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49800000019

第19章 梦里明月是他乡(1)

——访美纪行

一、飞向地球另一边

早春二月,风寒料峭。北京灰蒙蒙的天空,由阴转晴,露出了稀疏的阳光。我终于登上了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巨型客机飞往旧金山,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开始大洋彼岸的友好访问。

我这次能登上赴美的航班,心情确实是复杂的。长期以来,我总觉得,美国是一个看不清、猜不透、说不完的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是大起大落,像大自然中的天气那样,经常由阴转晴,由晴转阴。有时候有一点明媚阳光,有时候又布满阴霾,还不时有暴风骤雨。我生长在南方山区农村,同美国和美国人没有任何渊源和交流,对美国了解很少。解放前,我不知道美国曾在抗战时期帮助过我们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全国解放之后,我开始懂事,受到党的教育,知道美国是我们的“敌人”,是国民党的“后台”。伟大领袖要我们一边倒,倒向苏联;党教导我们,对美国要变“亲美、崇美、恐美”为“恨美、轻美、仇美”。那时我还不懂要把“帝国主义”和“人民”分开来看的道理,只知道“美国佬”是坏人,同过去称“日本鬼子”一样,把美国人称为“美国鬼子”,认为美国就是美帝国主义。除了知道它是“大坏蛋”,其他就一无所知了。我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

一晃就是二、三十年。一代人啊!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变策略,先是玩“乒乓外交”,然后就邀请基辛格、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建交,中美之间来往日趋频繁。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了,许多人都往美国跑,留学的,探亲的,访问的,打工的,许多潜在的“社会关系”都浮出水面,形成了一个“出国潮”。那时,我又萌发了“想去美国看看”的念头。

我这次到美国,是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应美国国务院新闻总署的邀请赴美访问的。代表团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袁志发先生率领,成员除我之外,还有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江西日报、深圳特区报、大连日报的社长、总编辑组成,翻译兼秘书长是本社外事局欧美处赵处长,共十一人。这在新闻界来说,就算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了。赴美的目的是新闻媒体间的交流兼采访。在我们赴美的前一天,即1997年2月16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建国饭店宴请代表团全体成员,话别送行。使馆的新闻官员大卫先生说:“美国方面对中美新闻界隔膜多年之后,此次大型代表团的访美是相当重视的。”我们到美国之后,从美方精心安排代表团的活动及与各界接触所提供的各种方便来看,均证实大卫先生的话是真实的、真诚的。

二、遭遇“美国生活方式”

我记得,我们在读中学和读大学时,经常看到报刊上批判美帝国主义和“美国生活方式”。但究竟什么是“美国生活方式”,除了对它进行咀咒之外,实际内容我一无所知。这次到美国,虽然进行了必要的思想教育,让我们提高“警惕”之外,但毕竟不能不接触“美国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遵照党的教导,对美国生活方式提高警惕,“拒腐防变”。

漫长的越洋飞行,在劳顿和清醒时,都不时在遐想。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接待方式,比如,什么人到机场迎接呀,什么人宴请呀,什么人接见呀,等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既然美方很重视我们这个代表团的访问,接待一定是盛情的。我记得,我参加新闻代表团访问日本、西德、泰国时,他们给我们的礼遇都是很高的。有鲜花、花环,甚至还有“红地毯”。有总理或总统接见,有高规格的宴请。不料,我们这次到达旧金山,走出机场后,冷冷清清,只有两位华裔小姐和一辆旅游大巴在门口等着我们。我突然一愣。怎么啦,美国把我们当成“自费旅游团”啦!连个低级官员也不来接一接我们。代表团成员都觉得很没有面子,有点受冷落的感觉。作为国家级的新闻代表团,怎么就两个年青女士来接我们呢?这时,前来接机的安娜小姐和杰妮小姐自我介绍说,她们是美国国务院的“合约翻译”,受命来迎接并陪同各位访问美国。她俩领我们上了停在机场门口的一辆大巴之后,便彬彬有礼地递给我们每人一本《访美日程表》和一份《书面欢迎辞》。我打开《欢迎辞》,一看是用相当饶舌的中文书写的,起草人显然对中文话语很生疏,或者是来自“台湾书生”的手笔。给我那份《欢迎辞》说:“缪俊杰先生阁下:欢迎莅临旧金山!竭诚希望由本中心所排队定的行程表能使阁下在美国的访问获益及增加了解。国际访问者中心系湾区的一个以服务、照顾因接受美国政府邀请而莅临美国的国际专家、学者、要员、名流、各项访客为己任的非营利机构。其经费来自私人、工商业者以及各基金会的捐献。服务人员是义务职。在美国社会结构中,义务服务人员,不分性别,不分国籍,不分年龄,各尽己力,各尽所能,服务社会各阶层,籍以增加彼此间了解与互信,本中心拥有之义务服务人员极多,为访客安排访问行程,观光旅游,提供交通,甚而在自家款待嘉宾。让我们再次祝福阁下有一个愉快的美国之旅。”这份《欢迎辞》是由“中心”负责人哈戴亲笔签名的。他的英文名字叫“FRANCESBARHOURHAYDER”。可是,我们自始至终没有见到这位哈戴先生。

我们开始有点意外。但在认真研究这份“欢迎辞”之后才明白:我们这次访美是“官方邀请,民间接待”。既然人家说得明明白白,“美国政府邀请”的“专家、学者、要员、名流”均如此一律对待,不搞“官本位”,不拘“繁文缛节”。

这就是“美国生活方式”。入乡随俗。我们只好接受这个现实,有什么气可生的呢?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访美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一位政府官员正式出面接待我们,甚至那位中心主任哈戴先生,也没有照个面。没有宴请,没有致辞,轻轻松松,自由自在。这同我们去日本、泰国甚至西德访问时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到上述国家时,又是总理接见,又是省长、市长宴请,又是警车开道,又是列队欢迎。我们在访问泰国南邦府时,甚至倾城空巷,仪仗摩托,警车开道,夹道欢迎,让我们坐着敞篷车“招摇过市”。在美国则完全两码事。每到一处参观访问,商定时间,坐下即谈,谈完走人,没有什么仪式客套,没有什么宴请,不互赠礼品,有时主人连开水也不倒,只随便告知:咖啡或自来水(美国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在何处,要者自取。表面看来,美国人很冷淡,不好客。冷静下来想想,觉得人家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才叫真正的“工作为重”,才是最讲实效的工作方法。人的生命,人的精力有限,何必要耗在一些毫无必要的“客套”上呢?这就是“美国生活方式”。

美国生活方式确实使人感到有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美国人也并非不热情。只是他们没有大慷国家之慨的“公费请客”。一切都是自己掏钱的。我们在堪萨斯时,无论在华人家里或者在美国人家里,都受到盛情的款待,他(她)们为我们准备的丰盛午餐或晚餐,也是相当破费的。不过他们都是自己付钱的。难怪他们到公众场合集会或聚餐,都是各人付各人的钱。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这就是不像我们“社会主义大锅饭”那样的“生活方式”。

我们遭遇美国生活方式,最使我们感到不便的是,从来没有人过问我们的吃和住。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官本位”的生活方式,对客人热情接待,就是让他们“住好”、“吃好”。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接待客人的方式则完全不同。客人到达之后,按照事先的协议规定数目,交给你一笔生活费,一切就不管了。你吃不吃,吃什么,住得好坏,完全没有人过问,一切都由自己决定,完全自由。我们到旧金山的当天早上,下飞机后,没有安排住下,翻译就领我们去参观,直奔金门大桥,连一句诸如“机上休息好没有?”“吃饭没有?”之类的稍许热情温馨一点的话都没有。安娜小姐和杰妮小姐接到我们之后直接驱车去金门大桥参观时,我们都已肌肠辘辘,很想吃点什么东西。可没有人发话。直到下午一点多,到了下榻的旅馆,才听到几句带人情味的话。第三位翻译桑娅女士见面之后问我们:“诸位吃过饭没有?如果饿的话,大家可以自由到附近的餐馆吃点东西。”啊,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美国人是不管人家吃不吃饭、睡不睡觉这类事的,因为他们认为吃饭睡觉纯属个人的私生活,是不需要他人提醒和管理的。不像中国的干部下去,到那里都要下面的人招呼吃饭。我们这些人在中国不算“官僚”,但按世俗说法,有的是副部级,大都是“地厅级”干部,到哪里还是有人招呼吃住的。来到美国,这才彻底打掉了官气,吃不吃由你。在桑娅女士的提示下,我们才赶忙到附近吃了一点三明治、热狗之类的东西充饥。这就是到美国后第一顿饭。有谁为你接风洗尘呢?

美国人是直率的。没有什么羞羞答答。第一件事就谈“钱”。到旧金山后第二天早上,桑娅女士陪着“国际访问者接待中心”的项目经理来见我们。主要是就我们的访问日程和经费问题同我们会谈。这位经理不是美国的“大鼻子”,而是一位非常秀气的日裔小姐,名叫雅田佳子。她代表“接待中心”讲了几句客气话之后,便单刀直入谈“经济问题”。她告诉我们,新闻总署已拨给代表团一行一笔经费,除了机票及其他开支之外,生活费用发给个人,由自己掌握,住什么房间,吃什么饭菜,由自己决定。雅田小姐还特别说明,新闻署拨给你们的钱,已经扣除了“税”,所以比原数目少了一点。这又使我们体验了一回美国生活方式:一切都要纳税。雅田小姐说完之后,便拿出一些银行储蓄卡分发给我们,并附有一份详细到近乎烦琐的表格给我们填。除了我们惯常填写的姓名、年龄、性别、国籍、民族、居住地、护照号码、身份证号码之外,还要填上婚姻配偶的状况。还有一个特别的栏目,就是要填母亲的情况(并不要求填父亲的情况),这样填下来,一切都显得很完备了。再加上储蓄卡要加上自己个人掌握的“密码”,谁要冒领你的钱就十分困难了。他们说几乎不可能冒领。这样一来,大家认为这笔钱是十分安全了。

美国人现在基本上都不带现金了。住宿、购物均通过这张“储蓄卡”付账。我第一次用这种“卡”,英文也不好,因此,除了饭店结帐之外,其他都不用卡,还是“傻冒”地使用从中国带去的那一点美元。我的想法是,到了快离开美国时一次将它取出,也不失为一种保全的办法。

当然,由于我们对美国的生活方式还不那么习惯,生活中也出了一点点小问题。我的“卡”上的钱在网上“丢”了一部分。我们的“储蓄卡”都附有一个小“记帐本”,每次结帐用了钱,都登在小本上。这样算下来,我至少还有六、七百美元在“储蓄卡”里,等待在纽约结房费时使用。不料,我在纽约曼哈顿梅菲尔饭店结帐时,总台经理说:“非常遗憾,先生的卡上已经没有钱了”。这实在是太意外了。我的“钱”怎就“不翼而飞”了呢?我立即请桑娅女士帮我联系,向银行查询。我的“MEMORANDCIM”几个项目是:DATE:2/18/97。TC:YAN,YUNYCYE,1D#113084;FROM:SANDYC。SPENCER,PROGRANOOFFYCER……下面是除纳税以外的钱数。桑娅女士立即拨通了银行电话,回答是:“这个帐号的钱被两个帐单提走了。”当时时间非常紧迫,我们马上要离开饭店上飞机,不可能再去详细询问了。于是,我把自己有密码的“储蓄卡”放在了桑娅女士那里,并把密码告诉了她。她答应一有消息就告诉我。

我在网上丢钱的事,美国的翻译们也觉得抱歉。我在纽约上飞机回国,同桑娅、安娜告辞,安娜小姐对我说:“这个意外事故,实在太抱歉了,希望缪先生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她的意思我听懂了,是说不要认为美国社会不好,写文章骂它一通。因为她知道新闻记者是不好对付的。我当时也确实不那么在意,便轻轻松松地说:“小事一桩,没有必要介意!”桑娅女士对我说:“我一定负责任地帮你找”。不知通过什么渠道,美国驻华使馆也知道了这件事。过了不久,美国驻华使馆托我的单位转告:“这笔钱还没找到,我们一定负责地继续找!”过了几个月,桑娅女士也从旧金山给我专门来信,说这笔钱仍然没有找到。以后有了消息会来信通知我。钱没有找到当然是一件憾事。但美国人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三、旧金山的奇闻轶事

没有想到,我们对旧金山的访问不是按预先规定的项目,而是从参观旧金山风光名胜开始的。

旧金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濒太平洋,三面临海,是美国西海岸重要海港城市,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旧金山,原名为“圣弗兰西斯科”(华人一直称为三藩市),是1847年墨西哥人以西班牙文命名的。当时只有居民800多人,翌年发现金矿,随着淘金热,移民蜂拥而至,形成城市,称为金山。旧金山是以区别澳大利亚的“新金山”而言的。

作为一个半岛城市,旧金山三面临海,市区面积水域占三分之二。市区与周围城镇以桥梁相连接。市内有大小岗峦42座,不少街道相当陡斜,从而形成了旧金山那种山水相连、风光旖旎的独特景观。

我们到达旧金山,行装未卸,安娜小姐便领我们去参观作为旧金山“风光名片”的金门大桥。她风趣地说:“雾中看金门桥是最美的,现在趁着有雾,我们赶时间去看这道风景。”

金门大桥,人们并不完全陌生。前几年,我们中国播放过一出电视剧,片头的图景就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那气势,那场面,令人震撼。当我们亲临其境,来到横跨旧金山湾的金门大桥时,确实为它的气势所慑服。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的大桥之一,也是近代桥梁工程中的一项奇迹。大桥雄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是太平洋旧金山湾的入口处,两峡陡峻,航道水深。大桥建成后,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我们在远处,就能看到耸立在大桥面北两侧的巨型钢塔。据介绍:钢塔高1124英尺(高出海面746英尺),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钢塔支持着两根直径各为36。5英寸的钢绳。大桥就凭借这两根钢绳高悬半空,钢塔之间的跨度为4200英尺,为世界大桥中少见的最长跨距的桥梁之一。桥孔高200英尺,又高又宽,最大型的轮船在桥下均能畅通无阻。桥面宽90英尺,有六条车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大桥造型宏伟,气象巍峨。

同类推荐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 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

    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欧洲古堡游

    欧洲古堡游

    本书介绍了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东欧等地区的古城堡,提供了332幅照片,并搜集了与古城堡相关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城堡趣闻、传奇等。
  •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自助游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自助游

    很多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梦想也就胎死腹中了。一个普通的内地中国人,如何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去实现这个梦想,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国内出版界近年来介绍国外旅游的书不少,但适合中国内地人真正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书基本没有。因为这类书基本没有提及如何解决签证和在国外食住行的具体资料,对我们自助旅游者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这是一本介绍一个普通的内地中国人在不跟旅行团、也没有特别背景的情况下,如何能完成比、荷、卢三国自助游的书。书中有笔者亲身经历的游记,更重要的是:到这三个国家自助游要什么手续?要有什么条件?最少要多少钱?旅行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本书都有详尽的答案。
热门推荐
  • 乱世小山贼

    乱世小山贼

    每一个朝代每个特殊时期,都会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并没有无所不能的超越当时的智慧,他们也不一定都是文韬武略的伟岸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也有可能只是个力求功名的寒门士子。国仇家恨风雨飘摇之时,人的本真就会展露无疑。一个无依无靠的乡下放牛娃,无意中被人逼迫背井离乡,迫于无奈置身贼窝,成了一名不称职的小贼。后得以逃出山寨,偶然间成了名商人。于乱世之中,机缘巧合之中得以掌管一府兵权,得罪于顶头上司又成了一介平民。但是并不妨碍他北上抗击鞑虏、南下荡平恶霸,西去扫清越人,终能于乱世之中保得一方平安。
  • 梦中寒青

    梦中寒青

    小姐,这到底是怎么了,小姐,你不是说过,你不是说有办法重振临清教的么,你不是说有办法的么,现在沁儿什么都不要,也不要小姐重振寒家,沁儿只希望小姐能好起来,希望小姐能陪我说说话。”沁儿趴在寒青怀里哭着哭着就晕了过去,温热的鲜血流过寒青手背。过了好一会,寒青抽出来被沁儿的头压着的手,抬起手,温热的鲜红的血从指教滴落,眉头难得地皱了皱,像是一个植物人终于苏醒过来了。“前世的是是非非,真的不能放下么?不放下又能如何,又能如何?又能如何呢?”
  •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殇兮

    殇兮

    超脱了六道轮回,掌握了洪荒玄黄,纵然跨越了时空界限,也逃不过天地之殇。残缺不全的魂魄,混乱不止的世间,凌乱不堪的记忆,他该何去何从?一个遗失了自我没有了魂的世界,一个天地无道术法混乱的世界,一个术士的世界。看他如何修十元,合太极;归无极,复本源;练鸿蒙,定寰宇。看他如何搅动天地,混乱世间,逆天改命,追寻先辈往昔的足迹,打破天地之殇!"
  • 特殊军皇妃

    特殊军皇妃

    林漓,最高特殊军指挥部军官,少校军衔,最高军事院校高材生,各项指标检测如下:实战度:五级指挥度:五级反侦察度:五级装甲步兵调遣度:五级森林险要处应对:五级只是穿越后,她在这个国度里是否能保持这样的成绩!!
  • 装在锦时

    装在锦时

    我在北京,每天跟大部分奋斗的人一样,面对工作的压力,领导的指责,生活的琐碎,厌倦了毫无存在感的生活。消极的情绪无处发泄,也跟大部分人一样,回忆起自己青春时的美好岁月。故事围绕主人公周围的人和事讲述了一段我们都有过的日子。缅怀、释然!
  • 凯源玺之恋爱篇

    凯源玺之恋爱篇

    在一个霜降的早晨,三位少年和一位少女相遇了,但是他们素不相识,就这样少女与三位少年擦肩而过,并遗漏了母亲送给自己的传家宝雪之恋在少年手上。三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三位少年把项链还给了少女,并成为了好朋友;少女本以为三位少年对她的感情只是朋友之间的,但是却没发现他们三个对自己的感情没那么简单................
  • 颜凝泪

    颜凝泪

    一次也许算作偶然的意外,慕纤桐来到这个陌生精彩的江湖。她会经历些什么?
  • 体,半导体

    体,半导体

    ”你怎么这么久都不来找我?就这么把我给忘了?不打算在联系了吗?“一个穿着性感的女人从后面环抱着男人的腰娇羞的说。”先放开我好吗?我们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男人的语气中充斥着寒冷就好像在和一个没有生命物品在说话。”呵呵,就想这么的把我忘记了吗?这可不是你一个人说的算的。”柔弱的气息中带着一丝的危险,说是挽留到不如说仿佛是在威胁。女人一边说一边用一只手探近了男人的裤子,而另一只手正在不着急的打开衬衫上扣子。“野子别闹了,你不是找我有事吗?”男人的脸渐渐扭曲,呼吸也变的加重了。“呵呵,你这么好骗吗?怎么?你怎么抖的这么厉害?”........女孩躲在衣柜了清清楚楚的看着外面发生的一切
  • 落华无声

    落华无声

    她和他,纠葛了几生几世,最后,是续了前缘,还是从此陌路?新手起步,作品以后会如何发展,我也不知。希望有人喜欢。嗯,不坑的,只是会更新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