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2400000006

第6章 对艺术的存在前提及东西方美术体系差异之认识

对于早期书法存在的艺术性考辩,本来就是令人值得怀疑的事情。无论是甲骨刻契、钟鼎分布抑或是一波三折的隶书,在某种程度上的认识都不过是一种技艺而已。作为语义传达的媒介,可识性是书法存在的首要条件。这在春秋时把“书”作为贵族子弟演习的“六艺”之一可以看出这一点。

然而,作为绘画的处境起初也并不那么乐观。在上古时期,它不过是作为图绘鉴戒的功能而存在,至于晋之陆机“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的绘画位置提高,几乎也在帮倒忙地把绘画引向再现的窘境。相比较西方的情况比中国文人对绘画的态度就要明朗得多了。西方中世纪的格里高利教皇就直言不讳地一语破的:

“对于目不识丁的人,图画所起的作用正如书籍之于有文化的人一样。”

一旦我们认识到以上绘画与书法在上古时期的功能,对于其艺术性的追溯便不禁有些索然无味之感。虽然这个矛盾本身还不足以使我们对于书法与绘画的艺术认识带来意识上的真正分歧,但却至少使我们要对艺术的界限发生怀疑。也就是说,对于艺术“成立”的追溯也就成了必然的思维指向。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古代的艺术家也同我们有过类似的困惑。元代郝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将有助于我们将认识的契点切入:

“夫书、技耳,古者与射御并。故三代、先秦不计夫工拙,而不以为学,是无书法之说焉……道不足则技,始以书为工,后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人,专门名家始有书学矣。”

相互悖离的艺术立场导致认识上的迥异这绝不是什么令人奇怪的事,事实上这也正是一个使我们极易忽视的前提。在郝经观点上如果稍加展开,便是站在魏晋之后的艺术立场对于魏晋前或“非文人”的作品进行艺术“追认”或“判断”的时候,其实已转移到一种文化心理的阐释之上,对于历史文化的钟情使我们赋予它无限的神秘魅力。而艺术在中国(指绘画、书法)之所以较早地具备了尊崇的地位,也正是基于寄情缘性的个性抒发立场。这正是一种文人艺术的立场,而文化性的艺术活动相比较则显然是一种消极和被动的个性,甚至是泯灭个性的表现,而它的艺术成立也正在于接受者以修养为前提的积极阐释。

当然,意识到非文人绘画与书法在魏晋前或民间的大量存在(这也将是我们在本书中所要面临的大部分对象),并不应该使我们在阐释上心存畏惧。我们依然可以以现代人的心理去做富于个性的阐释。而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将使我们避免陷入无穷的“艺术追认”的陷阱,也不至于在对待文人与非文人的艺术活动上感到束手无策。相反,正确的艺术把握也正来自于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前提,这也正是我们在一切艺术品面前所应持的态度。

在前面对艺术立场的一番粗浅辨析之后,我们再进入东西两个艺术半球的分离区域,似乎也就避免了勉强之感。

事实上,我们无论借用西方怎样的批评方式,都难以把中国的艺术真谛诉诸定量化的文字组织中。简单地认为是一种表述上的差异显然是不妥的。我们虽然可以随手取一些东西方相似乃至于相同的艺术现象,但这都不能掩盖其本悖离。中国传统艺术在它那赖以生存的土壤上完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艺术世界的缔构,在对外文化联系上,其自身文化主体对外的排斥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恰好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已具备了自己成熟的哲学基础和完全体系,它是有足够实力能与西方艺术体系相抗衡的另一大统系。这也就使我们对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现代改造之如此困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同时也正是我们本书所要完成论辩的主旨:

在与西方艺术相悖离的艺术世界里,东方人是怎样逐步而又洒逸安详地站立起来。

主体意识对于文化动向的把握,是有别于一般集体性思维,它所具有的一种个性气质决定了它被利用的有限性。而共性的文化行为,则具备可利用的广阔前景。这也就使我们对于毕加索、马蒂斯对非洲、日本艺术轻而易举地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再造之中,但它们对于中国的艺术本能地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产生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答案:完备的文化统系之间的可利用性是非常困难的。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极其漫长的历史时空提供给它以逐步消化、认同的过程。

在中国艺术内部之间的界限几乎存在着一种“度空触石般”的云山雾罩。这是每一个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在逐步了解的过程中愈加强烈地可以感觉到的。当我们在对这些艺术门类内部界限进行规范时的棘手感觉,都能使我们产生一种困惑:在这些艺术门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混淆和联结,显然具有一种文化背景上的云团式分布。这种不可诉诸定量的随意性结构足以向我们说明中国艺术之间——即使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要想完全分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因而,孤立地看待书法、绘画这些“集成艺术”以寻找它的“视知觉形式构成特性”其意义显然是要大打折扣。

站在西方古典艺术的思维经纬点上去看待中国的艺术,还将会受逻辑困惑上的干扰。而西方哲学的理性分析、认知态度和逻辑化眼光必然会导致冷静于生理、构成,它的前提是以不混淆其知觉、听觉的生理功能而严格界定概念涵义的。但在中国人眼中却偏偏要把这些自然本能规定的功能试图进行非客观的调整,而在其大量的意识活动实践中似乎又不会成功的先例。这便出现了在逻辑因果链条上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超越逻辑链结构。禅宗同样也不是佛教文化本来顺序发展所可能产生的结果。它只有汇总在道儒文化的洪流中,才有在彻底悟性和灵性重新分支中出现可能。苏州园林中的“听香”二字,即是这种视嗅器官功能文化转换超越客观逻辑链的一个最为普通的随意说明。花木草虫、人兽山河,在西方人眼中总是泾渭分明、时差彰然。而在中国画家眼中却成为“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的整体生命化状态。西方画家以客观生理功能不同、接受的差异看到了诗与画之间的界限。而在中国画家眼中却有:

“画不要三绝,而要四全。”

这已不只是故意抹杀其界限区别,简直是唯恐其不能达到意识融合,而走向客观的认知道路。

“艺”是一种实践,“道”存在于万物的个体之中,存在于运动事物的系统之中,存在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更存在于不同的表现技艺中,这便是中国画家的哲学观和艺术观。明白了这种本质特性,对于有别于艺术的行为,我们似乎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以上的论述,目的是想与读者建立起这样两个认识前提:一是艺术的立场问题,这是超越艺术的地域存在的一种认识。二是艺术中东西方不同状态的存在问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两种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共同讨论中国书画艺术历程中的发展、变化、嬗替特性,才有可能讨论东西方艺术分解那深刻的文化背景原因,才有可能对艺术的认识具备一个相近的契点。而这些企图又都同时指向东方艺术独立的哲学体在艺术历史进程中的意义之展开……

同类推荐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冰心文选·佚文卷

    冰心文选·佚文卷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冰心的文章,包括《甲午战争》、《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日本的风景》、《纯白的婚礼》、《我自己走过的路》等。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 ,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难忘军旅

    难忘军旅

    本书收录了《鬼子降服了》、《德高文美长存人间》、《记忆中的老舍》、《恭送孙犁师长》、《杂忆台湾》等散文、随笔。
热门推荐
  • 电台情话:高冷男神请接招

    电台情话:高冷男神请接招

    流言蜚语可以刺伤别人,温柔的语句可以治愈别人,被隋毅的温柔与声音治愈过的舒馨怡参加了BSB电台的考核,终于接触到了自己喜爱已久的他......却因为误会,被隋毅排斥,在好友陈冉的出谋划策下,演绎一段都市爱恋的搞笑、悲伤与甜蜜
  • 心桓如意

    心桓如意

    继兄妹恋=虐?爱上自己大哥的未婚妻=虐?与杀母仇人的儿子相爱了=超级虐?以上的因数加起来=虐?也不一定吧?魏桓原本是家中最被忽略的一名庶子,一次出征重伤昏迷。再次醒来身边出现一名奇怪的女子,聪明绝顶,诡计多端,帮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因此在军队中争得了首功,开始受到了父亲重视。然而她突然出现却也突然消失了,走时还不忘带走自己的心,等两人再次相遇魏桓才发现他的身份竟然是竟然是。。。那个让自己从嫡子变为庶子的后母的女儿?还是他死去大哥的未婚妻?突然重新也是另有隐情?知道真相的魏桓只想远离,可没办法心在她手里,一离太远就痛。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夜铃

    夜铃

    我在一次开出租车送客到殡仪馆的途中,遇到了诡异事件开始,一连串的恐怖事件接连而至,一个个朋友离奇的死亡,让我踏上了揭秘的道路......
  • 武炼星宇

    武炼星宇

    破灭时代之始,玄黄大帝威镇寰宇,镇压星空异族万载,万年过后,一位修真者携神秘吊坠跨越重重时空而来,又会在这片星空掀起怎样滔天波澜?武道之始,道阻且长,纵使修真,我也照样可以武逆苍穹~~
  • 重生肆虐文娱

    重生肆虐文娱

    文青重生了还是文青!回到九十年代,左手诗歌右手摇滚,肆虐文学界娱乐圈。有时代的怒吼,也有小资小调,重生一次,定当肆意一生。所有女文青都看过来,哥要开始zhuangbility了……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王爷下江南之佳人

    王爷下江南之佳人

    小王爷第一部,江湖美酒在眼前,佳人知己不知闲。
  • 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我们把这个时期特有的不安、焦虑、疼痛、喜悦、难过、悸动定义为青春。大概,21世纪的所有青春都无关身份,无关质朴。我们没有按捺情感,没有抚平心跳,我们任其发展,以为都会按照我们所想那样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忽略了概率的总和为1,于是,所有可能都有可能,所有可能都有可能不可能。青春是一阵不甘寂寞的风,携雨伴雪,催梅折枝,每一次心动,每一次心痛都值得念念不忘。
  • 梁书

    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