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祸根
河中叛乱的平定极大鼓舞了后汉隐帝刘承祐的士气,但是在短暂的高兴之余,他也渐渐感受到了郭威的强大。对于皇帝来说,臣子太过强大无疑是一个威胁,而如果这位臣子还是一名武将,那无异于等同自杀。
郭威自从凯旋归来后,在军队中威望日隆,皇帝给他论功行赏他却一一推让,说这些都是手下人拼死拼活的功劳,并把奖品和战利品悉数分给了他们。在所有将士们眼中,郭威是一名赏罚分明、体贴下属的好领导,但在刘承祐眼中,这却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在效果上来看,刘承祐分明从那些将士们的眼神中看出了郭威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皇帝。
刘承祐心底生出了一丝恐惧,然而此时想收回兵权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东西你一旦交出去了,就再也难以收回。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将郭威调离京城,去边疆站岗。
具体实施方法是这样的,首先他收到边关一封契丹来犯的急报(很及时),其次经过商量(其实就他一个人)他决定派遣郭威带兵抵抗,最后无论边关有无战事,郭威就此留守。
就这样,战功卓越的郭威被小孩子的一道命令调离京城。
刘承祐的这套把戏自然瞒不过郭威,在他面前这个年轻小娃娃还显得太嫩。尽管如此,郭威还是立马收拾好行李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伴君如伴虎,有时候天高皇帝远未必不如身在政治中心。而后来所发生的事即将证明,郭威的离开是对的。
郭威走后,刘承祐的心里终于暂时放下了一块石头,但遗憾的是并不是全部放下。想当年刘承祐老爹刘知远临终前给他一共留了五位顾命大臣,除去郭威,此时在朝的还有四个。但真正对他权力构成威胁的有三个人,杨邠、史弘肇、王章。
这三个人与郭威比较,共同点是掌握的国家权力都很大,但是不同的也是他们最为致命的一点是,他们在军队方面没有过高的威望。
这就容易得多了,要解决这样的人,不就是埋伏五百刀斧手于帐后,以摔杯为号,分分钟解决的事嘛。这类事在历代评书戏说上,还真不少见。君不见后来的康熙智擒鳌拜乎?
刘承祐是这么想的,他也是这么做得。公元950年11月14日,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在上班岗位上,被数十名突然冲出的士兵,当场砍死。后经相关部门查实,此三人共犯谋反之罪,被皇帝刘承祐满门灭族。
好一幕精彩绝伦的暗杀场面,好一个单间粗暴的解决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要杀一个人从来不需要太多理由,从来都不需要。
就在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被无端杀害的同时,郭威已经在边疆站了一年的岗。自打来到这个鬼地方,除了吃饭上班睡觉,唯一的消遣就是去河边钓钓鱼或者偶尔去足浴店做个足疗。不要说皇帝诏令中的所要抵抗的契丹兵,就连契丹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过一个。郭威当然也知道契丹兵是不会出现的,但是事已至此,他还是只能尽忠职守地等了下来。
老天爷没有让郭威失望,最终还是让他等到了。然而,他等到的不是契丹军队,而是从京城传来的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就是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被杀。郭威震惊了,虽然他也知道这是迟早要面对的事,但是他万万没料到刘承祐这个小P孩下手是如此之快,如此之简单粗暴。很明显,下一个就该轮到自己了。但在此时,郭威仍然还不想做出过激反应,他还想再等等。
没过多久,第二个消息传来,而这次这个消息终于断绝了郭威所有的退路,彻底把他逼上了梁山。这个消息来自一封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