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在政绩观上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存创造政绩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急于在短期出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
二是只重眼前,不顾将来。有的领导干部工作搞“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盲目上工程,乱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寅吃卯粮、亏空很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
三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缺乏造福地方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不讲大局,决策不讲科学,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四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
五是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乱集资、乱摊派、乱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
这样种种“政绩”,不仅对国家、对社会毫无益处,最终也毁了干部自己。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妨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最终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央领导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针对当前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高度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然而,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却离不开正确的政绩观。因为,发展观与政绩观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弄清楚这一问题,对于在新形势下,统一全党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展观属于世界观的范畴。科学的发展观是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系统结构的认识和总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包含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核。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多数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而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为本;全面,就是全局,就是整体,而不是片面或不顾整体的局部。协调,就是统筹兼顾,就是和谐,而不是顾此失彼;可持续,就是连续性、长远性、稳定性,而不是间断的或大起大落。
政绩观属于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正确的政绩观是人们对成绩的科学感悟。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正确的政绩观具有高尚的目的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摆花架子。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科学的真实性。这就是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正确的政绩观具有标准的实在性。这就是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发展观也总是与政绩观紧密相联系的。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政绩观的标准。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思维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只有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舍弃个人得失的政绩观,才能坦诚地、自觉地接受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必然要发生扭曲和变形;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也必然会失去了主体的认同和社会价值的支撑。
因此,在全党,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广泛进行一次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的学习教育活动,是大有裨益的。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相联。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联系着科学的发展观、地位观、利益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对领导干部来说,解决好权利观问题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领导干部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也是创造政绩的最终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我们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制造虚假政绩,谋取私利。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自觉用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片面的发展观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干部心目中,为发展而发展,发展简单化为经济数量的增长,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这样的片面发展观相当普遍,而且长时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得到纠正。片面的发展观导致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一系列跟经济相关的量化指标,与官员的升迁奖罚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政绩甚至简单化为年终报表的数据。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有其必然性;但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纠正,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高增长、低发展”的畸形状态。经济从数据上看增长很快,而人民群众却没有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甚至连经济本身的发展也不能保证。2003年上半年的SARS已经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片面的政绩观也很容易将领导干部引入歧途。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位,一些地方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氐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欠下所谓的“政绩债”,一些地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数字腐败及其恶性循环,祸国殃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容回避。同时,我们2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也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当务之急是在发展观上有新发展,在政策观上有新标准,在政绩的考评上有新机制。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党以艰苦奋斗兴,国以艰苦奋斗强,业以艰苦奋斗成。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进一步认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记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现在,有少数干部不愿意到群众中去,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作风漂浮,眼高手低;有的在领导岗位上不是想着多干点事,而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攀比摆阔。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办成事、办好事,而且会误事、败事,是靠不住的。真正的政绩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虚张声势、好高骛远、做官当老爷出不了政绩。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业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4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地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意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把工作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行动、狠抓落实,防止违背规律,脱离实际和群众;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可见,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一致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首先要求真。无论任何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实现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规律,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制定一项政策,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其次要求实。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淡泊名利,只有视个人名利淡如水,才能视人民利益重如泰山。
(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与战略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我们党提出的新的要求,给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实要求,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是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只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就会对全党全社会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所谓政绩观,就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树政绩、如何树政绩和怎么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政绩观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难度很大,政绩观的正确与否显得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以及如何创造政绩等问题,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
一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打牢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指针。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