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成长的时期,人们会很自然的扩大他们从前的追求财富目标。因为在众多的机会中,分一杯羹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在整个经济或某个特殊单位成长缓慢的时期,人们通常会变得比较保守,希望抓紧眼前的工作机会再说,非经深思熟虑,通常不愿意轻易的更换工作。因为如同我们在上一章所说的,即使没有外来的阻力,更换工作也常会使自己已建立起来的关系嘎然而止,所以人们在更换工作之前都会做一番认真而仔细地考虑。
自圆其说
象前面我们曾提到的换工作的海涛、雪伦、邓立三个人当人们问他们何以在换工作之后,生意会下降大部分时,海涛毫不考虑的回答:“还不是因为那些家伙在背后讲我的坏话,要不然我的客户怎么会用这种态度对我?”雪伦更是肯定的说:“一事实上是有人在背后捅我。”邓立也认为:“既然我离开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有好话呢?那只会使他们相形见绌。”
如果我们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调查海涛、雪伦、邓立以及其他类似的情形,结果发现,这一类的情况确实存在,然而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严重。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离职者成为众矢之的情况,而有时候发动这些攻势的,也确实是一个人的顶头上司。不过不可忽略的是,上述的情况,在当事人仍在公司时就已存在,甚至更严重。同事之间常会变成竞争者,这原是很自然的事,关系程度或职务愈相近,这种冲突也就可能愈大。发生人格冲突也是极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天生就与他人水火不容。
距离,尤其是辞职之类的分离,常可以淡化这种冲突。为了证实这点,我们下面可以看一下海涛,雪伦和邓立的同事在他人离职前后对他们所做的批评。
结果显示,一旦他们离职,同事对他们的态度也立即转变;原本中立的人仍抱着中立的态度,有稍许敌意的人则敌意略减,但是原本怀有强烈敌意的,其敌意却会骤然陡降。换句话说,愈恨你的同事,在你离开后也愈容易将以往的憎恨一笔勾销。例如,当有人直率地询问最讨厌邓立的一位同事,他何以不再嘲讽邓立时,他顿了一会说:“我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过我想对我来说,他离开了最好。”
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其它许多的事例之中。很明显的,海涛、雪伦和邓立的说词只不过是自圆其说,而没有事实的根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客户不再上门呢?
日久情疏
当一个人换工作时,他所离开的组织并不会因此而支离破碎。要不了多久,他的位置就会被其他的人所填补。事实上,就在雪伦离开的第二天,所有她以前的客户都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是由雪伦的职务代理人周娜发出的,信中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并详列了公司目前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六个月后,当雪伦看到这封信时,她脸色大变。“在我看来,这简直有意吹嘘嘛尸她愤怒地说。她觉得那封信仿佛暗示了许多服务是在雪伦离开之后才有的。“我可以提供其中的任何一项服务,问题是客户并不需要。”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人离职后,他原先服务的公司所采取的行动,对他在新公司的发展有着虽然间接然而强烈的影响。
举例来说,在写出前述信函的几个星期之后,周娜又以电话与客户联络。在客户不习惯于改变,同时对原公司较熟悉与了解,再加上继任者周娜的聪明而愉快的态度等种种因素相互结合的情况之下,使得原公司大获全胜。
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为了自圆其说,或掩饰面子,离职者通常会把自己的失败归诸于其他人的中伤或诽谤。
某些情况也许如此;不过大多数的情形并非如此。我们并不是轻忽这些人所遭受到的挫折、愤怒和沮丧,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这些人并非被原本忠于他们的人所抛弃或背叛,而是完全被遗忘了。就连从前痛恨他们的人也渐渐不以为意了。从前的痛恨逐渐转变成为无所谓,怨恨愈深,消失得也愈快。在某些情况下,敌人甚至会变成友人。
归纳一个人在转换工作时,遭受挫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客户的惰性。
(2)客户习惯了原来的公司。
(3)原来的公司亦起而力争;他们企图保留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意。员工常会说上司和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的感觉上,客户是属于他们的,在和客户建立关系时,他们才是主角。然而,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商业化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有权做所有能够留住客户的事情。由于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他们也被认为是商业关系中真正的主角和负责人。
也因此,当一个人离开时,公司其他的人自然会视他原有的客户为公司而非他个人的财产。他们会努力保有这些财产,同时也有权利这样做。
摆出胜利者的姿势
在很多的调查中,有资料显示,最善于处理换工作时所发生的混乱的,是那些能让客户以及同事相信他是步步高升,而非只是换个平行的工作或甚至被罢黜的人。他们善于让客户产生一种先人为主的观念,不论事实是否如此。
林卫就是这方面的能手。才换工作,林卫就迫不及待的宣传他目前的公司有多好。当然时两家公司所知都不多的人,很容易接受林卫的片面这词,毕竟,只有他自己在两家公司都待过。
林卫固然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不过无可否认的,换工作成功的,通常是那些能够“引诱”客户,而非那些顾影自怜或责怪顾客不忠的人。温和的劝诱和商业式的诱惑之所以能够成功,而自怜的请求之所以会失败,其中的原因都和人们相信换工作应该是名利双收的偏见有关。
虽然口里不说,然而客户也都想知道,从这个人的升迁中,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林卫则显然会表现出他很乐于和他们分享所得到的名和利。只要客户能继续和他所在的公司做生意。这种情形和海涛、雪伦以及邓立所表现出来的困惑或不满比起来,林卫总会在时当的时候做出装模作样的夸大(“我目前所有的太棒了,我并不需要太努力去引起别人的兴趣。”)因而他常获得最佳的效果。
邓立等三人不自觉中所采取的“失败者”的方式,例如:“老天,他们居然会抛弃我,我该怎么办呢?”更使客户相信他们是每况愈下。邓立等三人所散发出来的抑郁和绝望,让人觉得就连他们自身也不相信自己能提供比以往更好的产品。
有研究显示了另外一个重点:愈早把想换工作的念头告诉客户,效果愈好。不仅是因为所有的客户都以能听到内幕消息为荣,理由是有更多的人相信,一个本来在某个地方待得很愉快的人,他的突然离开,通常是因为被开除。
当事人或客户在社会上的地位愈高,这种可能性也愈大。对于职位较低的人来说,突然决定离开某公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正如一位装配线工人所说的,“我想走就走,谁能管得了我,我倒要让他们瞧瞧谁是上司!”然而对于高收入、高职位的人来说,这种举动实非明智之举,“一个人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成果?”一家木制公司的副总经理说:“我不是没想过换工作的事,不过,我不会真的那么做的。”
“谁是上司”的问题,很少存在于高级管理人的职业生活里。他们已经超越了那种职位较低的人所常有的叛逆阶段。进一步来说,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爬上高位,他们更有待在那里的理由。一位四十一岁的中层经理人就说:“我可不希望从头再来一次,实在太累了,何况我也已经太老了。”
他们知道,在单位的阶梯每多攀爬一级,就意味着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相要得到它或保住它,就必须稳扎稳打,而不可轻举妄动。对他们来说,事业持续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因为如此,当某人突然离开某公司时,多半会被人们视为被开除的。
先发制人
因此考虑换工作的人,必须将这点列入考虑。人们多半有一些既定的偏见和看法,使得他们在还不了解某些事时,即刻下判断。一个人一旦突然离开某公司,再怎么做公开声明也来不及了。已经下了结论的大众,会把事后的解释当做是当事人为挽回面子的说词,以致欲盖弥彰。因此及早放出风声,先发制人,实在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该说些什么?必须视聆听者在组织层级中的地位而定。低层的人通常会认为是当事人自行做主离开,就算被开除,也是自身有意挑衅所引起的。对于这个阶层的人而言,说“我们上司真是个饭桶”要比“我不喜欢我们公司的政策”来得有说服力。
对中阶层的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事便是如何早日爬升到组织的上层;他们的态度也在无形中较接近上层的人。对这两个层次的人而言,最能效地的说词莫过于,“我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我。”
这种说词通常会引起中高层聆听者的共鸣,因为除了金钱之外,他们也都在寻求自我实现的各种时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但是除非找对公司,否则一个人很难能一展所长。即令是再健康的种子,也无法在贫脊的土壤林上开花结果一样。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找对人。当一个人和单位,就拿大卫来说吧,当他明白表示不满目前的情况时,他的立场就已经超越于公司之上了。更重要的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通常不是当事人本身,而是听到这些话的人。他们几乎都会鼓励当事人去,另谋高就。
面对这一群听众时,以指责自己的上司为换工作的基础实在是不智之举。在这些人的眼里,上司无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自己的上司不了是如此),既然他们能够夜以继日的为这样的上司工作,他们期望别人也会这么做。
把“不适合”当做唯一的理由,并使自己的抱怨保持模糊,有另外一个好处:有相当比例的人会认为那是因为当事人太好了,以致原公司容不下他。当然人们初次发现这样的反应时,都会觉得相当讶异,但当发现更多类似的反应时,我们可以分析产生这种反应的主要的两个原因。一般来说无处乎第一,在旁观者眼中,能够不攻击原来的公司或上司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操,这种高贵的情操,显然不像是失败者的作为。苛刻的批评原来的上司,在当时或许能够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但事后大家都会想,这么个俗不可耐的丑角,将来在新公司中恐怕也会自取其辱吧!
模糊的第二个好处是,它有让听众做更多的自我实践。一旦他们做了此类的自我实践,则对于当事人更为有利。他们的认同感会促使他们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一起来反抗公司。
简单综合本章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换工作时若能记住以下两点,必能获益很多:第一,事先让别人知道将要发生的事,而且愈早愈好。在在多数的情况下,应该避免公开辱骂或嘲弄原来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免话传回来后,反遭开除的命运。应使用较有技巧的说词,含糊的宣称自己和原来的工作不全,则常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万一仍想继续留在原来的公司,或被管理人员叫到办公室作解释时,也不至于太过尴尬。
第二,务必要让客户觉得你换工作的原因是另有高就,不仅待遇转为优越,职位较高,新公司的品质更优于原有的公司。这会使客户兴起“分一杯羹”的念头。对于新同事敬业精神或专业技能的赞美,如“他们真的自成一格”或“他们实在有一套”,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处于换工作的人生之路上的每一个人不妨尝试着这样去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