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1700000023

第23章 茶的产地(2)

舒州,在今安徽舒城附近。舒城所产兰花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毛主席1955年曾亲自到该地视察,并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

太湖县,相当今安徽太湖县地。北宋时代的舒州太湖茶场,是当时的十三茶场之一。到了清代,太湖县仍有产茶的记载,据清同治《太湖县志》(1872年)说:

“物产茶,饭茶多出上乡。”

潜山,是太湖县境内的一个山名,它和下面所说的又名为天柱山的潜山,并不是同一个山。这里的潜山,一名皖公山,又名皖山。据民国《潜山县志》(1920年)说:

“茶,以皖山为佳产。皖峰高矗云表,晓雾布漫……故其气味,不待薰焙,自然馨馥。而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潭雀舌也。”

4.寿州

关于寿州的茶产情况,据清道光《寿州志》(1829年)说: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疴……”

盛唐县,在今安徽六安县。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这里先简单谈一下六安茶当中的小岘春。

明·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曾列有六安州小岘春茶。后来,清雍正《六安州志》又赞赏地说六安州小岘春是“茶之极品”。六安州即今六安县,小岘,山名。所以名之为“小岘春”,当是取“六安茶起,小岘春至”之意。

又六安还产有提片、瓜片、梅片等片茶,驰名遐迩,松萝茶,也颇著名。

霍山,是指属于盛唐县的一个山名。霍山一名潜山,又名天柱山。

霍山黄芽是历史上名茶之一。据古代史书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这里所说的“寿春之山”,就指的是霍山,可以想见,霍山黄芽已久享盛名了。到了唐代,李肇所著的《国史补》,也把寿州“霍山之黄芽”列为唐代的名茶之一。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里,当谈到唐代名茶时,也在“楚之茶”之中列有“寿州霍山之黄芽”。

霍山所产的天柱茶,在唐代是经常为诗人们所吟咏的,如唐薛能《谢刘相公寄天柱茶》诗,说天柱茶是: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又如唐秦韬玉《采茶歌》说: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获篾……老翠香尘下才热,搅时绕箸天云绿……”

六安茶是由明代才开始入贡的。据清康熙《六安州志》(1699年)说:

“茶……六安名亦最若。但自霍邑分治(霍山是自明弘洽七年即1494年由六安州境内分出来重新置县的)后,茶山数十处皆在霍。惟天竺山、齐头冲、杭石冲、源口四处为州境茶山,岁摘无几,较霍之男妇力作,歌声满谷……者,十不及一,乃人习而不察,尽目之为六安,殊不知霍享其实,六当其名耳。”

如上所说,六安茶之产于六安州的,还不及产于霍山县的十分之一。所以说是“霍享其实,六当其名”。但据清乾隆《霍山县志》(1749年)说:

“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茶以六安名。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故辖于州而名之。然亦纪实之词也。霍邑山多硗确,六安地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

这里说的和《州志》所说就有矛盾,可能是纂修《霍山县志》的人考虑:如茶生产得多,则所担负的税负和贡茶也要相应增多,所以说出“六安……产茶实浮于霍”的话,实际上,《州志》说的情况,还是符合实际的。

5.蕲州

蕲州,是唐代的名茶产地之一。唐李肇《国史补》说:“蕲州有蕲门团黄”。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里,当谈到唐代“楚之茶”时,也举出蕲州蕲门之团黄,这就说明这种茶也是一种派传已久的名茶。

另据清咸丰《蕲州志》(1852年)说:

“土产云雾茶,出仙人台,味最佳,诸茶莫及。”

黄梅县,相当今湖北黄梅县地。据清顺治《黄梅县志》(1660年)说:

“……距县七十里,更上曰紫云山……及造其巅,坦夷宽旷,东西环拱……峰顶僧人每年植茶,名紫云茶。”

6.黄州

黄州在唐代以前就是一个有名的茶产地,州属的黄冈,又是一个采造贡茶的地方。到了宋代,黄冈依旧有茶入贡,王禹僻的《茶园十二韵》便是吟咏黄冈园里的贡茶的。今节引该涛的一些诗句如下: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缄滕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州属麻城县,相当今湖北麻城县地。

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曾有麻城山原出茶的记载,北宋仁宗年间(1023年前后),在麻城一地所买的茶,竟达二十八万四千余斤。到了清代,麻城仍是一个产茶地方,据清光绪《麻城县志》(1876年)说:

“黄蘖山,在县东北九十五里,上产茶。”

又据民国《麻城县志续编》(1935年)说:

“……麻城产茶之山不一,以龟峰为最佳,山麓附近各地出产亦旺,而品稍逊……他如天台山、垒峰山,覆钟尖处所产均美……”

现已在麻城龟峰山海拔600—800米的东南沟、龟尾、柿坪山一带创制出特种绿茶——龟山岩绿。

(三)浙西茶区

1.湖州

湖州在唐代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名茶产地。据《七之事》引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说:“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上章中曾谈到乌程县所出的御荈,甚至可以上溯到三国吴孙皓的时代,可见湖州产茶,是由来已久的。唐代湖州的顾渚紫笋茶,是最负盛名的贡茶之一。

(1)长城县

长城县,是唐乾元年间(758—759)湖州的属县之一。

顾渚,山名。陆羽有《顾渚山记》一卷(一说为二卷),是有关顾渚山的一般记事的专著,今已失传。

顾渚紫笋茶,是以其“色紫而似笋”得名的,也是符合陆羽所说的“紫者上”、“笋者上”的。唐代顾渚紫笋茶是作为贡茶的,宋嘉泰《吴兴志》(1201年)在叙述唐代义兴(今宜兴)的贡茶情况以后,曾说:

“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指义兴)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

长兴为了制造贡茶,曾设有贡茶院,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旧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770)至贞元十六年(800)于此造茶……至贞元十七年(801),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

北宋初年,据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说是先“贡而后罢”,但在南宋时代,则又作为“贡品”入贡了,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顾渚……今崖谷之中,多生茶茗,以充岁贡。”

明洪武八年(1375),曾将元代改贡茶院为磨茶院的制造“贡茶”的处所,并规定每年只贡茶芽二斤。至永乐二年(1404),又增贡茶数为三十斤,这种“止贡南京”的贡茶,直到万历年间(1573—1619)还在继续入贡(以上据明万历《湖州府志》1576年和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

顾渚山侧的明月峡,还产有被称为“绝品”的名茶,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明月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丛生,最为绝品。张文规诗曰:明月峡中茶始生。”

明代的许次纾在《茶疏》里说:

“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名上乘。”

明月峡所产的茶,明代有的人称它为岕茶。据明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兼订分茶之约》说:

“……去年春尽客西泠,茅君遗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赋岕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

长兴不但有明月,峡的岕茶,而且还有罗岕茶。据明万历《湖州府志》(1576年)说:

“长兴又出罗岕茶,在乎辽三都,最为苏常所珍。”

虽然明屠隆《考槃余事》说“阳羡俗名罗岕”,而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说:

“阅熊令明遇《罗岕茶疏》云:今人多以阳羡即罗岕,岕有茶不上百年,山不数陇,似于阳羡有名之时未合”(《罗齐茶疏》恐为《罗岕茶记》之误)

按长兴、宜兴两地毗邻,自唐以来所产茶叶一般也都同名,如紫笋茶、罗岕茶等都是这样。

长兴还有次于罗岕茶的张坞茶,据上引的清康熙《长兴县志》说:“张坞,在县治西北四十五里平定一都,产茶,为罗岕之次。”

(2)山桑、儒师二寺

(3)白茅山悬脚岭

悬脚岭,据上引的清康熙《长兴县志》说:

“……去县治西北七十里,以其岭脚下垂,故名。唐时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分山造茶,宴会于此,有景会亭(当为境会亭之误),一名芳岩,以岭中为两州之界……”

(4)凤亭山伏翼阁

(5)飞云、曲水二寺

(6)啄木岭

唐代在顾渚贡茶院制造贡茶时,要用顾渚泉来“烹蒸涤濯”。所谓顾渚泉,就是源出于啄木岭的金沙泉,金沙泉在唐代也是作为“贡品”和顾渚紫笋茶同时入贡的。

(7)安吉县

(8)武康县

2.常州

常州在唐代是最有名的名茶产地之一。据明成化《毗陵志》(1483年)说:

“唐常州土贡……紫笋茶。”

(1)义兴县

义兴县,是唐乾元年间(758-759)常州的属县之一。君山,名唐贡山,是唐代贡茶——阳羡茶的产地。据明万历《宜兴县志》(1590年)说:

“唐贡山,即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乡,东临罨画溪,山产茶,唐时入贡,故名。”

又据明·周高起《洞山岕茶系》说:

“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罨画溪,去湖汉一里,所供岁万两。许有谷诗云‘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是也。其山名茶山,亦曰贡山,东临器画溪,修贡时,山中涌出金沙泉。杜牧诗所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者是也。山在君山乡,县东南三十五里。”

这里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有谷的诗句“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说明他对陆羽以阳羡茶入贡的倡议,表示出无限惋惜之意。如果确是因陆羽一言而使无数茶农“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唐袁高《修贡顾渚茶山》诗中语),那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很大的缺点。

另外,南岳山也是阳羡茶的另一产地。据上引的明万历《宜兴县志》说:

“南岳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山亭乡,即君山之北麓……盖其地即古之阳羡产茶处,每岁季春……采以入贡。”

上引的《洞山齐茶系》也说:

“南岳产茶不绝,修贡迄今(指明代)……后来檄取(指朝中发檄文收取),山农苦之。”

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岳茶”。

(2)圈岭善权寺,石亭山

圈岭即离墨山,据清嘉庆《宜兴县志》(1797年)说:

“……(离墨)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

下面简述一下罗岕茶。

罗岕茶是自明代起才闻名于世的。据明·许次纾《茶疏》说:

“介于山中谓之岕,然齐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

但据上引的《洞山岕茶系》所说的,则洞山开始产茶的年代,还可以上溯到唐代。《洞山界茶系》说:

“岕茶之尚于高流(意思是岕茶为名人高士所尚),虽近数十年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

茗岭山,一名闽岭,在过去的宜兴县西南八十余里,山脊与长兴分界,是八十八处岕茶的产地。《洞山岕茶系》说:

“罗岕去宜兴而南蝓八九十里,浙宜分界,只一山冈,冈南即长兴山,两峰相阻,介就夷旷者,人呼为岕云。有八十八处,前横大涧,水泉清驶,漱润茶根,泄山土之肥泽,故洞山为诸齐之最。”

如上所述,产于江苏宜兴的罗岕茶,和产于浙江长兴的罗岕茶,实际上是同一产品。但对此也有加以评述的,如明许次纾《茶疏》说:

“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

又如屠隆《考槃余事》说:

“阳羡俗名罗齐,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

荆溪指的就是宜兴。可见人们对于茶的品评,是各有其鉴别标准的。

3.宣州

(1)宣城县

宣城雅山,一名鸦山。鸦山之所以得名,据宋梅尧臣的鸦山诗,说是:“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这就叫以看出,雅山茶在唐、宋两代是都被认为是名茶的。另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说:

“宣城县有丫山……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题曰丫山阳坡横文茶。一名瑞草魁。”

(2)太平县

太平县,是有名的茶产地。现在的太平猴魁,仍属国内少数高贵名茶之一。

4.杭州

杭州在唐代是一个很有名的产茶地区,也是陆羽经常往来的地方。

(1)临安县

据清乾隆《临安县志》(1759年)说:物产有御茶,并据同《县志》说:

“(南宋)咸淳《临安志》:黄岭山佳茗。(明)万历旧志:

黄岭山岁贡御茶。(清)康熙旧志:黄岭山每年……贡御茶。”

黄岭山,据上述的咸淳《临安志》(1268年)说:在于潜县西二十里。

(2)于潜县

据清康熙《于潜县志》(1673年)说:

“邑之仰食于茶者十之七。”

又据清嘉庆《于潜县志》(1810年)说:

“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美。”

(3)天目山

天目山产有云雾茶,是浙江所产的名茶之一。据上引的《临安县志》说:

“(明)万历旧志;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惟天目山者最佳。”

又据民国《天目山名胜志》(1935年)说:

“天目多云雾,山势既高,茶为云雾笼罩,色、香、味三者俱胜,因之,云雾茶驰名中外。”

另据明·屠隆《考檠余事》说:

“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气早严,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

不过,天目山茶在唐代,从陆羽归入的等次来说,它的品质同于舒州的“次”。明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也说:

“鸿渐品茶又云:杭州下,而临安、于潜生于天目山,与舒州同,固次品也。”

径山,是天目山的支脉,也是去天目山的中途站,它所产的径山茶,据上引的《煮泉小品》的品评,是远不及天日山茶的。

(4)钱塘县

钱塘县,相当今浙江杭州市地方。杭州西湖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而西湖龙井茶又是驰名中外的名茶。这里就先谈一谈龙井茶。

陆羽在《八之出》里未提到龙井茶,这说明当时还没有“龙井茶”的名称。龙井原名龙泓(据明田艺蘅《煮泉小品》说:“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在西湖南高峰前凤篁岭下。据传,北宋时释辨才曾筑亭于此,认为龙井水既清冽,龙井附近产茶又甚佳,从此龙井茶始为人所知。

但龙井茶之名扬各地,还是从明代开始的;据明万历《钱塘县志》(1609年)说:

“老龙井茶品,武林第一。”

武林,山名,即今西湖灵隐、天竺诸山。明代很多茶书,如许次纾的《茶疏》,屠隆的《考檠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等,已都对龙井茶有很高的评价了。今节引《遵生八笺》的一些论述如下:

“茶之本性实佳,如杭之龙泓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此外有茶,似皆不及。”

龙井茶的特色,据上引的《钱塘县志》说:

“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

(5)天竺、灵隐二寺

陆羽在唐贞元中(800年前)游杭,住在灵隐寺时,曾作有《天竺、灵隐二寺记》一文。陆羽此文后来曾刻制成碑,树于下天竺寺的曲水亭畔。现已失传。

关于上、下天竺以及西湖其他一些地方的茶产情况,据上引的宋咸淳《临安志》说:

“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东坡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茶,东坡有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太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盖南北两山……大抵皆产茶。”

5.睦州

唐·李肇《国史补》在列举唐代名茶时曾说“睦州有鸠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也有“睦州之鸠坑”,列为唐代“吴越之茶”的名茶。

有人认为,睦州的鸠坑茶就是陆羽所说的“睦州,生桐庐县山谷”的茶,但据明嘉靖《淳安县志》(1524年)说:

“鸠坑源,在县西七十五里,其地产茶,以其水蒸之,香味倍加。”

这就说明鸠坑茶是产于淳安县的,淳安县是睦州的治所,所以说是“睦州之鸠坑”。据此,陆羽所指的当是桐庐的另一种茶。明万历的《严州府志》(1613年)曾说:

“按唐志,睦州贡鸠坑茶,属今(指明代,下同)淳安县。

宋朝既罢贡,后茶亦不甚称,而分水县有地名天尊岩生茶,今为州境之冠,分水盖析于桐庐,鸿渐所云是已。”

同类推荐
  • 天天家常菜

    天天家常菜

    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天天家常菜》介绍了凉菜、素热菜、荤热菜、锅仔及靓汤这些家常菜谱,学会后在家即可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 热门小炒集锦

    热门小炒集锦

    李宏编著的这本《热门小炒集锦》让您可以只用“炒”这一种烹饪手法做出千般美味。书中的每一道菜的原料都是很容易买到的,所用厨具也都是居家常备的锅碗瓢盆。一书在手,健康美味全数收录,一定会让厨房变成您展示厨艺的舞台,让餐桌变成您家里最温馨的美味天堂!
  • 中华营养百味:津津有味主食

    中华营养百味:津津有味主食

    一般来说,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因此是我们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津津有味的主食》为您详细介绍了黑椒牛柳炒面、荷香莲子粥、翡翠鲜虾面、香菜羊肉馄饨等佳肴的做法。
  • 中华地方菜

    中华地方菜

    我国的各种地方菜是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的民间菜,它是相对于宫廷菜,官府菜和寺院菜而言的,是构成中国菜的主体。我国地方菜的系统较多,主要的有北京菜,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淮扬菜,浙江菜,福建菜,湖北菜,徽菜,湖南菜,上海菜,天津菜等。其中,特色突出而又影响较广的是北京菜,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和淮扬菜。
热门推荐
  • 青春像是一盘沙

    青春像是一盘沙

    这是关于青春的故事,关于你的青春,也关于TA的青春,来看看,这里是否也有你青春的痕迹。
  •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在最见不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空窗期,郝心进入高端创意婚礼公司成为一名菜鸟策划师,以便一边赚钱一边在悔婚的客户中捡个漏儿。谁知第一笔单,她就碰到了工作上的死对头——爱情规划师李明朗。各谋其利,各为其主,高端的馊主意碰撞后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笑到肚疼,拽到抽筋,酸到流泪。毒舌傲娇女携手犀利腹黑男,拯救徘徊在婚姻门外的男女,爱情神攻略完美破解婚礼前的所有BUG,写尽爱情中所有的美好和挣扎!
  • 绝宠闪婚妻:高冷四爷,求放过!

    绝宠闪婚妻:高冷四爷,求放过!

    新文狗粮文《蜜爱甜妻:爵爷,求轻宠!》已发。【绝宠文,身心干净】他A市的隐形帝王,厌恶所有人的近身,却独独喜欢她的靠近。某日打架了。“亲亲四爷,我错了。”某女可怜巴巴。“错什么?”某四爷扫了她一眼。“不应该打架。”某女弱弱的回答。“赢了没有?”某四爷。“赢了。”某女笑得一脸灿烂。“嗯,不错。”某四爷奖励似的拍了拍她的头。某日教训了渣男渣女。“痛不痛?”某四爷轻吻了下她打人的手。“有点。”某女可怜巴巴。“下次用脚,记得穿鞋,打不过叫我。”某四爷摸了摸她的头,宠溺的安慰。【欢脱文,无虐无误会】
  • THE INVISIBLE MAN

    THE INVISIBLE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枪炮江湖

    枪炮江湖

    刀劈子弹,轻功追车,内力科学,江湖联赛。新武者认为枪斗术为核心,手中的子弹才是王道。然而老武者手中的刀并不同意这句话。这里是有江湖的现代世界,曾依靠武者征服世界的华国联邦,关键时刻研发新武者的兴国联邦,二者两级对立。《江湖治安管理条例》:1江湖事江湖毕,江湖儿郎死江湖。国家不会过多干涉江湖仇杀。2普通人不得挑衅武者,武者不能欺凌普通人。倔骨头楚瑞,偶遇邋遢道人,踏上江湖之路。一个改变自己然后改变世界的故事。
  • 至尊界主

    至尊界主

    一个荒弃的世界里面一个落魄的村庄,一个没有任何修炼法门的少年,无意之中拾得一本看似无用的小人书,从此以其为修炼功法,一次意外的事件将少年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此少年踏上了他的征程…………
  • 帝国传说

    帝国传说

    一段传说,一个平民子弟撬动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故事,一个没落的游戏指挥官寻找爱与忠诚的经历,一段杯具与喜剧相间的传说。。。。。。
  • 血铭

    血铭

    公元2195年地球的能源在人类的预计的时间之前就开始枯竭,能源开始枯竭的同时各国开始变得动荡起来。小国之间开始战争互相吞并,直到战争的最后就连一些大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投入到战争里。而在战争中催生出一个叫做‘堕天使’的组织。公元2200年‘堕天使’对地球发起一起全球性的核袭击。在袭击之后地球迅速被核尘埃覆盖,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大量生物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死亡,地球在此时变成了一个疯狂的炼狱。人类也进入到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但是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人类的能力才凸显出来,人们创造出各种设备在地下的保护所里自给自足。建立新的领导体系。就在人们以为生活会慢慢变好的时候,实际上这只是个噩梦的开始。
  • 不负长凄凄

    不负长凄凄

    十几年后姬越初下山卷入一场纷争,身世终成迷,他将如何选择前路……我说这文不虐有点甜你们要相信……我不是认真的哈哈哈
  • 活着就要往前走

    活着就要往前走

    作品以一个淮边小县的粮食企业为背景,以粮校毕业生蔡鸿雨为主人公。作品深刻揭示了主人公蔡鸿雨在粮食系统二十多年的人生沉浮和喜怒哀乐,包括其家庭、工作、恋爱、人生等诸多方面。蔡鸿雨在粮食系统工作的二十多年,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粮食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过渡,蔡鸿雨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人生的凤凰涅槃,终于从困境中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