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4400000012

第12章 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原籍广西桂林, 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之后,他突发奇想,决定不再升学,志在归心佛法,一心要出家当和尚。于是他潜心研究佛学,24岁那年,写出一部《究元决疑论》的著作,这是一部鼓吹人生唯一的出路在皈依佛法的出世主义哲学。他拿着自己的这部哲学论文,大胆去拜访请教当时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看过梁漱溟的哲学论著后,即与也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商量,决定聘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梁漱溟到本校哲学系做讲师,专门讲授印度哲学。只有中学学历,既没上过大学,又没出洋留学的梁漱溟就这样走上了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讲台。在北大讲授印度哲学一年之后,他把自己撰写的讲义整理成《印度哲学概论》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梁漱溟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讲授印度哲学的同时,梁漱溟又开授了儒家哲学、孔子绎旨等课程,把注意力集中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研究。1921年暑假,他应山东省教育厅之邀,到济南讲授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连讲了40天。他根据这40天的讲课内容,整理成一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论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哲学论著,是我国最早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论著。梁漱溟在这部论著中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得出了“世界人类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个令人振聋发聩的结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出版后,再版了十几次,影响很大,连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梁启超也亲自登门来向梁漱溟请教佛学和儒学的问题。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听了梁漱溟讲解儒学与佛学之后,也十分钦佩梁漱溟的学识。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7年的讲师生涯奠定了梁漱溟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然而梁漱溟认为,讲学、做学问要与社会运动合而为一,不是单纯课堂上讲哲学,书斋里做研究,而是有言又有行,与社会改造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但是,他这种认识在当时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是无法实施的,为了实践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新认识,梁漱溟于1924年暑期,毅然辞去了他在北大哲学系当了7年之久的讲师之职。同年秋,梁漱溟到山东省曹州主办山东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第二年春天,因为要急于整理编印父亲的遗著《桂林梁先生遗书》,他将这所学校交给别人接办,自己回到了北京。

梁漱溟在山东曹州办高中部的时间虽然短,但影响很大,他一走,便有十多位高中生跑到北京来追随他。梁漱溟与这些学生在什刹海租房共住共读,互相敬勉,讲求策励。这种新形式的教育持续了一年多。接着梁漱溟到了广东,在李济深的支持下开办了乡治讲习所,分10个题目讲述,听者千余人,但只办了一期,梁漱溟便到各地去考察参观乡村教育。他先后考察了陶行知在南京城外办的晓庄师范,又到江苏昆山县考察黄炎培主持的中华置业教育社的乡村教育,再到河北定县考察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会在华北的试验区。1929年秋,梁漱溟到河南村治学院任教务主任,他亲自制定《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及组织大纲、学则课程等规章制度。第二年1月开学,他担任讲授乡村自治组织等课。河南村治学院只办了一年,梁漱溟又马不停蹄地到山东邹平县去办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去了。这一办就是7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不得不停下来。

山东省建设研究院设在邹平县,开始时只有一个研究部,一个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一个邹平实验县,一个农场,梁漱溟亲任研究院院长和研究部主讲。研究部招收大学、专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员,学生学习乡建理论后,再进修各种专题的研究工作。训练部招收中学程度的学生,培养乡村服务人员,担任乡村实际工作。训练部的课程比较繁多,如乡建理论、精神陶炼、乡村自治、乡村礼俗、乡村教育、农村经济、农村自卫、农业常识、土壤肥料、畜种改良、水利建设、农家副业、现行法令,等等。经过两年的努力,研究院进一步扩大,增加了菏泽县为实验区,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干部、教员、学员也增加了。1935年又以菏泽为中心,增划济宁等13个县总共14个县为实验区,经过研究院各部及所属乡村师范、乡村人员服务训练处各部门培养、训练的学生累计共3000多人。各实验区还进行了广泛的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乡农学校的试验,校长即乡间有威望者,教员即乡村服务人员,学生即全体乡民,课程包括识字扫盲、历史地理、音乐歌唱、精神讲话、农业科技等,内容包括指导农、林、牧生产,组织生产合作社,改进技术,保健防疫,乃至节制生育,禁赌禁毒,等等。经过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效果明显,试验区乡村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情风习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气象。正当梁漱溟在山东醉心于实验他的乡村教育、乡村建设理念之时,日寇大举入侵山东,全省大部沦陷,研究院再也办不下去了,梁漱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山东。

在北大7年,梁漱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梁漱溟出任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他不顾个人安危,到敌后游击区巡视,到香港办报,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他作为民盟的代表人物,为争取国内和平,积极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文革”结束,梁漱溟的命运已众所周知。但在逆境中,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于1975年7月完成了自己晚年的最后一部巨著——《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写这部著作的着眼点在于补正他1921年28岁时出版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错误与不足,阐述人类心理活动之规律。但书写出来之后,却找不到出版单位,直到1984年他91岁高龄时,才不得不“倾平日全部节余”自费出版,只印了2500册。不料,《人心与人生》出版后,供不应求。1985年9月,三联书店公开出版并发行国外,掀起了一股“梁漱溟热”,引起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学者的关注。

梁漱溟晚年对他一生的学术思想作了精辟的回顾。他从人生态度这个角度研究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各自的特点,提出“人对自然”、“人对人”和“人对自己的生命”三个概念。

他认为“人对自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近代西方文化之所长,一方面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它的主要特色是物质文明的崛起和注重对大自然的认识、征服和利用,而另一方面,就是重视个人自由和彼此平等的观念。

但是,近代西方文化所推重的物质文明之发展,就全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它又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的。

中国的“四大发明”就启发了欧洲人,使得他们后来超过了中国。由此而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它的“人对人”的特色,表现在以伦理为本位,重心在父慈子孝、社会和谐上。

所谓社会和谐,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首先要考虑到他的家庭及社会之上下左右,并为之尽心尽责,而不是把个人权利放在主宰一切的地位。这一特色,显然同近代西方文化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处处以个人为出发点迥异;同时它亦不同于出现在世界新文化潮流中之以集体主义为本位者。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对人”这一点上是早熟的,而早熟就是不成熟,不成熟就会阻碍文化的发展,所以近现代中国的物质文明便落后了。

说到“人对自己的生命”,梁漱溟认为这是印度文化的特色,其依据是作为印度文化之主体的佛教文化对人的生命持否定的态度,所谓出世、做和尚、不问世事,便是集中表现。如果将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说相比较,则恰恰相反,儒家是极力主张入世,重视家庭、伦理、社会和谐,并主张把家庭伦理扩展到全社会,使人人亲切和美,相亲相爱,从此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佛家看到人生是苦,苦海无边;儒家看到人生是乐,其乐无穷。但是,如果与西方文化相比较,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共同的特点是:早熟。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之迅速,梁漱溟认为,我们首先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特征,认识到它不但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而且直至今日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然后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作一认真而科学的比较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吸收、融取近世以来世界上崛起的新文化,来创造我们自己的新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梁漱溟认为,“这个主张是很英明,很合中国文化传统的”。

哲人逝去,思想长存!大师梁漱溟的思想,必将伴随绵延不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同类推荐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热门推荐
  • 星辰战天

    星辰战天

    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在跌倒的过程中变的强大。以星辰之名,向天,向神宣战。
  • 再问巅峰

    再问巅峰

    500年前,为了保护大陆,他身负重伤,死于外敌之手,500年后,命运眷顾,再度回归,沦为普通人的他能否再度成功,问鼎巅峰,守卫大陆保护所爱的人?新作者,请大家多多鼓励!
  • 暖暖公主

    暖暖公主

    上一辈子,她曾用五百年的等待为了见那人一面,再用五百年为了要触碰那个人一下,最终却放弃了成为那个人妻子的愿望,而选择重生。重生前,她才知道有另一个男人为了再见她一面,竟然已经苦等了两千年。走过孟婆桥以前,她对佛祖说,她要爱上那个为她等待了两千年的男人。而这一辈子,她成为一个落难公主。爱她的人很多,有首相的儿子,是她的未婚夫;有从小就照顾她的老师;有韩国的太子;有穿越时空,身怀绝技的古代侠士,是她的
  • 魅力无边:总裁大人,强宠妻!

    魅力无边:总裁大人,强宠妻!

    一次逃婚,m国公主凯蒂.魅曦遇上了爱着自己的人。本是一场平凡的爱情,但道路却充满坎坷。魅曦觉得,和他在一起真的好开心。他觉得,和魅曦在一起就像拥有了全世界。一件魅曦不能不做的事情,却被他误会,最终却以他不信任为由,魅曦自行离开……五年后,她带着一个萌娃重磅回归,带着心伤与身伤,下定决心把他的事业和生活打得一败涂地。某日,某男把某女压倒在办公桌上,“如果你回来只是为了搞倒我的事业,那你就停下一切,我把我的事业全送给你。如果你是为了扰乱我的生活,那你就别浪费力气,我把我包括我的生活都交给你。如果你两种都是……那何必呢,你迟早会和我在一起,何必现在就开始败家呢?”“……”
  • 眨眼的星星

    眨眼的星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个戏剧性的东西,一切是那么有缘分。拼成一件又一件完美的锦绣……只是愚弄,上天毫无保留的赐予,这份缘分,让原本卑微的生命焕发出曾经的光彩,只是,不知道他、你、我,还是不是当初的他、你、我。我们注定回不去当初的曾经?一段夙缘,一份执着。走在繁重的青春里,谁对不起谁,都已过去。醉香岁月,曾有那么一段爱情,不负流年,不负卿。
  • 重生之逆天改命

    重生之逆天改命

    身为茅山派最后一代传人,毛天琪却在几乎绝望时才接受传承。为母报仇惨遭反噬,她最终与仇敌同归于尽。本以为因她一己私怨害得茅山派就此消失,却没想到天赐生机,让她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这一次,她决不要憋屈的人生,谁敢伤她在意之人,她不介意心狠手辣,必将欲欺她之人统统踩于脚下!
  • 一个夏天的约定

    一个夏天的约定

    来自天王星的公主,身负重任前往地球当间谍,本想做一名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不想一个接一个离奇的事件接踵而至。她渐渐意识到,事情远比她想象的复杂的多,身旁的伙伴,到底是敌是友?星际间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其实早已擦出了不可磨灭的战斗火花。生死攸关的时刻,却是以往她最是处处针对的人救了她,平常对她微笑的人,又在哪?宇宙如此之大,还是让我遇见了你,早已封尘的回忆,终究让我丢了你;一个在雪山之巅,一个在众星之间,你我之间,距离以光年计数,若是还有下次,我再也不会,将你遗忘!
  • 都市灵异谈

    都市灵异谈

    凌昊天的侦探社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可谓是一个异类,没有任何的宣传,也从未挂牌,但这并未妨碍他潇洒的生活。这一切都因为他接手的全是警察们解决不了的、超出了人们认知范围的案件,不过似乎他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让我们一件一件的来看看吧
  • 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

    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成名内幕

    我的成名内幕

    因一部获奖的文学作品被某知名导演看上并计划搬上银幕,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退伍兵从山村到大都市找该导演,之后在该导演所在的影视公司里与一位女明星和女助理之间发生一段离奇的爱恨情仇悲喜剧,并凭着这一部被改编的作品成为一位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