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0400000031

第31章

我猛然一听,感到有点新鲜;再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这证明黄如论先生还有着胆大心细的另外一面。

由于我与黄如论先生都是贫寒的农家子弟,所以他说罢“只身北上,在北京搞了8个月的调査研究”以后,我就禁不住地想起50年前只身来北京读书的往事。

1958年夏天,我如愿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年9月初,我告别了生养我的故乡,背着用蓝包袱皮包的各类书籍,怀着难以抑制的喜悦登上北去的客车,一路上听着《社会主义好》、《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等歌声,不知不觉地到了北京。当我走出前门火车站以后,映人我眼帘的是熙熙攘攘、接踵擦肩的人海。或许是中央音乐学院刚刚从天津迁到北京,没人知道准确的校址在什么地方;也或许是我一身农村孩子的打扮,和中央音乐学院挂不起钩来,几乎所有的路人对我打听校址先是漠然一笑,继之又说声‘‘不知道!”转身就离去了。谢天谢地,我从清晨问到中午,终于背着用蓝包袱皮包的各类书籍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可以想见,我这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又一定会在这所贵族学校中闹出不少的笑话。但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各种冷眼相视的面孔,还有那不同的讥笑声。这时,生性刚强的我没有资本回以眼色,只好默默地说着这样一句话: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时下,黄如论先生就要进京赶考了!虽说他现在已经是腰缠亿万的房地产商,可他的着装和气质依然是那样平朴,丝毫与富甲一方的商贾联系不起来。另外,我久居北京,深知这座天子脚下的古城,不仅留有八旗子弟的遗风,而且重官轻商的观念还深深刻在一些人的心中。因此,无论是赶考的秀才,还是升官发财的政客和商贾,只要他们一进京城,都会生出见人矮三分的感觉。为此,我很想知道黄如论先生走进北京时的样子和心态。

但是,我碍于所谓的面子,没有直言询问黄如论先生。

事有凑巧,我在采访一位当事人的时候,他却不经意地满足了我这一’好奇心。

这位先生姓蔡,时任福州驻京办事处主任,中等身材,办事干练,再加上他那慈眉善目、未语先笑的形象,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个训练有素、善于交际的同志。自然,也应是一个称职的驻京办事处主任。

时下北京的官场、商海无人不晓,各地驻京办事处有大小之分,穷富之别,可他们都有相同的两大功能:一是接待家乡来京办事的有关人士,再是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糖衣炮弹”打通京城各种关节,为家乡的官员、商人以及老百姓谋取完全不同的福利。因此,黄如论先生只身进京考察商机,自应求助于福州驻京办事处。

据这位蔡先生说,黄如论先生进京之后下榻昆仑饭店,他穿着一身极其普通的休闲服装,如果再加上他那一脸的沧桑,就像是一位进京赶考的穷秀才住进了大观园,与身着西装革履的中外人士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或许是出于财大气粗的原因,他走起路来目不斜视,疾步如风,从不侧目那些冷眼旁观的路人;就说他设宴请客吧,更是随意、平常,绝无刻意的铺张和浪费。简而言之,不了解底细的人,一定会认为黄如论先生是一位土包子式的乡镇企业家,绝对无人相信他是一位身价亿万的房地产商。对此,这位蔡先生十分感慨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想到啊,黄先生是如此低调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古老的北京也渐渐地躁动起来。那时,五星级饭店人满为患,饭桌上摆着所谓法式、俄式等国的大餐,也就是在这种灯红酒绿的包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各种签约,有的甚至还拿到了各类批件。当时,有人就曾公开地发过这样的牢骚:“北京改革开放的速度比深圳慢好几拍,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官污吏却出了不少。”虽说时光流逝了十年,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有这样一句流行语:

“北京的改革停在嘴上,深圳的开放表现在行动上。”

随着靠嘴皮子发财的人应运而生,在全国——尤其是在北京形成了一个新的人群,美其名曰玩空手道的。这种人开口就是我认识某某领导,闭口就是我和某某领导的公子是多年的铁哥们、铁姐妹,似乎一个大千中国就玩于他们的股掌之中。细心检点这些人,他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人下菜碟,逢人吹牛皮。

黄如论先生住进昆仑饭店以后,成天忙着接待这些玩空手道的所谓中介人。这些年来,他在福州也曾见过这种人物,但从没见过像北京这样能神吹海侃的牛皮大王。好在时下的黄如论先生已经是久经沙场、见过各种世面的房地产商了,绝不会被吹牛者的谎言所欺骗。他以静制动,以低调应对吹牛,用一句俗语说: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这个“规”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更为有趣的是,有的中介人一看黄如论先生的衣着和谈吐,就十分主观地认为没有雄厚的资金,蹭一顿饭吃就不再露面了;有的中介人听说了一些黄如论先生的经济实力,遂为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发财梦,就添油加醋或无中生有地吹嘘自己,有多么了不起的人际关系和土地资源;更有甚者,竟然开门见山、大言不惭地说,只要满足其物质需求,就能很快拿到土地签约书,等等。开始,黄如论先生是热情待客,继之则是漠然对之,几天过后,他就完全识破了这些所谓中介人的庐山真面目,遂躲在房中闭门谢客,独自思索下一步棋该如何走。事后,这位蔡先生曾经对我讲了这样一段话:

“这些中介人牛哄哄地吹自己有多么厉害,我们的老板很快就识破了这些人,对我说:搬家,一定要绕过这些玩空手道的二手家伙。”就这样,黄如论先生搬进了距离福州会馆(即福州驻京办事处)很近的国务院第二招待所。

接下来,黄如论先生又像是从菲律宾回到福州创业初期那样,在蔡先生的陪同下,亲自对北京的房地产业进行实地考察。有时,他以购房者的身份走进售楼处,询问不同地段的楼房价格,以及购房群体属于哪个阶层;有时,他跟着蔡先生察看那些准备开发、计划出售的地皮的位置,以及每亩的价格等。毫不夸张地说,黄如论先生历经长达八个月的“私访”,北京房地产业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都了然于胸。借用一句军事术语来说,完成了战前实地侦察工作。多年之后,他对我说起这段“明察暗访”的经历,仍然喟叹不已地说了如下这段话:

“北京的情况真是复杂!但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我自己亲身在北京住了八个月,反复调査,终于定下这样的决心:在北京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那时,驻京办的蔡先生帮了我不少的忙。”

同样,这位蔡先生在长达八个月的陪同考察中,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黄如论先生的为人品格和经商理念,并得出这样的结论:黄如论先生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房地产商,他在北京的事业一定能获得成功。不久,他因为到了退休的年龄,正式向福州市委提出请辞驻京办事处主任,自愿来金源集团做黄如论先生的助手。

黄如论先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更何况在京发展也需要一位尽快打开局面的得力助手,因而他欣然接受了这位蔡先生的请求,并在金源集团安排了合适的工作。从住房、轿车、薪金等方面也给了这位先生相当不错的待遇。

诚如前文所述,这位蔡先生是福州驻京办事处主任,他不仅熟悉福建方面的情况,而且还和在京工作的福建籍的官员一乃至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北京市委属下的各单位等都有着纵的或横的关系,随着他加盟金源集团,就等于全盘接收了这些人际关系。也是在此前后,还有一位时任福州市常务副市长的同志弃官从商,自愿加盟金源集团。明眼人一看便知:黄如论先生尚未进军北京房地产界,他就完成了在北京发展的人事布局。对此,我曾对一位和黄如论先生稔熟的文友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就是黄如论先生的聪明之处!他不仅懂得刘邦的用人之道,更清楚自己在北京发展的不足之处。得这位蔡先生等政府官员,就等于得到了在北京发展所必需的人际关系。”

此乃题外之事,略而不述。

中国人是最讲乡情的,尤其是在闯荡江湖、出海经商等领域,更是把乡情、义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的老家是杂技之乡吴桥县,至今仍存有“江湖义气第一粧”的遗风。过去,北京设有各地的会馆,其性质就像是今天的驻京办事处一样,虽美其名曰为家乡人服务,但实际上还有通过在京为官、经商的同乡,进而达到窥视政情和商机的目的。对此,称职的驻京办主任蔡先生也是心知肚明的。他在陪同考察期间,经常利用职务之便,邀请在北京工作的福建老乡聚会,帮着黄如论先生了解北京的政情和商机。说起这段往事,蔡先生还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北京的老乡很得力,当时文化界、企业界等业内外的老乡,出于乡情观念,提供了不少行业信息,不仅使我们的老板准确地掌握了北京房地产业的行情,而且也对未来在北京开发房地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这对焦虑求助的黄如论先生而言,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初到菲律宾的感觉:他乡遇故人,不亲也是亲啊!多年之后,当黄如论先生再次谈起初闯北京的情景,他依然是真诚地感激这浓浓的乡情。或许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曾饱含深情地对黄如论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然,还有一句讽刺官场、商海中人假借乡情进行交易的话语,“一个老乡,赛过十个公章!”我没有放言讲出来。

说到商机,当时北京的房地产业虽然很不景气,然而却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市场机遇。自1996年以后,中央和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几个文件,要求部署企业与中央各部委尽快脱钩。恰在这时,有很多部委因着急和旗下的企业脱钩,遂又引来资产重组和福利分房等问题。不久,中央又下达了有关文件,明令取消福利分房,采用货币购房,并开始实施银行按揭。虽说这一系列的房改政策引来了各个阶层——尤其是老革命们的非难,但是却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大门。所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中央各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大学林立、文化科技精英云集的首都北京,必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购买住房的热潮。这对房地产商而言,就是天赐的潜在商机!

商机,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里,应当包含在广义的机缘之中。按机缘说,有的商机与你擦肩而过,是缘分没到。然而在我看来,机缘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只是因为有些人不懂得机缘有两个层次:一曰识缘,二曰善断,所以他们要么不识机缘,要么识缘不断,白白丢掉了商机而抱憾终生。换句话说,只有识缘善断的人才能抓住商机,做成事情。就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黄如论先生是一位识缘善断的房地产商。请看如下事实:

黄如论先生来北京考察的目的,只是想把房地产业做得更大、更好和更有影响,并没有想建世纪城、时代购物中心等这样宏大的建筑和一些具体的想法。换言之,如果在其他城市能够实现他于茫茫然中的这些想法,也不一定非要到北京闯天下。因此,就在他整装待发去北京的前夕,山东省委省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希望黄如论先生能来济南投资房地产业。他收到邀请之后,立即飞赴济南进行考察。在有关人士的陪同下,他用心地在济南看了三天,发现“只有二十多亩地像豆腐干那样的分布,他就不愿意干了。”说起原因,他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后,想到在省会城市我已经做了福州和南昌,济南的项目都搞好了,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于冥冥之中感到,北京的项目搞好了,发展的空间就会非常大。因此,我决定放弃济南现成的项目,毅然只身飞赴北京进行实地考察。”

由此可见,黄如论先生是何等地识缘、善断。

黄如论先生在北京考察期间,也曾经萌生过在长安大街盖一幢标志性建筑,借以在北京打出金源集团牌子的想法。但是,他经过缜密的调査研究之后,很快就发觉北京不是福州,走先盖标志性的建筑“国泰大厦”的老路是行不通的,遂又断然地否决了这一想法。

这说明黄如论先生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他在选择商机的时候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因地制宜的。

然而,当黄如论先生的思路回到取消福利分房、采取货币购房以后,他的脑海中渐渐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北京数以百万计的大小官员、大中小学教师。科学家、文艺工作者,还有收人很低、数不胜数的工人、市民等都在为住房呐喊、为购房筹钱四处奔走这时——也只有在这时,他的职业良心就很自然地向着弱势群体倾斜。随着在北京考察的不断深人,他不仅看到了这是北京——甚至是全国最大的潜在商机,而且也逐步地确立了为北京中、低收人者盖房的念头。或许是黄如论先生出身贫寒使然,他又进一步地想到建什么样的楼房和小区,才能让北京中、低收人者一是买得起,二是还能过上起居衣食都很方便的好日子。

这说明黄如论先生在选择商机的时候,是融人了个人情感的,那就是不以赚钱为终极目的,坚定地为北京中、低收入者建房。也就是在他的心灵与客观存在的商机碰撞出火花之后,一个了不起的建筑理念渐渐地生成了:

我要造城!

同类推荐
  • 营销策划实务

    营销策划实务

    《营销策划实务》在写作风格上,以国际国内近年来企业营销中的经典案例为引导,通过对成功与失败典型案例的解读,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真正掌握营销策划的概念、基本原理及从事策划实务的操作技巧与思路。《营销策划实务》文风活泼,融可读性、知识性、理论性与启发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广大实务工作者学习策划原理与实务技巧,提升营销策划能力的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专业、新闻传播专业学习营销策划实务的专业教材。
  •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上系统解读会议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的优秀著作,既有丰富的一手资料,更有高屋建瓴的提炼和总结,相信对在中国从事会议营销及其他营销工作的一线同仁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 品三国 论管理

    品三国 论管理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绝伦,家喻户晓,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它的影响极其广泛,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与借鉴暗藏其中的处世智慧。《三国演义》涵盖了几乎所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获得指点迷津的锦囊。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三国演义》中管理失败与得法的案例,指导管理者避免犯错,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振翅腾飞。
  • 《论语》管理日志

    《论语》管理日志

    很多人都在研读《论语》,但没有多少人从管理的角度做过分析。本书将作者自己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多年研读《论语》的心得相结合,从中国式管理的源头入手,将西方的管理思想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读物综合在一起,发现最为实际有效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本书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论语》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还能从人性品格塑造的高度为企业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功用。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基石,本书欲以严谨而通俗的方式,讲述《论语》中蕴含的企业管理之道,并期望以此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参考。
  • 自动营销

    自动营销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高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会多、市场竞争层面低等原因,中国市场产生了大量“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式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在某个点上创新突破,就成功了。这给太多的中国企业、营销人带来一个很不良的影响:浮躁,工于投机,过于追求技术、技巧,不能安下心来做真正的营销。因此,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表现为过分重视广告、促销、销售技术、推销方法等。其实,这都是在营销的基本战术层面做文章,没有深入真正的战术、策略与战略层面,因此无法形成营销的最高境界——自动营销。
热门推荐
  • 不一样的韩娱

    不一样的韩娱

    娱乐圈里仿佛有一双手,使劲的把他拉了进来。越想离开,却越陷越深。直到有一天他明白过来大喊一声:我知道了这是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于是他开始试着深入娱乐圈,却再也没出来过。
  • 时代前传

    时代前传

    在魔怪横行、异人无数的某地球平行时空,即使普通人发展出了同样的科技文明,也掩盖不住那些长生种的悠长寿命。这些动辄活上成百上千岁的长生种,他们会不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吗?所谓的女娲伏羲、炎黄传说,在长生种的眼中,绝不会是扑朔迷离的怪谈!……故笔者心有所感,泛览古籍,统合中外上古神话,勾勒五千年前的时代背景。——混沌历史,迷茫传说,且看五千年前上古文明演绎!
  • 诸魔无泪

    诸魔无泪

    苍天之下,蛟龙隐。黄土之上,麒麟死。绝崖峭壁,圣人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九天之上谁来执掌!?真龙,朱雀之浩瀚孰能知晓?万里之星月影暗交替谁能懂?区区荧光仰望欲与之比齐?三界六道谁才是真的霸主?在轻舟中颠簸,在寒风中却如履平地!过万花丛中,不沾一点红粉;踏山川平地,不染一丝尘土。谁人知我心,谁人知我道?他道即他道,我道唯我道!他道嫉我道,哀哉于我何?天道不认我,轼天又如何!?
  • 太平间的实习生

    太平间的实习生

    尸鬼的玩命追杀,夜半无人的尸语,墙后的另一个世界,暴走的冤魂;电梯里无数的脸孔,婴灵恶泣,人类的残忍魑魅魍魉,地府人间,所有的一切一切,都从倒霉的医院实习生萧适,骨灰眯眼的那一刻开始了
  • 读书训

    读书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异世之武神系统

    异世之武神系统

    神秘的宇宙神族,古老的武神传承。地球的失意高中毕业生携带着“武神系统”穿越到洪武大陆。洞天福地,能量兑换系统,每日抽奖....逆天的资质,无敌的战神血脉,强大的修炼功法,全能的宗师,怎一个爽字了得!兄弟之间的情谊,爱人之间的纠缠,学院,国家,魔兽。一切尽在武神系统!
  • 菩萨受斋经

    菩萨受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本书从旱灾和饥荒、无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啸、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地震灾难、剧烈的污染、飓风和洪水灾难、可怕的传染病、海难、空难以及特大火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自己,也保护人类,并珍惜现在的生活。
  • 冥王曲:蓝姬冥王妃

    冥王曲:蓝姬冥王妃

    “本王再说一次,她是本王的女人,谁若伤她,必死!本王所拥有的权利,也是她所拥有,谁若违抗,必死!若是她要登上尚冥台,台下之人谁有不从,必死!这雳池从今往后,除了本王,便唯有她可进入,谁若阻拦,必死!”冥子殇,冥界之主,冷酷无情之貌;蓝泪儿,蓝姬仙子,清纯绝色之美;妖界无主,纵妖欲得玄沉烈焰,得烈焰者得妖之天下;蓝泪儿,玄沉寒冰之体,却与烈焰之气相冲相撞,冰焰相合,仙髓即逝,世间唯有冥界之主才能相救..这次第,欲罢心忧,闻梅笛怨曲,勿断肠。凄凄芳草春自覆。何已?梦中鹊桥,欲与君相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