下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阐释。在反对社会历史的神创论、主张人创论,反对神的权威、提倡人的权威,反对将人不当人看待、强调维护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时候,唯物史观理解的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解有相同之处。但是,在涉及人类内部究竟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动力的时候,唯物史观的理解就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民本主义存在着根本区别。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是群众的事业。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阶级和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时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既有“以人为本”的内涵,又有“科学”规定的内涵,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唯物史观主张以人为本,但并不认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活动过程既是人们的主体性、目的性、能动性的实现过程,又是客体、对象以其自身的规律性对主体的作用过程。人们只有把对对象、客体的改造建立在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性的基础上,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的统一、价值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人类社会称作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在人们的劳动、实践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结构,概括起来说,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以往那种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关系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产关系除了所有制关系,还包括分工所形成的关系。从对生产关系的全面理解出发,我们可以将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描述为由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关系——非政治上层建筑(社会科学)这两根相互联系着的链条组成的结构。在前一链条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和交换形式,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社会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利益结构,人们因在所有制结构及其他结构中的不同地位而形成不同的利益,被区分为不同的阶级。在后一链条中,分工形成不同的产业、工种、职业,形成社会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人们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人们因分工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职业群体。总之,前一链条形成社会的利益性结构,后一链条形成社会的功能性结构,而利益性结构和功能性结构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

同类推荐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热门推荐
  • 神秘老公喂不饱:男人,请离婚

    神秘老公喂不饱:男人,请离婚

    一夜醉迷离,她不小心睡了一个带着狐狸面具的男人。她一个过肩摔把人家扔了,之后潇洒落跑,他却一睡成瘾,缠上了她的身。三个月后,她的寡母苦苦支撑家族企业,不幸遭遇财务危机,他趁火打劫:“跟我去扯证,我保证让你和咱妈数钱数到手抽。。”婚后。“宝贝儿,陪我睡一晚,我帮你虐惨厉贱人和相关渣渣......”“……”“陪我两晚,我帮你毁了厉氏家族。”“……”“陪我三晚,我……”“混蛋,有种你告诉我你到底是谁,老娘我天天陪你睡!!!”PS:男女主身心干净1V1,结局HE
  • 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

    企业之间拼竞争优势,员工之间拼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成就优秀员工的重要品质,具备专业精神的员工会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当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具备了专业精神,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优秀的企业。专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之魂,动力之源,是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取得成就的助推器。
  • 九阳邪龙

    九阳邪龙

    一口九阳鼎,一部《邪龙变》,杨小邪走上了一条至尊之路。
  • 洪荒之门

    洪荒之门

    希冀大陆,历经岁月锤炼,诞生无数名垂千古的强者。历史的洪流,淹没数不胜数,有名无名强者的尸骸。洪荒,上古,近古。三大时期的羁绊阐述一代又一代令天地变色,令鬼神退避的故事。时间犹如一只恶魔的手臂,将一切的一切推往死亡的深渊。洪荒已无人知晓,淡忘在历史潮流之中,没有残留片点遗迹;一座座矮小浅薄的坟墓为上古留下神秘消失的揣测;近古却在历史之中依然艰难的挣扎着,世人皆为近古争夺最后一丝之气。
  • 夜冷星稀栖何处

    夜冷星稀栖何处

    书名出自于自己写的一首词。一个中产阶级在自己的努力以及身边朋友的帮助下站上了一个商业的巅峰,可是却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人,过程涉及的面比较广,商战为主(包括常见的骗局以及股票现货恶意做空,以及庞氏骗局、克洛斯骗局等经典的商业骗局),还有家族斗争,政治斗争,以及一点点社会黑暗面的斗争。新人第一次发书,也求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会认真改正的。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请不喜欢这个角度的朋友见谅。写给自己的……美好的愿景!JoEnnY……Never_Mind……
  • 无上圣王

    无上圣王

    被退婚了?呵呵,不是,而是我不娶了!求我也没用,终有一天,我会让那些看不起我叶晨的人,通通跪倒在我的脚下!
  • 索家武馆

    索家武馆

    当代,传统的技击武术相对没落,武术更多是一种养生健身的东西,也是大环境使然,非军非警非歹非匪的,要那么能打干什么呢?但是,在家长里短的武馆生活里,武者内心的坚毅和对武术的坚持,是不会消失的。另一方面,年轻的武术继承者们,在传统的包袱和时代的喧嚣中间,也会时常找不到重心。
  • 桃园仙劫之妖僧纪

    桃园仙劫之妖僧纪

    我是一枚来自桃花园的小和尚,师父金元宝不要我啦,赶我下山独自流浪,忍饥挨饿。二师兄圆圆不靠谱,为了自己的性福,差点把我这个小师弟卖给了醉红楼。大师兄空空一直杳无音信,据说是自身难保了,更不可能来拯救我于无限堕落之中。三师兄静静和四师兄小小白连二师兄都没有见过,我亦无处得寻。想着想着,小和尚又坐不住了……“阿弥陀佛,罪过呀,实在是罪过!师父,弟子又破戒了……”PS:各位施主,Σ( ̄д ̄;)您今天破了么?求收下滑稽吧,我们一起去捉小萝莉,降服御姐女王大人(打滚卖萌求收藏呀(??д?)bb)
  • 梦曲之境

    梦曲之境

    主角在一场通宵天下3游戏之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自己和诸神一起面对各种磨难。主角醒来的时候在昼神所带领的逃生队伍中,其中有一个被称作水神的倾城女子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本作作者将尝试把你从前对于神族的世界观彻底颠覆,带领你从新定义神族!小狸是新手,请大家多多关照,多提意见!!
  • 小花仙之圣女神降临

    小花仙之圣女神降临

    我的这部作品叫做《小花仙之圣女神降临》是自创第四季哦!第五季也会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