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生活在世界之上,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与卓越,每个人都企盼着拥有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美好的东西却总是那么难以拥有,或者说即使拥有一时,然而却随时也有失去的可能,让人总觉得不尽人意和一种强烈的不踏实感,这种遗憾和落落空荡的感觉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影响其事业、工作的每一次成功。这种不安全感,这种压力我们就称之为人生的障碍,在实际生活中它有着极其冷酷、现实的一面。
因此,人们必须认清人生中所可能存在的障碍,更了解如何掌握机会,跨越人生的障碍,预防挫折,否则一旦跌倒,就难再爬起来;更何况,同事和上司往往容易记住你曾经失败的事实。
工作的成功与否,除了经济是否景气的外在因素之外,内在的心理因素更占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为自己带来了名和利,他们的成功绝不只是靠运气。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许多人汲汲名利,但却因用错了方法而徒劳无功。不过,我们却可以预测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障碍,使得刚萌芽的事业能日益生长茁壮。一般人在事业生涯中所经历的都差不多,大多数人的经验也有不少雷同之处,在事业的路上,其实每一个人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孤独。
人们在每个阶段都曾面对不一样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自己已改变了。在二十多岁时,他们为了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和四十多岁时所采取的手段,必定完全不同;而他们在三十多岁时所说的话,和五十岁时所发表的言论,也一定完全不一样。如果让他们听听自己二十年前在办公时说话的录音带,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承认那是自己。
不只是人会随时间而改变,环境也同样地会改变。公司,甚至更重要的,整个世界都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变化,一般人整日埋首工作,很不容易察觉自己在工作上的进步,但实际上,正像他们个性和办事方法的改变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重要的变化已逐渐形成,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简单地说,这些人总以为自己仍是多年前的那个人,日日以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工作,很多事实显示却完全不是这样。随着年岁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有变化——或者说应该有变化,而且未来变化还会更大。如果他们能先了解自己以及工作环境将如何改变,就能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另外,他们周围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他们也有不同的期望。在某个时候,他们也许希望这些人有某种成就,但再过十年,他们期望的又是另一回事了。
假设工作者不能配合自己方向的改变,或职业上的需求,就会遇到障碍。根据一些研究表明,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人,对他们事业成败的发展有正确的概念。而大多数人工作生涯中的危机,都是可以预测而避免的。当然,每一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会以同样的方法处理同一件事情。但是从每个人的经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之处,从中撷取经验,预测并避免可能碰到的主要障碍。
让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回顾一下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涯中的主要障碍。最危险的一种障碍就是年轻人的哗众取宠——这甚至会使已到手的成功毁于一旦。人们在办公室的表现应该与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完全不同,但是现实中很多二十多岁青年,往往分不清其中的差别。人们可能不自觉地破坏自己的事业,或者他们有所知觉,但却无法自我控制,而越做越过分。这种过分的作为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得其反,使得看到这场戏的观众,忽视了他们真正的能力。
三十岁是一个充满希望及发展机会的阶段,而事实上也该如此,但个人事业成长的速率,或受雇于其他公司时升迁的速率,都取决于一个重要因素——是否能与他人合作。“同心协力”是事业上最常用、但却最难实现的一句成语;不过,不论是私人或公司,都不能忽略这个成语的重要性。在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将能了解到聪明、勤劳的人,如果不能和人合作,那么一切都会白费。这些人曲解了同心协力的意义,所以无法与人合作。
变换职业的问题在现代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各个年龄层的人,从二十一岁甚至更年轻,到六十五岁甚至更老的人却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过,从一个单位转到另一个单位,这个看来简简单单的举动,结果却不见得像想象中那么理想。今天想到要离开单位,觉得很高兴,但明天到了另一家单位,却说不定会更沮丧。大多数想变换职业的人,对目前的工作都感到十分的厌烦,所以只要一想到有跳槽的机会,就雀跃不已;但事实上,希望借跳槽而得的结果却很少实现,常常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不过,在变换职业前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例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新公司里有多少可以让我发挥才干的必要条件?人们常常忽略这个问题,因为很少人会静下心来想,他们现在亟欲脱离的单位,从前曾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使他们能有今天的发展。对老单位的厌烦,往往使他们忽略了新单位该有却没有的条件。我们看到许多代表性的例子,其中原本很有发展的人,跳槽时却往往摧毁了他们成功所仰赖的基石。所以,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文中第四部分,我们谈到四十多岁的阶段,是最容易迷失自己事业方向的时候。大家都说四十岁是“颠峰时期”,而四十多岁的人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他们最常发生的问题是从使私生活很愉快,却仍时时感到空虚和寂寞。到这个年纪,他们已累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但这些得来不易的经验,现在却显得十分肤浅,甚至有些落伍了。二、三十岁的人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出人头地;而五、六十岁的人则担心自己被淘汰,因此不停地鞭策自己更上层楼。但四十岁的人,却彷徨在事业的道路上,不知该何去何从。如果在此时走错一步,而铸成大错,那真是很可惜的事情,因为到此时,他已经投资了许多时间、精力在这份工作上,而面前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绝不是踌躇的时候。
如何肯定自己在这阶段的成就呢?四十岁的人,不但该审视自己的工作成果,更该看看同事的成就。在事情开始不对劲的时候,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和部属的关系,就会转变。这时候,四十岁的人就该警惕自己,早点找出毛病所在,以免迷失事业方向,甚至发生失去自我控制的严重后果。
第五部分的主题,是讨论五、六十岁阶段,在事业上可能面临的困扰。这阶段的人拥有年轻人较难得到的机会,人们会以不同的眼光看他们,有的人对这点难以释怀,其实从另一方面看,这反而可以说是优点。然而,他们这种无可比拟的稳定地位,却必须建立在对待同事的正确态度上。大多数五十岁以上,甚至六十多岁的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相反的,他们觉得自己多年媳妇熬成婆,当然有权颐指气使。于是,他们因而非常不悦地发现公司里比他们年轻、比他们有活力的同事,老是想逼迫他们早点退休。我们事业生涯中最后的十至十五年,可能工作愉快,生产力强大;但也可能是一段冗长乏味的过程,甚至还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决定的因素就在于个人对同事是否有正确的态度;这个问题虽小,影响却十分深远。
第六部分的前半段所谈的是自己创业的问题,这是目前一种重要的工作形态,也是许多人所向往的人生之路。不过,我们特别把它提出来讨论,是因为自己创业的人常会碰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个案的研究,并把自己创业的人与其他具有相同背景,但却受雇于大企业的人相比较,结果发现自己创业的人在许多方面都该借鉴于他们在大企业工作的同辈。这两种人所犯的错误,及所拥有的经验,往往来自完全不同的根源。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创业的人往往误用自己工作上最有利的优点——弹性,使得这项好资产反而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他们试图同时抓住好几个不同的方向,以便维持自己与客户的工作关系,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六部分的最后一章,讲的是成功而不自觉的人。
对这种人而言,他们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成就。那就是,他们成就越大,下一次所期待的就越多,他们活在不停前进的世界里,所以,如果有任何特殊的成就,只能马上将之抛诸脑后,并继续向前迈进。未完成的工作永远比已完成的成果重要,而不管多么惊人的成就,都只有等工作完成才算数;而一旦完成,这种成就会立刻被视为理所当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进取心强的人永远不停地在寻找新目标,而在每个目标完成之后,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期望,但长期下来,到他们事业生涯快告一段落时,危机就出现了,我们将讨论这种危机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及时补救。改变他们工作动机及记忆——的方法。
写了这么多,对本书的大概内容做了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总之,我们希望每一个人从本书都有份收获,战胜人生障碍,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作者
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