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读书人”,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这样一幅情景:“手里摇着扇子,嘴里念念有词,轻步而富有节奏,眼神无视世事。”
“读书人”没有几个不会装的,即使表面不装,内心也装。
江湖中同样如此,孤客游风就已领教过。
孤客游风虽然书读得少,就大道理来说,他比任何人都懂!只不过,接触文字少了,你要他吟诗作对当然是不可能的事。
而颜宁,她和孤客相比就大大不同了。他的师父本来就满腹才学,加上颜宁也是天生聪慧。所以,诗词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师徒俩尽管相处了不少日子,孤客却从未听过颜宁吟诗作对。这也许和颜宁的性格有关,毕竟她年纪虽小,但处世方面却很成熟。
“银钩诗圣”也是一位江湖奇人,他一生酷爱诗词,随口而出的精品不知有多少?但他属于低调人物,所以并没有什么“传世”佳作。
大凡“武林文人”,他们一般都爱书喜剑。有些人,还会选择那一吹就让人断肠的长箫作为兵器。
但偏偏“银钩诗圣”与众不同,他从小就不喜什么刀剑之类。他随身所带的一副“银钩”,是用纯银加上“高科技”制作而成。钩长约有五十多公分,一旦施展开来,银光闪闪,有惊天动地之势。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纯银可以打造成兵器,为何当初不直接选用黄金来打造?那岂不是更加贵重?
其实,在众多的武林兵器中,纯银纯金又算得了什么?须知,很多高手手中的兵器,就属于“宝物”一类。
“银钩诗圣”一生喜爱洁白,“白”的颜色当然是他的首选。他的武学半属于“家传”,“银钩”可以说是他的“独创”。
他经常行走江湖,不平事也管了不少,所以在武林中也颇受人尊敬。
武林中人虽然在江湖行走的众多,但有时候想要碰个熟人也着实不简单。就像孤客等人,来来往往,却也很少相遇相识之人。
午后,太阳渐斜,林间的树影被缩成一团,形成了泼墨之势。
“银钩诗圣”禁不住诗兴大发,他双手五指交叉向外伸了伸手,头向天仰,一首既抒情又感慨的诗便脱口而出——
风光满少年,岁月不堪前。
何处无繁琐?昭昭日月闲。
“好!好!”
颜宁一听到此诗首先便大赞一番。
孤客对诗词不怎么在行,但也能品味其中。他一边鼓掌一边向“银钩诗圣”走去……
“银钩诗圣”见有人说话,一回头就见到孤客他们。他一下子说不出什么感受,只是“哈哈哈……”大笑起来并迎向孤客他们。
说起他和孤客的关系,追溯起来那也是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孤客游风路经一地,他亲眼看见“银钩诗圣”面对一帮匪徒,一副银钩左划右钩,把那帮匪徒打得跪地求饶。
但“银钩诗圣”最后还是放了他们,并没有赶尽杀绝。从他口中得知:这帮匪徒打家劫舍已久,但也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之中,大多来之底层,生活所逼才干出这样的勾当。
所以,自那刻起,孤客不但对“银钩诗圣”的“仁慈”起敬,更为他行事的心细大为赞赏。
从那刻起,他们也成了生死之交!
而今日,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相遇,这叫孤客怎能不兴高采烈呢?
他们两人忘情地拥抱在一起,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侣那般。颜宁在旁边颇有不自在之态,但她的内心却是开心的。
拥抱完了就必须回到“正题”,孤客把颜宁介绍给“银钩诗圣”,大家又客套了一番。
他们三人觉得这次的邂逅相逢极不容易,不痛饮几杯也说不过去。人生嘛,不就是那么点短暂的时光吗?
他们随便找了家酒馆,三个人入座后开始聊起家常。颜宁因为不太喜欢说话而只有静听的份,两个男人却拉长拉短,从天到地,从女人到男人,从江湖甚至到各门派……
孤客有这样的心情,不但是因为邂逅相遇“银钩诗圣”,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几天前已经打听清楚:“白衣虽然受了伤,但身体并无大碍。”
“女人啊女人,她总让男人为之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