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49900000021

第21章 乡音高贵(2)

“小官人”,我儿时东邻有一对老夫妇,男主人读过书,见面会称我们这些顽童为“小官人”,雅气毕现。但乡下农人更多的俗称是“小棺材”。长大了,在读过的古典作品中读到了“官人”这一称谓,便心有所动,这个字语传到崇明并成为日常用语,应有故事。“小棺材”一般理解是骂小孩的话,因为从小听多了,回味起来却又觉得这看似骂人的话中,有亲切之爱意,绝非咒骂。一俗一雅,并存于乡间。

“转来了!”这是我每一次回到老家时乡亲们的见面用语,而每次出门,“早点转来”总是母亲的叮咛,我与堂兄堂嫂、东邻西舍打招呼时,他们也会纷纷嘱咐“多转来望望娘!”于今想起,“转来”、“望望娘”,这些字眼,这些只有在崇明这块沙洲上发出的乡音,催人泪下。走远了,转了多少地方,或者落魄潦倒如我,或者衣锦还乡如他人,总是要转回来,转到老宅、老家,转到娘的身边。那个“望”字中,有心灵的急切,有脚步声、有田埂路的期待,而且一望不够而再望,用的是崇明方言中经常妙用的叠字法:“望望”。

叠字与叠词的恰当使用,在我们的乡音中可谓炉火纯青了。

一条有弯曲的小路称之为“弯弯柳柳”。

而空空洞洞,崇明方言谓“壳壳落落”。

以两个叠词组成一个形容词,从而使词义、词意更加形象、贴切,如言其着急的“急吼吼”;言其懒散的“懒拖拖”;言其硕长的“长龙龙”;言其干枯的“干崩崩”;言其黑、极黑的“黢(乡音读彻)黢黑”;言其白、极白的“烁烁白”;言其明亮的“敞敞亮”等等。

还有一些词专业意味极强,很少在日常引用,可是在崇明方言中却是农人至今还用的常用词,如“消缩”,以往是邻里结仇以后的吵架语:“消缩人家”,或者骂人、嬉戏用:“消缩棺材”,假如女人以此骂男人时,有的是真骂,有的则类似调情。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对某一件事情表达遗憾、痛心时的自怨自艾。“不堪”亦然,一般的用法与通常相同,也有不拘一格的:“张三太不堪!”

崇明方言中保留了那么多的古语、古意,实在是令人惊讶的,比如:

“鹘突”,呆钝也,见《朱子语录》。

“耐可”,犹那可也,见唐李白诗。

“连牵”,连带也,晋书《五行志》童谣:“阿坚连牵五十年”。

“赤骨律”,意为赤膊也,《朱子语录》引北涧禅师偈曰:“无位真人赤骨律”。

“光辣挞”,“光皮滑挞”,意指“光溜”、“光滑”,陈郁咏日诗云:“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水如火发”。

“揞”,读音“暗”,以手掩物,苏东坡诗云:“谢惠一揞巾”。

“揵”,读音“虔”,以肩膀扛举重物,《史记》中有记此字。

还如愚曰乌。

闪电曰霍闪,霍字或可为忽。

雾曰迷露。

霰曰雪珠。

晴曰好天。

黎明曰黑胧胧。

望日曰月半。

断港曰滨。

沙间流水曰洪。

田间路曰埂岸、田埂路。

田间水曰粼沟。

风信曰暴。

潮信曰汛。

畜类曰众生。

蛙曰田鸡。

蟋蟀曰促织。

莎鸡曰织布娘娘。

萤曰游火虫。

蝉曰紫蜩。

粉蝶曰梁山伯。

花蝶曰祝英台……

再如,走路时左右摇动称之为“袅”(音niao),编造、说话不可靠为“撰说话”,床上躺一会儿叫“眠一眠”,小小的声音称“悠”,火光太暗叫“幽”,火光熄灭则称之“隐”。还有一个已经很少用的字,“敨”,崇明方言发音类似“透”,显摆、吹嘘,乡人称为“透卵”。查字典敨之原义是“把包卷的东西打开”。我从小常说的另一个词是“盐齑”,“齑”者切碎的腌菜、酱菜。崇明有名小吃盐齑豆瓣汤是也。

能不能这样说,崇明方言作为吴语的一个分支,因为环水的缘故,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的纯正性,而比较少的为外部世界影响,有论者认为,从保存的意义上来说,崇明话是吴语分支河口方言的“活化石”。迄今为止,随着交通的便利,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旅游者纷至沓来,风俗、语言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岛上的年轻学子能说一口带京腔的普通话,以及连上海人也分辨不出的上海话,要听真正地道的崇明话只能到乡下去,要听农人说,并且是岁数稍大的农人。

这样的时候,显身于农人之间,我会想起我的岛上的方言方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之口“对着天空开放的花朵”(海德格尔语)。

崇明方言不仅有古意而且有文意,其源出古白话而又为崇明人活学活用得贴切,让人惊讶,上述所举例子中所指牲畜为“众生”,以及“敨”、“悠”、“幽”、“隐”等等常常使我陷于沉思之中,“隐”而非“熄”非“灭”,退隐、隐去,我们祖宗是怎样拣选这一些字、词的?玄机何在?其中称粉蝶为“梁山伯”、花蝶为“祝英台”,是民国早年所修的县志中记述的,推想起来,应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于崇明岛流传在先,农人为之感动,梁祝化蝶,而农人又从岛上纷飞的蝶中指认了梁祝,那么谁是这个故事的传扬者?传说、故事,丰富了崇明方言并使其更有诗意,此为一例也,你能不为崇明人的想象力感动!

以方言、口语的提炼之精妙而言,崇明岛无疑是创造语言的天才之岛。

长江创生崇明岛的泥沙,自上游、中游而下游而入海口,可以说是集合了华夏土地上最为丰腴的“五色土”,再经过大浪淘沙,不妨说,承载我们的是上游之沙,也是中游之土,是神山雪峰,峡谷峻岭,也是沃野平原,崇明岛、沙岛,却是集大成者。

集大成的土地上,一定会发生集大成的文化。

更何况,这一处土地又与广阔的大陆相阻隔,为江风海韵所围绕,当原住民陆陆续续进入这个沙洲之后,由他们带来的语言、习俗,便只能与沙洲上的芦苇一起生根、成长,因为他们已经远离大陆,在惊涛骇浪中无所依傍,五方杂处的人便以五方之杂交流、碰撞、融合,对于崇明岛的先民来说,无论是物质的如土地;精神、文化的如方言、方音、习俗,首先是固守,便有了延续千年的家园及吴语分支的河口特色,然后是在固守中发展。崇明人在劳动、生活中,在田间地头,不经意的却又如日常劳作一样以顺口、易记、贴切、形象的方言,同天地、耕种、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相联系,并自然而然地口耳相传,代复一代至今。在这个过程中,由崇明方言体现的崇明人幽默、豁达、崇文化、习尚朴实的性格,可谓淋漓尽致。

崇明先人是孤悬海上的沙岛上的智者。

笔者沿古朴而生动的崇明岛的方言、乡音追溯时,会生出如下的图像:沙洲自由地涨坍,耕者渔者自由地踏上沙岛,最早的探险者就是沙洲的主人,崇明岛是自由自在的啊!我们不知最早的黄、顾、董、施、陆、宋姓先人如何分配土地?所有这些资料都已被淹没,但,在最初露出水面的西沙、东沙之上,可以想象有足够的沙状可供垦拓,在芦苇丛中也有足够的鱼鲜美味。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先人垦拓之初的艰难,但,我们还要设想:这大浪滔天之中的沙洲上,人们有没有乐趣?什么样的乐趣?假如永远只是苦难,历史又何以为继?

也许,最大的乐趣是自由。

崇明岛现在所处的位置,原是长江口外的浅海,随着长江三角洲的东进,尤其是北唇的快速增长,长江入海口也随之东移,崇明岛也缓缓地如明珠一般似吞似吐于长江口。用了一千三百多的时间,从浅海大陆架的小小沙洲演变成河口冲积大岛,这个过程只会更长不会更短,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的《上海城市自然地理图集》资料,在距今一千七百年前就有沙洲出露在今崇明岛的水面上,其无名也,亦无更多的记载可证。

可以确定的是,在历史年代,风云际会、泥沙俱下的长江入海口经历着一场为时久远的水、沙关系的调整,以及沙的分途:有的随长江之水东流入海,有的在江海交会处沉淀累积,随着长江口的东移,沉沙也飘移。这一惊心动魂的运动及变化的过程在沙洲出露之前不为人知,隐没在大浪之下,变为不变所遮蔽。

崇明岛从成岛之初到现在,从未有一分一秒停止过海陆更替的沧桑之变。当有的沙洲坍落全归于江海,或新的沙洲羞怯怯地冒出水面,岛上先民的内心曾受过何种冲击?假如说他们从涨坍之变进而注视天地风云之变,江涛海浪之变,不为过也。

在大自然的变化中找到规律,在规律中得到自由。

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这个沙洲很小。

对于最初的几个乃至后来的一群又一群开发者而言,这个沙洲很大。而且在沙洲之上,还有成沙时的浅留之水蜿蜒其间。

那时,崇明岛整个就是一处荒凉而美丽的天然湿地。

在这样一个沙洲上,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合作,竞争的年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为了合作就需要语言的交流,从围垦一片新地,到商量播种的时间,估计有雨无雨、有风无风的天气变化等等。

还有风潮之灾,还有一次又一次的筑县城,建学宫,开河做岸。荒凉与灾难使人变得友善、互助,并聚集了人群和语言,而且为了生产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沟通,因而这些人群以及他们的语言,便显示出更多的智慧和想象力。

假如孤独是困扰人类的一个终极话题的话,崇明岛上风吹浪打中的垦拓者的孤独感,更加可想而知。能够抚慰并且为此疗伤的,语言是重要手段。智慧的语言可以排遣郁闷、探求变化、诉说苦难,会不同程度地改善内心的荒凉。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崇明岛上可能有过的某个时期、某种现象:因为沙洲的地理环境使然,在涨坍无定的沙洲上,农人相对分散,土地时有流变,给出了天高皇帝远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又因为沙洲肥沃,水源充足,还有足够的海鲜、河鲜可食。而且崇明岛还是海盐的重要产地,崇明人吃的盐就是自己开灶烧的盐。除开沙洲突然坍塌,风暴潮没之外,崇明人的生活尚可温饱,人口也不断增长,并且在农闲的冬季稍有闲暇,这一切为这个海岛在风浪之中成为传统的长宜子孙的耕读,创造了条件。

可是,崇明的农人总是辛勤劳碌的啊!

除了拓荒种地,沟边田沿没有一寸荒地之外,水利始终是崇明岛上一个千年不变的生命话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引长江的淡水流转于岛上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块农田、每一个宅院;其二,抵御东海汹涌的咸潮。因此,对崇明人来说,开凿河道、挑泥筑岸永远是头等大事,然后是精耕细作。农人不仅要关心长江的引水、排水,还要把握天上的降水,在一个自给自足的沙洲上,有了淡水的保障后,便是有没有粮食、收成好不好的天大的事情了。

在农耕社会中,地球上所有的农民都会观天象、预测气候,但如崇明的农人一样,根据时令、节气、天上日、月、风、云的变化,总结出如此众多如此系统的农谚,相当于古代的一部口头的“农政要略”,并一直传承至今的,恐怕是极为罕见的了。

实际上,崇明人在耕种之外的另一番辛勤劳碌,是观察气候、物候,并编成顺口易记易于流传的口语,也就是说,他们从事的已经是气象、文化领域的创造了。这是一种格外的辛勤劳碌,这是一个过程,如同农耕一样漫长的过程,是农人伟大的集体创造,无数次的增删,无数次的修正,谁能告诉我,如“初三潮,十八水,眨眨眼没到嘴”一样的语言,最早出自谁之口?

在辛勤劳碌之后,崇明岛上农人的家、宅院,就在田野之中,古籍如此描述农人之庐的:“其业耕者,中田有庐,庐傍有沟环之,间植竹木,家自成材。”这就是前文已经写过的宅与宅沟及沟中之活水了,宅沟环绕的宅子草屋居多,也有砖木结构的宅院,“四汀头宅沟”、“三进两场心”,是崇明典型的民居,可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这个宅、这个家,便是农人的安居之地,在流水之间,在田畴茅草之间,在虫鸣鸟叫之间,诗意的安居啊!

江海之声依旧宏阔。

多少月朗星稀的夜晚,在农人安居的宅院中,我的乡音成了琅琅的读书声。还没有上学的儿时,最让我动心也最让我惊心动魄的读书声,是我家东南宅上的一个姓孙的邻居大叔,母亲总是说他“自小先知”,乡邻无不知道他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得了精神病,书痴,只知念书,一放下书本人世间也就不再存在,甚至不吃不喝,满口之乎者也,谁也不知道他说些什么。有时,我会悄悄地躲在他门口看他念书,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而他的床上、桌子上堆满了书,有的是线装书。

倘若被他发现了,神志清醒时还认得我:“高家小官人过来,教你念书。”我本姓高,后寄名出姓的,我不敢过去,只是呆呆地看着他。

崇明人尊敬读书人,包括这一位读书读疯了的人。

乡人说读书为“念书”,要念出声来,与纺车声、织布的机杼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夜幕下。

不识字的父母会催促自己的孩子:“念书了!”如是夏日,还会随口念一首民谣:

子曰、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

吱呀、吱呀,

蚊子咬,蚊子叮呀……

同类推荐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除了边塞诗人之外,诗坛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也留下了不少内容涉及宁夏的名篇,这些诗篇中关于宁夏的具体描写对今天了解古代的宁夏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忍寒诗词歌词集

    忍寒诗词歌词集

    《忍寒诗词歌词集》是作者个人创作的古典诗词与歌词的结集。分上下两编。上编《忍寒庐吟稿》作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八年,下编《葵倾室吟稿》作于一九五二至一九六六年。作者藉助诗词这一文学形式咪事味物,抒发个人的感情襟怀。此外,作者还借鉴古典诗词在文字及韵律方面的规律,创作新体歌词以适应时代需要。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住在山里的小说家,忽然萌发了徒步走回城市的念头。路远,刮风,下雨,体力不支,都挡不住唐吉诃德式的热情。他艰难地走完上百公里的路,愉快地思索关于信念、信条、执着、坚守、拒绝的问题。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引人深思,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皇上,皇后娘娘又跑了

    皇上,皇后娘娘又跑了

    “上官寒澈,你爱的是她,不是我。”沐雨霏苦笑着,明知上官寒澈心里爱的人是别人,却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爱上了他。“霏儿,为何你总是不信我。”总是不相信我,会让你重现爱上我,哪怕是丢了皇位也罢,我只想和你厮守到老。旁人的眼里,他们是很幸福,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一直活在另一个女人的阴影里。
  •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发现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碍,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她们的青春故事

    她们的青春故事

    主角:米可白,王硕,王俊凯,崔艺严,司逸昊,魏源,周语欣。配角:易烊千玺,王源,于超凡,令狐雪。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说“再见”
  • 犯罪档案社

    犯罪档案社

    简介:男主人公聂淮,三级警司,曾卧底在国际贩毒组织麻雀党,并且成功剿灭制毒窝点,恢复警衔,却因为身份敏感被派到了G市的犯罪档案社任职成员,头脑清晰,思维敏感,逻辑能力极强,在他到达G市之后,发觉各型变态案件频频发生。虐杀女童,恐怖直播,中元祭,狼来了,左手天才右手疯子,人皮模特,鬼楼实验室,冰恋美丽的代价等等,而在这看似阳光美好的世界里,被黑暗笼罩的那一群特殊人群,就悄悄的藏在那被遗弃的阴影里繁衍着罪孽,窥探着那些肆意欢笑的人群,再将他们拆骨剥皮,久而久之,有了罪犯,自然也有了法律。这一场与心理罪犯斗争的烧脑游戏才正要拉开帷幕……文中许多素材取自现实,一小部分涉及卜卦,不喜勿喷。
  • 影后之转玩后宫

    影后之转玩后宫

    “皇上,皇后又开始了”杨贵妃哭道(装的)“走带朕去看看。....“皇上,皇后和萧昭仪打起来了”“皇上...”“皇上..”(某一天..)“皇上,皇后..”“够了,皇后又跟谁打起来了?!”“是莫贵人..”(大手一挥)“罚莫贵人禁足一个月”............
  • 很衰很帅很嚣张

    很衰很帅很嚣张

    明流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走路低头玩手机,上课不认真听讲,整天想着如何撩妹,过着自认为是很衰的生活,但是当他大病一场后,神秘的获得强大力量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挑战校园恶霸,和校园女神暧昧,更是因为一枚戒指,让明流感觉自己陷入一场黑暗的阴谋之中,到底是意外还是陷阱,自己到底是被谁利用?幕后主谋又是谁?明流带着强大的力量去嚣张的同时,一步一步,慢慢揭开尘封在时光尘埃中的故事与阴谋……
  • 浅夏叶陌:爱上两个我

    浅夏叶陌:爱上两个我

    天真无邪,带点小泼辣的苏陌陌,不知什么阴差阳错居然和顾叶集团的少爷叶尚轩杠上了,接着就是叶尚轩苦苦哀求“做我女朋友吧!”“你给我滚蛋,老娘我可不吃你这套”“啊!吃我一腿,经过了前两次的强吻事件,苏陌陌也长了点本事,一脚踹过叶尚轩的胯下。“啊!”叶尚轩突然弯下了腰,感觉到很痛苦的样子。随后,两个叶尚轩就一起爱上了这个惹人爱的苏陌陌……
  • 你的妻,我的妾

    你的妻,我的妾

    如果嫁人那么辛苦,那她又是何苦呢。如果来得及,我们相爱好不好?
  • 倾城琉璃影

    倾城琉璃影

    她拥有天下至美,犹如琉璃一般的眸子。因为深处皇宫,她不得不学会防御,于是那双眸中有了狡黠与算计;因为备受宠爱,她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于是那双眸中便有了自信与底气;因为见过很多大场面,于是那双眸中便有了淡然处之的处变不惊;又因为天性使然,那双眸中有着与天俱来的灵动纯净。那一双装着秀丽江山,却清澈纯净的眸,怎能叫人不爱。
  • 末那识——我的世界

    末那识——我的世界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偶然开通第七感的人,寻求人类生死真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