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0200000002

第2章 汉口路的思念(1)

南京,一个陌生的城市;汉口路,陌生城市的一条陌生小街。18岁时一个很偶然的选择,把我的一生与这两个陌生的地方紧密相连。经年累月,汉口路22号这绿树掩映、草木葳蕤的所在,差不多成了我乡愁的发源地和归宿,就像古诗人心目中的“长安”和“洛阳”——也是思念。

与汉口路的情缘是这样结成的。我读中学的时代,还是一个一切听命于老师和父母的时代。读的是英语班,可语文老师说我作文写得好,读了英语可惜,我便依着老师的意愿改读了中文。填志愿时,一心想读北方的大学,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去实践“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可是,南京大学来招生的丁柏铨老师锲而不舍地坐在我家门口做我父母的工作。他也是无锡一中的毕业生,是我的学长。我父母本来就不愿我离家太远的那颗不舍的心,终于在丁老师绵柔但力量远大于强硬的进攻下溃不成形,我把南京大学中文系填作第一志愿,而让北大、复旦作了不得不填的陪衬。

慢而又慢的列车,就这样把我带到了南京,我从此在汉口路行走了整整6年。而在列车早已提速的今天,我的心却永远停留在了汉口路这个小小的驿站。

汉口路是一条界河,把校园分成了北园和南园,北园雄伟,南园诚朴。此刻正在南北园之间穿梭的学子们,也许正匆匆赶去教室,也许正悠闲下课归来,一如当年的我们。上下课的当口,汉口路上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仿佛过节般地热闹。回眸望去,这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的庸常画面却最易拨动心弦。边往嘴里塞着肉包,边喝着酸奶,边提着书往北园疾行,那样的日子,纵使紧张,纵使单调,纵使清贫,可哪一天不是青春的节日?恨只恨,当年的我目光没有更聚焦,脚步没有更匆匆,对与汉口路相伴的分分秒秒未能足够珍惜,到如今两鬓微霜,学无根底,书剑无成,恰如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水中浮萍。“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不怕挫折打击,没有空虚埋怨,让我看得更远。”张镐哲的这首老歌常常让我陷入对青春往事的恍惚迷离。我只有在惰性滋生、空虚袭来时,去向汉口路寻找坚定的支持,去把握今天的生活重点,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多羡慕正幸福地在汉口路上穿行的学子们啊,请你们切记“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莫到了我这个年龄空叹息,徒伤悲。

学生的生活总是简单得如同直线,汉口路日日就是这样人影憧憧的景象。但天天的重复便成就了深邃,直线的组合也可成立体的图案。年复一年,寒来暑往,在汉口路上的履印越覆越厚,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携手引我们前行。总支书记朱家维老师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辅导员朱怡中老师如兄长一般对我们百般呵护,于宽严间执中而行,每当怀想,总觉怡然。徘徊在北园的教学楼前,高志青老师“等待戈多”那夸张的声音依稀传来,而他已去了遥远的天堂,他会有寂寞的等待吗?金定銮老师“自行车上装个小马达就是生产力”的形象比喻一直在同学中流传不衰,从这位严肃的老师那里拿“优”可真不容易。鲁国尧老师对古汉语词汇释义的引经据典常使我们觉得枯燥乏味,殊不知,严谨的学风就这样在我们心中培植。吴新雷老师用浓浓江阴话讲授的《红楼梦》别有风味,他说:我的江阴话听不懂怎么办?没有办法的,只有多听。说完,他自己先大笑起来,我们就在一路笑声中慢慢认可了说着江阴话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艺术的打击力量”是王兆衡老师常用的语汇,当这几个字从她口中缓慢而有力地吐出时,真仿佛击中了我们心中某个柔软的部位。当以后我们在半山园同住部队大院,才发现她还是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太太。吴翠芬老师的古作品欣赏常让我们在艺术殿堂流连忘返,一篇《春江花月夜》自是孤篇横绝,吴老师的精美赏析也是丝丝入扣,字字珠玑。同是讲老庄,廖开飞老师逸兴遄飞,神采飞扬,考试时竟也秉老庄精神,将试题手书于黑板,自己不知跑哪里去“逍遥游”了;而周钟灵老师却是形容枯槁,好半天嗫嚅出一句话,或抄一句老庄语录于黑板,又陷入长久的沉默,眼睛也不看学生,似是注视着庄子时代的“人间世”,考试时只要抄完《道德经》便是及格,写一篇读后感便可以得优良了。真不知他俩谁更得老庄精髓?或许各示一面吧。

那时的汉口路是一条狭窄的小街,不要小看这条路面不甚平整的街,你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大师。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常常拄着拐杖,提着一个布袋,从汉口路52号的住所到22号的南园来买馒头。他常年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装束与普通的老叟无异,但他却是中文系的元老,古典文学研究的名家。也许我有许多次与他擦肩而过而未识泰山,所幸我终于有缘成为他最后的弟子。我知道,对汉口路的思念,其实很多时候是对王气中先生的怀念。因为他,我的脚步才从汉口路的这一端延伸到那一端;因为他,我的知识才渐有所长,思想才日趋成熟。无数次迎着朝阳,沐着风雨,踏着落叶,到那一个住满了大师的幽静小院,去先生的寓所听课。耄耋之年的先生,已不能长时间讲经了,多半是散谈,谈学问,谈他的人生。而正是从这些漫谈中,我学到了远比学问重要得多的东西,那是乐观、豁达、超脱、坚强。先生那鲜活的思想,永远和时代一起脉动;先生那爽朗的笑声,永远在我心中回荡。思想要年轻、处世要通达,是先生留给我的最宝贵的遗产。

在汉口路52号那座绿意盎然的小院里,我也曾亲承程千帆先生的教诲。这位在武汉曾奉命自愿退休的“街道居民”,当他成为汉口路的居民后,却以他忧国忧民、治学不辍、诲人不倦的情怀,使这条小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在汉口路52号那所不事雕琢的小院里,我也曾亲聆卞孝萱先生授课。这位自学文史书画的大家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的学问,使每一个走在汉口路上的学子都禁不住问自己:求知之路上,我们该留下怎样的脚印?

哦,又看见气中先生拄杖而行,心疼相伴几十年的老妻啊,买馒头这样的家务活还是自己承担。又看见千帆先生在陶芸先生的搀扶下走来,他脸上永远洋溢的春风告诉人们:大师是这样的人。而当年行走在汉口路上的那些清俊飘逸的博士硕士们,如今都已是学术界的栋梁。在新华书店看到《莫砺锋诗话》,我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眼前浮现的是莫砺锋这位我国第一个古典文学博士给我们上古典文学史课的情景。那一天我们真可以说是屏息等待,在我们看来博士是多么地神秘啊!而莫老师开门见山、简洁明快、没有一句客套话和废话的讲课风格,一下就抓住了我们,大家惊叹:真不愧是千帆先生的学生,真不愧是博士,严谨!博学!在出版社工作的同学卞惠兴给我寄来程章灿教授的新著《旧时燕》,让我欢喜不尽,我当年还曾依吴翠芬老师之嘱向这位博士生学长请教过学习方法。寻常汉口路,留下了多少风流才俊的足印,传颂着多少名人雅士的佳话啊!在我的心中,汉口路就是北大的未名湖啊!未名湖边的漫步固然诞生了许多无价的哲思,汉口路上的独步又何尝不影响着国家、民族和学术的走向?

汉口路,这普普通通的汉口路,又岂止是一条寻常巷陌?

今天的汉口路已经拓宽,中间是郁郁葱葱的树,两边各是一股车道。面貌虽改,但我仍能穿过现状,透视当年的景象。长桌围绕,标语高悬,迎接新生的目光犹炽,接过行囊的双手犹温;高汤浸润,青葱点缀,辣油馄饨的香味依然,同学递过的肉包温热不减;灯火阑珊,开水正沸,晚自习归来同吃的这碗汤面,把同窗的情意无限拉长;月笼小楼,今宵无眠,有分别的这杯酒垫底啊,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年少的欢笑如风,吹遍街头;年少的忧愁如雨,洒彻路面;年少的缠绵如雪,落满枝芽。做新生时住得靠近广州路,读研时便是真正住在汉口路上了。新建的研究生楼临街而起,独立寒窗风满楼,俯瞰汉口路,风光尽收眼底,幽情常生胸怀。而透过当年的画面和今天的影像,我仿佛看到,这条由情感铺就的汉口路,正被一个长镜头慢慢拉长,渐长渐宽渐远,愈长愈宽愈远,一直通向无穷的尽头。

汉口路承载了太多的过往和情谊,因而也仿佛隐藏着指引前路的密码。路走不下去时,来到汉口路,不会一无所获的。那一晚,到金陵中学接刚出考场的女儿。繁华的广州路上,竟找不到一辆出租车。情急之中,我对女儿说,到汉口路去看看吧。我并不抱多大希望,私心只不过是想到这条路上走走罢了。谁能料到,几乎没有行人的汉口路上,在昏黄的路灯下,竟命定似地停着一辆出租车,仿佛是神明为困厄者预先安排的通衢,又仿佛是高人为途穷者事先备就的舟楫。谁能说,这简单的画面,不是一种深刻的昭示?拊我畜我,顾我复我,惟汉口路!

思绪低回时,远处正传来一首老歌:“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猛然想到,明年就是我们毕业20周年的纪念了,于是,对汉口路的思念,便在这秋日的雾霭里弥漫开来,渐浓渐重,终汇入这无法化散的深雾中去了。

总是书声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49年以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和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述两院合并,并调入浙江大学部分系科,成立南京农学院。1984年7月改称南京农业大学。”走进位于卫岗的南京农业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02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为该校百年校庆而铸的一座巨鼎,铭文上这样介绍着学校的历史。这段简短的文字让我感到分外亲切,因为这所全国闻名的农大与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同出一源——中央大学。

流连在农大校园,无处不飘来熟悉的气息。那画梁飞檐的教学楼,那青砖灰瓦的学生宿舍,无须DNA的检测,就印证着农大与南大的血脉亲缘。即便是百年校庆时新建的楼群,也刻意延续了原有建筑的风格,昭示着农大人对校园传统薪火相传的良苦用心。校园分成了南苑和北苑,恰如南大分成了南园和北园。系科当然是迥异的,生命科学、农学、资源与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园艺、食品科学,对我来说都不甚了然,但大学的精神总是相通。我注意到农大设有人文学院,橱窗里介绍着一位教授整理农业典籍的杰出贡献,这让学古典文学的我感到熟悉而亲近。中央大学,一座创办于1902年、始称三江师范学堂的古老学府,因为情愿或不情愿的分分合合,却成就了子息繁茂、人丁兴旺的局面,即使“儿女”们异处而居,大学的生命之树却是愈发郁郁葱葱了。

徜徉在农大校园,最喜听的莫过于是琅琅的书声。藤叶蔽日的长廊里,垂柳依依的小河边,满目青翠的草坪上,书声成为最抒情的校园歌曲。“园艺业指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蔬菜、西甜瓜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现代园艺生产又是人们休闲娱乐、文化素养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一个清丽的女声传来,不觉恍惚起来。我的耳边响起一个男声的画外音,那是青年的我,在南大的林间小路上诵读诗文。原来,不独是我熟悉的诗三百篇和古文观止是应当反复吟哦的,园艺学这样的内容,在虔诚的学子那里,也同样可以发为美妙的声音。我为书声的这种前后相继、彼此呼应而沉醉了。

思绪飞翔里,女生的读书声模糊了,虚幻了,放至最大音量的,却是遥远的书声。传说中唐虞以前的五帝时代,就已有名曰“成均”的学校。而周代青铜鼎的铭文告诉我们,到了西周,则有了更完备的“庠”、“序”、“小学”和“辟雍”等等,以供人们习礼乐诗书,中国最早的书声是从那里响起的吧?春秋战国,群雄混战,王道式微,官学衰而私塾兴,于是,我们听到了从鲁国的孔府里响起的书声。

在我看来,一部《论语》,其实就是孔子弟子们追记的课堂笔记和师友杂忆,读之,仿佛亲承圣贤謦亥欠。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从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然是要大声朗读的。他有教无类,不管是谁,只要能带上十条干肉,他没有不教的。批林批孔时,说孔子是大地主,居然要学生送干肉,过着这样腐朽的生活。那时年幼家贫,鲜闻肉味,于是觉得孔老二着实可恨。后来才知道,这十条干肉是学生拜见老师的极菲薄的见面礼,孔老夫子是用这种不收学费而又不失礼的行为,想尽可能多地扩大招生呢!有教无类里,恰恰体现了一种坚守和执著。在那样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就是要用他的山东话领读诗书,将“仁”广而告之,将“忠恕”推己及人,将一种中国文化和精神传下去么?七十二弟子的读书声,一定是他听来最悦耳的声音。

社会在变更,朝代在兴替,但读书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陶渊明在南山下读他的诗书,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山外,是一片纷争的乱世;山内,则是一方清静的桃花源。有书相伴,荣利何慕,得失皆忘。遭贬而郁郁不得志的韩愈,于读书明德却从未松懈。再度做了国子博士的他,写下一篇《进学解》,向学生说明进德修业的道理。学生笑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命与仇谋,贬谪南夷,落得儿寒妻饥,头童齿豁,至死无补。遭到学生挖苦的韩老师依然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业精行成才是根本,不要计较禄利的有无、官职的高低。他仍然坚持对诗书“手披目视,口咏其言”,仍然孜孜于传道授业解惑。他口不绝吟、手不停披这种师表行为的本身,传达的不就是一种“道”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却是“士”的坚韧。从公元十二世纪至二十世纪八百余年间,岳麓书院七毁七建,无论是金兵的焚毁,还是日军的轰炸,都没有灭绝书院重振人文的精神。当金戈铁马的元兵攻打长沙,书院师生毅然荷戈登城,肉搏强悍,不惜横尸城墙。书生的文化情结竟可以决绝如斯!这种坚韧在西南联大师生那里发挥到了极致。“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永恒的西南联大。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怎样的一个奇迹啊!师生们常常是在日军的空袭中边跑边教,边躲边学。更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使中国没有“最后一课”而奔赴抗日战场。支撑联大人的,是“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坚贞节气。枪弹,打不断琅琅的书声;炮声,驱不散民族的灵魂!你细听从久远的过往,从寂寥的边城传来的历史回声,枪炮声是那样地胆怯,胆怯得微若游丝,而读书声却是那么地雄壮,雄壮得响遏行云!

同类推荐
  •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在《三弟手足》、《药》、《辛亥革命时代青年服饰》、《记顾仲雍》、《哭鲁迅先生》等文篇写到青少年时代他“也曾到府山下去瞻礼过秋(谨)先烈的白木棺材”,也曾在辛亥年参加“武装演说队”等生活片断。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 大山里的人生

    大山里的人生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奋斗与挣扎,辛酸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展示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的苏醒与叛逆、磨炼与裂变……
  •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生命中没有恒久不变的风景,只要我们的心朝着阳光的方向,那么每个清晨,当你睁开眼的瞬间,每一缕透进窗户的阳光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阅读美文、感受生命,让心灵在美文的浸润中沉静,也让心灵在自然的世界里释放,更让青春在阳光的舞动下飞扬。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索爱娇颜

    穿越之:索爱娇颜

    绝色美女乔曼妮和帅气多金的少爷洛骏在一起,可是看似是恋人关系,实际上乔曼妮却对洛骏的感情不屑一顾。偶然一次事故让乔曼妮穿越到了古代,却发现这里的面孔都是那么熟悉,包括让她魂牵梦绕的恋人。
  • 老宅的邪恶

    老宅的邪恶

    天知道这是个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才能逃出这个死亡寂静的地方,啊,谁来救救我……
  • 一吻燃情:宠你到天明

    一吻燃情:宠你到天明

    一个报复性的决定,一场阴差阳错的巧合,柔弱的她不幸走到了恶魔的面前。“不要……”黑暗中的她瑟瑟发抖,嗓音有些发颤。“看来你很不听话。”他用力将她的浴袍扯掉,死死地束缚。“我后悔了,我不做了,我不做了……”她拼命呐喊,做着最后的挣扎。“别试图挑战我的耐心!”他很直接,也很残忍,一点也不温柔。事后,她想尽快逃离,逃脱这位恶魔的手掌,可是他压根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 太古妖魔传

    太古妖魔传

    不知怎样穿越到葫芦大陆的沈洋,不过想平静地生活下去,可惜的是,一次又一次危险不断推送他到时代的巅峰。混杂了亲情,友情,爱情的大冒险开始了!
  •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本书精心挑选了300多个妙趣横生的知识性小游戏,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自然、身边游戏、光的世界、声音、简单力学、电和磁、动植物等多个领域。全书旨在通过游戏让孩子享受其中的乐趣、掌握科学知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同时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记忆力。
  • 三生三世倾城歌

    三生三世倾城歌

    他名东方,东方升日的东方。她唤朝颜,朝颜花开的朝颜。她曾是一舞名动天下的朝颜公主。亡国当日,心爱之人枉死,亲人子女死于非命,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却在十年后盗墓者撬开棺木之时。从棺木中爬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本已死,却被人用禁术复活,而活下去的唯一方法便是饮活人之血。她是魔是魅,嗜杀成狂,倾城绝色却又勾魂夺魄。他追赶她整整十年,只为问一句:“你为何总是执迷不悟?”累世情深,岁月荒唐,当他手中的剑滴落她的最后一滴鲜血,我愿与你相遇在最好的年华里,再续一场三生三世的缘分,可好?
  • 青春的轮回

    青春的轮回

    谁的青春不迷茫,女主小时候失去了记忆,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他到底为什么喜欢我,是欺骗,还是真爱,我不明白,但因为一件件的欺骗导致我不想再爱,但他的出现融化了我的心情……
  • 大航海时代之梦想起航

    大航海时代之梦想起航

    这是一部以《海贼王》主要背景的小说,和原动漫不同这里没有路飞、没有罗杰;但是,这里有恶魔果实,有海贼、海军,有追寻梦想的一群人!这是一个全新的海贼世界!我不知道梦想的终点在哪里,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到达!我是要成为穿越恶魔海域的男人!——麦乐
  • 穷途奇缘

    穷途奇缘

    民国年间,日寇侵华,大战一触即发.他是党国精英,风流倜傥却杀伐果断.她是富家女子,留学归来,却一心救国.“女孩子就该在家养养花玩玩猫,整日抛头露面枪林弹雨的也不怕身首分离.”“哪有这样的道理?有志青年不分男女.”他,受命奔赴前线,子弹中穿梭;她,潜伏获取情报,刀尖舔血.“其实...你也不讨人厌...很特别的女孩子”“现在才知道我的好,可,在水深火热中艰苦度日哪有谈情说爱的时间与精力?”战乱中......有情人,难成眷属......只道悲也悲也.
  • 幻世阁

    幻世阁

    有缘者,可入幻世阁。得幻世者,统一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