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1700000017

第17章 茶的烤煮(3)

要把各地的水一一加以品评,除了要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和评水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评水的外界条件,如评水的环境和设备规格的一致以及对比因子的划一等等,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这在陆羽那个时代要同时鉴别各地名山名川的20种水,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即使同是一个人、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对20种水的鉴别,其结果也会有出入,也会排出不尽相同的次序来,这是因为感官鉴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客观因素必将导致误差的形成。

水质的好坏是有客观标准的,它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不论陆羽评水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但他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来鉴别水质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水是重要的溶剂,“南零水”和“近岸水”都是液体,它们只能相互溶解,而水分子总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中,依靠分子的运动,单个分子就均匀地扩散在整个液体里,成为溶液。水溶液的各个部位,都是十分均匀的。因此,同一只船里装的水不存在一半是“近岸水”,另一半是“南零水”的差别。前人用夸张的笔法,记述了陆羽鉴别南零水的故事,无非是赞扬他的评水技术高明罢了。

今将唐代以后研究水的专著,择要介绍如下:

(1)唐·张又新《煎茶水记》(825年前后)

张又新字孔昭,深州深泽(今河北深县)人,宪宗元和九年(814)进士第一名,曾任右补阙、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职,长于文辞。《新唐书》有传。

此文全篇约950字。前列刘伯刍所品7水,次列陆羽所品20水。这所品的20水,据张又新说是元和九年(814)初成名时,在荐福寺得于楚僧所藏的《煮茶记》一文,文中说,系代宗时李季卿得于陆羽口授的。由此文而引起的对陆羽鉴别水质的技术的争论,已见前。

(2)宋·叶清臣《述煮茶小品》(1040年前后)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曾任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长于为文。《宋史》有传。

这是一篇有510字的论述煮茶用水的短文,没有多大意义。

(3)明·田艺蘅《煮泉小品》一卷(1554年)

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人,所作诗为时人所称。

全书约5000字,分为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绪谈等10目。此书议论夹杂考据,有说得合理处,但主要是文人的游戏笔墨。

(4)明·徐献忠《水品》二卷(1554年)

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嘉靖举人,曾官奉化知县。

此书分上、下两卷,全书共约6000字。上卷总论,分源、清、流、甘、寒、品、杂说等7目,下卷论述诸水,自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共37目,都是品评宜于烹茶之水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此书说:有些说法,“亦自有见,然时有自相矛盾者……恐亦一时兴到之言,不必尽为典要也。”(以上见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

六、煮和酌

《五之煮》中所说的煮茶,包括烧水和煮茶两道工序。先把水放在緮中烧开,这时,“沸如鱼目,微有声”,叫做第一沸;随即加入适量的盐,烧至“缘边如涌泉连珠”,叫做第二沸;用“竹夹”在水中转动,出现一个水涡,就用“则”量茶末,放入水涡里,再烧一会,茶汤“腾波鼓浪”,这是第三沸。前两沸是烧水,后一沸是煮茶。在第二沸时,要舀出一瓢水,以后在茶汤出现“势若奔涛溅沫”的现象的时候,将这一瓢水倒进去,使沸水稍冷,停止沸腾,以孕育沫饽。这就是煮茶的全过程。

煮好后就是酌茶(即用瓢舀茶)。酌茶的手续也很繁琐。当第一煮水沸时,水面上出现一层色如黑云母的水膜,这层膜有碍茶味,要取出倒掉。酌茶时,舀出的第一瓢是“隽永”,要留存在“熟盂”内,备作孕育沫饽、抑止沸腾之用,以后才一瓢一瓢地酌到茶碗里。一升水,只酌5碗,乘热喝完,这样才不致“精英随气而竭”,在酌茶时,要使各碗的沫饽均匀,因为沫淳是茶汤的精华,否则,五碗茶汤的滋味就不一样了。《茶经》对沫饽作了详细的形象化的描述,并按薄、厚、细轻分为沫、饽和花3类。所谓沫饽,据《茶经》所述,是一层在茶汤面上的浮沫。

这种煮酌方式和方法,具有4个特点:

(1)先把水烧开,加入盐后,再放入茶末,也就是在同一只钅复内先烧水,后煮茶,这是加盐的茶。

(2)水分为三沸,是以水的气化现象,即以“鱼目”“连珠”“鼓浪”来分的,也就是明代张源《茶录》中所说的“形辨”。因为酸是没有盖的,这样才能“形辨”。

(3)十分注意沫饽的孕育和每碗沫饽的均匀,在第二沸时酌出一瓢水,在第三沸时酌出一瓢“隽永”,都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服务的。

(4)酌茶是在茶汤沸腾的时候进行的,茶滓随着沸水翻腾,舀入緮中的茶,有沫饽,有茶汤,也有茶滓。所以,这与现在的茶汤大不一样,而可能是一种类似晋代那个蜀妪在市上出卖的“茶粥”那样的带有茶末的茶。(见《七之事》“傅咸司隶教”条)

这种煮茶方法深受当时诗人元稹、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等的赞赏,专门写了煮茶的诗。在日本的茶道里,现在还可以看到某些方面(不是全部)有着类似(不是相同)之处(关于日本的茶道见第六章)。但随着制茶方法的改变和叶茶的兴起,到了宋代,烧水的緮已改用了瓶(铜瓶),难以看到水的沸腾情况,已无法“形辨”;而且,把唐代“以末就茶镬(音huò,意义同緮)”的煮茶方法也改变为“以今汤(水)就茶瓯(茶碗)瀹之”的泡茶方法,水沸的情况只能以声音来辨别了(称做“声辨”)。“松风桂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这首诗就是描述声辨的。当水沸的声象“松风桂雨”的时候,就把炉上的铜瓶拿开,等到没有声音了,将沸水冲入茶碗,茶汤上就浮起了一层白似春雪的沫饽。(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古人对煮水过程的观察是十分细致的。明代张源的《茶录》作了概括性的论述:

“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上述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是古人对煮水全过程的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写照。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被加热后,先是在容器壁和底部出现一些小气泡,这种小气泡是由吸附在容器壁和溶在水中的空气形成的。气泡中除了一定量的空气外,还有因受热而产生的饱和水汽。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小气泡膨胀,在浮力作用下由底部上升,当气泡上升到了温度较低的部位,气泡内大部分水汽又凝结成水,外部压强就比气泡内的压强大,这时候泡体积就缩小。当继续加热使温度升高的时候,气泡的膨胀则更加厉害,但是上升到温度较低的部位时,气泡中的水汽又要凝成水,体积又缩小。所以,在加热烧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气泡的体积就一会儿膨胀、一会儿缩小(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发生振动。当这种振动频率与烧水容器的频率相同时,就产生共振现象,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水响(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这是水还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的现象(“皆为萌汤”)。水在加热过程中,大约有90%的溶解气体是以小气泡形式放出来的(“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件真乱绕”)。当水温达到足够的高度,气泡内水汽饱和,气压逐渐增大,这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仅不再变小,而且继续增大。这样,气泡浮力也变大,就由底部向上升,升到水面才破裂,放出蒸气(“气直冲贯”),于是水就沸腾了(“方是纯熟”)。水在沸腾后,气泡与容器的共振现象不存在了,所以水不响了(“直至无声”)。

对水沸程度的辨明,不论是形辨、声辨或气辨,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的“嫩”或“老”。“老与嫩,皆非也”(见明·屠隆《考槃余事》),这在现代人也是这样的。所谓嫩,就是水还没有完全烧开;所谓老,就是水开过了头。没有烧开的水不好喝,也不能将茶的水溶物充分地浸泡出来,影响茶的香气和滋味,开过了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持续,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使水变为无刺激性,用这种开水泡茶,常有滞钝的感觉,也不利于茶味。特别是有些河水、井水都含一些亚硝酸盐,这样的水在锅里煮沸的时间长了,水分蒸发很多,剩下来的水,里面亚硝酸盐的含量就高了。同时,水中一部分硝酸盐也因为受热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样,亚硝酸盐的含量就更高了。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喝下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当然是不好的,有时甚至容易中毒。“水老不可食也”,是有道理的。

《茶经》中所述的酌茶方式,归根结底,要求达到一个“匀”字,要把沫饽,茶汤均匀地分盛5碗。沫饽总称为“华”。沫、饽、花三者究以何者为上,《茶经》没有说明,从顺序看,以沫为最好;从描述的内容看,则以饽为最好。有好有次,所以要求三者均匀。但为什么说沫饽是茶汤的精华,这对现代的人来说,无论在实践上或理论上都是无法理解的。这是否是唐代饼茶的特征,或是《茶经》作者的特殊爱好,尚待进一步研究。

《茶经》说的“茶性俭,不宜广”,后人多理解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见明·张源《茶录》)。但这种说法不全面。首先,“茶性俭”的俭,有贫乏、不丰足的意思,“茶性俭”,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茶汤的水浸出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多。因此,水不宜多,水多了滋味淡薄。其次,在《六之饮》中,曾说“坐客数至五……至七”,并没有张源那种“以客少为贵”的意思。至于《五之煮》中所说的“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那是茶质问题,与人数并无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陆羽主张过坐客要多,而只是说陆羽非常重视茶汤的质,并不重视茶汤的量,煮水一升,酌分5碗,每碗所盛茶汤不过碗的容量的五分之二(碗,即瓯,越州瓯,受水半升以下,见《四之器》),就是很好的说明。

《五之煮》最后谈到了茶的色、香、味。“其色缃也”,即汤色浅黄,这不是沫饽的色,因为沫饽的色是白的。“其馨欢也”,即是说香气至美,这与《大观茶论》所说的“茶有真香”一样,没有说出是什么样的香气来。要描述茶香是一件困难的事,茶中的芳香物质,按有机化学分类,现已分析出三百数十种,即使在一种茶叶中没有那么多种,但每种茶叶有各自的香气特点,还是可以用形象化的词句来描述的。关于味,《茶经》说:“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但另一版本说:“其味苦而不甘,槚也;甘而不苦,荈也。”根据《尔雅·释木》所说的“槚,苦荼”,则另一版本之说较为合理。槚、荈、茶都是茶(见第一章),甘而不苦的茶是没有的,这是无须解释的常识。《大观茶论》说:“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说的是味的四个要点,即香、甜、浓、爽,没有直接指出苦来。一般地说:“啜苦咽甘”,即先苦后甜,是好茶的特征,甜不是糖一类的甜味,指的是一种醇而爽的感觉。陆羽在这里插上的这一段话,以及上面所说的酌茶,都属于饮的含义,写在《五之煮》里,是令人费解的。

同类推荐
  • 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

    一位七十二岁的精干老人,戴着一副眼镜,颇有几分文人气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透出京城人的练达与开朗。 六十年的餐饮生涯,历尽沧桑;说不尽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谈起小吃则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令人馋涎欲滴。这便是被尊称为『京城小吃第一人』的陈连生。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 爱,不停炖

    爱,不停炖

    这是一本四季煲汤指南,我们根据食材生长周期和中医养生理念,提供了72道简单明了易操作的应季汤品。这也是一本文艺阅读指南,每一款汤品都搭配了一款心灵美食,春天电影,夏天旅行,秋天音乐,冬天书籍,让你的内心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这还是一本心灵成长手册,无论煲汤养生,还是充实思想,都是为了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因此,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我国饮食我多样化和丰富多彩,单以不同风味的特色菜肴来说,如果一个人从我国的东边走到西边,再从南边走到北边,恐怕不重样的吃上几年也吃不尽。足见我国美味佳肴的丰盛,当然,这不是表明我国的人们更好吃,它是在标明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白衣景

    白衣景

    他是她的劫,她是他的孽。大婚之夜,他只是揭开了盖头,对她说了一句,你对我有过救命之恩,日后我定会好好敬重你。……
  • 名为五年的约定

    名为五年的约定

    遇见是晴日,正好秋季,你笑起来就像清风,看着很舒服,只希望你的笑只属于我一个人。或许再见那天,花又开了一季,情书已拟信无所寄,曾经约定也随着青春青涩的慢慢逝去也泯灭,最好的我们不再交集。相遇是雨季,正好秋天,你问我过的好不好,我说很好,只是就差一个你,陪我过四季。
  • 女神重生来爱我

    女神重生来爱我

    叼丝杨浩过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心中的女神却突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神,你这是闹哪样啊?俗说话: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
  • 恶魔校草,靠边站

    恶魔校草,靠边站

    十年前,青梅竹马的两人因家道中落而分开,十年后,他成为了冰山少爷,面如撒旦的他一直在寻找这她,而她在十年后恢复了她拥有的一切,二人凭着那种熟悉的感觉,开始互相纠伴,互相关心……
  • 《飘雪南宫2:四大家族》

    《飘雪南宫2:四大家族》

    飘雪南宫,能否永恒的洁白无暇,与世无争。四大家族,如何暗流涌动,迭起纷争。三个文明的交替,数个种族的战争,阴谋与复仇并行,爱人与兄弟交错。《飘雪南宫》,为您讲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故事......
  • 重拾青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重拾青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落知秋曾经为爱放弃了一切,嫁给王昊后生活受尽折磨,王昊吸毒,出轨也就罢了,最痛心的是连孩子都不是她的,伤心欲绝之时她受高人指点封锁记忆,穿越回青葱的高中时代。本以为一切将重新开始,可谁知她居然和天帝,魔尊感情纠葛千年之久,若是七星连珠之时三人不能渡过情劫,轻则形神俱灭,重则世界消亡,他们还如何面对?墨川体内有魔尊残留的魔息存在,每当情绪失控就会幻化成魔尊,知秋能化解么?王昊,知秋等人随学校考古队去昆仑山考古,结果无意中找到天帝神邸,在苏家的帮助下成功觉醒!墨川和韩兵也去了昆仑山寻找上古宝物聚魂玉,而阴错阳差知秋被封印的记忆也随之打开,三人之间又该何去何从?
  • 步步惊心:皇后一世倾城

    步步惊心:皇后一世倾城

    她,夏侯家千金,生于钟鼎之家。他,梁朝皇上,坐拥江山美人。在她十五岁生辰那日,等待她的不是超大排场的生辰宴,而是一道诛九族的圣旨。混乱中,一个黑衣人救下她,承诺为她复仇。进宫,争宠,夺位。一步为营,步步为营。且看凤凰归来,浴火重生!
  • TFBOYS盛夏的虐恋

    TFBOYS盛夏的虐恋

    当六个人去看了一场演唱会后,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什么冷子妍明明喜欢着他却不肯接受他的表白?为什么慕梓兮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宁愿做朋友?为什么叶梓晗和他互相喜欢谁都不愿意吐露心声?为什么三个人的关系渐渐淡去..中间发生了什么..
  • 豪门帝宠:惹火首席CEO

    豪门帝宠:惹火首席CEO

    她是国民影后,一次醉酒,她不小心骂了那个神一般的男人,被逼做他的专属佣人,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年合约到期,她转身就走,他封锁全国。“女人给我生个孩子就放你走。”她二话不说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再次离开,“妈咪,我还想要个妹妹……”小萌宝卖萌恳求。(男女主身心健康)
  • 洛天依言和乐正绫

    洛天依言和乐正绫

    一个个世界,一个个故事,一样的人物,不同的剧情。洛天依言和乐正绫,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火花,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