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39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和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352页。

3.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80.

4.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l),59~65.

5.符正平:《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形成机制》,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

6.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8):14~17.

7.熊军:《群的概念、假设、理论及其启示》,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4):4~5.

8.陈剑锋:《基于知识的产业集群能力研究》,载于《财经研究》,2003(2):62.

9.任熹真、陈红霞:《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与发展研究》,载于《理论探讨》,2006(3)。

10.陈静宇、张立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载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

11.宋峥嵘、李君:《提高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载于《农场经济管理》,2007(2)。

12.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5(9)。

13.王珺、王峥:《广东中小企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制探索》,载于《广东科技》,2005(10)。

14.魏后凯:《论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载于《中州学刊》,2006(3)。

15.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载于《科研管理》,2005(4)。

16.田钊平、胡丹:《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载于《嘉兴学院学报》。

17.何静、宗传宏:《构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双向思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薄弱环节的作用机制》,载于《科学学研究》,2003(S1)。

18.邹国庆:《关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阐释》,载于《江汉论坛》,2004(11)。

19.丁涛、胡汉辉:《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研究》,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7(6)。

20.贺小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观阐释》,载于《南开管理评论》,2002(4)。

21.乔俊丽、毕常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载于《职业圈》,2007(5)。

22.操龙灿、江英:《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载于《科学学研究》,2006(2):622~627.

23.梁三来:《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观点综述》,载于《经济纵横》,2006(11)。

24.丁永波、周柏翔:《持续竞争优势与企业自主创新》,载于《商业时代》,2007(32)。

25.王雷、高长春:《小企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路径依赖》,载于《软科学》,2006(5)。

26.。周柏翔、朱拥军:《自主创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载于《长白学刊》,2007(1)。

27.刘国新、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研究》,载于《科技与经济》,2006(1)。

28.徐荣贞:《基于金融生态的科技成长型企业自主创新的R-W模型》,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29.张保胜:《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技术模型探析》,载于《企业经济》,2007(8)。

30.仪德刚、齐中英:《从技术竞争情报、技术预见到技术路线图——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模型》,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07(3)。

31.张巍、陈继祥:《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互动的螺旋上升模型》,载于《上海管理科学》,2007(1)。

32.朱华展:《浙江传统产业集群成长的社会网络机制》,载于《经济经纬》,2004(3)。

33.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34.郑胜利等:《论产业集群的经济性质》,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5)。

35.吴晓军:《论地方政府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成长》,载于《企业经济》,2003(10)。

36.王晓娟:《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载于《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8)。

37.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38.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2~3.

39.蔡宁、杨旭:《协作行为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载于《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2.

40.李勇、史占中、屠梅曾:《企业集群的内在特征与竞争力》,载于《开发研究》,2004(2):33~55.

41.朱方伟、高畅、王国红:《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演进分析》,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67~68.

42.Ahuja Gautam,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3):425~426.

43.Krtke Stefan,Network analysis of production clusters:The postdam/babelsberg film industry as anexampl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2,10(1):27~54.

44.Manuel albaladejo,Determinants and policies to fost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 Clusters: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http://www3.qeh.ox.ac.uk/RePEc/qeh/qehwps/qehwps71.pdf.

45.Jorg Meyer Stamer,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Vibrant Business Development:The Systemic 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Draft Paper,2003.

46.Lynn Mytelka and Fulvia Farinelli,Local Cluster,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46 Discussion Papers from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Institute for New Technologies,The Netherlands,2000.

47.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载于《中国软科学》,2003(1):70~73.

48.Pekkayla Anttila,Industrial in Change How to Stay Competitiv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The 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ish Economy(ETLA),Opening Seminar June 4,2004,Marina Congress Center,Helsinki.

49.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50.岳芳敏:《集群企业创新行为机制分析》,载于《财经科学》,2007(8):81.

51.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ion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 20:1991:499~514.

52.董蕊:《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53.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Brand Competition in China Clothing Market.The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1999.24.

54.刘爱雄、张高亮、朱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73~78.

55.张于喆、张义梁:《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载于《经济问题探索》,2006(11)。

56.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57.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58.吴高潮:《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载于《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7.

59.聂鸣:《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中小企业政策》,www。clusterstudy.com.

60.《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流动和研究方法》,http://www.cuspa.org.cn/cuspa2005/article/20050915/20050915001454_2.xml。

61.聂鸣、李俊、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载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1)。

62.http://www.machineryinfo.net/news_info/31913.shtml.

63.C·T·Taylor,Z·A·Silberston,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Patent System:A Study of The English Experience.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70.

64.http://home.chinabuilders.org/members/act1zzcxdy/m_Article/Detail。aspx?id=476.

65.韩子寅、张放:《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载于《科学管理研究》,2006(2):22.

66.本部分借鉴的研究成果:丁树衍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载于《工业技术经济》,2005(4):61~70;陈国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232页。

67.路金芳:《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载于《求索》,2006(2):80.

68.陆晓春、李栋、孙昭:《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及框架体系研究》,载于《科学管理研究》,2006(6):14.

69.李默妮:《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初探》,载于《科技与管理》,2006(06):80.

70.郁培丽、焦晗、郑彬:《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载于《东北大学学报》,2006(4)。

7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载于《科技日报》,2005年11月2日。

72.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载于《管理学报》2006(3):135~142.

73.梁艳、彭灿:《日本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载于《商业时代》,2007(17):39~40.

74.钟柯远:《完善国家创新价值链》,[DB/OL].http://www.ssfcn.com/wenzhang_detail.asp?ID=80675&sPage=3.

75.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DB/OL].http://www。yaolunwen.com/Article/politics/200605/4655.html.

76.陈柳钦:《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J]。http://www。xslx。com/htm/jjlc/cyjj/2005-10-11-19258.htm。

77.宋清稳、何莉莉:《谈中小企业虚拟技术创新的适用性》,载于《企业管理》,2006(1)。

78.钟祖昌、陈功玉:《略论生态技术创新》,载于《企业技术进步》,2003(5):28.

79.赵红菊、高雄、杜跃平:《对企业虚拟技术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载于《科学管理研究》,2003(1):9.

80.Suzumura K.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an Olig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5).

81.Kamien M.I.,Muller E.,Zang I.Research Joint Ventures and R&D Cartel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5):1293~1306.

82.Petit M.L.,Tolwinsk I.B.R&D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185~208.

83.陈旭、李仕明:《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载于《管理学报》,2007(1):94~95.

84.Dusgupta P.,Stiglitz J.The Theo ry of Techno Logical Competition[A];Stiglitz J.,Mathewson F.New Develop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Market Structure[M].Cambridge:MIT Press,1986:523.

85.陈旭、李仕明:《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载于《管理学报》,2007(1):94~95.

86.Gamal A.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Z].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4,4352447.

87.万军康、梅志敏、彭华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03(4)。

88.潘忠志、高闯:《高技术集群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

89.王丽霞:《循环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建模式》,载于《上海百货》,2006(20):8~9.

90.王能民,杨彤:《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载于《制造业自动化》,2001(4):10~12.

91.叶丹等:《敏捷虚拟企业组织形态及描述方法》,载于《高技术通讯》,1997(7):29~32.

同类推荐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本书通过经纪业务佣金率、承销费用率对证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解决了目前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问题。
  • 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你想了解当下的经济动向吗?你想把握时代的经济脉动吗?跟随知名经济学教授或商界巨擘在趣味横生的案例中学习那些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本书从供需、消费、厂家、财税等方面,采用趣味案例引出经济理论,以经济理论结合实际生活的模式,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及应用,帮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各种经济现象,更准确地把握经济脉动,进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
  •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包括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个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9章。
  • 创造贝因美

    创造贝因美

    本书中,陈惠湘以其多年的企业研究与实践经验,阐述了新旧经济时代的交替与特点,从环境要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对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公司组织等方面需要进行的“革命”作了系统分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预见与建言。
热门推荐
  •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板凳上的喵(路小蔌)“这个送给你。”男孩说,“哇,好漂亮的项链啊。”女孩说,“我要走了,落儿”男孩吱吱唔唔地说,“不要,落儿不要小呆子走,小呆子是落儿最喜欢的人……”女孩哇的哭了,男孩见女孩哭了自己也哭了……在分离十二年后,他们又一次的偶遇重逢。他们还能认识对方吗?她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他也不再是那个活泼的小男孩了,久别重逢是爱还是恨呢?……“洛亦泽,我为你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的盲目,第二次是我的愚蠢,我绝不会再为你哭第三次”说完,她转身头也不回就走了,可是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她的眼角闪出一滴泪光,太阳斜射过来,格外的刺眼……
  • 歧途悟道,迷途不返

    歧途悟道,迷途不返

    奈何迷途知返,别再理会世俗的目光,一心向前,迷途不返。我所走的或许不是大道,终点也不是罗马,但是这段路可以让我体味我的人生。
  • 文明大明

    文明大明

    甲申之变,中原沦陷,国亡天下亦亡。而一艘远洋帆船自东海而来,将开启中原一个新的时代。
  • 冥婚鬼话

    冥婚鬼话

    你,你别过来,再过来我就喊人啦。一张入学通知,她被诱入一个甜蜜的陷阱,开始了和她心目中男神的同居生活。白天,他是金光闪闪的大神,她被冤枉他出马、她被欺负他出马、她被调戏还是他;晚上,他却化身恶魔,抱她、亲她、欺负她,一次次用他的高智商,诱她。
  • 无忧天堂

    无忧天堂

    因缘错乱,他们生生世世都纠缠在一起,可是每一世姻缘都得不到上天的祝福……第一世,他因误会含恨而终,她却依然生死相随……第二世,他们相见恨晚,她只是个妙龄少女,而他已经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年龄阻止不了他们逐渐靠近的心,却没有办法得到旁人的谅解,他们最终还是不得善终……第三世,天意弄人,他们成了人人称羡的龙凤胎,这却成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眷侣的死结……第四世,她想,这是她最后一次为自己努力了,如果她还是没有办法和他在一起,那么她将彻底放弃他,她不会再拒绝那一碗孟婆汤……
  • 猛虎出山

    猛虎出山

    这是一个在军队的背景下,孙强与他的战友们通过层层选拔加入特战队多次执行任务,但由于一次任务失败被开除军籍,他们以为后半生就这样平凡的度过了,但他们发现被卷进一个更大的阴谋中,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结局究竟如何……
  • 佛说十二品生死经

    佛说十二品生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妙的发明

    绝妙的发明

    本书从电子科技、交通能源、航天军事、传媒通讯、生活用品以及生物医疗六大方面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与发现成果,详尽地讲述了每项发明与发现辗转曲折的由来、艰辛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成果给我们今天生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 闺中十年

    闺中十年

    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而已,又仿佛走了很长很远的路,累了、醒了,各种各样的烦恼行云流水般地淌了过去。岁月像个拉纤的人,卯足了劲,使了全力,无论是怎样的路,都一溜烟地带过去了,恍惚间又觉得只不过是踏过了一个槛而已。这一晚又是风又是雪,那风雪底下的人们来了又走。又宽又广的大街,在一夜欢腾之后,又变得像个老者般沉默起来了。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空荡荡的街角兀自响起胡琴的声音,拉琴的人被风吹得手都发了抖,走了调,拉来拉去,依然是那两句:“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 雷震九天

    雷震九天

    一次危险的奇遇,让他得到了一种无上灵果,炼化筋脉、洗髓炼体,让修炼的资质变得卓越无比,融合了两种厉害雷诀,又创出了新的雷法。手持天风雷,怒施枯骨技,绝尘破苍穹,傲世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