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400000063

第63章 西部地区走向市场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

一、西部农业实行综合开发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政策等综合要素的投入,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外延和内涵潜力,以获取更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的开发性生产。西部地区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是由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因素决定的。

首先,西部农业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西部地区仅以陕、甘、宁、新、青、川、黔、滇、藏九省区而论,其总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55%,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3.7%,人口约为全国总人口的23%。1988年,这九省区共产粮食7851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0%;农业总产值达1091亿元,占全国的18.6%,其中牧业产值达347.7亿元,占全国的21.8%。可见,西部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全国农业的发展和稳定,其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粮食和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几亿人的吃饭和副食品等问题,而且直接影响着全国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

其次,西部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一是西部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水土资源。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一方面表现为地域辽阔,占据我国版图约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表现为种类多样,有红壤、黄壤、燥红土、紫色土、褐土、荒漠土等,适合于各种作物的生长。西部地区约有地表水160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40%。二是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西部地区还有十分广阔的宜林荒地和许多滩涂、湖泊等,为发展林业和渔业生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四是西部地区拥有许多名优农副产品,如茶叶、烤烟、药材、瓜果等,为发展多种经营奠定了基础。

第三,西部科技教育和工交事业的初步发展,为农业开发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建国以来,西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除内蒙和广西外,已有大专院校200所,拥有教育人员8万多人;中等专业学校800多所,教学人员4万多;科技人员达160多万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约35000人。从60年代开始,国家累计向西部地区(除内蒙和广西外)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工业生产,新建了1300多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900多个科研和开发机构,为西部农业走向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第四,全国农业的升温,为西部农业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1984年以来,全国农业生产连续五年徘徊,全国性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在全国形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潮,全国农业逐渐升温,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近年来,开发性农业被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必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农业的综合开发。

二、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的几条路子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秦巴山区交汇处,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都代表着中国西部最明显的特征。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甘肃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建国以来,甘肃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改变落后条件进行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甘肃更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与自然条件作斗争的积极性,全面开展了以商品生产为中心的综合开发,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粮食、畜牧业生产分别连续七年、八年丰收,农业生产步入了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总结甘肃省农业开发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立足水土资源,大搞绿色革命。甘肃省水土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可观。全省地表水年总径流量608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利用的地面水只占到径流总量的8%。全省人均土地面积34亩,比全国人均14亩高出一倍多,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有耕地2.57亩,比全国人均1.45亩多1.1亩。全省宜农荒地有500多万亩,宜林荒地5000多万亩。全省目前尚未利用的能够发展养殖业的水面面积,占能发展养殖业的水面总面积的90.24%。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在总结过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为主,以土为本,东开西挖,南封北护,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的开发路线,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大流域开发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的绿色革命。一是以黄河流域水利开发为主,大搞水利工程建设。从1949年—1988年40年间,全省水利投资达23.3亿元,建成万亩以上的灌区169处,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两倍多,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加快了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建成蓄水提灌、防洪、排涝、发电及水土保持等各类工程设施52.55万项,其中景电一、二期工程和引大入秦两项大型引黄工程,共投资13.63亿元,设计新增灌溉面积166万亩,目前已有40万亩发挥了效益。此外,关川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已全面铺开。

二是以平田整地为中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甘肃针对全省64%的耕地是蓄水保墒能力差的山旱瘠薄地的情况,发动和组织群众长期坚持兴修“三田”(即梯田、沙田、沟坝地),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推行了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修建、分户使用的“三统一分”的办法,每年坚持兴修“三田”80万亩,使全省三田总面积达到了1467.02万亩,比1978年增加56.8%。

三是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分户管理”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截止1988年底,全省共治理小流域面积7925万平方公里。

2.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区域开发。根据地域之间差异大,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的情况,甘肃确定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致富路”的战略思想,在全省资源普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将全省分成了灌溉农业区和旱作农业区两大类,五个经济类区(即河西、中部、陇东、陇南、牧区),提出了“分层次,有重点,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开发方针,积极探索农业区域开发的路子。

一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粮食总产量由1982年的34.3亿斤上升到了42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4%;7年共提供商品粮101亿斤,占全省商品粮的70%;甜菜、棉花、蔬菜瓜果已成为全省集中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达52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145元。

二是中部干旱区已停止了对植被的破坏,群众温饱问题逐步解决。全干旱区在兴修梯田,改变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对淀粉、亚麻、畜产品、地毯、编绣、矿产品等六大产业进行系列开发,80多项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群体已初具规模,贫困面由1982年的75%下降到了13.2%。

三是恢复和重建陇东粮仓的工作已起步。省上组织力量,对陇东由50年代的调出粮地区变为70年代的调入粮地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恢复和重建陇东粮仓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四是陇南高寒阴湿区的扶贫开发初见成效。省上针对高寒阴湿区的特点,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商品林果业、药材业、畜牧业等,兴办扶贫经济实体,使这一地区的贫困面大大缩小,贫困面已由1986年的70%,下降到了30.5%。

五是牧区开发取得很大成绩。全省9个牧业县通过“草畜双承包”,组织和动员牧民大搞草原建设、草原围栏,建设商品畜牧业基地、良种场、抗灾保畜基地、饲料加工厂(点)等。1983年—1988年,全省草原围栏面积达136.75万亩,建成畜牧良种场8个,抗灾保畜基地8个,年产1500吨的颗料饲料厂3个,饲料加工点147个,地、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187个,畜牧业总产值达2.18亿元,比1978年增长4倍多;肉类总产量达2.5万吨,商品畜达70万头(只),分别比1978年增长一倍多和40%。

3.立足商品经济,进行基地开发。

一是国家和省、地、县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26个商品粮基地县和95个成片商品粮基地,共开荒垦殖1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18万亩,新增保灌面积420万亩,新增粮食15.2亿斤,新增商品粮4.75亿斤。

二是兴建了70多个瓜果、蔬菜、药材、甜菜等多种经营基地,其中河西商品瓜菜基地每年可提供商品瓜菜4亿斤左右,向外省调出2亿斤以上。

三是建成了8个肉牛、肉兔、瘦肉型猪、禽蛋奶、细毛羊、绒山羊等畜牧业基地,这些基地覆盖了9个地区,49个县、市、区。

四是建成了一批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等林业基地。1987年以来,甘肃人工造林787.6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85万亩,使沙生植被达460多万亩,封扩水源涵养林达1500万亩,经济林果面积达57.51万亩,泡桐等速生丰产林达5000万株。

4.立足中低产田,积极开展科技开发。一是以改革耕制为突破口,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在全省推行了科技承包,承包土地面积达2000万亩。二是通过“三扩大”(即:扩大玉米面积、扩大间作套种和带状种植、扩大夏种面积)和“十推广”(即:推广地膜玉米、两杂一薯、配方施肥、稀土微肥、小麦良种、病虫害综合防治、药剂拌种、土壤消毒、叶面喷磷、机耕机播),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三是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中低产田。

三、西部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思及其对策

从甘肃农业开发的实践看,今后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必须以发展商品经济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水土资源为主,以优势产业(或产品)为重点,坚持开发与治理结合,外延与内涵并重的原则。在开发战略上采取先优(优势产业或产品)后劣,先长(长腿产品)后短,先外延后内涵,先内陆河流域,后大江大河的办法,做到以优补劣、以长补短、内外结合、大小并进。这就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三大资源”开发为基础,搞好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土地、水电、草场是西部的三大资源优势。要根据这些资源的分布特点,本着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茶则茶的原则,制订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分步实施。在开发过程中,要采取治水与治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垦荒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建立与当地水土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努力发展商品生产,形成稳定的农、林、牧、副、渔生产网络。

第二,以“八大产品”为目标,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粮、油、肉、糖、毛、瓜果、烤烟、药材,是西部地区的八大优势产品。为了充分挖掘这些产品的生产活力,必须建立稳固的商品基地,使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已经建立的商品基地,要在健全功能、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逐步做到功能齐全,可吞可吐,转化吸收,加工增值。尚未建立的基地,要搞好论证和规划,积极筹备资金,使之尽快建立并加以完善。

第三,以科技开发为导向,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资源的再次利用。一是以改革耕制为主,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精心组织农业科技承包,这种承包是实行资金、物资、技术、任务相结合的双轨双向集团承包。二是通过搞立体农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实行一源多用,搞好资源的再次利用。三是实行综合投入的办法,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四是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把科学种田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以政策为催化剂,努力调动广大群众开发的积极性。中央和地方都应制定农业开发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科技人员、科技单位和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带头搞农业开发。要明确开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一般采取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确保开发者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要提倡和引导农民搞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开发的有利时机,促进土地的集中,以取得规模效益。

(发表于《西部开发》199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本书共分13章,介绍了国有资本预算体系的构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国债投资转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等内容。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金融研究》杂志社、《银行家》杂志社等五家媒体协办。广东省政府宋海副省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常斌副司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龚明华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王松奇研究员,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等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三百余名国内代表出席了论坛。
  • 怎样办好农家乐

    怎样办好农家乐

    本书内容包括:了解农家乐文化的重要性、了解农家乐市场特点、开办我的农家乐、农家乐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农家乐规划与设计、餐饮服务内容与技巧、客房服务内容与技巧。
  • 地产大博弈

    地产大博弈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难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无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起起落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对外贸易与外贸政策问题讨论综述等十二章。
热门推荐
  • 此生缘浅

    此生缘浅

    从前有个爱笑的你,微笑如阳光钻进我心里。从前有个疯狂的你,抛弃所有只为与她在一起。从前有个绝情的你,那晚离去后,再也没了消息。那些个从前的从前,不过是我痴人说梦而已。感谢你这辈子找到了我,下辈子我定翻越千山万水,找到你。
  • 源天神师

    源天神师

    历经2000年的岁月,源大陆的封印开始松动,东西大陆掀起了回归源大陆的高潮,无数冒险者、商队不顾茫茫大洋的阻隔,毅然走向了探险之旅,诸神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神之庭院的十二位年轻人发生了什么事?东大陆的哈利兰和西大陆的诺亚谁才是天地的主宰?爱好和平的精灵和无敌的兽灵们怎样完成他们背负的使命?在战乱即将开始的时候,东大路原居民大华族平民小子张八宝意外被另外一个世界的张八宝附体,他将开始一个绮丽的旅程。
  • 灵魂遗梦

    灵魂遗梦

    一本世代流传的无名书,记载着祖上几代的故事和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家乡那棵神秘的老树似是和她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牵连,鹰雕玉、罗盘和残缺的地图,让二十出头的她开启了寻找之旅,寻找身世,寻找答案,关于几千年沉睡的灵魂,她不断探索,几生几世的恩怨,皆为因果,诡异神秘的天空下,隐藏着雪域之中遗留下来的梦。
  • 侠客风云传之大侠东方未明列传

    侠客风云传之大侠东方未明列传

    时境不过短短百年,对那永恒的,只不过是弹指一瞬。尘世繁华与荒凉,早已在这个世间宛如日夜一样交替了无数次。唯有那人的传说,永远不灭。他是耀眼的太阳,在历史长河之中抹下了浓浓的一笔色彩。其成就之高,是无论怎么去仰望,也不知道其顶峰的高度。是所有人的最终理想,终极愿望。他的样貌被记载下来。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建起了一座雕像。铁石相交的声音,烈火融化了赤铜。绳索拉起了雕像,仿佛那人再次站立于这片大地上,他的身影是那么巨大,直直伸向蔚蓝的天穹。由金制成的瞳孔闪烁着奇异的色彩,由铁制成的脚踩在这大地上。仿佛在宣称:我,小虾米,回来了。*侠客风云传的同人
  • 小心毅意

    小心毅意

    一个关于欺骗和相信的奇幻爱情故事。林小小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大学女生,心动之人的偶然出现让她卷入一个奇幻瑰丽的精灵世界,那个人居然就是精灵王子!怎么也不相信这种童话般的爱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在做梦?还是一切有人安排?随着种种接连不断的怪异事件的发生,她终于知道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淘气让自己已然成为精灵国的大恩人!小时候不懂事的恶作剧让她放走了人家捉妖师的白狐,事后居然很不负责任地给忘了!谁知那根本不是白狐,而是精灵国的老国王,精灵王子的爷爷!才知道王子的出现根本不是偶然,从她救起白狐的那一天,王子就已经决定要娶这个善良的恩人了……
  • 玉烟

    玉烟

    主角在一次回家的火车上买下的纪念品,竟然是远古遗留下的天地瑰宝----玉葫芦,从此他踏上了修行的道路。修行之路上到处都存在变数,只有那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的人,才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诸多先天灵根炼制成化身,功德多的可以来洗澡,功法一堆堆,都没时间练,宝物一件件,都没处使用。这就是新一代的高手的苦恼。
  • 凤主妖娆:逆天大小姐

    凤主妖娆:逆天大小姐

    现代逍遥影盗穿越到玄幻异世,成为备受宠爱,独拥妖孽神兽的凤大小姐,却又一夕之间从云端坠落深渊!当双眼再度睁开,她立誓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誓要天下人知道凤家不可欺,不可负!好在,一路有他相随。她受伤发烧,病卧床榻,他以唇递药,苦涩的药竟生出淡淡甜味。“你……你占我便宜!”醒来的她涨红脸,气急败坏道。“哦?可是你似乎很享受。还想要吗?”他轻挑眉,有些无可奈何道,仿佛被占便宜的人是他。似梦非梦中,他执起她的手,在她的耳边轻喃:“不管你是谁,你是我的。一辈子都是。”
  • 邪魅之王:六宫一妃

    邪魅之王:六宫一妃

    21世纪顶尖杀手组遭人背叛,一夜之间“落樱花”在世人的眼中已消失不见,可他们不知,他们是穿越到了一个美男成群的古代去了。“南宫尘风,我算是明白了一句话。”“是哪一句话,娘子?”“真是人不要脸则无敌”“不不不,人不若脸,也无敌,人若要脸,也无敌。”“你……”“是不是应该奖励本太子一个香吻”…………
  • 斗傲苍穹之至尊无上

    斗傲苍穹之至尊无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 山海经络图

    山海经络图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十一结婚了,我呢,没送什么礼钱:写部百万字的小说,用十对小说中的爱情,祝福他们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段青春岁月,为完成学业,失去一段刻骨铭心的真爱,男主人公收获的“暖暖的冰冷的真爱”的故事,在邂逅另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时,豪门公子哥表现出来的平凡、冷静、真诚、付出的特质。赞扬了女主人公的丰富的才情,简简单单,久久不开窍的幸福的爱。重点向读者讲述一个父亲——中国维和部队的退伍军官,对国家山山海海的执念。女主人公郭旗在完成使命的旅途中,表现出的对大海,对家园的挚爱。女主人对爱情的隐晦和偏执,对她能否收获爱情的不可复制的独特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