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的母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们会不会像普通的母亲那样,给生病的孩子熬一碗热腾腾的粥?在孩子困惑、失意时,能不能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鼓励他、支持他?这样,只是做一个纯粹的母亲,可以吗?不!在皇宫里,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天性是注定要受到剥削的。因为,那里存在着太多的“斗争”。而孩子,可能经常会被当作一个武器、跳板或者赌注,用来换取自己渴望的东西。况且,皇帝的孩子,怎么可能完全置身于政治之外呢?那么,他们的母亲又怎么可能不沾到阴谋呢?
至于母子、母女间的相处模式,人人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活在残酷的宫廷倾轧里,时时面对争宠和争权的妃嫔们的母性不可能像寻常人家那样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清朝为例,我们看到,尊贵的皇子与母亲间的相处模式简直令人发指。清制规定,皇子自出生后即交于保姆照顾,然后再由保姆送到乳母手中。一个皇子一般有40个人伺候,包括8个保姆、8个乳母以及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灯火上人、锅灶上人等。皇子断奶后,去掉乳母,添加内监若干人,这些内监负责教皇子起居饮食、言谈举止、坐姿仪态及各种皇家礼节。他们看起来前簇后拥,可是却从未享受过母子间的温情。他们从小便很难与母亲亲近,只是在每年固定的时间母子会面,但即使见了面也无法多说什么。这种聚少离多产生的陌生,使得即使想说点什么也只能是些冠冕堂皇的“官话”。有人曾做过统计,皇子自出生至成婚,母子相见不会超过百余面;皇女情形更糟,自出生至出阁仅数十面而已。
在这样一种体制之下,我们可以想象出,妃嫔与皇子、皇女们到底能享受到的亲情,还不如平民百姓那般儿女绕膝、肆意欢笑的快乐吧?只能感叹,可怜生在帝王家啊!当然,即便如此,皇宫里偶尔也有些让人感动的“母慈子孝”的真实故事发生。比如,汉文帝与母亲薄太后,乾隆与母亲纽祜禄氏太后。
在这里就描述了29位皇帝的母亲——皇太后的故事。她们因为老公是皇帝,儿子又是皇帝,而母仪天下、尊贵无双。她们遭遇着不同的命运,进行着不同的选择。在国民面前,她们是“皇太后”,皇帝的母亲、天下的表率;在儿子、家国面前,她们又要拿出另一种不同的态度。比如,有的拿出女强人的专业架势及开阔胸襟,一心辅弼儿子的江山,呕心沥血,有功于社稷;有的政治手腕娴熟,大权独揽,影响力甚大,然而却功过难辨、争议颇多;有的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喜剧特点,一生沉浮不定,令人感慨;有的则权欲熏心、祸国殃民,遭后世唾弃;还有的空有“皇太后”的名号,却不是个完整的母亲,因为她们的身份只是顺应了政治的需求,等等。
翻开这些历史,我们陡然间发现,其实在男权的光环之下,有些女子的魅力依然遮掩不住。她们常处深宫,却有胸怀天下、匡扶社稷江山的气魄与能力。生死存亡之际、国家突变不稳之时,她们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以女子不让须眉的治世手段力挽狂澜。功成则身退,留给辉煌的皇宫一个坚强柔韧的背影。
其实,我们都有依赖母亲的天性。所以,如果你是个女人,就要成长为一个能够让孩子依赖的母亲,相信这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心愿。看过这些“母亲”的故事之后,也许会对你有所触动,历史的笔触从来都免不了带上后人的臆想,但它虽不是完全地实录,却总保留着绝大部分的原型。我们大可以由此去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和直到今天依然坚挺的慈母理论,或者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
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希望本书能成为你作为母亲的那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