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4000000011

第11章 脱颖而出的技巧

显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三十岁以后正是人强烈要求脱颖而出的时候,而且,这个时候机遇也多。当然,当机遇来到时,剩下的工作就是奋斗。

然而很多人很多时候看到机遇到了,容易陶然自得,以为成功就在手中。

其实不然!

所以,在此我们要警告所有想脱颖而出的人,千万不要轻视自己在奋斗中所犯下的(人性和工作)错误,并且要毫不犹豫地、勇敢地克服它们,并且掌握一些脱颖而出的技巧,唯有这样,你才会成功,才会最终真正地从同事中脱颖而出。

谨慎决策

决策是什么?就是你对你所从事的事业的“决定”。

决策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你给你所从事的事业的命运“定性”。

决策成功了,事业就可能成功;决策失败了,你越努力将失败得越惨。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对自己的决策千万要慎之又慎,不要太相信自己,也不能太相信别人的煽动。唯一的方法是理论上的论证和细致的市场考察,还应当冷静一段时间,反过头来看看你的决策是否可行。

否则,在动手之前,你已经失败,你就是竞争中最可怜的人,并且不值得同情。

因为你做的事用两个字即可概括——失败。

打败心理上的七个敌人

(1)认为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失败过,下一步必定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到来;或者以为自己汲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自己不可能失败。

其实错了。

不要轻松地看待失败。失败绝不是好事,它不仅给人带来痛苦,而且失败多了,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或称心理暗示,它容易让人们总是按照失败的思维去考虑成功的事情一—即使心里想到的是成功——所以以为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深刻地反省失败的原因,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总是做得不够。例如,有人一遇到失败,总是以“那次不过是因为……所以才……”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其实是原谅)自己的失败。结果使失败只成为自己失败史上的一个个记录,而没有变成“成功之母”。

(2)以为人人都能发财

有人认为发财难,有人认为人人都能发财。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往往不太自信;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往往过于自信。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创业。而后一种观点更危险——这种人大都有一些气质,思想也比较开放,但他们往往把做事看得过于容易,从而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例如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很走红的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来信,自称已经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其实这怎么可能呢?这迫使中国科学院不得不在一些媒体上登出启事,奉劝那些数学迷:“如果你连微积分都不曾学过,敬请不要研究这样高深的课题。”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任何事,热情和自信都是必要的,但过分的热情和盲目的自信,容易使人们忽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更容易使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值过高。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3)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配合。如果忽视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存在,只能失败。而优秀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应该重视成功的外部条件。否则,在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一般而特别重视外部条件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4)总以为“好酒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在商品社会中的欺骗性非常大。事实上不论是好商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宣传出去。否则那巷子肯定会成为“它”的坟墓。

美国万宝路香烟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万宝路”产生于1924年,当时是一种女士香烟。但女士们反映白色的香烟总是使女士粘在上面的口红非常醒目,很不雅观。万宝路公司于是改变策略,以粗犷的牛仔作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形象,用来吸引男士。万宝路从此风靡世界,以致全世界的吸烟者每抽4支烟,其中就有1支万宝路。后来,万宝路公司搞了一项调查,为吸烟者们提供简装的同样质量的万宝路,吸烟者们却反映感觉与盒装的万宝路大不相同。

其实吸烟者感觉出来的只是在心理上所接受的万宝路广告的滋味,而不是香烟的滋味——这个例子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5)总以为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其实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的“东西”,只能是那些质量优秀的“东西”。对于不好的“商品”,广告顶多能带来一时的效益。如果你想要永久地占有“市场”,必须是好“东西”和广告的结合。

(6)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市场复杂而多变,付出虔诚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局,这并不罕见。如果轻信耕耘与收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次失败就可能挫伤创造的锐气,在往后的日子里,失败就会不请自来。

(7)总以为无商不奸,所以就“每商必奸”

传统上轻视商业的中国,流传着很多对商业和商人的不公正评语,长期以来,害人非浅。就比如“无商不奸”这一句话,它一方面使人们对商人产生偏见,另一方面挫伤很多人经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经商的人在心理和品格上产生误导,将他们导向失败。真正的商业,是人们性格和智慧的较量,而不是人们劣根性的角逐。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去从商,最终必定会倒大霉的——它已经不是失败,而是完蛋!

有一句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市场上也是这样。

虚实的辩证法

(1)事业派生于思考,进步来源于想象

很多人对做生意赚钱这样的事,不是心存偏见,就是理解太浅,总以为经商只要按部就班,埋头苦干,是实打实的事。所以,对那些很有思想、爱出点子的人非常反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都是在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本事。

这就错了。

原子弹不是想象出来的吗?

飞机不是想象出来的吗?

当然,想象只是基础,最终要通过劳动才能成功。但是,在创造的许多方面,想象和思想往往更重要。

(2)务虚之后务实的步子必须紧紧跟上

普通的中国人要做生意赚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重视务虚。也就是说,在你准备做某件事之前,都必须进行调查和论证。召集你的亲友,把你要做的事的可行性及市场的各种可能,都非常扎实地研究无数遍,直到确信有100%的可操作性之后,你才可以拿出实施方案,这时你的市场胜算才可能达到60%。

第二,之后就需要务实了。务实最忌讳的是大而空、粗而糙、杂而乱。既然是务实,就必须摒弃想象,而发挥经验的力量。首先把办事的总体步骤准确地确定下来,然后把可能遇到的一切细节及应对的办法列出方案——这就是实施方案——这时候,你也许会发现,你所要做的事,在市场上已占有40%到50%的把握了。但一旦真正干起来,你会发现“更难”。正因为如此,你才可以大胆地去做。因为,这才是做事的感觉。

(3)总能看到困难是最成熟的状态

即使经过扎实的论证,操作起来仍会问题百出!

这说明,你没有忽视创业中任何一个细节,你已经有可能把方案中那百分之几十的不可靠性通过努力加以弥补,你一定能行。

因为,你的方案已经成功,而在这个基础上,你从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越多,实际上接近成功越近。

就像很多人评价他的同行:

那是一个做事的人!

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呢?有很好的合作者,还有什么做不成呢?

谋事在己,成事在人

(1)成功者追求的总是“成事”二字

做任何事,成事就意味着成功。但成功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成功,而不是事的成功。策划好一件事当然需要才华,但这与成功相比,总还是容易得多。成功需要什么呢?需要人。不仅是自己一个人,或者自己周围那个小小的团体,而是很多很多的人,其中既有自己的合作者,又有自己的同伴和下属。所以一个抓不住人的人,也就抓不住成功。

(2)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通晓人性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可能是世界上最通晓人性的人了。他不仅在实业上成功,而且是成功学的鼻祖。当今世界上,因袭其理论的著作铺天盖地。从西方到东方,几乎每一种语言都有他的著作的译本。他从人如何成功的角度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成人教育的方法,从而使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遍布全球,多达1700多所。而接受过他的理论教育的人,不乏各界名流、各国军政要人、内阁成员以及总统这样的人物,当然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富豪。由于他的启发,越来越多的人大脑中都萌生了成功梦。

但是,卡耐基关于发财的秘密却是“人”。

“一个人要是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能比一个总要求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要多得多。”

这是卡耐基的一句名言。

(3)以我为中心是我们人性中最大的缺陷

可是,人类却有一种几乎是天生的缺陷,就是对“我”过于关注,从而导致成功者总是少数。世界上有一个统计数字,在每500个电话中,“我”字就被使用3950次。所以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我曾经有朋友,一家著名文学杂志的主编,曾这样对他的学员说过:“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别人就不喜欢他的小说。”他这里指的不是别的,而是说一个作家如果不喜欢别人,他就必然会把这种人性的弱点带到他的小说中去,那么读者读了就会很反感。

所以卡耐基总是劝说一个企图成功的人:“要学会微笑。”

所以,中国人也常说:“和气生财。”

这是什么道理?无非是强调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紧紧地抓住跟着你干事的那些人罢了。

(4)人们在赞美中会获得无穷的工作热情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所以,很多成功者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想做大事的人,或者一个想做群体事业的人,或者一个想做领导的人,他最需要的才华不是他的业务能力,而是他“粘合人”的本领。

美国商界年薪超过100万美金的人并不算多,但其中有一个就是查尔斯·史考伯。他曾被卡耐基聘为总裁,他这样谈过他被器重的秘密:

“我得到这个位子,主要是因为我跟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有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员工发挥最大能力的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们。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了。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而讨厌挑错。”

“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大人物,不过还没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赞许的情况下,而是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得更卖力、成绩更佳的。”

而卡耐基在他的墓碑上都要称赞他的伙伴和下属:

“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么与比他更聪明的下级打交道的人。”

(5)请肯定你的合作伙伴吧

上述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起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论:

要想成功,你必须在肯定对方能力和品格的前提下,紧紧抓住你的合作者和你的下属,尤其是在事业最关键的时刻。

学会算账

(1)算账不是简单的算术

这里不完全指经商,算账也不仅仅指计算收入和支出等财务账。

算账就是计算自己的利益,也包括计算你的竞争对手和合作者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只算自己的账,他必定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因此而伤害别人,他将失去更多。

而既计算自己的利益又计算别人利益的人,必定是一个脑子清楚又心胸通达的人,他知道怎样做对自己不利,肯定就不会去做,他知道成功与富有从来是大家的事,所以将会有很多的合作者。

(2)算账的基本原则

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道德性,从来是合作的永久基石。

利益占有的公平性和道德性,更是一个人在市场上立足的基点。

(3)不会算账的人做事业是肉包子打狗

边里说算账,指具体的财务账。一个不会算账的人搞事业,纯粹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要有清醒的经济头脑,还应当有一个很好的会计师。

这个会计师最好就是自己。

一个不懂财务的人,最容易掉进的失败陷阱便是他的会计给他布置好的那个让他根本觉察不到的“局”。

所以,除了自己懂财务之外,必须选用对自己最忠诚的人来作会计师。

警惕人际关系中的隐患

(1)首先要警惕自己的优越病

如果自己是个头儿,比如是一个公司的经理。

出于人性的弱点,任何人做领导的时间长了(不管是全民企业的领导还是私营企业的领导),都容易沾染上下面这些毛病:

自觉高人一等

喜欢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坐享其成。以减少与员工的接触等形式,来营造自己神秘的氛围。喜欢以豪华轿车、漂亮住房、华丽的办公室、漂亮的“小秘”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不管社会影响和企业实力是否允许。

个人主义膨胀

只顾及个人利益、地位和尊严,以及自己对外的老板形象,再不像创业时期那样顾及员工的利益。只在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时才坚持原则,或者只维护经常在自己面前说奉承话的员工的面子和利益,而不关注大部分员工。由对经营的操心而转为对个人地位的关注。总希望自己扬名,从而忌恨下属中有能力的人。

傲慢自大,口出狂言

以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能力超凡,轻视企业各方面的业务骨干,甚至轻视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同伴和朋友。谁爱提建议,就认为谁不自量力,或忘恩负义。不分年龄和性别地骂人、训人。反对提意见,死不认错。常常威胁要开除或真的开除员工。对失误不承担责任。

言行浮夸,好大喜功

喜欢滔滔不绝地说话,信口开河,好像什么事也能办成。爱许诺,但很少考虑兑现。爱听别人吹捧的话,脸不发红心不跳。开始热衷攫取名誉,开始附庸风雅,开始喜欢新闻媒体来捧场。开始乱花钱,开始吹牛,开始蔑视一切,开始敢答应一切。劳动者出身的,开始轻视劳动;知识分子出身的,开始轻视知识……

此外,还有热衷于同官场打交道,生活腐化等等。

上述就是很多人在事业发展比较顺利的那个阶段的“优越病”。

这种病可怕就可怕在总是发作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夕,而且发作的速度很快,让你猝不及防。并且,它毁掉的不是一名创业者,而是一个事业;它毁掉的也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另外,这是一种通病。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做事业的人都可能得上这种病。所以,要百倍警惕。

(2)要警惕中层干部欺上瞒下的行为

在任何单位里,中层干部都是关键。创业之始,他们往往是最得力的干将,但随着事业的发展,随着时间带给每个人的麻木症,一部分中层干部会染上一些毛病。例如:

对上趋炎附势,溜须拍马,阳奉阴违,抵制、对抗或欺瞒;对下冷漠、傲慢、欺诈。对上对下共同的一点是开始挑拨是非,拉帮结派。

他们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在单位未来的前途,而对单位的责任心和工作干劲相应就小得多了。而且,由于中层干部对上上下下掌握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最容易胳膊肘子往外拐,在合适的场合和条件下出卖自己单位的利益。为此,他们很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全体的利益。甚至出一些似乎对自己单位有利的坏点子,以诱惑领导犯错误。

如果是这样,你的事业就危险了。

所以,在成功前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作为一个事业的领头人,不管你对你的中层有多么信任,你必须警惕你的中层,你必须让你的中层在你的严格监控之下为你卖力。你必须想办法使他们更信任事业的前景,并比事业之初对你更加忠心耿耿。但你千万不可在最关键的时刻(尤其是在与市场对手竞争的关键时刻),对你的中层放权太多。否则,他们中的某一个人一旦以某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出卖了你,你就将一败涂地。

所以,有人说,精明强干的中层,既是攻击对手的利器,也是埋在自己身边的炸弹。

(3)警惕员工不像创业之初尽忠职守

任何人所创建的事业群体,它的基本力量就是单位的普通员工。

在事业发展阶段,普通员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麻木而彷徨;而在事业成功前,普通员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油滑而懈怠。艺其实这就是失控状态,而恰恰这两个阶段都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时刻。

作为一个事业的领头人,你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办法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第一,必须通过各种办法,使所有员工相信你的事业的前景一片灿烂。

第二,必须通过各种办法,使员工不断地加深对你人格的良好印象。

第三,必须在各个方面真切地关怀员工的生活,并使他们在收入上基本满意。

(4)管理自己和所有员工最好的办法

第一,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强员工对你的人格和事业方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在事业开创之初直到最后,一直给员工有效地灌输关于角色的观念。

第三,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有一个著名的成功者对角色的内涵做过这样阐述:

“角色是和一定的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是占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规范,如应尽的义务、能享受的权力等。角色还规定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心理成分。”

第四,从自己做起,培养所有员工对本单位的忠诚度。也就是说,从自己到每个员工,都能把单位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那样去尽心。以此作为大家共同的思维方式,互相不断得到理解和沟通。那么,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

(5)三个用人不当而失败的例子

和看法不一致的人共事,只能导致失败。

有一个叫王建国的年轻人,热爱田径,尤其对跑鞋很有研究。他找到在一家公司当会计的叔叔,谈了他想找一家公司合作制造跑鞋的想法。他叔叔一听,非常兴奋,立刻找到老板,三人一谈,合作的意向就达成了。由于看到跑鞋的利润比较大,所以,公司就改成了一家专做跑鞋的公司。王建国任总裁,他叔叔任总经理,那个老板则还是老板。

这家跑鞋公司很快赢得了市场,就在这时,他们三个人在进一步的投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王建国希望投资于更先进的跑鞋的研究;他叔叔对5万元的年薪非常满意,不想再冒险开发新产品,反而丢掉既得利益;公司老板想投资广告和扩大生产规模,以借公司的好势头,大发一笔横财。

三人意见争执不下,刚刚红起来的一家公司只好分成三摊。结果,三家公司同时完蛋。

重才轻德,事业受损只是时间问题。

华北文化艺术公司招聘经营人才,由老板亲自主持。老板从来热爱人才,所以一看到一位姓董的年轻人,就喜上眉梢,当即拍板聘用。小董果然能干,他不仅有大学文凭,而且有在商场上摔打多年的经验。

小董被聘为经理后,对老板说:“老板放心,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老板立刻给了他很大的权力。上任不久,小董便提出要倒卖汽车。老板说:“这超出经营范围了。”小董说:“现在开放搞活了,除了毒品、军火和妇女儿童不能买卖之外。还有什么不能买卖呀?另外,正因为汽车是专控商品,所以这宗买卖利润才大呀。”又说:“我在商场折腾了这么多年,做这点小事还不至于出差错。再者,即使出了事,责任也是我的,有什么我都会替老板您担着。”老板答应了。

小董干开了。几百万元的资金流水一样花了出去。老板根本没有想到,他亲自聘用的这个经理,用这些钱的一大部分在外边做盗版光碟这样的非法生意。

小董赚到了一大笔钱。但是,有关部门找上门来了。这时小董早拿着赚到的钱跑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永远也找不见了。结果老板不仅损失了几百万元,而且还得交数目惊人的罚款。老板只有狠狠地扇着自己的脸大骂:“我真他妈的活该呀!”

选择不懂专业的人为自己做事,就等于拿着钱往水里扔。

日本索尼公司闻名于世,名列日本最大的电器生产商之列。但是,他们有过一次惨重的失败教训。

索尼公司开始生产录音机时,发现山叶公司向学校推销钢琴很成功,就委托山叶公司向学校推销他们的录音机。为此他们制造了大批的录音机,指望山叶公司把成千上万个学校联成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把所有的录音机都推销出去。但他们忽视了一点,推销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了解这种产品的性能,要给购买者解说这种产品的使用和维修等诸多事项,但山叶公司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这一次索尼公司赔惨了。

日本丰田公司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骄子,但是,他们在打入美国市场时,也遇到一次滑铁卢战役。当时他们选择了美国一位社会名流做经销汽车的总代理。他们以为凭这个人的名气,可以迅速在美国打开销路。但是,他们没想到这位名流对此事根本没有积极性,只“代”不“销”。丰田公司着急了,但是,他们与这位社会名流签过协议,又不能轻易毁约。丰田公司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两个世界级的名牌公司创业之初的教训,希望能给我们很多渴望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以有益的警示。

不要过份精明

(1)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聪明与精明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当你选择了一项事业并准备为之奋斗时,你一定要记住:要聪明,而不要追求精明。聪明的人一般不计较眼下的区区得失,而是把眼光放长远,时刻有一个总体的事业目标,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虽然他们的好多行为让别人看起来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很吃亏。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努力肯定在将来会得到巨大的利益回报。

精明的人则总是很过敏地盯住眼前的利益,他们处人处事的标准是:人不利己,坚决不交;事不利己,坚决不为。这种人做事的风格给人的印象,好像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怕别人拿走了他们的钱。这种人只有在不让自己吃亏的问题上,才能表现出才能和魄力。

(2)成功者都选择“聪明”二字

长远的利益肯定是较大的利益,而眼前的利益从来都是小利。

成功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最明白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而精明的人最不服人,其事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

成功的人总是不惜血本来拉拢人才,然后通过人才使他们成功;而失败的人总是因为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后由于人才匮乏和事业无助走向失败。

这就是聪明与精明的不同特点与结局。

(3)几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有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的总裁叫卡洛·道尼斯。他曾是杜兰特手下的小职员,当他谈起他之所以被提升为总裁时说:

“当我刚到杜兰特先生那儿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杜兰特先生仍留在办公室里,一直呆得很晚。我认为应当有人留下来,给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工作上必要的协助,所以我也留下来了……他随时都能发现我……后来他就养成了召唤我的习惯。这就是整个事情的过程。”

道尼斯所得到的报酬与他的付出的时间精力肯定都不不相,但是,这种吃亏却使他获得了总裁的位置。

美国船王罗伯特·达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只是一名速记员。谈到她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公司里所有女士都眼红的秘书位置时,罗伯特·达拉说:

“我在最初雇用她时,她的工作只是听取我的口述,记录内容,替我拆阅、分类及回复我的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职员没什么两样。但是,同其他普通职员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后,她还常常回到办公室来,并且积极地做那些本来不是她份内的、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并把她替我写好的回信和其它一些文件送到我的办公室来。她的能力增长很快,有时候替我写的信就同我写的一样。当我的秘书因故辞职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为她早巳做着这样的工作,并且早已有了这样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职员的四倍。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她已经使她自己变得对我极有价值,是我的事业不能离开的帮手。”而那些精明的人,在实际中能获得这样的机遇吗?我想很难,而失败和被炒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盯住事业的要点不放

(1)卡耐基给大家讲一个篮子和鸡蛋的故事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忠告过所有的经营者:

“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这个篮子,不要让任何一个鸡蛋掉出来。”这句话使很多人得到这样的启示:要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不懈,直至成功,而不能见了钱就想赚,朝三暮四,这样必败无疑。

(2)追求固定的目标必定成功

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大脑中有非常固定的目标的人。

林肯一生致力于解放美国的黑奴,从而使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马克思终生致力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从而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导师。

陈景润专心于哥德巴赫猜想,从而解决了1+2的问题。

(3)“天才”为什么一生总是一事无成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曾经被人称为“天才”,他的命运实际上也就是无数个所谓“天才”的共同命运。这个“天才”的命运,是给所有自负的人当头一棒。

他是美国商学院特别优秀的一名学生。个人才能使他毕业后不断获得很好的机会,但他的自负和贪婪使他处处失败。

毕业后,他最早找到了一个速记员和簿记员的工作,由于能力超常,他的工作效率比一般人高得多。很多别的公司都想聘请他,但他看不上这个用不上专业又赚不到大钱的工作,决定“跳槽”。

他通过招聘来到美国南部一家木材厂当了销售经理,尽管专业还不对口,但他通过攻读和研究,很快成了木材专家,并使公司获得巨大效益,自己也得到提升,一年内薪水就提了两次,老板甚至提出和他合伙,但他又看上了汽车。

他转行做了汽车制造商,很快又成了汽车专家,并办了一所汽车学校,训练他的工人。他又成功了,获得了丰厚的效益。与他来住的银行知道他的实力,不断借钱让他拓展业务。结果造成根基不稳,最终债台高筑,那家银行全盘接管了他的事业。

他认为这是一个骗局,开始攻读法律。两年后,他就成为一名很优秀的律师。这时他才发现当初那家银行的一切举措都是合法的。由于在一些案件中的出色表现,他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煤矿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薪水比一般律师多得多。但他却又看上了别的职业。

他前往芝加哥,要在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展示才华。他做了一家大规模的函授学校的广告经理,第一年就为学校赚到6万美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字),很多公司争先恐后地聘请他做广告经理。

他却拒绝了所有的聘书,出任一家糖果公司的总裁,很快在十几个城市建立了连锁店。看到这种发展形势,一些合伙人开始侵吞他在公司里的股份,并阴谋取而代之。他曾是著名律师,仗着熟悉法律而幸免于难。但他们的合作解体了,他的事业也完了。

接下来他转到美国中西部一家专科学校讲授推销和广告技术,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尽管大战爆发,但他的事业仍能保持发展,并且(终于)接管了这所学校。

可是不久后他又看上了征兵——也许这在当时有大利可图吧——他让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应召入伍,没想到征兵并没给他带来什么利益,他的学校却关门了。他损失了自己所有的钱,又一次成了穷光蛋,只好去服兵役。

一战结束后,他回到家乡,自以为经历复杂,无所不能,可以当个作家。于是他坐在打字机前,将全部余生用来写作,却一直平平庸庸,直到离开人世——天才一生,一事无成。

不要以小失大

(1)美国苹果公司濒临倒闭的原因

在90年代,苹果牌电脑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用户,而且苹果牌麦金托什电脑仍是世界计算机的顶尖产品。但是,苹果公司年利润10亿美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苹果公司所占的份额最多不超过9%。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苹果公司一度依靠先进技术霸占了世界计算机市场,从此守株待兔,固步自封,拒绝转让他们的技术,从而使他们成为世界计算机界的孤家寡人。

从此之后,他们的技术和经销手段都落于人后。正如一位计算机行业中的知名人士所说:苹果公司拒不转让技术这种做法,无论如何都过不了比尔·盖茨这一关。

这就是苹果公司过于惧怕丢失眼前的利益,而被世界计算机市场抛弃的结果。

(2)中国芭蕾珍珠膏失宠的原因

在1979年,中国江苏所产的芭蕾珍珠膏,曾以其优异的品质和高雅的包装,打开了世界市场,仅1980年就出口7万瓶,1981年出口10万瓶,约占中国化妆品出口总量的41%。但1982年该产品的出口量就下降了一半,而如今就不用提了。原因很简单,厂家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夜郎自大。又为了尽快赚大钱,将自己的产品以低价推销,从而扰乱了市场,导致大量“水货”出现,他们的牌子很快就倒了。

(3)5套轮胎与10万套轮胎的故事

某省一家橡胶厂接洽了一宗外贸生意:巴基斯坦某公司想加工一种异型轮胎,但数量只有5套,出价比普通轮胎高一倍。巴基斯坦厂商还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如果这5套轮胎质量合格,他们可能要大量订做。

但是,这家橡胶厂一算账,发现做这样的轮胎难度很大,必须为这5套轮胎特制模具,投资至少得10万元,这样一来,这笔生意需要赔5万元。所以他们没有与巴基斯坦签定协议。另一家中国企业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与巴基斯坦客户签定了供货协议。客户不太放心,一再叮嘱说:“一定要按期交货。”中国厂家经理回答:“没问题。”想起第一家中国厂家的情况,巴基斯坦客户不禁问道:“你们不怕亏损?”中国厂家经理说:“不怕。”协议签定了,这家橡胶厂如期向巴基斯坦客户交出了5套质量合格的轮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顺理成章——巴基斯坦客户立刻与这家厂子签订了8万套轮胎的订货协议,不久又签订了10万套轮胎的订货协议。

第一家橡胶厂听到这个消息,既后悔又生气——当然是生自己的气。

(4)中国一汽为什么引进德国奥迪

奥迪小轿车标志着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级小轿车的诞生,但是,它诞生的经历是曲折的。当时中国一汽最初选定的其实是美国的克莱斯勒,但是美国人贪得无厌,以为这桩生意已是板上钉钉,所以转让报价极高,企图大捞一把。

中国一汽无法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只好重新考虑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

于是一汽找到德国大众。这时,美国人还高枕无忧地等着中国一汽和他们签合同呢,其实,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早已一拍即合,并签署了引进德国大众奥迪汽车生产线的合同。

美国人闻之,大吃一惊,开始四处活动,但为时已晚——贪婪的美国人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5)克洛斯为什么失败

克洛斯是一名充满创造精神的企业家,被誉为高清晰度和宽屏幕电视之父,他的能力很强,善于把观念转化为产品,并注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从事共同的事业。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失败呢?

但是,他就是失败了。他已经有了三家月营业额超过百万美元的企业,赚到了数不清的利润,可他还想开办第四家公司——他的事业就砸在这第四家公司上。

我们不能指责他过于贪婪,因为在金钱上他并不贪婪,他贪婪的只是事业的成功,“鱼与熊掌都要得到”。他开办第四家公司是要搞投影彩色电视。由于董事会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他于是独自办了一家叫艾迪温的公司,把全部资金投入开发研究。两年时间过去了,他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他于是又做起了音响生意,以筹资开发投影彩色电视。克洛斯终于成功了,他的大电视做出来了。但为了独家占有市场,他想了一个怪招,把这种电视的价格定得很低很低,只有250美金。果不其然,没有人与他竞争,而他得到的是什么呢?是每年亏损250万美金——他的定价只赔不赚,他卖得越多,赔得越多——他终于赔光了老本。

(6)在市场上能预见下一步的人才能成功

日本一位商界的著名人士说:

“对社会能预见下一百步的人近乎狂人,能预见下五十步的人要成为牺牲者,仅仅能预见下一步的人才能成功。”

这句话也许说得有点绝对,但是它蕴含的道理却是每个搞事业的人都应当铭记于心的。理想和欲望不能太超前,一切都得一步一步来,否则,自己的“雄心”将葬送自己的“事业”。

保持清醒的头脑

1.头脑发热最容易急功好利。

2.头脑发热最容易好大喜功。

3.头脑发热最容易是非颠倒。

3.头脑发热最容易感情用事。

5.头脑发热最容易失去判断,却最爱做出决定。

因此,它是一种最容易“出事”的状态。

不要迷信谋略

(1)谋略有专业性

首先,谋略是有其适用范围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其智慧可以保证周朝880年的天下。但如果他去做生意,可能连一担面粉都卖不出去。

(2)谋略有局限性

谋略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拿破仑是世界上传奇式的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效仿拿破仑用兵的办法,“除攻击之外不知其它”,但当时正好是机关枪盛行的时代,一味进攻的法军在敌军的机关枪面前大吃苦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军汲取了拿破仑的“教训”,把取胜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呕心沥血构筑的“马奇诺防线”上。而此时法军最强大的敌人德军,已经有2439辆坦克,还有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德军凭着装甲优势,势如破竹地冲垮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又使法军溃不成军。

(3)谋略是别人的圈套,也是自己的圈套

迷信自己的谋略,容易掉人别人谋略的圈套。例如中国的《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打败刘备,使用美人计,派人给刘备说媒,劝刘备到东吴招亲。刘备怕此事有诈,诸葛亮却大笑说:“周瑜尽管善于用计,但他岂能逃过我的神机妙算?主公但去无妨。”诸葛亮给了刘备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让随同前去的赵云装在身上。结果,刘备不仅娶了孙权的妹妹,而且将东吴的兵将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在商场上也是这样。谋略一定要有,但要善于运用,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上边。

不要迷信实力

(1)不要相信钱赚钱的鬼话

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人赚钱难,钱赚钱容易。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就容易犯迷信经济实力的错误。因为,你即使经济实力再雄厚,钱毕竟是还人赚的,而不是钱本身“下的蛋”。

有实力的人就不可能失败吗?

历史上关羽走麦城的故事,就是实力强大者失败的最典型例子。

(2)一个弱者战胜强者的故事

美国有两家著名的航空公司,一是泛美,一是TWA。前者是共和党的赞助商,实力雄厚之极;后者以民主党为靠山,而当时正是民主党在政治上失利的年代,TWA的实力大受影响。但在二战中,TWA竟然把泛美收购了,收购的过程是这样的:

泛美公司是美国著名金融家汪·特利普于1927年创立的,经过多年经营,泛美已占有了中南美航线,并开通了旧金山到马尼拉到香港的航线,同时企图占领全球航线。

TWA是华尔街投资家季斯与别人在1931年创立的,他拥有三条飞往中国的航线。

这两家公司后边各有一个强硬的后台,前者的后台是二战中活跃在美国政坛的美国国防计划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拉尔夫·普留斯塔。他是共和党的参议员,又是泛美公司老板特利普的同学。后者的后台是1939年买人TWA80%股份的飞机大王休斯。

1947年,泛美总裁找到TWA总裁,明日张胆地威胁对方说:“共和党人普留斯塔即将上台(当总统)……将来全美的民航界将联合成一个共同体,消除不必要的恶性竞争,解决战后民航界的困难与不景气。”明显表示要吞并TWA。但是TWA的总裁并不买他的账。

两家公司总裁之间的争斗很快变成了两个后台——普留斯塔和休斯——之间的斗争。普留斯塔使用国会的权力,强行到TWA查看会计账目,结果发现TWA给罗斯福总统的儿子提供过5次宴请,并支付了罗斯福总统国葬时总统一家的交通费用……之后,泛美收买了各大报刊,纷纷刊登所谓TWA与罗斯福儿子之间的丑闻。但是,普留斯塔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没想到TWA一直在悄悄地伺机反攻。在一次普留斯塔安排的参议院会议上,有1500名新闻记者参加。休斯突然从口袋掏出一张纸条,那上边记录着他一次与普留斯塔的谈话内容。他念道:“2月21日,在五月花饭店用餐时,普留斯塔议员对我说,如果我同意TWA与泛美合作……那么我与艾略特·罗斯福上校(罗斯福儿子)之间的一切事将一笔勾销……”会场登时哗然,普留斯塔满脸难堪,借口身体欠佳,退席而去。次日,他就递交辞呈,回了老家。

TWA大获全胜,收购了泛美。

泛美失败在哪里——过于迷信自己的实力。

(3)狂妄的可口可乐自己击败了自己

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王国的霸主,在世界上已风光百年。早在20年前,就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如果把喝过的可口可乐瓶子直立排列,长度等于从地球到月球115个来回,或将可口可乐的瓶子排成7.5米宽的队列,可绕地球赤道15圈。

可口可乐成功15年后,又出现了一个百事可乐。尽管百事可乐也经营得不错,但它与可口可乐之间的销售比例一直在1:4左右。

两家可乐公司的市场大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可口可乐的广告词是这样的:“让我们告诉你百事可乐为什么是行业第二?”

百事可乐的广告词针锋相对:“我们是行业第二,因此要加倍努力。”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世界上的年轻人有了强烈的反叛意识,力图从各个方面与老一代人划清界限。

可口可乐的广告词一成不变:“让我们告诉你百事可乐为什么是行业第二?”

百事可乐的广告却转移方向:“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现在,对于自认为是年轻一代的人来说,百事可乐正是你们的选择。”“百事可乐,一代歌王杰克逊。”

可口可乐急了,但还是一派行业老大的口吻:“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让我们告诉你百事可乐为什么是行业第二吧!”

半个世纪以来,可口可乐一直以饮料行业的老大自居,对百事可乐极尽蔑视玩弄之能事。因此,他们最终落人百事可乐的圈套,使他们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不要迷信机遇

(1)迷信机遇的人都是懒汉

机遇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的确很重要,但是,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机会只属于那些大脑灵活、准备充分并且积极肯干的人。而把成功的希望总是寄托在机遇上——也就是迷信机遇——的人,一般身心都很懒惰,他们不曾为机遇的到来做什么准备,所以他们也就等不来什么机遇。即使有幸真的碰上了机遇,获得的也只能是失败。

(2)一个叫黄甲的年轻人为何与机遇无缘

黄甲一心渴望成功,但因为总找不到机遇,所以什么都没干过,每天只是满腹牢骚地虚度光阴。

几年前的一天,他旅游时在一家人家喝茶,惊喜地发现了一瓶特别稀特别甜的蜜,喝起来口感比——般蜂蜜好得多。经过询问,主人告诉他这是杀人蜂的蜂蜜。

“杀人蜂,天呐,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蜂蜜!”

于是黄甲开始筹办自己的公司。

但是,他除了拥有成功的梦想之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他请人给他做策划,对方要他出顾问费。他想,只听你们说说话还要钱哩!于是他没有答应。

——他写信与几家蜂蜜公司联系,想在生意上进行合作。人家根本就不相信他,没有回信。他想用电话联系,但又不懂当地的语言。

——他根本不懂得预算开办公司的成本。请一位艺术家给他设计瓶子,请律师代替他办理了公司成立的一切手续……他没想到八字还没一撇,连一滴杀人蜂的蜂蜜还没弄到手,10000多块钱就没了。

——他根本不懂得合作做事的规矩。找朋友筹资,人家看到生意好想参股;找人帮他跑腿,人家说这是为他工作,要他付出工资;找到一位养蜂的人帮忙,人家要求得到2/3的利润……商品社会怎么他妈的都是这些人呢?他一概没有答应,所以他的公司一直是他一个人。

——总算咬紧牙关购回了四大桶蜂蜜,他决定自己亲自装卸。结果弄得身上到处都是蜂蜜,一路上蜜蜂跟着车跑,叮得他全身红肿,狼狈不堪,路边的人还一直注视着他这个怪物。

——他把成本估计得太低,倒把利润估计得太高了。为了办这个公司花了那么多钱不说,为了做第一笔生意,除了购买4桶蜂蜜外,他还购买了6300个瓶子,还加上与之配套的瓶盖和标签,他还亲自书写说明书,付出数额不小的设计费、印刷费,他还购买了包装箱,同时还付了——些工人的费用……光这些钱平均算下来,已远远超过他每瓶蜂蜜的定价。黄甲的第一笔生意花掉了他多少年全部的积蓄,而且欠了一屁股外债。

(3)黄甲的失败是从此丧失信心

一直梦想成功的黄甲,由于过于迷信机遇,平时从来没有研究过商业上的诸多问题,也没有跟着别人实习过。所以,机遇一到,“第一招”就失败了。并且不仅仅是这一次失败,而是他有可能终生都失败了。他觉得经商太难,自己有过惨痛的教训,所以又想当个作家——看来下一次失败正在向黄甲招手。

这就是机遇对迷信它的人残酷的惩罚。

不要迷信经验

(1)从书上看到的绝不是成功者的绝招

向成功者学习,这是所有想搞点事业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必须明白一点,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学习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切忌将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因为:

天下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

别人的办法只适合别人的事业。

一旦公之于众的办法,已经成了普遍规则,它就不是智慧的精华了,也就不实用了——何况很多人创业的秘密是绝对不会告诉别人的。也就是说,成功者创业最关键的“招数”永远不可能公之于众。

因此,对于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和办法,一定要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态去接受它。

(2)步成功者后尘只能是空热闹一场

社会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看见别人开饭店挣了大钱,自己也跟着开一家饭店,最终却赔钱。

看见别人开服装店搞得很红火,自己于是跟着去做,但自己的店里就是没人光顾。

看见别人搞房地产成了亿万富翁,自己也铺开摊子干,结果搞得自己倾家荡产不说,还得像过街老鼠一样到处躲债。

看见别人做书商,出了几本书,便又买汽车又买房,自己于是也搞书,结果一本也卖不出去。

于是有人大叫:“这真是邪门了!”也有人说:“这都是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也有自己固定的关系网,更有自己特定的性格,而成功者在选择项目和确定经营方式时,都会注意使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特点。你和他们主客观条件都大相径庭,怎么能生搬硬套,步其后尘呢?

(3)经商绝不是“诗人”的事

有一位诗人,在诗歌界闯出了一点名声,还有很多商界的朋友(当年都是他的学生或崇拜者)。由于文人下海潮的冲击,再加上他也想体验一下现代生活的滋味,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档次,所以,他决定办一家公司。

诗人认为自己可以稳操胜券,理由有三:

第一,人类复杂的心灵世界自己揣摩已久,并能描述得那样逼真,一家区区商业公司,还能做不好!

第二,周围有那么多商界的朋友,平时听他们谈生意谈得多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况且自己也常常参加他们的讨论,由于见解高明,主意新颖,朋友照着去做,挣了不少钱。自己开家公司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三,自己朋友多,崇拜者也多,要开家公司,是一句话的事,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

还有一点,这位诗人不想对人说——他怕得罪人——他认为,自己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念也比较现代,做起公司来,绝不会比自己的那些商界朋友差,而只会比他们高明。

所以,他的文化传播公司一开张,生意还没做成一笔,先招聘了二十来个人,一个人发了一个大哥大。然后他派这些雇员气派地走上社会,先在传媒和社会上层下功夫,以期制造声势,扩大影响,最终目的是要垄断本市的文化传播行业。他手上每天捧着亿万富翁的传记,忙里偷闲还写上几行诗,满心想做一个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赚点钱。生意还没做,他已经开起沙龙和讲座,侃侃而谈如何做一个“高层次有文化的商人”。结果不到三个月,他从朋友那里筹集的100万元花了个精光。

他没有想到,他的朋友、他的学生和崇拜者,竟然争先恐后地向他讨债。他想再筹集一笔资金,东山再起,却借不到钱;有人为他编了一段顺口溜:

“诗人经商,杂乱无章。钱没挣下,老本赔光。”

他极端愤怒而又失望之极。

以后的很多年里,诗人的生活中好像只有一个内容:逃债。以至他出了诗集,都不敢用自己的名字。他深有感触地对朋友说:

“看来干什么事,都像写诗,只能自己写,而不能学。”

要警惕书生气

(1)从理论上讲没有人不重视人才

人才难得。

尽管很多人都说中国人不重视人才,其实又有谁说自己不懂得人才的重要!如果自己开了一个摊子,又有谁愿意招聘一些窝囊废,将自己的摊子砸了呢?

可以说,没有这样的人。

(2)只看文凭是人才观最大的误区

对人才的争执,其实焦点在看待人才的标准上。

我们谈的人才,指大家常说的书生——知识分子。

从理论上讲,知识分子当然是优秀的人才。但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总是让人们对他们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不仅仅因为他们实际的知识水平和具体的工作能力,也因为他们做人做事的观念和行为。

正是因为对人才的重视,中国才出现了文凭热。很多没有文凭或嫌文凭低的人,为了升迁和找工作,都在削尖脑袋弄文凭。甚至有人用钱买文凭。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重视知识,而只是认识知识的一个误区。有一些人,他们的文凭和各种证书特别多,时常带在身上,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给人看,以此赢得别人尊敬和羡慕的眼光,也获得了很多机会。但这样的人一般不能用,一干工作就露出马脚来了。如果是私营企业招聘了这样的人,发现问题后大不了辞退了事。如果是国营企业录用了他们,那可就麻烦了。开除吧,他们的工作关系放在那儿,没有特别的理由还真推不出门。而且这些人一般(不干正事)又有很多关系,真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凭文凭讹住你了。再说私营企业录用了这些人,如果你看到他们那一大叠文凭,误以为发现了人才,立刻委以重任,而在你发现问题后想辞退他们之时,他们已经给你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你该怎么办呢?

没有办法,只能是在招聘和使用人时小心为上。

(3)读书人不事生产的现象令人担忧

《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

美国80年代国运衰落,原因极多,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大学太多。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脱离实际的空谈派知识分子。他们仅有一些统计数字,手上拿着一叠用了几十年的讲义,便在下学期派上用场。大学的不追求实际,令教授的地位下降。中华民族,由灿烂的春秋战国以及秦汉,落到近代挨打的地步,原因之一也是读书人太多,出现了一种病症,叫“仕途臃肿症”。读书人不事生产,清谈误国,是一件严重的事。只有大学,才会将人生最富有挑战性的几十年,送进图书馆。

书中的观点尽管有点偏激,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这种观点的价值——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起码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人才与社会所需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书中所描述的那种样子——我们应当就此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人才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不要光是谴责社会不重视人才。

(4)关键是人才的标准如何确定

对人才标准的争议,其实是个世界性问题。

美国曾有一桩著名的官司:汽车大王福特先生状告一名记者,因为这位记者说他是不学无术之人。在法庭上,为了证实福特是否有学问,法官列出了一些X+Y=?的问题,以验证福特是否有学问。福特先生听了啼笑皆非,回答说:像这样的问题,我在办公室随便按一下电纽,就会有一群人替我回答。福特先生的回答非常漂亮,但那些蠢货却未必听得明白。而这个例子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下面这件事也发生在美国;乔治·巴特是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公司任预算专家。一天晚上,他参加同学聚会,高兴地碰到了事业有成的同学比尔,出于卖弄的目的,他就对这位老同学大谈特谈投资问题,他说:“前天我刚跟波士顿一家金融机构的副总裁一起吃了午餐,讨论签订一份超过5000万美金的合约。”第二天,老板把他叫去,问道:“你是否对大都会保险公司说起了我们与波士顿某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划?”乔治一愣,立刻想起与老同学比尔的谈话,不觉一股寒气窜上心头。老板果断地说:“好了,你已经被解雇了!”自以为很有水平的乔治·巴特,轻易地泄露了公司的秘密,从而丢掉了工作。

这就是知识与能力的距离。

渴望人才的事业家应当从这里接受一些教训。

抓住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金钱……

这几句话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但大多数人还是处理不好与时间的关系。

(1)成功者都是驾驭时间的能手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驾驭时间的能手。也就是说,成功者是时间的主人。本书在前面曾经引用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的一段话: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说,一个每天能挣10个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发上消磨了半天,他以为他在娱乐上仅仅花了6个便士而已。不对!他还失掉了他本来可以挣到的10个先令。记住,金钱就其本性来说,不是不能生殖的。钱能生钱,而且它的子孙还会有更多的子孙。谁杀死一头生仔的猪,那就是消灭了它的一切后裔,以至它的子孙万代。如果谁毁掉了5先令的钱,那就是毁掉了它所能产生的一切,也就是说,毁掉了一座英镑之山。”

(2)要记住,时间绝不能贮存

时间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它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

因此拿破仑·希尔认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是效率。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以人的一生来计算一下,假如能活到80岁,大约有70万个小时。其中有可能工作的时间为40年,也就是15000个工作日,即35万个小时。再除去睡眠、吃饭的时间,最多只能剩下20万个小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就是这些时间的积累。所以,人们常说:“效率就是生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3000名经理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凡是优秀的经理,都善于安排时间,把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

(3)不要让没有结果的事浪费时间

不要浪费时间。它的含义是说不要因为睡觉、玩耍、闲聊等没有价值的事,过多地使用时间。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说不要做没有结果的事情。没有结果的事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

做不值得做的事,会让自己误认为完成了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心安理得;做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自己做有价值的事的时间;做不值得做的事,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值得做的事会生生不息,而且会造成一种误解,你越是做不值得做的事,就越觉得自己有毅力。

所以作家西蒙说:“如果我要写个剧本,在每一页都保持故事的原则性,而且能将剧本和其中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会是一个好剧本,但不值得花费一两年的时间。”

而对于想做一件事,一直做不出名堂的人来说,拿破仑·希尔的观点是,如果一开始没成功,再试一次还不成功就该放弃,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

(4)如何消灭时间大盗

有人把浪费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耽误别人时间的人,叫作“时间大盗”。这种比喻尽管有点不留情面,但是,无缘无故耽误别人的时间,也确实可恶。不管你有多忙,恨不得把一分钟当作两分钟来用,有些人还是三天两头给你打电话,或不断找上门来让你帮忙,甚至到你家中没完没了地坐着聊天,或请你去吃饭、喝酒、娱乐……你若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他们还不高兴。

最要命的是,这些侵吞你时间的人,大都是你的亲朋好友,使你拉不下面子拒绝或下逐客令。但是,你要了这个“面子”,就会丧失事业上的那个“面子”。因此,为了生活和事业,每个人一旦遇到时间大盗,必须学会说“不”!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你得通过你的一切表现,明白地告诉所有认识你的人,“我绝对不是那种轻易让别人浪费我时间的人!”你在别人心目中建立起这种印象之后,“时间大盗”在你的门前就会畏而怯步。

(5)要把时间花费在可以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

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以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别将时间花费在对成功无益或很少益处的事情上。

生活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亲朋友好友,都会受到无穷的琐事的干扰。完全回避这些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于一个想干事业的人来说,必须分清事情的主次,那些是需要做的,那些是不需要做的,哪些事关照一下就行,哪些事干脆应该放弃……从而为自己去做最主要的事留下充足的时间和最多的精力。否则你就是一个不能驾驭时间的人,并会因此而使自己的梦想成为泡影。

建议每一位有心人都能制订一份自己在一段时间里的详尽工作计划,并在每天结束前精确地安排明天的工作。同时还要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从而保证自己的一生始终在精力充沛地从事最有意义的工作。

(6)每个人都要树立“今天”的观念

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做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完成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掉自己的某个缺点!

就在今天,我要让自己的身心健康!

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

就在今天,我要给别人带来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成功!

就在今天,我要活得很精彩!

我只有今天!

如果每个人都能抓住今天,那他一定能抓住成功。

(7)要善于创造时间

失败者总是在消耗时间,成功者总是在创造时间。

成功者很可贵的一点是,他们能从无关紧要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中,截取时间,从而创造出精彩人生。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等我有空就做。”但事实上,谁会真正有空呢?每个人都可能有“休闲”的时间,但却没空。在休闲时即使去打打牌,那也不是什么时间上的“空儿”。所以,所谓“有空再做”,在说这句话时,那个人已经把那件事放在非常不重要的位置上了。在他如此说了之后,那件事已有很大可能要被遗忘。因此,我们既不能相信别人这样的说法,更不能自己也变成这个样子——为了成功。但是,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且生活很多内容都是无聊的,我们不得不去做或参与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时怎么办呢?

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抓紧做好自己的事。

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不妨抽空思考自己的事,或者巧妙地与别人谈谈自己的事,以从中吸取些有益的建议,或者细致地观察周围,从中发现哪怕一顶点儿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有时候说不定会产生一个了不起的灵感……

(8)要找出隐藏的时间

时间往往隐藏在时间中。例如把一个小时当成两个小时来利用,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小时的隐藏时间。

时间往往还隐藏在生活中。例如在买菜的半小时里,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或发现了社会上一种有价值的现象,或认识了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就找到了半小时的隐藏时间……

隐藏的时间一般都会露出尾巴,只要我们细心,就能把它找出来。

而时间又是财富的笼头,只要我们一直揪住它,财富就不会离我们而远去。

遵纪守法

坚守信誉,是遵守合作规则;坚守法纪,是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上很多人对商人有偏见,所谓无商不奸是最极端的流行说法。但实际上经商尤其要遵守规则,坚守信誉与法纪。若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导致失败。

(1)信誉可以决定事业的命运

信誉是人在社会上为自己树立的重要形象,尤其在商界的合作中,信誉更加重要。信誉当然包括按时赴约这样的小事,但更重要的是指利益承诺的兑现,互相合作时的一言九鼎。如果一个人不讲信誉,会让合作者和朋友苦不堪言,但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信誉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修养。信誉度不高的人,不是找不到事业上的合作者,就是在事业发展最关键的时刻被合作者远远地甩开,使得一切都前功尽弃。

(2)遵守法纪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有人说老实人不能经商,有人说在商海里要想赚到钱,就必须钻政策的空子,就必须违法乱纪——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而在中国法制不健全、市场不成熟的一段时间里,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经商还是要遵纪守法,否则迟早要栽跟头。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新闻媒介常常播发此类消息以儆戒世人,我们举两个例子:

前一段时间电视里播放《中国大案录》,其中一名女经理给我的印象最深。这名女经理年龄不大,长得很漂亮,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她不是老老实实地做生意,却搞非法集资,骗了好几个亿,买了不少别墅,自己享福去了。保镖和服务人员雇用了无计其数不说,就连每天吃的菜都要用飞机从国外空运,你说她不挨枪子儿谁挨枪子儿?但是,那样如花似玉的一张脸蛋顷刻之间化为肉泥,实在让人心里不忍。尤其她在走上刑场时说的那番话,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我真的怕死,也确实不想死,但我知道我活不成了,我不妨在这里说几句痛快话。我当时也知道那样做是要犯法的,但是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那样干,所以我就怀着侥幸的心理也干了,但是……如果让我再活一回,我即使再穷,也要做个守法的公民!”

还有一个年轻人,从北京一所大学经济系毕业,只有26岁就当上了一家洋酒公司的经理。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还给他优惠政策。按说他应当大展宏图,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他一开始就被社会上那些乌烟瘴气的现象所迷惑。除了每天在大酒店、桑拿、歌厅、赌场上潇洒之外,又与港澳的黑社会联手做起生意。他以为这样赚钱快,除了上缴利润,自己还可以赚一笔钱,从而保证他将来留学和到国外发展的费用。但他想错了,他先是被港澳黑社会骗光了钱,然后在刑场上送了命。

敢求敢放

(1)追求财富的事很烦人

财富本身是诱人的,但追求财富的过程却很烦人。所以,成功者贵在坚持。

追求财富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最初它总是让人看到成功的曙光,但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困难来临,以致使你丧失追求的信心。所以,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坚持。

但很多人往往就少走那么一步,结果成功就属于了别人。

(2)要让膨胀的欲望给自己加油

一切成功的起点都是欲望,但在将欲望变为金钱的过程中,坚韧的意志是人最重要的个性特点之一。大凡成功者,人们都喜欢说他们冷酷无情。其实不然,他们只不过是能够冷静地面对事业进展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而已。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能在困难的形势下,稳健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而一般人却缺乏这样的个性,他们总是欲望强烈,而意志脆弱。所以,遇到不利于自己的局势,就会听任脆弱的意志摆弄,直到他所追求的目标成为记忆中一个遥远的影子。

不过,人性中这种弱点是可以弥补的,例如强烈的欲望就可以补救意志的脆弱。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多大的欲望,一般就会带来多大的成果。那么你如果发现自己的意志正在遭受困难的挑战,你不妨有意识燃起欲望的火焰以激励你的意志。有一条规律:世界上的江河都是朝着海洋的方向流去;财富也是这样,它也是朝着人们欲望的大海永不停歇地移动。

(3)培养意志力的四个步骤

坚韧的意志属于人性中后天的成份,所以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的过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在确定志向的基础上,不停地给欲望火上浇油。

第二,制定一份切实的计划,使自己追求成功的行动永不停止。

第三,关闭心扉,不受外界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包括至爱亲朋的干扰。

第四,与鼓励你和相信你的那些人结成坚强的事业同盟。

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上将产生一种连你自己都感到奇怪的神秘力量,它既可以使你振奋起来,又能使困难低头。

(4)成功也是一种宗教

享利·福特除了坚韧的意志外,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建立起庞大的工业帝国。玛士·爱迪生只读过3个月的书,却在坚韧的意志支撑下,搞出来100多种科学发明。

穆罕默德的一生更是意志坚韧的典型——

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到了40岁时才开始传道。当他宣布他是神的使者时,他遭到众人耻笑,并被称为疯子。小孩子故意把他绊倒,妇女拿污秽的垃圾掷他。他被逐出家乡麦加,跟随他的信徒的财产全被剥夺,然后流放到沙漠上。他传道10年,除了放逐、穷困与被人耻笑之外,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影子。不过,在第二个10年过去之后,他成了整个阿拉伯的独裁者,麦加的统治人,世界上一种新宗教的教主。他成为先知,世界上有无数人虔诚地对他顶礼膜拜。

(5)不要用新的主意立刻否定原来的设想

有人通过对100个亿万富翁的性格加以分析之后发现,大凡成功者都有这样的特点:

他们都有很快下决心的习惯,但要他们改变原来的主意却非常困难。失败者则正好相反。为什么?因为成功者的性格决定他们勇于坚持,他们在等待一个使“原来那件事”起死回生的契机。他们总是能坚持到最后一秒钟。他们之所以对新主意“马上下决心”,是发现了新主意的价值,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他们在决策时很果断,而在改变决策时又不那么冲动。这都是意志力的反映。

享利·福特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不是顶着所有员工的反对,不顾一次次地失败,坚持制造T型汽车,就不可能赚到那么多的钱,从而建立起他庞大的汽车帝国。

(6)要时刻验证自己的目标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的人由于坚持而终获成功,而有的人却因为坚持而一生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目标确定的问题——如果你一开始就认定了正确的目标,坚持就会带给你成功,否则,越是坚持,你就离成功越远。

所以,聪明的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思考并验证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如果发现自己的目标是错误的,那就不能再坚持,必须立亥JJ撤退——也就是改变目标,重新干起来。否则,你终其一生,只不过干了一件没有结果的蠢事。那对于一个内心充满成功欲望的事业家来说是过于悲惨的结局。

(7)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方向

随时准备改变目标。这一方面指改变自己的事业目标,使之趋于正确;另一方而也指改变事业进程中某个阶段或某个局部的方式和思路。

世界上著名的企业清理专家(负责处理企业破产事宜)柯克曾经警告企业家说:“你们不要太热爱自己的产品。”柯克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事业家都不要太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选定的目标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从而把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进去——万一目标错了——使自己落得个不可收拾、一败涂地的结局。柯克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冷静——他希望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一手,永远处于进退自如的境地。

(8)调整目标最终决定于内心的力量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不凡的胆略:不管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苦苦坚持,还是发现原有目标错误毅然决然地撤退——咬紧牙关把已经消耗的人力物力无情地放弃。可是,你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已经成功了。

正视失败

(1)只有失败者才把失败归于客观

如果自己在经营中失误,或是市场和政策突然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化,结果导致失败。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气急败坏地把失败原因归于客观。从此,或者一蹶不振,或者自暴自弃。而成功者却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看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

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强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喜欢的并不是一直赢,虽然我非常讨厌失败。但最能使我感到兴奋的,是我失败之后所做出的反应、我当时的想法,以及我如何从失败中恢复过来。我认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失败。我从失败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个总是赢的人,并不能说明他是真正的成功者。”

(2)失败者身后总有成功者步步紧跟

有一些现象人们平时司空见惯,却很少去想想它蕴含的意义:教战争史的人,喜欢讲述历史上失败的战例;经济学家总是迷醉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生产线上出了废品,工程技术人员总要千方百计搞清楚原因……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现象,说明一些人失败了,而另一些人却在失败的基础上成为伟大的成功者——这是一个规律。

(3)失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并不那么聪明

在世界金融界很有影响的罗杰斯曾说:

“当我刚开始进华尔街时,曾拜访过一位前辈。我26岁,他40多岁。当时我觉得自己是个很优秀的年轻人,而那位先生则非常富有。没想到他一见面就对我说:‘你要明白,对你这种事业才起步的人来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破产。’我说:‘什么?破产!’这是我最惧怕的事,而我所崇拜的成功者怎么能教我这些呢?我怎么付房租?怎么吃饭?于是我对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你怎么说我最好是破产呢?’他回答说:‘经历破产是一件好事,而且你最好破两次产。’

“一两年后,我的确失去了一切。当时是1970年,是美国股市大涨的一年,我赚到了三倍的钱。不禁洋洋得意地想,赚钱原来这么容易!当股市跌到谷底时,我颠倒过来卖空。但我却一败涂地,变得一文不名。”

罗杰斯说:

“这次失败对我最重要的教训是,我发现我并没有那么聪明,我根本不知道股市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我只在书本上读过一些东西,但书本和真实世界完全是两回事。”

(4)不要把事业的失败看成是人的失败

失败的结局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但我们有如何看待失败的主动权。

一位名叫伊哈德的理财专家认为,转败为胜的关键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

“我认为,要判断失败会不会阻止一个人,要看他怎么样看待失败,而不是看他是否失败过。成功也包括失败。面对失败,我唯一要说的话是,自己应该对失败负责。这句话不是说我们要自怨自艾,要对失败怀着罪恶感,而是要承认失败的原因。假如我为失败辩护,为失败找借口,甚至感到难过,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我们能对失败负责,我们才能比成功者更伟大。”

关于这一点,著名的摇滚歌手史汀也说过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面对失败我像面对一个知己,我把它看成成功的一面。我并不喜欢失败,但我知道它会到来。事情非常明显,总有一天人们会对我的歌声不再感兴趣,而停止买我的唱片。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学会做表情,想改行做演员的道理。”

史汀的话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就是一个人某件事的失败,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的失败,而调整一下自己,从另一个方面又会获得成功。

(5)失败有时候会帮助自己抛掉生存负担

对失败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美国庞迪克斯公司负责人艾吉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表面一些东西的失去,未必就是真正的失去,也就是说未必就是失败。

两年前,艾吉发现自己的公司已经停滞,无法再发展。所以,他想借公司重组来激发生机。他盯住的是庞大的马丁马瑞达公司。这场争夺战一开始,华尔街就热闹起来。首先是联合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格瑞——他的办公桌上常常放着他准备吞并的50家公司的名单——与马瑞达公司联手,试图收购庞迪克斯公司的股票。艾吉不得不请求另一家公司即联盟公司援手,但结果他被合作伙伴抛到了一边,联盟公司轻易地兼并了庞迪克斯公司。

艾吉失败了,但艾吉却说:“这并不可怕,在兼并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的公司被接管是一种失败……可谁能肯定这家公司在将来不会脱颖而出呢?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到底谁占了上风,目前谁也无法判断。”所以,在这场兼并中,到底谁是失败者,只有艾吉自己心里清楚。即使他本来的目的不是借兼并之名来转嫁自己公司的危机……

艾吉还有这样一个信念:“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凡事不能只为个人的利益打算,而是要以股东的利益为重……”也就是说,他的公司被别人吞并之后,也许对别的股东更有利,这时艾吉当然不会陷入失败的痛苦。如果艾吉真是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不会再次成功呢?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失败,他获得是更大的成功。

(6)关于失败的很多标准值得怀疑

美国一位著名体育教练的一段话,对于渴望成功的人也许会很有启发意义。

他说:“我认为运动界出现了很多精神疾病,因为它没有‘第二’的容身之处。这真是太无聊了。要是这样,我们绝对生存不下去。比如一个17岁的年轻人,别人都说他18岁时能拿10项全能冠军,而且人们又告诉他,只有拿到冠军才是胜利,这样就会毁掉这名运动员,因为他也许只会拿到第二,他只好退出运动。即使只拿到第二,这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已经是(常人眼中)无法达到的成就,他已经是一个很可怕的人物。如果肯定了他的成绩,他在下一次运动会上还能出场。但是,只肯定‘第一’就会毁掉了这个人。所以说,是否能赢得第一并不重要,而是你每次在落后时是否能很好地激发自己的勇气。”

(7)成功者都是利用失败的高手

失败大多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但同时也往往存在着很多客观因素,比如环境和政策突然变得很糟糕。

但是,这时候请记住下面这句话——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心理都很灰黯,都战战兢兢害怕失败的到来。所以,你要把环境的不利看成是所有人的不利,你要把市场的疲软看成是所有人的疲软,你只有这样在内心充满勇气和斗志,失败的厄运就会落到别人头上,而成功很快就会敲击你的门扉。因为在大家都丧失斗志时,你根本没有对手,你就会轻易成功!”

所以,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利用失败的高手。

要敏锐地看到成功的那一瞬

(1)人生和事业的结局都有那一个瞬间

世界上任何人的奋斗都是在寻找这决定性的一瞬。

对于一件具体的事来说,有那么一个瞬间,这件事一下有了结果;对于一项事业来说,也有那么一个瞬间,使事业的成败有了定局;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使这个人的命运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瞬就这么重要。

这一瞬只是时间的一刹那,可以想象,要看到这一瞬需要多么好的眼力。

但这一瞬的到来,会有许多征兆,也就是说它有它表面上的特征。

(2)成功的那一瞬往往羞涩地躲在我们身边

不论对于从事哪个行业的人来说,这一瞬都可以显露出这样一些迹象:

它是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伟大会面。

但这样的会面在到来时极其平凡,悄无声息。

在你最需要一个人的帮助时,这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的朋友中,也许他还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人。

在你最缺乏资金时,也许你所急需的资金就在你的前后左右,伸手就可以拿到。它也许就是你的一次饭局,也许就是一次闲聊,也许是别人对你的一次邀请,也许是别人对你的一次求助。

在你最需要打开产品销路的时候,也许你的道路已经四通八达。可这时你只看到自己的商品、员工和资金,你被你自己的东西挡住了视线,也就是你挡住了自己的路。你只是看不到成功的一瞬而已,而不是你没有。

在你最缺少点子的时候,也许一个很优秀的点子大师正与你把盏共饮。但你却认为他不是干这种事的料,或者你因为其它原因,根本看不起他,也不想向他讨教。

在你最需要法律援助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呼来唤去的人就能帮上你的忙。可你却因为他只是你的马仔,从来都没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3)雁过留影,那一瞬到来时必然有它的迹象

大凡救星到来之时,都会有一些迹象:

某人突然很随意地问了一句你意想不到的话,或者给了你一个特殊的眼神,或者一个很特别的表情,或者向你提出一个什么请求……

事情会突然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细节,例如单位要提拔一名干部,领导在开会时却经常表扬别人,而就是不涉及你。

例如参加艺术评奖,很多评委都不由得把眼光投到你的脸上,或吃饭时与你谈几句艺术问题,甚至故意指出你艺术上的不足。

例如你是一名经理,老板本来与你关系挺好。但是,他突然不那么频繁地召见你了,而偶然碰到你时却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看某某做经理行不行?”——你还以为自己是犯了什么错误,但老板也许想的正是准备让你接替总裁的位置。不幸的是你在这时的一些表现让他失望,你的机会倾刻就会失去。

例如一个平时与你并不熟悉的人或你根本不认识的人,突然隔三岔五来找你,却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妨碍你的工作不说,甚至惹起你的反感……

(4)我们需要一只天眼

事实上,你成功的那一个瞬间,很可能就藏在你“看不见”的“那些人”或那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中。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你万万不可忽视。你在盯住眼前的利益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训练出一只天眼来,让它帮助你看到平凡的生活中使你成功的奇迹:

那个奇迹可能就是你最需要的一个人,你一直在等待的一件事,一个你最渴望获得的机会。

但它总是与你擦肩而过。

那个瞬间太短暂了。

你如果看不到它,你的成功就会非常遥远。甚至因为他人的捷足先登,而与成功交臂失之。

(5)成功者与那一瞬的伟大会面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是个天才型的人物,他见过的大人物不计其数,但如果他不是把卡耐基劝他搞成功学的那句话当成终生信念,他怎么会有今天?他的成功其实就在他把卡耐基的那一句话做为自己的信念的那一瞬。

汽车大王福特在急需10000元美金的那个深夜,如果他没有及时发现一幢大楼上那盏灯光——房间里那位素不相识的先生借给他10000元美金——他怎么会成为汽车大王?他在奔向那盏灯光的那一瞬,成功已经奠定。

史玉柱要是当年不辞去处级职务而毅然南下深圳,他会成为中国的巨人吗?他在辞官的那一瞬,其实已经投向成功的怀抱。

巩俐如果没有及时地遇到张艺谋,张艺谋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大学生巩俐……

这两位影视界的顶尖人物如果当时没有互相发现,并形成以后十来年的合作,他们虽然也会成为有成就的人,但一切都将会是另一个样子。他们互相发现和互相合作的过程,只是始于一瞬,过了那一瞬,他们可能会终生成为陌路。但他们的眼光都使自己发现了对方,所以他们的合作不仅成为世界影视圈的美谈,而且使世界上出现了“张艺谋与巩俐的电影”。而两人分手后的作品,就显然不如以前了。

(6)谁是您的最佳搭档

有一句话请牢牢地记住:

每个人的最佳搭档或者是最适合的事业都是很难找到的,就像人一生中最知己的朋友一样难觅。但是,你一旦找到他(它),你就注定会成功。你必须把握好你们“相遇”的那一个瞬间,你得紧紧揪住他(它)不放,从而使他(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7)最好的眼力看到的从来不是金钱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来源于两点:

第一,他及时而果断地离开了哈佛。

第二,他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尔是个天才,甚至可以说他干什么都会成功,但他发现自己对计算机浓厚的兴趣,从此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一头扎进了计算机世界。比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哈佛,一般人进入哈佛后看到的是其它东西,例如继续深造,拿硕士、博士学位,然后获得一份薪水丰厚的职业。但比尔看到的却是美国计算机行业急需人才的现状和世界将由计算机来统治的局势。所以,比尔在临近毕业时毅然退学,办起了微软公司。如果比尔没有选中计算机,并敏感而及时地选择退学,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这位个人资产高达460亿美元的年轻的首富吗?

比尔与一般人当然不同,但这种不同不是今天在财富上的巨大差距,而是眼光的不同。只有他,才看到了成就世界首富的那一瞬,并且勇敢地把它抓住了。

比尔的财富我们不可能企及,但比尔的眼光是可以学习而且必须学习的:

最好的眼力看到的不是金钱和一时的利益,而是成功和成功的那一瞬。

同类推荐
  • 中华神童故事(三)

    中华神童故事(三)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童,他们的故事反应了中国人的智慧。为此,这套故事丛书共精选了众多中国古代名人童年时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聪明与智慧,能给广大儿童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中华神童故事系列丛书共分为《中华神童故事(一)》、《中华神童故事(二)》、《中华神童故事(三)》和《中华神童故事(四)》四册。
  • 中国商界领袖语录

    中国商界领袖语录

    本书记述了30位中国顶级商业精英的成功历程还有每位在发展中各尽自己的能力所做出的优异成绩。是年轻人学习的励志读物。
  • 心灵漫步

    心灵漫步

    本书论述心理辅导发展历程及区域性心理辅导的本土化、区域性实证研究以及推进的发展模式。
  • 财富始于野心

    财富始于野心

    本书通过对卡内基生平精彩故事的讲述和经典案例的引用,为正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总结出27条忠告,虽然不是什么秘诀,但绝对是获得成功的有益经验。
  • 经典社交艺术

    经典社交艺术

    在人际交住中,具有高度自信的积极心态,是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当一个人将要进入一个全然未知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安焦虑与恐惧的心理。人应该正视自己,收起心理上的胆怯,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你就会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真武空明

    真武空明

    一部自己在努力的小说
  • 宝藏论

    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化骨

    不化骨

    他的出现,颠覆了我原本熟悉的都市生活,从此,恐怖事件接踵而来,一时间风云变幻,各种妖魔鬼怪纷纷出现:尸总管、猥琐道人、僵尸警察、蛇妖、将军墓、南洋降头术、鬼朝廷、东瀛阴阳家族……我和他行走于天地间各处阴暗的角落,一路除魔卫道,爱恨情仇,自我救赎!
  • 死神的建筑

    死神的建筑

    一所破旧的学校,一扇生锈的铁栅栏门,在错的时间进去会变成迷宫?身边的行尸走肉到底是……?这是一幢死神的建筑。
  • 极道之尊

    极道之尊

    界面万万,大道三千,却没有至尊之道。轮回崩裂,神、魔、仙、妖混战再起,为了重塑轮回,而斩断自我,重生异界,驰骋星域,斗神魔,灭仙妖,闯南北极地,入无极之渊。
  • 冷漠将军娃娃妃

    冷漠将军娃娃妃

    刚刚跟暗恋了七年的学长告白成功,却在第二天情人节约会之前莫名其妙的穿越了!架空朝代,她于娃娃心想穿越就穿越,本想大干一场结果发现美食被抄袭了,诗歌被抄袭了,文化被抄袭了,军事策略被抄袭了,excuseme?!为什么她倒霉的穿越到一个被前穿越者称霸的朝代!而她,不知道的是,她跟那个人在来这里之前就有了血的纠缠。
  • 罗伯特和安德娜

    罗伯特和安德娜

    故事纯属虚构,部分借鉴《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故事内容可能比较虐心,心太软的不建议读。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浴血王冠

    浴血王冠

    被强制安装的手机app,突如其来的世界游戏化,头上的镇魂冠,英魂化铠,畅快淋漓的战斗,系统的自建技能表……镇魂冠下,谁能领悟王的极意?又是谁,生而为王?!
  • 狂傲决

    狂傲决

    年青少年的一路追逐。面对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只要活着就要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