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2400000019

第19章 中国画论体系

——一个有关衍义系统的架设

倘若把中国古典画论的整体系统看做是一潭幽黯的秋水,似乎自有它定性描述上的准确度,因为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它的深沉不可量测,又触目可见历史的苍莽大树那纷繁落叶的覆盖,同时,它的底部又贯通在中国文化、哲学这一庞大的暗河水系之上。偶尔,我们亦会在洒满阳光的落叶间隙中,看到粼粼碎金般抖动的水面耀斑。可以使我们一领昔日之风采。

这些充满情绪化语言的铺设,却也真实地道出了中国古典画论之于中国现实艺术、文化的“情境”关系。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古典画论中,有着许许多多在今天看来早已过时,或者说是被超越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创作经验,但是,在我看来,艺术史——抑或是艺术理论本身,都存在着一个“在劫难逃”的文化情结:艺术文化历史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超越,而我们了解历史与历史的经验,并不仅仅在于所谓价值观上的“扬弃”,而是从深层度数上的理解。同时,在艺术史本身与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中,也不存在着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依据抑或是严格标准,理解的真正企图应当潜伏在价值观的不断削弱与标准的悄然转换之上,只有了解到这个真实的存在,我们才有可能进入历史所掌握的宽泛的限定之中,在此约定中,我们已无法(或者说已无必要)在本书中按照编年体例去做跨越问题的连接,我们注重的是在一个新的核心之下对于秩序的建立,这是对博采蕴华的流程描述。

也就是说,我们在此架设的是一个有关衍义的系统,因之,同时注定了本书有别于一般的发展史与美学原理的论述,而油然成为一部问题的演义史。

追寻问题的设立缘由与索解过程也就成为相应的步骤。

一部中国画论发展史在此也就变成了有关经典画论的问题“弯曲”的历史,对于这种状态,我们也就自然地可以寻找到不同标准下的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迥异的结果。

一种结果无疑是指向对于问题在历史真实的本体追溯中的相应结论,这是以理想的牺牲为代价来进行折算的。也就是说,历史的最终结论是以对问题源发与情境的回归为指向的。它排斥的是与此相违背与对抗的各种虚饰的细节。

然而,另一个饶有深意的立场,却是将这个弯曲的过程首先看做是一种实在,一个在历史流经渠道之上的真实流量的捕捉,从文化存在的立场去追寻一个问题在一种特定时期的弯曲过程,以及相应的度数与变量,并获得相应的历史结论。

这便是有关历史神话如何被“现实化”铺展的进程之所在。

对此,我们无疑看到的是另外的一种真实。

然而,如果说我们在这个注定偏离的过程中保持冷漠的超然。描述本身则成为无选择的堆积,清理工作也变成无意义的疏离,那么,这一切也有违于我们本书写作的初衷。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面对“衍义”——一个问题及其在历史横断面上蔓延的程度,向上续承及向下递接的可能,然而,如果在此时期被认为是重要的核心问题在另一种情境中被淡化了,那么,也就相应地被清除出我们的视野之外,于是,这个过程似乎又变得不那么真实了。

真实似乎只是成为面对心灵的选择结果。

然而,它同时也存在于我们试图“智慧”的阐释过程之中,这是因为古典情境的艺术家们的心灵与我们相比要远为纯粹,尽管他们也要面对与我们今天相比丝毫不逊色的障碍,无论是来自社会的名利场还是心灵争斗的选择,更有对于范式原则的认同,但他们毕竟保持了与大自然无执无碍的亲和态度。这个阐释与索解的过程也就成为一个倾听的过程,我们要听懂他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倾诉,要遵从他们的经验指导,要与他们建立起对接的窗口,因之,这个进入的过程也就相应地不仅仅是不断获得快意的过程,而成为一个得以纯化的机会。

当然,这毕竟不是一个有关个人感受的心语低诉,如果止于这个直觉的层面,那么,它不是诗歌便是散文,而在此我们所面对的却是关于绘画在理性层次上的充分展示;同时由于中国文化艺术所固有的多向表意的特征,它更多的不是以严格的批判理性;而可能付诸激情化的文学性描述与文化性的基层铺设,这一切无疑是对理性的分解与浮泛,但却有可能获得直觉的更进一步的延伸。

作为绘画的理论性叙述与分辨,对中国古典画论这一系统的疏证则必须立足于绘画立场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尽力地以自己的感受意志去验证与延伸标准。

由于我们介入的立场既非一般的文化情境的大规模铺设与连接,又不想在那种洋洒的展示中获得宏阔的结论,同时,又要时刻避免陷入到个人心理经历验证的狭隘之中,所以,这个过程也同时注定了是一个更为艰难而冒险的过程,它有可能使我们在以上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都失却了依傍,从而沦为不伦不类的问题罗列与堆砌。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信心能够在所开辟的第三条道路上有所收获,于是首先确立了这样一个前导性的框架:

在此,我们将中国画论的问题演义划分为截然的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

“实践与理念”。

在先秦至六朝时期,绘画作为纯粹的艺术史迹而言,是充满匠意的摹拟与装饰自然的阶段,而画论的作者却已将哲理睿思倾注其中,因而,它们之间呈现出如此结局:在实践与理念之间形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真空地带。

具体到先秦时期,从阶段上来讲,这无疑是“认识”的阶段,也就是针对绘画这个类种从理论的最初层次上去进行探识的,作为画论家的主体位置并不明确,受制于儒家思想的社会秩序的影响,绘画仅是作为礼义与人格的比喻事例而已,作为艺术门类的影响,它更多f受制于音乐思想上的影响,从审美的取向上在此际并无更明确的指向。

在汉代的画论中,我们已初窥画论主体的设立。虽然从客体上是从属地位(也就是说尚未从本体上去探讨诸种可能性),儒家的思想依旧制约其中,而审美上在此虽然有所确定,却已是呈示出多义的状态。文学的叙事与政教功利观仍具有极强的制约性质。

魏晋六朝是一个真正的观念先行的阶段,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画论家们由于大展风骚而处于无可争议的导向位置。在研究性质上已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谐和,也就是主客一统,而此际的绘画由于表现与多向实践上的匮乏,因之致使艺术家们将理想付诸文字的组织之中,然而,正是这种距离使用的是“理念”而不是“观念”,原因在于它正是高高地悬置于绘画之上,也就是画论中显示的远比实际遗存中要更为宏阔与成熟,在观念上显示出道家的疏朗超脱与玄学的神秘直觉。而诗歌与品藻所开拓出来的山水境界与人格定位亦迅速被画论家所利用。这既是一个艺术化了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画学雏建的奠基时代,它提供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相比较的一个重要结论——西方画坛直至20世纪才出现立足于纯粹“形而上”来考虑艺术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我们规定为“观念与演变”。

这是中国画论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观念与理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十分明确的倾向去引导绘画的诸种可能,而后者针对于艺术实践而言,却是一个坚硬的概念。

在唐代,作为中国画论系统的各个方向都开始有了明确的交待:此时的“人”被还原到研究的客体,成为重新表现与评价的对象,因此,研究者更多地立足于绘画在此际面对与成就的对象而切入自己的才智;在观念导向上受制于儒家的社会秩序的艺术化与道家中天真自然的思想影响;在审美范畴上所凝聚的则是对“骨”的设立与填充,“韵”则是全面协调下的姿态呈示;在门类影响上,书法从笔法方面成为最初的比照对象。

进入宋代则是中国画论真正得以全面开拓的第一阶段,从研究倾向上,则进入一个“物化的人本”,也就是静观的自然,这里“观念”的倾向无疑既有儒家的功利观又有道家的自然主义;在形式层面上探讨了绘画之“质”的可能,而诗歌的理论作为门类影响起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境界开拓作用。

元代则是中国画论再次深入性的拓展阶段,研究方向上针对那种“人化的自然”关系;禅宗以及道家审美趣味有着醒示的作用;审美范畴上由于主体显露而得以全面展示,因而,“气”被提升出来,同时具有主体“意识”的意义;而书法再度为营建富于内容的形式在起作用。

在第三大板块之中,我们设立了

“文化与范式”。

这是中国画论发展的一个充分的展示过程;汇入了一个大的朝向之上,而同时在对范式的建立以及形式底层涵义的追寻中,获得相关的历史性的结论。

明代是一个有关绘画向更外层边缘的移动时期。也就是说,将绘画“真实”看做是实践其文化意义的时代,因之。如何识别禅境的悟会层次,使明代画论家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为元代画面的实迹已经提供了多向产出的对象,以及由此引发了判断的诸种可能,因此,在观念倾向上禅学便成为当然的导向,而儒学思想则不过是赖以补充的条件;对于“逸”而言成为真实的普遍所在。同时,诗文作为门类影响给予绘画以评价原则及境界开拓,在做着相应的提醒作用。

清代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综合性的阶段,但综合却非调和;它依然有着自己固有的标准在推举着不同的原则,来使某些“形式”真正楷模化。所以,在研究倾向上是一个历史文化交织的阶段,也就是说,作为观念的倾向,可谓儒、道、释三家杂糅;在审美上更为强调质感的内容性,从而区别于宋代的技法形式的考究,而在清代形式被赋予浓厚的历史文化心理积荷,在画面效果上,也相应地强调了诗文书画的综合以体现溢荡的才情,而门类影响也就相应地以诗、文、印、书、史作为补充矫正的前提。

同类推荐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听说

    听说

    本书作者宏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读书俱乐部》节目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留守儿童,有顽强战胜癌症的女心理咨询师,有微笑面对白血病的花季少女……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将这些人的故事写成《听说》这本书,给人以鼓舞,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热门推荐
  • 界卫之纵横末世

    界卫之纵横末世

    学生伍哲一日接到一快递电话,取回的包裹却不知何人所寄,打开其内物品上附有一二维码,舍友胖子于程喜好参与各类撞大运活动,便取了两人的手机同时扫了那二维码,却不想那二维码非抽奖、非返利,竟是一局即入局中,两人难以脱身。而后得知,布局者竟是一智能设备,掳两人只为调查一桩事件,顺便看看能否拯救一世界。
  • 毒倾天下唯御倾心

    毒倾天下唯御倾心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本是仙界唯一一个生而为毒草修炼成仙的,奈何不懂何为情,何为痴,自荐入世堪破八苦!小小傲骨,谁与争锋!剧目一:“御哥哥,今天的事做完了,明天干什么”某人邪魅一笑“明天的事后天就知道了,不过晚上的事马上就知道”剧目二“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御哥哥你怎么变得。。。变得如此禽兽!”“呵,你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看我,对于某些事天底下不是禽兽又有几个,在这,你算一个我算一个,不过你是羊,而我是狼!”说完抱起某人落幕归去!“三世离殇,可否堪破这世间八苦!
  • 极品女相

    极品女相

    她女扮男装当县令,突然皇上来了一道圣旨,让她进京去审理那京城中的两大家族的冤案。听说,原本在审理那个案子的官儿被某个无良的王爷给打死了。她一拍惊堂木,指着站在堂下,朝着旁边的衙役说道:“把他也给本官拉下去,重大二十大板!”被指的家伙满脸震惊,瞪着她问道:“为何连我也要打?我可是胜诉了!”某官瞪着可爱的眼睛看着他,说道:“这是本官给你的一个教训,让你以后不要随便地借钱给别人!拉下去!”“你敢!”“为啥不敢?”“你知道我是谁吗?”“谁?”“我是……不告诉你!”“打!!”九王府的门口,王府的总管走出门外,说道:“云大人,王爷说了,不见!”眼睛可爱地眨巴着,满脸的无辜,问道:“为什么不见?”“王爷就说了一句话。”“什么?”“王爷说……”那总管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到了她的面前,小声地说道,“王爷说,他屁股疼。”
  • 戎马丹心

    戎马丹心

    造物弄人,军人刘子坚在退伍途中遭遇车祸,救十人之后力竭而死。善恶有报,刘子坚重生于东汉末年延禧九年,从而开启了争霸之路。戎马丹心,好男儿生逢乱世当执三尺长剑,建立万世功勋。
  • 战士传

    战士传

    一群少年战斗,揭开宇宙洪荒的奥妙。一个注定不平凡的人,几经历练,终成战神。战士就是为战而生。这里只有战斗!是一个战士的故事。百分百原创,只为写下儿时的梦想!
  • 天才神医在都市

    天才神医在都市

    他是极品无敌大神医!开服药就治好了病,扎下针就治好了腰,吹口气就美好了容。乡野少年来到都市,各种诱惑能否一一抵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邪两道都有人要置他于死地!!男人的世界胜者为王,面对挑战,他只有问鼎天下,站到世界的巅峰,将对手一个个踩在脚下!
  • 猛男情结剖析

    猛男情结剖析

    本书是一本为男性提供心理医疗借鉴的实用手册,不仅讨论了男性危机的惊人全貌及它的广泛影响程度,还列举了各种身体形象测试、生活案例供读者参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医学及心理学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建议。
  • 热血高歌

    热血高歌

    人生路,千万条,人生理,无数章,年少轻狂,不良又何妨?我写我辉煌,我筑我乐章。年少当狂、青春当扬、热血当洒、吾梦正当。路是自己给的,命是自己争的。
  • 家乡农村的那些事

    家乡农村的那些事

    讲述我的家乡那些渺小的人们平凡又凄凉的人生.
  • 宸星传说

    宸星传说

    驱魔,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工作,在人类刚刚开始认识世界之时,驱魔师这个职业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一些本该传承的东西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会阻碍人类的发展,从而,驱魔师也不断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了,记得那些驱魔师们。然而,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知道,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