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期与当年汽车还需要手摇曲柄才能发动的时代是一样的……个人电脑还有待完善,也正如当年需要曲柄发动的汽车一样。笨拙的用户界面就是个人电脑的曲柄。为了使电脑替用户干活,用户首先必须学习一大堆变态的指令和操作。现在刚刚进入八十年代,就有许多厂商风风火火地搭上了这趟个人电脑的顺风车,有些还是很响亮的名字。这些电脑中,有的内存比别人大,有的则储存空间更多,有的是彩色的,有的则能显示更多列数字,但无论哪种都还需要一个曲柄来启动。”
有效沟通是一项成功的创新走向商业化之路背后的关键因素。乔布斯心中设想着用图标和鼠标代替原先命令行的界面,让电脑变得亲切友好。但他必须将这个想法“推销”给苹果的董事会。按照杨的说法,乔布斯的未来蓝图获得了成功,苹果高管和董事会为这个项目大开绿灯。这里有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如果乔布斯不具备将头脑中的创意变成可以成功说服别人的愿景的能力,那这些创意还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创新么?”当然,没人能说清答案,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一位卓越的讲故事高手,这些创意很可能就被永远埋没了。
我们管它叫作——iPad
在一月的一个雾蒙蒙的早晨,乔布斯在旧金山Yerba Buena活动中心做iPad的演讲之前,我站在大楼外面一边等待着演讲开始,一边在福克斯财经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与观众分享着我的见解。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今天上午乔布斯到底要掀开什么宝贝的面纱(虽然坊间一直盛传是平板电脑)。我也没有什么内幕消息与电视记者分享,尽管她一直努力地想从我口中套出些什么暗示。但不管这东西究竟是什么,我能预测得分毫不差的是乔布斯呈现这件新产品的方式,因为乔布斯之前的那些演讲已经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他会使用的策略。接下来的段落总结了乔布斯烹制iPad这道菜时所用的几个独家秘方。通过这些,他让听众欣然接受了这台苹果最新创新背后蕴藏的雄心壮志,体现出的优越性以及带给人的兴奋。如果一定要打赌的话,我会说乔布斯未来再发布新产品时,必然还会沿袭这些相同的方式。
一个能发在Twitter上的标题
就像本章开头所描述的,乔布斯用一句话概况了iPad,说它是“神奇和创新的”产品。这句话他总共说了两遍,一次是他刚刚走上台时,另一次是他留给听众作为结语说的。创新的想法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以往。消费者通常都会需要一些提示,才能真正理解产品与他们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乔布斯总能找到一句短小精悍的话来准确描述它的本质,轻松满足Twitter微博140个字符的限制。iPod是什么?“它就是口袋里的一千首歌。”Macbook Air又是什么?“它是世界上最纤薄的笔记本电脑。”短短一句话,包含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