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49800000066

第66章 烟花三月下南洋(1)

——马来西亚纪行

一、胡姬之国话郑和

人生几许堪追忆,烟花三月下南洋。2006年3月,我有一次难忘的南洋之行。广东著名画家吴静山暨两公子吴子英、吴子文到马来西亚举行画展,请我为画展作序,并随同前往大马参展和访问。四人从广州出发,乘国航南飞。在飞往吉隆坡的飞机上,我眺望窗外,往上看是万里碧空,往下看是千顷烟波。我们乘坐的飞机,真像一片孤帆遨游在茫茫沧海之中。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烟花三月的季节,我们去的不是扬州,而是南洋,因而借其意,改其辞,当即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烟花三月下南洋”七个字,作为我这组游记的总题。

马来西亚是个美丽的花的国度。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尤其是被称为“国花”的胡姬花,婀娜多姿,千娇百媚,令人陶醉。正像人们称日本为“樱花之国”一样,许多人把马来西亚称为“胡姬之国”。当我看到这娇艳的胡姬之后,我立刻悟到,我已经到南洋了。

“南洋”,是我们国人的一个传统说法。过去,中国人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统称为“南洋”。我虽然生长在内地的山区农村,但从小就知道中国之外有个“南洋”。那时候,我们家乡用的许多日用品,包括能医治百病的“虎标万金油”就来自南洋。后来又听人说,广东许多青壮年因在家乡不堪其苦,一心想到南洋谋生,不料当作“猪仔”被卖到南洋。……这些都是留在我童年记忆中的模糊印象。但我对“南洋”实在是知之甚少。

其实,“南洋”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把马来西亚称为“南洋”也是确切的。现在作为一个独立国家,马来西亚是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已经独立),北加里曼丹的沙捞越和沙巴三个部分组成,所以当地人称为“大马”。它的面积32万9千5百多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马来西亚大部分是山地,西北与泰国南部接壤。吉保山脉纵贯中部,向东西两侧倾斜,沿海为冲积平原。沙捞越和沙巴地区西部沿海也是冲积平原,内地为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地。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也是离赤道最近的国家。我们常常把“南洋”看成是中国的近邻,是因为中国和南洋从地理环境来说确实是近邻,中国最遥远的国土——南中国海的“曾母暗沙”,同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只有一水之隔。而南洋的开发,与中国人的“南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起南洋,特别是谈到马来西亚,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郑和。相传两千年前,中马就有了交往。但我国同马来西亚建立密切的关系,最关键的人物是郑和。600年前,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曾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驻跸,使中马之间留下了永恒的佳话。据历史记载:郑和是中国云南昆明晋宁县人,生于1371年。父亲是从西域迁入的穆斯林,名为马哈芝,郑和是其次子,原名马和,字三保。马和十岁(1381年)入宫做太监,后随燕王朱棣到北京,在靖康之变中立功,被赐姓郑,擢内官监太监,时称为“三保太监”。郑和所处时代是明朝强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明永乐三年(即1405年)7月1日,郑和奉朱棣皇帝之命,率领2百多艘船只、2万7千多人,从南京太仓刘家港起航。从长江出海,穿过台湾海峡,经南洋、印度洋,遍访东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多个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分别是1405年、1407年、1409年、1412年、1416年、1421年及1430年共七次。每次下西洋,他都经过马来西亚,在马六甲地区休整。

郑和下西洋象征着中华民族敢于探险,不畏艰难,开放包容的精神,也奠定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基础。郑和带领兵卒数万,但不侵占别人一寸土地,不在该国留一兵一卒,只播友谊的种子。马来的史书和民间记忆中都保留着这样的史料:说郑和帮助马六甲王朝击退外国侵略者,确保了马六甲王朝的安宁。说他受命把中国皇帝的爱妃汉丽宝带到南洋嫁给马来苏丹(国王),结为亲家,为华巫通婚开了先例。

正因为郑和的友好精神和历史贡献,马来西亚人对郑和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直到现在,南洋都保留了许多纪念郑和的古迹。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有“三保山”、“三保井”,许多地方都有“三保庙”;印尼有个城市叫“三保垄”,是纪念郑和的。去年,马来西亚政府把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定为“中马和平年”,现在马六甲有郑和纪念馆,保留了许多见证郑和在马来西亚活动的文物。可见南洋人直到今天,还对郑和保持着敬仰之情。郑和在600年前播下的和平、友好的种子,今天在马来西亚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郑和七下西洋,七到马来西亚,没有在这里留下一兵一卒,没有占领人家一寸土地。但他留下了对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好感情对马来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来西亚的发展与大批华人特别是客家人南迁有关。据史料显示:二百多年前,以福建人为主的中国客家人,飘洋过海,到南洋开发锡矿和种植橡胶,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后来又有广东人到南洋发展种植事业和经商。据有学者考证,吉隆坡的开埠者就是客家人叶亚来。他和同乡好友叶亚石、叶盛观三人先到了马来西亚做生意,随后又从家乡招募数千同乡来开发雪兰莪的锡矿,致力于把吉隆坡建成为一个大城市。华人逐渐多起来,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华人圈子,俗称马华社区。马来西亚逐渐形成以巫族、印族、华族为主的多元族国家。目前,马来西亚有华裔、华侨约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因此,中国人到了马来西亚,总会感到马来处处有亲人。

郑和是留恋马来西亚的。他不仅喜欢胡姬花,而且特别喜欢这里盛产的水果“波罗密”。他说,吃这种水果让人“留连忘返”。于是便将“波罗密”改名为“榴莲”。

这次到马来西亚,观赏“胡姬”这种性格刚强、生命力旺盛的花卉,让人联想起客家人在这片国土上的生生不息。吃着“榴莲”,真有点使人“留连忘返”了。

二、难忘马华客家情

进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印入我脑海中最深刻的,除了那千娇百媚的胡姬花,那香甜诱人的榴莲果,就是那乡风浓郁的“客家情”。令人陶醉的美景、美食和乡情,真有点使我“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飞机着陆之后,马来西亚中国经贸总商会副会长宋兆棠先生和商会秘书陈淑苗小姐驾着“奔驰”到机场接我们。他们也许知道客家人的乡土观念很浓,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车中的音箱一直播放着中国民歌,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洪湖水浪打浪》,从《好一个茉莉花》到《我的中国心》,还有著名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彩云追月》、《步步高》以及客家的兴国山歌、梅县山歌。在异国他乡,使我们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进到城里,宋先生把我们送到一座客家酒楼,在那里举行了一次以客家菜为主的欢迎晚宴,到场的主要是客家侨领和客家朋友。其中有中马贸易总商会会长杨天培先生,隆雪总商会会长黄汉良先生,还有当地的一些客家侨领。一些客家名菜,包括酿豆腐、糯米巴、三杯鸡、小炒鱼等都上来了,再加上马来西亚的特产,龙虾、鲍鱼等海鲜来了个广(粤)客(家)合璧,给我们留下难忘印象。

在吉隆坡举行的吴静山画展更是客家人“以文会友”的好机会。吴静山的父辈是南洋华侨,他是不是正宗的客家人我没有详考。但他在南洋有许多客家朋友也都把他看成客家人。画展开幕那天,盛况空前。简直成了华侨、华人,特别是旅马客家人的一次盛会。马来西亚政府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拿督黄锦鸿先生亲自为画展举行揭幕剪彩。前来参加开幕的大马华商及各界的头面人物大部分是客家人。有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钟廷森,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会长拿督杨天培,隆雪中华总商会大会堂堂长拿督黄汉良,以及马华侨领吴德芳、颜清文、林源德、缪进新、陈金锭、宋兆棠等,还有中国驻马大使馆领事部参赞申永先,《星州日报》总主笔罗正文,艺术界名流钟正山、钟正川、谢添宋等,他们都是吴静山的好友,乘兴前来祝贺。这是一次友谊的交流,也是一次“以文会友”的盛会。旧雨新知,济济一堂。会后共进午餐。黄锦鸿副部长和申永先参赞上前祝酒,向我敬酒。主客双方没有语言的障碍,没有文化心理的差异。大家都能用相当纯正的华语或客家话进行交流。我同他们一起谈艺术,叙友情,闻乡音,大有一见如故,满堂乡情的亲切感。

我在马来西亚各地同客家人交往,脑子里就会闪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马来西亚有那么多的华人客家人?客家人的语言风俗在这里保存得那么完好纯正?除了我们知道的郑和七下西洋,在马来西亚驻跸,播下了文明和友谊的种子,最关键的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闽粤华人下南洋。当年,许多福建、广东的客家人到马来西亚开发锡矿,种植橡胶,大批劳动力被卖“猪仔”卖到南洋,成了这里最早的“移民”。像怡保、吉隆坡两大最早兴起的城市的矿业,是客家人首先开辟起来的。马来半岛许多小村镇的建设,与橡胶业工人的聚集分不开。许多村镇,早期都是客家人开创的。所以有的整乡整村都是客家人。吉隆坡、芙蓉、怡保、古晋和亚庇五大城市,以及许多村镇如昔加木、古来、居銮、淡边、金宝、山打根等,都是由客家人首创与推动发展的。据说,首都吉隆坡的开埠者是中国的客家人叶亚来。当年,广东人叶亚来、叶亚石和叶盛观三位,招募了数千同乡前来开辟雪兰莪的锡矿,后来逐步把吉隆坡建设成为一个大城市。

马来西亚的朋友告诉我:华人客家人在大马有深厚的经济和文化根基。华人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这里便有了马华社区和马华文化,包括浓郁的客家文化。华人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近些年来在马来西亚得到传承和弘扬,与一位侨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就是马来西亚金钻业界风云人物吴德芳。我是在杨天培先生举行的客家人宴会上认识吴先生的。我注意到在座的华侨客属头面人物中,拿督吴德芳是备受尊敬的长者。吴德芳的成功,是马来西亚华人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在那次宴会上,吴德芳先生签名送给我一本《吴德芳走过的道路》,那是一位新加坡大学教授撰写的。其中纪录了吴先生的经历和奋斗历史。吴德芳出身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不向恶劣的命运低头,而是与之抗争,努力求学。他大学毕业后,投身商界,从事金钻业。他白手起家,以勤劳和诚信创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成为马来西亚金钻业界的风云人物。这本书还介绍了吴先生的奉献精神,其中谈到吴德芳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薰陶,在事业有成、行有余力之后,致力于回馈社会,殚精竭虑地从事华人社团活动,三十年如一日,不倦不悔,堪为典范。吴德芳身为客家人,具有纯厚的“中华心,客家情”,积极参与领导和推动客家文化。尤其是他在担任马来西亚客联会会长时,亲自筹措,于1994年举办第1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又于2004年发起举办第一届客家文化节,影响甚为深远。我们在交谈中注意到他为人热情,豪爽、豁达。他在经商之余,积极推动各项文化事业与他这种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在为大型纪念画册《我爱中华》的“主编寄语”中写道:“际此二十一世纪大时代趋势,身为炎黄子孙,缔造一个中华文化世界大同的宏观理念,形成一股不容侵犯与侮辱的机制,既在所处之境自强不息,也与其他族群互惠互利。”正是居于这种思想理念,吴德芳通过举办活动,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在客家文化节期间,举行学术交流会和展览文物,不仅展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还举行了大型客家文化表演,让身居异国他乡的客家人,体验了浓浓的乡风乡情乡音。在同吴先生的短暂交往中,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马来西亚见面次数最多而交谈甚欢的朋友,要数拿督杨天培先生。杨先生年近六十,性格开朗健谈,充满活力,觉得他似乎满身是“劲”。他是为马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辞辛劳的有功之臣,他接任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会长职务之后,经常奔波于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为中马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受到广泛的尊敬。

我从朋友介绍中得知,杨天培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但他能讲纯正的客家话。他的身上“客家味”很浓,我作为客家人,同他谈话,交流,感到很亲切很投缘。杨天培性格豪放,为人通达,办事果断,但很细心。在管理企业方面有很强的本领和办事能力。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回马来西亚从商以后,在事业上做得很成功。令人敬佩的是,他除了经营自己的公司,目前还担任了许多董事长、会长之类的职务。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和隆雪客家总会署理会长。他说:“我很多商务活动都交给儿子去做了,我的主要精力是为中马友好以及客家联谊活动而‘打工’,忙得不得了。”他说:“为了推动中马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发展,我要经常去中国,一年要去多少回,记不清了。”他告诉我,他到中国去,都是为华侨华商办事,为中马友谊出力。包括一些企业纠纷等等,他都要去出面协调。他还告诉我,他作为经贸商会和友好协会的负责人,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国有政要来访或中国友好商务来往,都要他出面接待。中国的政要一来,他更忙得不可开交。比如前不久,他参与接待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来访;这几天又为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来访,忙得不亦乐乎。事实正是如此,那天,我亲眼看到,杨天培先生在为欢迎贾庆林而举行的“友好之夜”晚宴和晚会上,台上台下,忙前忙后,汗流满面。目前杨先生担任中马交流的要职,正在为马华经贸事业,为马华客家文化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实在令人感动。

在马来西亚商界,被称为“儒商”的拿督黄汉良是后起之秀。我们访马期间,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要数黄汉良先生了。黄先生不仅从商方面事业有成,而且是一个很有素养的艺术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吴静山父子在马来西亚的画展是由黄先生亲自策划和实施,始得于成功进行的。由于艺术鉴赏上的相互交流,我同黄先生也成了文友。在马期间,他把自己在各报刊发表的文章送给我。在他的文章中,我发现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很有文学才华,不仅对郑和很有研究,而且对中国画也很有鉴赏水平。

同类推荐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印度狂奔

    印度狂奔

    随着印度电影的迅猛流行,到印度去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有关印度文化的论坛、贴吧、小组和Q群也在不断涌现。印度政府更是在中国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去印度”现在已是一个热门和时髦话题。本书作者为印度文学专业毕业,他以一个背包客的身份,横穿印度,没有专走那些为众多人所知的大众景点,而是扎实深入到印度的最里层,选择的最为寻常的线路,走出了一份亲切、真实的感觉,体会印度最纯正的风情。九天九夜的“狂奔”加上丰厚学养作为调料,烹制出这道味道清新的印度奶茶。狂奔始于印尼边境的小镇苏瑙利,终于印巴边境的名城阿姆利则,像是一道刺穿南亚次大陆的铁线,串联起北印度的金三角,用最短的行程将北印精华一网打尽。
  • 塞上水乡·宁夏

    塞上水乡·宁夏

    本书内容分为宁夏概况篇,20世纪大银川篇,水利文化篇,宁夏回族篇、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篇,红色旅游篇,清真小吃篇,聊天篇,导游与导游服务以及歌曲篇十部分。
  • “老鬼”话新疆

    “老鬼”话新疆

    不错,凡是来过新疆并游过新疆的各方人士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是我却说,新疆是个“鬼”地方!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地势跌宕起伏,地貌奇异瑰伟。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海拔-154.43米的世界第二洼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俯仰相瞩,而它们的高度差,竟然是8765.43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曾是一句形象、贴切地反映新疆气候特点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
  • 白话颐和园

    白话颐和园

    从这里出发,可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这里漫步,可饱览京城宫苑的精华。“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额“颐和园”三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本书向你介绍颐和园各建筑的由来、风格特征,并娓娓道来与之有关的道教、神仙、佛教、名人故事。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也可供爱好北京宫苑文化的旅游者参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娱乐天下行

    重生之娱乐天下行

    一个原本平凡的宅男,意外走上了重生之路。优秀的条件让他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了信心。可是重生是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无悔吗?不!上天让现实告诉了他,即使是重生,未来依旧是充满了未知和意外的。命运的改变,一切依旧还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虽然主角因为梦想选择了明星的道路,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其他的选择。小说、商业、慈善、书画、甚至是医生等,他总会在人们需要他的时候,发挥自己所有才能。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众多职业上的明星,在人生道路上娱乐天下。
  • 烽火狼烟:谁主春秋

    烽火狼烟:谁主春秋

    公孙邈一句:“天下如棋局,世人如棋子。”便拉开了其麾下八大弟子纵横天下的序幕……世事如棋局:八奇,诸侯,群雄……到最后,都只是,随波逐流……
  • 我男朋友是杀手

    我男朋友是杀手

    男朋友是杀手怎么破??在线等!!急!!明明是个大BOSS却心甘情愿跟在咖啡店女老板身边,居心何在?当真相一层层揭开,谁哭谁笑?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 柯南之莫哀

    柯南之莫哀

    这是对柯南世界的幻想。这本书会写一些很开心很幸福的故事,不会黑暗,不会悲伤。因为喜欢小哀,所以才有了这本书。也因为喜欢小哀,想让小哀得到幸福,所以才会让男主和小哀在一起。柯南有小兰就够了,小哀交给我们的男主守护吧。莫哀,指的是小莫和小哀。这是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一起开心,一起幸福的故事。——————————————————————————————————————————————————作者君:本书有生之年向,极其偶尔更新。
  • 大龄剩女的真爱

    大龄剩女的真爱

    本小说写了大龄剩女是怎样度过她的艰难婚姻,受到了朋友们的排斥,后来她懂得了,遇见了真爱。
  • 清泫的神格

    清泫的神格

    清泫,意为清澈而晶莹,她是古神的后裔。神格,意为神明的品格,它令神长生不老。前人给世界留下的烂摊子,后人祸福中牵起的姻缘线。一本书,两个女神,你会喜欢哪个?友情提示:本文非套路文,剧情比较慢热,第一卷只是铺垫,第二卷才是正章。心急的读者可以看完第一卷序幕,直接看第二卷。读书群:239223056
  • 倚剑啸江湖

    倚剑啸江湖

    展开波澜壮阔的武侠画卷。在翠叶凝碧的江南风光中,也在车水马龙的闹市里,又或在千峰攢蔟、万壑争流的奇峰峻岭之上,还有那长烟落日、满眼黄沙的塞北,漫漫江湖路,少年侠士在踽踽独行,衍生着武林的风波、江湖的传奇……
  • 大唐秦国公

    大唐秦国公

    这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看主角和李世民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一起争锋天下!“老夫这辈子无憾了!”朱茂弥留之际说道。
  • 终极时空之十二时空

    终极时空之十二时空

    有光的存在,就会有黑暗……在时空之战即将打响之际,大东和雷婷奉盟主之令回到金时空,守护金时空,以及做好铁时空的后援工作。哪料,待他们离开铁时空不久,各个时空之间的连续便中断了
  • 皇上本宫不媚

    皇上本宫不媚

    大婚当前,女子在帷帐中惊呼,“你不是他,你怎么会这样……”最终心死如灰。为什么他喜欢的是姐姐,为什么他偏爱一个宫女都不看自己一眼,为什么她成了罪臣之女,为什么他轻易就将她转手送人,为什么要她死!既然让她逃出一条生路,那就别怪她藏刃倾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