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400000051

第51章 甘肃农村奔小康的现实选择(2)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需下功夫进行教育和引导。从物质生活看,除钢木结构住房比重未达到温饱标准外,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消费支出指标超过了温饱值,其中恩格尔系数为59%,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小康实现程度为10%,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为38元,比全国低7元,小康实现程度达26%,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从精神生活看,电视机普及率达45台/百户,比全国平均高出1台,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达9%,也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物质生活总评分为10分,仅比全国低0.2分,精神生活总评分为9.1分,比全国高1.6分),但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省农民的大部分支出仍然用于吃、穿等温饱的基本方面,居住条件差,钢木结构住房比重仅为9%,离温饱值43%还差34个百分点。从饮食结构看,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粮食为主,年人均消费粮食在230公斤,肉类仅9公斤,且消费大部分在年节期间集中消费。所以,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村消费结构仍处于温饱线附近,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变。

4.人口素质低,生活环境差。全省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于67岁(此数为全省人口平均寿命),达不到温饱值68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5年,也达不到温饱值6年。从生活环境看,已通公路村比重虽已达64%,超过了温饱线,但未通公路的村大都在条件十分严酷的贫困山区,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进。安全卫生饮用水程度低,仅占18%,离温饱线50%差距甚远。已通电话村比重更小,只有12%,离温饱线50%也差38个百分点。用电农户比重虽已超过温饱标准,达88%,离小康标准95%只差7个百分点,但未通电的户大都在一些偏僻落后的深山区和边缘地区,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都将严重地阻碍甘肃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5.社会保障程度有较大提高,但标准低,保障能力弱。1992年,全省享受五保人数占五保户总人数的比重已达76%,比1978年增加40.3个百分点。但五保标准很低,全省年人均供养标准为375元钱,282公斤粮。且在供养人数中,由养老院集中供养的人数只有2654人,仅占五保户总人数的7.36%,占已五保人数的9.06%。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4件,虽低于小康标准,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近年来有恶化趋势,特别是铁路沿线、城市郊区的农村治安状况较为严峻。要真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抓住良好机遇,加快甘肃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都有利。所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计划由6%提高到8—9%,这既鼓舞了全省人民实现国民经济总目标的信心,也为加速实现小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照全国实现小康的目标,根据甘肃实际,我省农村小康的总设想是,奋斗23年,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农村分层次、分步骤地实现小康。其中2000年,全省农村小康综合评分达到80分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现综合评分达到40分以上的42个县、市、区(占48%)达到小康水平。综合评分在30—40分的20个县2005年达到小康,10—20分的22个县2010年实现小康,10分以下的2个县2015年实现小康。

确立上述发展目标的现实依据是:

1.国家确立2000年实现小康,而目前全国农村综合评分只有50.6分,甘肃省农村综合评分比全国低13.3分,所以至少要比全国迟10年左右实现小康比较科学。

2.80年代甘肃农业的发展已经为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甘肃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0年,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达25.3个单位,虽比全国30个省、区、市的平均值低7.74个单位,但省委、省政府确立的“22274”工程建设的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甘肃的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景电二期”、“引大入秦”工程在本世纪内建成发挥效益和“引洮入定”、“疏黑工程”的实施建设,必将使甘肃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人均至少会有1亩水地。再加上全省2000万亩“三田”和2000万亩高标准科技推广面积的完成,以及7个化肥厂和4个农药厂的新、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35—40个单位,赶上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乡镇企业、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为了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省上决定今后至少投入20亿元,加速实施“35583”工程,即在今后5年,建成30个产值3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县,50个产值亿元以上的乡,50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村,80个产值3000万元至1亿元的骨干企业,兴建30个乡镇企业开发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递增速度保持在30%以上,“九五”期间保持在20%以上,到20世纪末,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省上还做出了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发展的决定,在全省围绕淀粉、啤酒原料、果品、瓜菜、牛、羊、鸡、蚕桑、草纤、中药材等10个产品进行10条龙开发。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将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预计人均可从中收入600元左右,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4.“两西”和“老困”扶贫开发将会发挥显著效益。国家对“两西”和“老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已先后进行了10年,共投入资金25.31亿元,今后10年每年还将投入3.13亿元的资金。这些扶贫资金的投入必将大大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省、地、县、乡、村各级要尽快制定奔小康的规划目标,建立小康示范村,建设好小康工程,在实践中培养和总结一批典型,组织群众开展小康大讨论,找准突破口,在全省形成一个想、干、奔小康的热潮;要以培育市场体系为核心,加强信息体系、科技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建立农工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组织,尽快完成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转变的过程;坚持不懈地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施“22274”工程。与此同时,要加强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农村从封闭中走出来,形成全方位开放开发的格局。坚持以水土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优势产业和产品为主,采取外延与内涵开发相结合的办法,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集约经营,建立和发展商品基地,提高农业商品率和经济效益。要抓住国家扶持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甘肃的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积极实施“双带整推”战略,把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城市经济优势推到农村经济的大舞台上去,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联系,促进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两西”和“老困”资金,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彻底改变山区的交通、用电、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落后面貌,到20世纪末建起一批区域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把大型水利工程和移民结合起来,建立移民基地和工农业“吊庄”,从根本上解决特困山区的问题,争取到20世纪末移民30万人,移民总数达60万人。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山区劳动力的素质,鼓励他们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畜牧业、林果业,引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落实对山区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山区流动,尽快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

(发表在《时代学刊》1993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本书通过一些典型的整合,阐述了如何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经济头脑,说明了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才能培养出敏锐的经济头脑。
  •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9章,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和意义等,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论述以人为本的金融,包括第二章“以人为本的金融”。第三部分论述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包括第三章“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第四部分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包括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和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五部分论述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内容,包括第六章“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
  •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本书介绍和评价了魁奈、杜尔哥、斯密、马尔萨斯、哈耶克、科尔内、熊彼特、刘易斯、谢林等32位名人的经济学思想和著作。
热门推荐
  • 异世傲天传

    异世傲天传

    地球神话文明发展至科技文明的今天,神话人物只能在故事里面出现,那么故事里面的神话人物是否存在过?又都去了哪里?萧之航在复仇之路上意外来到了异世却发现了地球神话文明的蛛丝马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跟随萧之航一起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底吧!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半夜叫你别回头之死亡公寓

    半夜叫你别回头之死亡公寓

    民间传言,烦人双肩有阳灯,阳灯护体鬼难侵,半夜回头灯易灭,阳灯一灭命难寻。
  • 相望千年

    相望千年

    千年之前,她是心狠手辣的魔界之主,却独独恋上了孑然的他。千年之前,他是清心寡欲的天界帝主,却单单为她跳动了心脏。这份不受祝福的爱情,终究走向了灭亡。千年之后,他忘了她,她忘了他,当两人再度相逢,可否再续千年情缘……
  •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他被称为“天山派野蛮登山家”、迷恋探险的疯子,他曾经7次登上博格达峰、10余次进入昆仑山和藏北地区探险,他就是中国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人王铁男。本书是王铁男对自己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新疆探险、登山活动的梳理和提炼——抬着行军锅挑战博格达峰、拴着绳子夜宿“魔鬼5080”、慕士塔格冰缝中的漫漫长夜、露营天格尔峰之巅、木扎尔特河畔恐怖夜……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新疆探险登山过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3)。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学院高手诞生

    学院高手诞生

    女朋友嫌他穷跟他分手,学习也一落千丈,但是,命运不会总是捉弄人,他的大脑里住了一个外星人,从此,他的好运来了,装逼之路为他开启。
  • 三傻的二次元之旅

    三傻的二次元之旅

    逗逼日常会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在中国逗逼作为主导主流文化与日本的动漫是格格不入,然后就有这么一天阿衰,呆头还有奋豆就闯入了这个所谓二次元世界。呆头阿衰奋豆在日漫的世界里他们能活几天?阿衰会不会被欺负?呆头会不会被打死?奋豆会不会进精神病院?然而一切皆在这里发生。喜欢这三个家伙的点收藏。还有求推荐呦!~
  •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虽然是“恶”的,但基本是一种玩笑性质,没有太多恶意的行为。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继而又能引人深思。很多人认为恶搞是后现代意识的产物,其实“恶搞”古已有之。本书以“恶搞”这一流行词语为容器,盛满五千年厚重历史,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带来的乐趣。历史长河里不乏具有幽默感的“恶搞”之人,帝王、大臣、文人、宦官、嫔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写恶搞历史。赵高指鹿为马,稽康的天体运动,刘邦的竹皮冠冕,唐太宗养宠物的惨痛经历,李白的臭靴子……历史上的恶搞不仅仅是娱乐行为,这其中有对人生的失望,有文人的洒脱,有身在江湖的无奈。
  • 流氓强宠:小老师别跑

    流氓强宠:小老师别跑

    他是集霸道强悍于一身的流氓,她是柔弱坚强的甜心小老师,当某天,两人相遇:肖洛:女人,你竟敢跑,胆儿肥了!苏然眼里泪汪汪:我错了,我该跑得再远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