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4000000005

第5章 突破首次事业危机

目前,我国人口高达近13亿,其中在校大中专生的数量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每年光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就高达一百多万人。若要评估一个如此庞大的教育团体的成效,必须有一套简单的评估系统才行;因此分数高低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以分数为评定标准虽然有点不尽情理,但面对着每年如此大量的毕业生,仍然不失为一种便利的方法。

对许多学生来说,学校似乎是他们的敌人。不过,也常有些学生却持着一种显著不同的看法:他们将父母的期望化为自己的希望,视教育为通往成功最快、最正规的一条路。他们虽然也会敌视学校,但是有一点相当不同的是:他们非常重视高分。学校成绩在他们心目中就如同一张安全卡,能够保障他们的工作安全——学位越高就越值钱。仿佛也提供了通往成功的门径,名望及高薪都呆跟着手到擒来。虽然这种态度到了现在稍稍有所缓和,这是由于目前在学毕业生数目急剧增长与社会需求降低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看法,使得这些情况与以往有所不同。不过教育仍然是青少年的生活重心,至今也仍然没有更有利的方法可以取代。

学生即使在游玩的时候,想要有所成就的压力也依然存在,通常他们游玩就是为了暂时忘却这种压力。学生就好象久经战场上的军人,在紧张的气氛下生活,迟早会面临考验,通过考验的就继续前进,否则就给抛在后头。但是,在接二连三的挑战之间,也必须要有松驰情绪的休息机会,轻松欢笑使时间容易打发,却也容易使他们忘了应该要紧张。

当然我们本书的重点在于人们职业生涯中必然会经过的几个阶段。但是早在他们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就已注定毕业后必然会遭遇许多不顺遂的事。但人们常有很好的藉口,故意忽略明显的事实。例如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成年人来说,至少从原子弹发明以来,核子毁灭的威胁就一直是个活生生的事实;但人们却漠视它,大多数的人甚至根本就忘了还有这回事,而将全副精神都放在所谓事业上。

有野心的学生视及格或是退学如同核子毁灭般严重。但是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通常也着去忽视这种危机;事实上,当和朋友在一块儿时,大多都闭口不谈成绩。这两种现象主要的差别在:很少父母真的认为核子问题已不存在,因为一想到这此问题,工作效率就会降低,甚至不想再工作,因此他们干脆不去想;学生则不太一样,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会压制自己对成绩的关心,原因是避免别人嘲笑,并且用以掩饰他们想一举击败周围朋友的欲望。问题是有时候长期下来,他们之中有些人会根本忘了成绩这回事。

简言之,本章的重点在于许多家庭的子女,都不知不觉地想让所有的人满意。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他们压制自己想超越别人的冲动,私底下却又梦想超越别人。他们对成绩漠不关心(其实是演戏),刻意避免使用一些学校常用的术语,这都是因为害怕自己和同伴不一致,显得太独特。结果,这些学生发觉当自己面临独立择业的时候,自己无法决定要选择何种职业并坚持到底。选定一个职业就表示忽略其他机会,他们会认为这是悲剧,因为果真如此,从此以后他就被其他行业视为局外人了。他们希望成为每个人的朋友,也希望自己样样精通,结果呢?他们反而扼杀了自己发展专长的机会。

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才不会那么想不开呢——一天二十四小时想着分数的事,”王娜在十五岁时这么说。事实上,她的确也不像是对功课很狂热的人。该交作业的时候,她会把功课做好;该准备考试时,她会为考试念书。除此以外,她表现得就好像学校只是一个社交的场合。“我每天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她居然轻描淡写地说道“就是和朋友聊天、交际,和各种朋友在一起。”罗非的态度和王娜差不多,就像他在十五六岁时所说的:“我不需要拚死拚活,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所以我总是有很多时间来做任何别的事。”在念中学的三年当中,由于罗非和王娜的聪明,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吸收大部分的教材,再加上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一番,他们两人的成绩平均都能维持在80分左右。

这两位聪明的年轻人都在一流的中学念书。早在他们念中学的第一年,他们就已学会摆出一副对分数毫不在乎的态度来。两个人都能随口吐出一长串他们同辈经常使用的“术语”,譬如“书呆子”、“蛀书虫”、“老师的马屁精”等,来形容那些认真上课、努力用功的学生。罗非和王娜都非常讨厌这些名称加诸于自己身上,他们觉得天下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此。就如罗伯所说的一旦你被冠上这种称谓,你就一辈子也甩不开它了。

光是避开这些名称还不够;他们甚至必须彻底确定没有人会在玩笑中这么称呼自己。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该采取什么步骤,来使同学相信他们和那群被嘲笑的人毫无关连?答案视他们是男或女孩而定。象罗非这个年纪的男孩最喜欢采用的伎俩是睡觉看小说。情况如下:当罗伯尽量试着表示他对学校一点都不在乎时,他会满不在乎地睡觉和看小说,而不管老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也不管同学对他是什么样的看法,更不管父母的教诲。

然而,如果他们对分数表现了过多的关切(考试期间例外),甚或在学期当中离开朋友一段时间埋首于书本中,则可能会遭到被同辈朋友排斥的命运。总之,他们为了迎合他们所交的朋友圈的朋友的需要,而对成绩不在乎,对分数不在乎,学着否认分数的重要性。而一旦开始这么做以后,他们发现自己较能不在意成绩的好坏了。

这样做和他们能否成功地从学校过度到社会上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着呢。因为一旦大学毕业,他们旧有的社交圈子就会消失,只留下从中学到的教训。可是以前的朋友还没有消失多久,一个不同的报偿就出现了——金钱。

象我们前面谈到的罗非和王娜起初,为了要使自己能与他们工作中的新伙伴打成一片,罗非和王娜故意忽略金钱的问题,但这一回,这样做却没有产生效果。接下来,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们却突然转变态度,变得只热衷于谈论金钱这个问题。和他们以往对分数表现出来的那种暖味与禁若寒蝉的态度相比,他们对钱这个话题所表现出来的率直态度,似乎显示出个性上的逐渐成熟。然而这种假设却不正确。

王娜获得文学学士,并在一家杂志社找到工作。七个月以后,她告诉别人:“现在人们很重视金钱和物质基础的作用,显然钱已是她最需要的东西。”在这时,还没有一群关系密切、有意义的同辈朋友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然而,她和罗非在财务上都开始有捉襟见肘的现象。念政治的罗非说:“我现在赚的钱根本不够维持生活上的开销。每样东西都昂贵得令人难以相信。”看得出来,他很懊恼这种状况。

无疑地,微薄的薪水使他们无法享受自己所渴望的生活方式。尽管家里会不时的寄钱来做为贴补,但距他们自己心目中所描绘的物质生活景象仍有一段距离。一些统计学家曾经说如果他们往后独立时的收入比不上他们的父母,这其中的差距会造成沮丧感的产生。现在学业已告一段落,罗非和王娜以往容许自己生活像个穷学生的藉口已不复存在;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沮丧。令他们感到懊恼的是,他们现在所走的却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而在这条路上,要一下子超越他们父母在物质上的成就,则是不可能的。

另一件令他们心中对钱感到不舒服的事是:他们无法逃避这个事实、过去,他们学到的事是:要使自己给另个朋友圈的人欢迎,就得假装忽略自己和其他同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现在,他们却无法再忽略掉钱这个目标。由于考试及学期报告只是一个时期的东西,对分数的想法可以很轻易地被打发掉;而钱却是经常需要的东西。就像王娜说的:“无论走到那里,身上都得带点钱。”这点使他们很快就看清一个崭新而又令人不愉快的真相:赚钱是一个寂寞到令人痛苦的追求过程。

令把工作当作陷阱

一般来说他们可以利用工资来想办法解决这种孤独感。除非了解他们过去生活中欠缺的是什么,否则是无法明白他们在开始工作的头十年内,强迫自己适应社会的情形。在学校里,他们赚到的是成绩,但是为了与一些老朋友亲近些,成绩可以放在一边;工作之后他们赚的是金钱,钱虽然不能弃之不顾,但是可以花钱接近一些新朋友。

张莉二十六岁时开玩笑的说她自己是时下流行的新新人类。而郑星则说自己也是一个爱赶潮流的人。类似这一类的描述是否只表示两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断地追求一些新潮的东西呢?也许有一部份是,但只是一部份。他们在闲暇时所表现的行为,绝大部份是为了补偿平日工作无法得到的满足感。虽然现在他们的努力可以换得金钱,而非只是成绩,但是金钱数目似乎不够,也许再多也不够;如果钱财是一种新的酬劳的话,很明显的,那报酬并不足用。

因此,在现代教市生活中扣除了房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后,剩余的钱很快地就用在买衣服、看电影、吃馆子、旅行、买CD,算之上,而他们却根本没想要清为什么自己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会花这么多的精力去追求这些?也没有注意他们自己所追求的和工作上的满足感以及本来的工作问题之间有何关连?

许多人辩称,他们没有必要热衷于自己的职业,想要在职业中获得满足是太奢望了。在作员工调查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要求的只是一个不太枯躁而待遇适当的工作。”不过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不论在学校或毕业后所要求的都不止这样。他们不是只想找一份工作,他们要的是事业,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职业。这目标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事实上比他们想像中还大。如果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达成目标,就会被迫从他处求得满足。他们也确实想藉着运动、嗜好来求得满足,不过效果不彰。这是一个和他们工作有关的危机,对于个人生活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他们不会同时从工作与爱情两方面去发展,却完全想从爱情上寻求满足。他们企图藉着人际关系来满足一切、而非部份的需要,但这个方法就是行不通!爱情所能提供的满足,和他们所积极寻求的需要比起来,实在太不成比例了。就算他们找到了意中人并且疯狂地相爱,却很可能只维持短暂的关系;所以,只有爱情没有物质基础是不行的。

因此如何消除人际关系的压力,使他们较能以自己的价值观过活,这是很重要的。当然目前,让人们所想了解的是,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往后如何危及个人的事业生涯?

我们讨论的这类危机,开始时是以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有害的三个阶段显示出来。第一阶段,这两个年轻人开始工作后,立刻就明白他们需要钱才能过理想的生活,在以前他们并不是如此。学生时代他们采取的方式和大多数学生相同:设法以手边能动用的钱过活,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那时候,收入的差距并不会使彼此之间产生太大的隔阂;但开始工作后则不然,收人的差距使人的距离愈拉愈远;学生的娱乐及服装都很便宜,而且同伴们对于金钱也都只有起码的要求,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拥有较多钱财是改善社交生活及婚姻爱情生活最好的办法。他们承认手边有现钱的确有助益,但并不像外表或其它事情那么有用。

一旦他们开始工作,看法就急遽改变。起初两年中,他们发现为了要打人适合的社交圈最急需的就是钱。如同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第二年说:“我的房子实在太简陋了,每一次想带较有身份地位的客人回家,都会觉得很难为情,但我现在就是没有能力改善。”还有很多人也表示同意地说:“你是知道的,现在要进最普通的舞厅就得花二十块到三十块钱呢!”甚至有人在毕业三年后深有感触地说:“这年头你得有钱才能去更高级地社交场所,才能够认识你真正想结交的人。”

追求完美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然而至少他们现在了解为什么失败——并非他们没花时间或没有兴趣,他们已尽一切可能也愿更进一步去寻求。事实显示,罪魁祸首就是“钱”。显然他们并不是很富有,这要怪谁呢?又是什么阻挠了他们取得发展声望所需要的资金呢?那当然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工作,于是就进入了危机的第二阶段。至此,他们不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同时也知道原因所在了。

这个发现自然影响了他们对上司的态度即加倍扩大了对公司的不满。事实上,在这段期间‘内“零参与”已转换成了憎恨;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工作缺乏激励性和吸引力这件事,已经无法再保持客观的立场了。他们将工作视为追求一切理想的阻碍,最后终于变得憎恨公司了。

有人在开始第二个工作后四年时将工作形容为“陷阱”、“监狱”,和“一个使我无法享受自我成就的苦差事。”甚至有人愤怒地说:“这是什么工作?什么也不是!既没乐趣也没有升迁机会可言。”若把这种抱怨的现象归咎于选错了工作,只要换换公司或甚至另选行业就能弥补过来的话,那是根本没抓住问题重心。事实上,有些人换工作的次数频率达到了令人撑目结舌的地步。在一些开始工作之后的头十六年里,每个工作平均只干了二十五个月。

当然在这里不是有意责难换工作这件事;有的时候,改变工作是相当值得的,但是,除非我们了解这些不断换工作的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态度?否则无法明白改变工作为什么对他们毫无作用。其实他们自己了解,不管换过多少工作,问题似乎一直紧跟着他们。

很多的人从第一阶段发展至第二阶段,从了解问题存在(钱太少)到责怪别人的过程也许并不重要,不过在这种案例中,这样做了像过河拆桥,无退路可走似的;因为他们开始轻视唯一可能解决他们苦闷的事——工作。

然而,在第二阶段的人通常把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搅混了,因此有些人就开始编造许多妙语来讽刺公司。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七年后说:“这公司根本不懂人才!”他以此解释什么减弱了他尽力做好工作的动机。四个月后,他又换了一家公司。同样的,还有人也将公司嘲笑了一番,她在毕业后八年说:“我待在这儿实在是浪费,这些人只会作垃级生意,我甚至不应该将宝贵的时间放在工作上。”

简言之,这两种人刚开始工作时,都没有能够和工作真正融合在一起;几年下来,疏离的程度渐渐扩大。虽然他们起初都说希望有个事业并且也有心要发展事业;但最后他们所有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寻找升迁的机会

前面我们讨论有害工作的三个阶段中的前二段,看来似乎有些沮丧,不过第三阶段可是令人振奋愉快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当然不会年复一年地只是舔着自己的创痛。对其中一些聪敏机智的人来说,这种作法未免太不明智了。相反的,由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胜利,他们将会决定正面迎接第三阶段危机的挑战——挑战公司工作制度。

有时候他们盘算着要如何挑战公司制度,才会觉得愉快万分。常见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外企白领吹嘘道:“我可以预知老板什么时候要来,他来时总是看见我在忙着。”她开心地笑起来,接着又说:“有时候我真想放个机械人在我椅子上,老板经过时能够骗住他,然后我自己溜到外边去玩。”同样的,还有些人也想出了另外一些刺激的小把戏来达到挑战公司制度的目的。比如一家公司在银行为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开了一个专为支付出差费及应酬的帐户,允许他每星期两次带客人到附近餐厅吃中饭,当然公司是希望他宴请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他却在三月时骄傲地说:“今年到现在为止,我请的没有一位是客户,也没有人查我的帐户收据,我只需在信用卡签单上填人适当的名就成了,真有意思!”

1.反其道而行

这种行为似乎有点恶作剧或恶意欺骗,事实上两种成分多少都有一点;但是他们这种作法却有一种逻辑上的错误,也就是反其道而行,这点值得我们提出来讨论。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必须有钱才能理想地生活,这是他们的目标;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却是本末倒置。换言之,他们因为需要钱,因此便想得到钱,至于他们是否应得到那么多钱,却是不在考虑之内的。通常,他们都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应比当时所得值得更多才对。既然待遇不如理想,他们就用一个别的办法来扯平即不必做得太辛苦;这样虽然可能无法改变收入,却可以减少投入工作的精力。反正要不要努力,决定权操在自己手中而非上司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各种外在条件的强烈改变,很多人都不愿意觉得自己是公司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如果要在公司待得愉快的话,至少得拥有一些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力,而保留部份的精力及熟忱使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控制权。“我才不让他们逼得我团团转!”一些白领在工作几年后说。还有人也觉得“我是我自己的老板,”他扶一扶领带说:“这个地方可不是我的全部生活。”关于他们几年来思维的过程,我们作了以下简短的摘要:

第一步:“我需要钱。”

第二步:“我应该值更多的钱。”

第三步:“可是他们是不会再给我更多钱的。”

第四步:“因此,我要减少我的工作量。”

这些言论都很坦白,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逻辑不但合理而且是正当的;就如暮去朝来一般,这种想法也是一步接一步的。而主要问题在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直线型想法,而是一种循环式的想法,因此这四个步骤无可避免地导致一第五步:“现在我需要更多的钱。”

也就是说,一旦对工作由漠不关心转变成习惯性的敌意后,他们能从工作获得的满足就愈来愈少。

这样的恶性循环使一些人将心理将益发不平衡了。他们会将工作视为浪费时间又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唯有不工作的时间才有可能是快乐的来源,一想到要浪费任何休闲时间,他们就会感到沮丧,甚至可能会大惊失色。我们观察那些投入工作而最终终于表现杰出的人,发现他们的情形和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人正好相反。

总而言之,实际上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后的十年里,只是反复地在这五个步骤的回路上打转,对工作不满的程度逐步增加,因此也就得拼命地寻求个人生活上的满足。

2.视工作为麻烦事

他们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他们认为是与公司之间的距离)倒使他们产生一种或许有用的观点。不象那些一味埋首工作的人那样见树不见林、看不清全局,董华与任媚就是远远置身于工作之外,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远景上。“我有个非常长远而伟大的计划!”董华常常这样说。他常为一个他认为能使他一夜成名的计谋而费心费力。任媚也一心一意要找出一个能迅速爬上晋升之梯的方法。基本上,他们视工作为麻烦事,希望能尽速地解决掉,并且认为:唯有找出一个能反抗并战胜公司制度的方法才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们两人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展开了攻击:服装及管理。他们对于工作的发展性,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时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这毫无意义。”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以及公司的努力都是徒劳。任媚谈到她的第三位企业主时刻薄地说:“即使公司明天就开关门,有谁会留恋呢?我可不会!”事实上他们是置身于工作之外的,而且与一般局外人一样,特别注意工作的目的。在他们的眼里,努力工作毫无目的可言;至于全神贯注于工作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

既然工作内涵已不重要,那就只有外表比较要紧了。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服装上面,这实在是一个很迷惑人的转变。起初如果我们假设:失去工作兴趣的人穿着上都会有渐趋懒散的倾向,但他们却并非如此。很矛盾地,愈是对工作不关心,他们愈是注意穿着,在他们以为:穿着是通往成功的秘诀。董华不止一次地说:“对我来说,注意这方面是很重要的。”而任媚更常说类似的话。

当穿着整齐时,他们看起来的确是引人注目。当然,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俩除了服装之外就没有其他条件可支撑他们了。私底下,他们承认已不再对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感兴趣,但却急着想要获得升迁及加薪。若无法以工作表现来争取,就只好以服装来取胜。董华甚至学会技巧地放松领带,他常幽默地说:“只要稍稍放松一点,看起来就像我正在非常忙碌似的。”

3.要求晋升管理阶层

当他们三十岁以后,就开始公开地谈论要如何在管理阶层中求得一席之地。“从前我无法作此要求,”董华三十二岁时说:“我那时看起来太年轻了。”任媚也觉得她已经到了可开始要求进入管理工作的年龄了。“你晓得,我在这儿也有好一阵子了,”她说:“我也该有资格作此要求了。”对这点,他们的看法很简单,年龄就是晋升的资格,工作了十年之久,现在该已够格晋升到管理阶层了。事实上,年龄资格是一张无形的赠券,价值每年增加,而现在他们准备用这赠券了。然而,尽管他们极力游说并且在外表上下功夫,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却几乎没有任何适合他们的升迁机会,这也是他们不时抱怨的话题。

虽然如此,董华及任媚在一连串的挫败当中也有一项胜利:十几年前他们对成绩不屑一顾,因而获得同伴的赞同。他们假装成绩无关紧要,经常与他们的一些朋友聚在一处,讨论如何打击学校考试制度。

试图在工作上反抗工作制度和在学校里反抗学校制度,具有相同的社会效益;我们猜想这些试图打击制度(任何制度)的人,是在寻求一个能快速增加报酬的公式或诀窍。但是,他们所作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这么有意识的。以董华及任媚来说,用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来作为报复薪水太低的手段是有意的;至于讲求穿着并且要求管理工作并不是什么有计划的行动。他们非但不曾察觉自己的行动,也不了解自己如此作的原因,只是潜意识中试图藉着快速爬升来战胜制度;这也是他们两人主要的中程目标;如果成功了,他们就会拥有金钱和地位来过自己理想的生活。“我能想见每天一早司机开一部豪华轿车来接我上班的情景,”董华三十四岁时说。

4.社交上的利益

当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之后,很奇怪地,他们便把一切的想像力及创造力都投注在寻求打击制度的方法上,而不肯专心致志在工作本身了。他们也很了解,成果很有限,但并不等于零。他们在某方面失败了,却从其他方面赢了回来。他们似乎受到了一连串事业挫折,但也获得了社交上的利益一可以拿自己打击制度的经验和同事及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互相讨论。

不管上班或下班休闲时,他们都成功地塑造了他们想留给人的印象。他们似乎很有野心,也认为自己的确是如此,这也算是一项胜利吧!至少他们把工作搁置一边也就避免了因工作而带来的寂寞,不然,也许就得孤独地追求自己的工作理想了。但很讽刺地,当他们和人交际时,寂寞却不期然地涌上心头,令他们苦恼万分。“我已经竭尽所能地去寻找同伴了但收获却总是最少,”任媚三十三岁时说。但最少他们可以得到部分补偿因为怎样与公司制度作对永远是一个可以和同事、朋友愉快地相互讨论的话题。

怎样选择你的职业

以上我们所举的例子代表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相信也能代表大部分的白领,但绝对不是说所有的工作者都跟他们一样,在以后几章里我们将看看其他几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不过,由于这种人为数从多,倒是有必要去了解能否定从他们的方法中学到些什么?

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工作是我们成年生涯中的主要部份。这虽然和早先的学生生涯有些共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却比共同点来得更重要。我们不必为了多数学生对于成绩感到漠不关心,或抱着但求及格的心理而感到悲哀。因为第一:学校生活总是短暂的,而且当时他们都只有二十出头;第二,同一时期里,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发生,包括体格的成长、性格成熟、社交、运动及才智能力的发展。当时,来自内在和公众的压力极大,但由于来自父母、老师、警察及同伴各方面的力量,这些少年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但是这些学生一旦完成学业,走进工作的行列之后,实际上每个人都退缩了。他们比大多数人所想像的,更得独立作战。那些父母健在的人认为:在父母的羽翼下(虽然他们往往不喜欢)好歹能保护他们免受伤害一也许在其他方面可以,但在职业上却不能。

在我国很多学生拖延到很晚才对事业作出相关抉择,甚至有许多人根本没作过这种抉择。抱着听天由命的心理,毕业后就开始工作;当时他们把自己视同大学新生,以为自己还有充分的时间去选择选修课,而不是在选择职业。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察觉这点,但是在工作十年之后,许多人仍然尚未决定他们的方向,仅有的结论是:“我一定要成功!”

但在那方面呢?

总括而论,有些人乐于将自己投入事业之中,他们把工作视为被他们的专业认同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些人为了使他们更容易被每一行业接受,花费了多年时间去逃避专业,他们都以金钱来衡量工作。在中学或大学里过份注意社交,往往造成日后地工作过度、甚至疯狂地以金钱为目标的缺点。谈到工作,就只联想到金钱上的报酬或需要。这些都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而当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变,又大大加快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这些社会变革,一方面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了许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比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以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

1.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

数年潜心探索,几载寒窗苦读,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它应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使情绪一落千丈。

2.艰苦奋斗面向基层的思想准备

大学毕业生将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可供选择的职业琳琅满目,但是,最需要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去。但由于基层工作往往较辛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常常使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国家号召毕业生去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很艰苦,条件简陋,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设的创业者,总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树,后人难乘凉。其实,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也正是前辈人栽树的乘凉者。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像海一样丰富。有人只能捞到海藻,要想到得珍珠,必须沉下去,基层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肥沃土壤。

3.超越所学专业的思想准备

“学以致用”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有要“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做好竞争的思想准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毕业生就业引入“双向选择”,必然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机遇。

5.健康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未曾经历过的情景,未曾相识的人,未曾接触过的问题,这众多的“未知”会使你感到不安、惶恐和焦虑。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则一定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从容地表现自己择业的愿望及敬业的实力,你可能会非常遗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机会。

在求职择业的大学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比如胆怯、自卑、等、靠、要,只图随心满意,不顾自己的差距。碰运气,书生气,夜郎自大,期望值过高,挑肥拣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这些障碍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必须及时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正是克服上述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健康的求职择业心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认识并接受社会现实。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正在实践中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上要了解自己专业(行业)内经营管理状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和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与上述事实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总之,了解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了解的目的不是研究、评价、批评、改造、指手划脚,而是为了接纳,为了适应。

求职择业不是凭理想去按图索骥,而是社会选择,优胜劣汰任何悔恨,怨天尤人都于事无补。

(2)职业期望恰如其分。每一个人对自己所求的职业都有一个希望,并且都盼望着它的实现,这种对职业的希望和等待称之为职业期望。

期望水平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的客观估计。期望水平越高,实现起来越难,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确定适合自己的期望水平,在健康心理准备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准备之一。

它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①择业目标的适当性。目标的适当,决定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者的钥匙。历届毕业生中总有一些人有求职择业之宏图,却无成就期望之果实,其原因不是没有知识和才能,而是没有掌握好这把钥匙,选错了主攻目标。

②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它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公众行为。

③择业者妄自菲薄和夜郎自大的情绪。妄自菲薄是典型的自卑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导致期望水平过高或过低。

期望水平过高者是想通过求职改换门庭,转变自己卑微的处境。期望水平过低者往往在择业时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的人甚至干脆放弃择业的自主权,听天由命,消极等待。

夜郎自大是典型的清高自傲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导致期望水平居高不下,以致于屡战屡败,最后精疲力尽,失去了最佳时机,甚至干脆放弃了谋职择业的主动权。

6.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择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他人卑躬屈膝,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我的情感体验,能独立自主地待人处事,并值得信赖。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自信源于自尊,自尊心越强,自信心也越强。在谋职择业中,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的品行和成就永远不会超越其自尊自信的限度。一个谋业者中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这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在择业中有一种失败,不是来自于他们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自身尊严和信心的表达方式。

7.承受与忍耐

求职择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久拖不决,有的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等待几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有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承受、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的来临。

8.挫折与成功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中大学生初出茅庐,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经验不足,求职技巧生疏,遭受挫折是屡见不鲜的。

战胜挫折的办法:

——在努力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同时,合理地认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要把学校、家庭、亲友所给予的尊重、爱戴、关心当成社会给予的最终认可,从而成为向社会索取的条件。

——要学会按政策要求办事,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而不顾国家的需要,否则会导致障碍性挫折,而且极易丧失求职择业的时机。

——求职择业既要克服依赖心理,又要力争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要主动与老师、家长和社会相配合,避免缺乏性挫折,保持择业的良好状态。

成功与挫折像一对孪生兄妹,对于每一次择业、两者的机遇都是50%,所以每个择业者要像准备接受挫折一样,也要准备成功。

①要有必胜的择业心态。

求职者要从容地面对每一次选择,机警、灵活地面对“考官”和试卷,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实力。

②要准备接受试用。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单位以求职者最严格的选择是实践考验——试用。试用期间,用工单位往往安排择业者一种或几种工作来考察择业者各方面的品质和能力。择业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平安地通过这最后一关。

③要及时办妥必要的手续文件。择业者被用人单位接收,要履行很多手续,办妥的手续要及时反馈、传送有关部门,避免贻误求职时机。

④认识新的角色。找到工作后,要研究所接受职务的特点,学习他人从事该职务的成功经验,以便恰如其分地把握它。认识角色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9.自费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1)充分理解“自主择业”的含义

自费生自主择业,意味着自费生在择业过程中是一个充分的权利主体,他可以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无任何约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就业市场求职择业,并且各级各类就业市场,服务机关和用人单位,要平等地接待和使用自费生,不得歧视和推诿。同时,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必要的时候要及时给自费生以指导,包括为他信推荐就业单位。

当然自费生在取得自主择业的自由时,也同时失去了国家给予公费生的那种保业保障。就是说,国家不包自费生的分配,自费生在奶大程度上是自己管理自己。如果自费生忽略了这个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明确这一点有助于自费生振奋精神,在学习时努力求学,求职时积极参与,认真推销自己。

(2)要有被误会、被歧视的心理准备

虽然自费生的入学成绩低于高考分数线,但不等于说他们的素质必然低于公费生,其在校的成绩和其它方面也必然低于公费。但是由于先人为主的心理和人们对自费生制度缺乏了解,仍然会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自费生产生误解。所以自费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敢于面对现实,也要善于面对现实,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打开就业的大门。

10.女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实社会问题,人们不再回避,它无法回避。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人单位由于片面追求人才的工作效率,而忽视性别平衡及女性在企业另的特殊作用。用人单位算小帐不算大帐,注意人才短期效益而忽略人才的中长期效益。

第二,限于女大学的身体条件的健康状况,一些急险重的行业以及个别具有特殊性质的劳动岗位限制招用女毕业生,使女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相对减少。

第三,“男尊女卑”的社会陈腐观念的影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都还有这么一些人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本来完全可以由女同志胜任的工作也不愿意招用女同志。在他们的眼里,女人就是看孩子、照顾丈夫,用不着出来工作,挣钱养家是男人的事。

第四,由于一些企业目前经济效益不高,有的甚至被兼并、破产,就更不愿意招用女大学毕业生。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岗位的劳动强度在加大,活动范围在拓宽,工作频率加快,一些女职工的不适应也越来越明显,致使一些单位不再考虑招用女职工。即使有些单位招用了一些女职工也并没有真正使用她们而只是当“花瓶”作摆设。

第五,女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第一个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都必须作出相应的心理准备——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明确目标,投入竞争。

(一)破除迷信,丢掉幻想

随着人才市场的形成,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和个人的保障体系,其中也包括择业自主和用人自由。失业将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所以每一个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不能再存在任何幻想,也不能迷信过去——把择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用人单位、学校、家长身上,这样只能使自己更被动,更自卑,更有依赖性,也更容易失望。

(二)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

破除迷信,丢掉幻想的前提是树立新的观念——把求职择业的基础力量从外界转到自身。因为就个人而言,我们不能强求任何单位接纳自己,强制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所以,与其花时间去恳求别人,去费心费力地调整别人,不如自己抓紧时间去充实自己,磨炼自己,使自己真正成长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

(三)明确目标,提高素质

既然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个客观存在,而且在一个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改变,那么我们就必须明确自我进取的目标,针对自身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来改造自己。比如作为一个女大学生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娇骄二气,克服自身怯懦、被动的性格。提高参与意识,并努力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勇气、耐力和灵活性。加强身体锻炼,形成良好的反应能力和自卫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使自己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自身的角色,从而具备与角色相适应的仪表,风度语言和知识能力。从根本上摈弃“男尊女卑”的自悲心理,建立起真正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相信同学们一量真正找到了自我改造的目标,那么距离成功就不会遥远了。

(四)积极参与竞争

无论准备得多少充分,不投人竞争就永远不会有机会。而竞争的法则永远是优胜劣汰。

充足的准备可以使我们自信,自信可以使我们在竞争中变得从容和有力量,而从容和力量又可以使我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才干,所以自信和参与是使我们成功的两个翅膀。

当然有竞争也就可能有失败,失败对于每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是一个通往成功的阶梯。每一次失败都会成功积累一份经验,如果失败以后放弃,则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果实。因此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切不可自暴自弃。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4

    人生哲理枕边书4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 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 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一生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分手、被背叛、离婚,重要的人离我们而去,失业,生病,穷困,等等给人带来伤痛的事,陷入失落之中。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地处理。“让我静一静就会好”“时间会治愈伤痛”“忙起来就不难过了”等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那段失落,只是转移了。这些方法并没有让我们与伤痛的经历做真正“了结”,于是心里有一个空洞,潜藏着隐伤。《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正确应对那些带来伤痛的事的方法,帮助读者在身体上、情绪上和精神上,与“失落”做个结束,发生当时来不及表示的。
  • 办公室那些事儿

    办公室那些事儿

    办公室不相信眼泪,办公室只注重结局。如果不明白办公室那些事儿,即使学富五车,也会感到怀才不遇,甚至被“赶出”办公室。在办公室的“激烈斗争”中,我们无需将别人踩在脚下,但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本书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经历。内容包括:与众不同的男孩、计算机天才诞生、哈佛过客、草创微软、IT帝国的崛起等。
  • 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本书主要讲男女青年在交际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分五部分:交际的基本常识、穿出你的酷、让友谊之树长青、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交际成功秘笈。给青年男女以借鉴,以指点,以些许的帮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好好生活,面向未来,可谓青春期男女孩子的百科全书。本书可读性强,集知识与学识一身,是一本上好的青春期教科书。
热门推荐
  • 承蒙厚爱之娇妻宝贝往哪逃

    承蒙厚爱之娇妻宝贝往哪逃

    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居然是个陌生人,这不是言情小说,豪门虐恋里的剧情吗?天啊!曾晓晓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就这么发生了…【不一样的豪门爱情】
  • 那年青春,那点事

    那年青春,那点事

    记录初中三年的那些美好时光。那时阳光正暖,微风正好,而且,你们还在身旁。时间,距离亦是无法隔断我们的情谊。那些年的那点事,把整个稚嫩的青春填满。不愿淡忘的那些年,永远怀念的那些年……
  • 度过星海

    度过星海

    不过一场度过星海,我在下或在上所遥望的,都是我曾经正在度过星海
  • 逆袭班长

    逆袭班长

    班长还需要逆袭,一起看究竟,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大罗记

    大罗记

    通明达,修性命,控天数,承天命,求长生,渡彼岸、、、、、、世间万物,莫不遵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轮回之数、、、、、、
  • 未来科技爽死你

    未来科技爽死你

    我是一位生活在2046年的记者,现在向你们报道来自未来的奇妙科技事件。
  • 狂妃粉嫩嫩:邪王,宠不够!

    狂妃粉嫩嫩:邪王,宠不够!

    《1v1,绝宠》她是丞相嫡女,本该有完美的人生,一步走错,步步是错。她待庶妹疼爱有加,庶妹却在背后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着她,害她逼死生母。她钟情三皇子,为了他甘愿付出所有,利用权势,助他登基为皇。他许诺立她为后,得来的,是他立庶妹为后的圣旨。原来一切都是阴谋,她不过是他们的棋子,她恨,无力反抗,最终病死。再次睁眼,她重生十三岁那年——天不亡我,死的就是你们!虐渣男,虐庶妹,虐姨娘,虐小婊砸——等等,我没说虐你,喂喂,邪王,别撩火!
  • 人生百忧解

    人生百忧解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医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文献,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深刻感悟,就当今人们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思想理念问题和心身健康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全书共101节,主要包括怎样感悟人生价值,怎样感受幸福生活,怎样保持良好心态,如何克服心理缺陷,如何缓解不良情绪,如何面对各种困境,如何抵御各种诱惑,怎样学会待人待己,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婚恋、家庭、伤病、事业成败等各种心理问题。本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在说理的同时例举了大量充满哲理的感人故事,对排解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维护心身健康,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适于热爱生活、追救上进、崇向真善美的各阶层人士新闻记者参考。
  • 蜜恋速递

    蜜恋速递

    什么鬼,一言不合闹出走?!信用卡通通被冻结,身无分文睡大街?!误打误撞与两大校草同居,心动瞬间数不清。半路又杀出花美男,原谅宝宝把持不住……玛丽苏?nonono,我们女主可是要当大总攻的料。热血青春,让我们一起嗨起来!
  • 不会笑的凤凰

    不会笑的凤凰

    她是《史记》太史公笔下颠覆天下的妖孽,在尘世间,却是倾国倾城,善良美丽的天使,穿梭大周朝血雨腥风的后宫,他的一颦一笑,构造了真命凤凰绮丽的上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