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1100000009

第9章 爱的美丽与疼痛(4)

“只要两年!那些孩子学会了普通话,未来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他们的世界能一下子放大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这也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去兰屿。

“看!我的手!”几个兰屿中学的孩子举着红红的双手给我看,“都是暑假去台东凤梨厂打工,被凤梨伤的。但是……”一个孩子笑着说,“明年,我还要去。”

老师则过来说:“一去宝岛,兰屿就留不住他们了。”

也想起有一天在兰屿溪边看见一个少年在刷牙,嘴里全是牙膏泡沫,旁边则聚了一群大人和孩子,指指点点地围观。

“他们没见过牙膏。”少年对我说,“像我以前一样,好可怜!”

读美国《世界日报》,引述国际心理学大会的调查结果。每年有四千多名中国婴儿被美国白人收养,起初半年,那些婴儿只有百分之八身心正常,另有百分之三十四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与“反应迟缓”。

但是三年之后,百分之九十三都正常了。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白人家庭领养的华人孩子,比美籍华人的亲生孩子“更像美国人”,也更能接受“美国精神”。

他们成了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电视里播出有关伊拉克的新闻,一群孩子拿着棍子站着,另一个孩子被蒙着眼睛跪在前面,孩子们先大吼大叫,再一挥棍子,砍在前面孩子的颈子上。

前面的孩子则装模作样地倒在地上装死,接着翻身跳起来,跟着大家有说有笑地跑走。

原来他们在模仿恐怖分子杀害人质的砍头画面。

孩子多像种子啊!把他种在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只要条件许可,他就要长大。长在平原的沃土、水边的沙地,或岩石的缝隙。

同一棵母株生的种子,因为掉在不同地方,能有完全不一样的命运、长成不一样的树、结出不相同的果。

想起一位医生的话——

“小孩比较不怕痛,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好。这是上天的意思,使他们到这个自己无法选择的世界,能适应、能吃苦,而且人在苦中不觉苦。”

每次到干旱地区,看见孩子笑着、跑着,在下雨天抱出大大小小的盆子接雨水;看见战火中孩子拿树枝做成玩具枪,打打杀杀,玩得十分开心,我都既欣喜又心酸。

我也常想起那澳大利亚电影。

白人错了吗?还是不让白人带走孩子的毛利族妈妈错了?

当克拉格姐妹在灌木丛中摘野果子的时候,她的表弟会不会正坐在悉尼的歌剧院?

谁比较幸福?

还是,生于斯、长于斯,不去想、不去比,就是一种幸福?

奉献的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适者”不一定是占有者、胜利者,而是能与周遭生物“共荣共存”的。

最近台湾有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一个建筑商为一所研究院建农业科技大楼,因为弄死了一棵三十年的老樟树,不得不赔偿二十万元。我觉得这个消息很有意义,因为研究院在跟建筑商签约的时候,特别列了“护树条款”,显示他们对树木的爱护。樟木,就算百年的老树,在台湾也处处可见,但是如同该院一位名叫陈章波的研究员所说:“如果我们连一棵树都照顾不了,如何照顾学术?”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家院子里也有一棵百年的老树,我常爬到树上玩。邻居小孩把球扔进院子,也常翻过墙头,攀着那棵老树,到我家捡球。有一天,家里不知为什么,把大树砍了。我看着那剩下的半截树干好伤心。过了几天,更伤心的事发生了——家里失火,一下子烧成平地。

后来,一位会看风水的朋友对我母亲说:“都怪你呀!好好的,为什么把树砍掉呢?树长得不对,可以坏风水;长得好,可以养风水。你家里的气,全仗这棵大树聚着。供还来不及,怎么能砍呢?”

对他这种迷信的说法,我很是反感,只是觉得看惯了的大树,一下子空掉,很不舒服,也有点不安。倒是另一位朋友说得比较有理:“树石、花鸟,跟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一天到晚生活在当中,我们的‘气’感应了它们,它们的‘气’也感应了我们。经过长久的相互呼应,不适合有大变动。你以为只砍一棵树,其实树上的小鸟没了窝,各种昆虫没了家,下面的苔藓没了遮阴,习惯于树荫的房子少了遮蔽,连你的眼睛都不习惯,这影响可就大了。”

最近美国联邦政府对自然生态做的一项调查,也说出类似的道理。做调查的生物学家说:“我们不只失去几种生物,而是失去一大批、一大批的生物。”他说的正是那种“连锁效应”,因为一种植物或动物的死亡,会造成连锁的影响。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曾经拍过一群生物学家,他们用绳索垂降到夏威夷的悬崖上,拿着收集花粉的刷子,为一种植物的花朵进行“人工授粉”的工作。这原先应该是昆虫做的事啊!想想,一只小虫,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多简单?何必劳驾这群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悬崖上劳作呢?只因为那种昆虫已经永远从世界上消失了。生物学家如果不做,那稀有植物也会很快消失。

今天人们错误的一小步,常要后人的一大步去补救。问题是,我们能这样做多久?又能做多少呢?因为人类的贪心,而让生物永远消失,是我们的耻辱。更严重的是,很多为植物传递花粉的昆虫,像是蜜蜂,这两年都在快速地减少,别以为它们是小东西,要知道没了蜜蜂,很可能造成农业减产的灾荒。

最近在美国公共电视上,看见有关骆马(Llama)的报道,也让我很感慨。骆马是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一种动物。它们有着长长的颈子、小小的头和细细的腿,又因为肺功能强,使它们能生活在五千米的高山上。印第安人认为骆马是上天的恩赐,因为它们不但肉可以吃、奶可以饮、毛皮可以穿,而且能帮人驮东西。有意思的是,生物学家说,骆马的嘴长得很特殊,它们在吃草的时候,不会伤到植物的根,使那些草能很快地再生,也使它们总有的吃。电视里还介绍了骆马软软的蹄子,说那蹄子也长得巧妙,既能爬山,又能不伤到山上的植物。使我联想到我家院子里的麻雀。当我春天种菜,把种子撒下去,麻雀立刻飞来吃。可是过几天,种子发芽了,它们就再也不碰。我常隔着窗子偷看,看那些麻雀,在我的苗圃间跳来跳去,发现它们居然能不伤到嫩芽。等嫩芽长大了,结了籽,它们再飞来吃。

难道骆马和小鸟,都懂得“留一手”吗?它们为植物留一步“生路”,也为自己留一步“后路”。这或许也是骆马和麻雀能历经千万年,存续到今天的原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适者”不一定是占有者、胜利者,而是能与周遭生物“共荣共存”的。孟子说:如果不把细密的网子放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光;砍伐树木能找到适当的时节,木材就用不尽。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谢尔·希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童话书《爱心树》(The Giving Tree):

一棵高大的苹果树,荫庇着一个孩子成长。孩子在树下睡觉、捉迷藏,到树上摘苹果,还把名字刻在树干上。孩子长大了,找树要苹果去卖钱。树给了全部的果子。孩子要盖房子,找树要木材。树给了全部的枝子。孩子要到远方去,找树要大块的材料造船。树给了整个树干。孩子年老归来了。“我已经一无所有,”树说,“倒还有个剩下的根,可以给你当椅子。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如果地球像那棵树,是“奉献的大地”,我们会不会是那个人,总是向大地要东西,要到彼此都一无所有?又或者,我们从小小的年岁,就该知道“怎么拿”?

各位想想,让我们小时候攀爬的、给我们遮荫的,甚至给我们果实吃的那些树都还在吗?我们为什么一边种下小树苗,天天浇水照顾,一边在改建房子的时候,又毫不怜惜地把老树砍掉?如果被弃养的孩子,能有人收容,我们是不是也能找个地方,专门收容被弃养的树木,使那些在树下玩耍的孩子,有一天大了,甚至老了,还能去寻访童年的老朋友?我们是不是也能学台湾的那所研究院,在改建房子签约时,要求建筑商留给我们的“老朋友”一条生路?

在那些老树给我们荫庇之后,也让我们荫庇它们吧!

同类推荐
  • 隐身人

    隐身人

    西方科幻小说具有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推测性著作。但是,作为现代的一个文类,它大体上始于18世纪后期同时出现的两次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些革命的后果之一是复活并改变了乌托邦传统,从空间性转向了时间性,从对地球上某种想象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转向了对更好的社会模式的思考,并期望通过政治变革在自己所处的社会里实现。科幻小说就是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它以想象的小说方式,思考社会的变革,思考它的未来,以及科学技术对这种变革可能发生的作用。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正好体现了这一时代性的变化。
  •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女孩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女孩

    本书在女性有着辉煌成就的今天,世界的进步将会见证,地球上的女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唤醒未来,促进世界繁荣。而尼克松·沃特曼则在《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女孩》中引用了许多名人箴言和作者所敬仰的女性事例,目的是不断地指导一个女孩如何成长为优雅的、高尚的、完美的女性,并为她们提供这样一本行为指南。使她们对如此美好的未来倍加珍惜,尽其所能使未来变得更加光明美丽。
  • 诙谐幽默(中华美德)

    诙谐幽默(中华美德)

    幽默大师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7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俄罗斯还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讲的:“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它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它以愉悦的方式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心灵的善良,它使生活充满了激情。正像老舍说的那样:“幽默者的心是热的。”那些短小精湛的幽默故事,有时短得仅仅只有一两句话,却能让说的人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能让陷入僵局的谈判起死回生;能让原本十分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能让一直对你若即若离的情人,在一种欢快情绪的感染下怦然心动。
  • 魔鬼妖怪的故事

    魔鬼妖怪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励志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热门推荐
  • 死之轮回

    死之轮回

    当死忙降临之时,人之醒悟之时。没有死哪来的生,没有生就不存在死。只有战斗才能显示人生,只有死忙才能成就生命。
  • 凤傲天下,第一倾城狂妃

    凤傲天下,第一倾城狂妃

    她,是东幕国千家赫赫有名的废材七小姐;她,是二十二世纪的王牌特工,当她的魂魄进入到她的身体,看她如何斗白莲花,整恶姨娘,踢死渣男。不过,中途跳出来的这只腹黑货是怎么回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殿下哪里逃

    殿下哪里逃

    我欧阳雪上得了厅堂,呃,虽说下不了厨房!但我好歹也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跑车、买得起洋房、斗得过情敌、打得过流氓!你,舍我其谁!
  • 万古妖尊

    万古妖尊

    洪荒世界,宗门林立,群雄争纷,弱者庸碌,受人欺辱,强者一怒,横尸百万。萧鼎偶得上古九阳修妖决,从此一代强者横空出世,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暴走!
  •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护青哥

    护青哥

    农村忠厚诚实的胡长青因在大集体时年年当护青员被村里人给起外号叫护青哥了。他的愚钝。他的对护青工作的认真,令人折服却又令人啼笑皆非,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独木不成林的护青哥的日子该怎么过?
  • 大圣伏魔传

    大圣伏魔传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只待那天道崩塌,群魔乱舞之时,你们终会记起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离命运。—谨以此书,献给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英雄。(PS:如果你也喜欢大话西游,这本书你更加不容错过。)
  • 糊涂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糊涂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哲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其意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但是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诗经》上也说“没有哲人不犯傻的”,可见不犯傻的人并不是聪明之人。
  • 嬷嬷出嫁,公子要吗

    嬷嬷出嫁,公子要吗

    桃谷有一女,名叫容默默,上能掀瓦堂,下能闯男房…明明自己长的如花似玉,可妖孽二、妖孽三都不喜欢自己。呜呜…这都不说了,闯江湖居然闯进了皇宫,一不小心成了嬷嬷!!某女内心呐喊着:“天啊。我有那么老吗?难道就注定没人要了么?不行,再怎么不济也要绑个帅哥回去!”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女拿着一把刀子抵押某男的背上说:“你从还是不从??”某男羞涩得转过身去,说到:“我还是从了啊。”某女看了一下来人,刀子哐当一掉。鬼哭狼嚎得立刻抱住来人的大腿,吼道:“师兄,我错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