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5800000054

第54章 也谈“一见钟情”

篱下

一见钟情,往往只是爱的火花。不断地观察才能燃起感情的熊熊烈火。

法国戴高乐将军30岁的时候还是一名普通的上尉,一个偶然机会和芳龄20岁的叶凤·汪杜洛小姐相遇。两人一见倾心,顿时彼此都感到难分难舍。在欢乐的舞会上,当他们在一起跳完第6支舞曲时,就一个贸然求婚,一个慨然应允了。结下良缘以后,感情一直甚笃,幸福地过了半个世纪的伉俪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一见钟情”的爱情和婚姻。类似的事例很多,我国古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张君瑞和崔莺莺都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也几乎都是一见钟情的。莎翁借剧中牧女怫芭断言:“谁不会一见钟情,谁就不懂爱情。”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呢?这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总的似乎应该这样看:一见钟情既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也有靠不住的一面。

一见钟情是一种审美直觉。审美直觉的特点是面对审美对象时,眼见耳闻,不需经过具体的思索分析过程,便可直接对其进行由现象到本质、由形式到内容的把握。它以人的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认识为基础,其实乃是大脑这部巨大的计算机对从生活经历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所以往往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人们头脑中都潜伏着一个理想的爱人形象,虽然不很清晰,也难以表述,但仔细分辨还能看出某些基本因素,当这些抽象的因素化为具体的人出现在眼前时,必然引起强烈的吸引。直觉所感受的虽然是外在形象,但表里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志向、人品、才能、修养等,都可能在举手投足、谈吐问答之际透露出来,而直觉有恰恰迅速捕捉这些奥妙信息并综合后作出整体反应的能力。所以一见钟情往往有一定的准确性。如你对异性的审美理想在于轻盈的体态,清秀的面容,举止文雅,温柔善良。这时你正好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位这样的异性,刹那间,就好像有一阵春风拂来,有一道柔和的阳光射入你的心田,你的心因喜悦而怦然跳动,你的倾慕之情顿时涌荡,你的眼前一片光亮——你对对方一见钟情了。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此建立的爱情和美满家庭是不少的。这是一见钟情所以值得称道的一点。

另一点,一见钟情抛弃一切功利,一心想着爱情。开始于精神上的吸引,而排除了经济、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有着更高的起点,因此更接近恩格斯关于双方的爱慕高于一切的爱情观。司汤达在他的《爱情论》中公开申明痛恨理智的爱,说这种爱情是功利、癖好、虚荣的产物,是“脑袋里的爱情”而不是“心坎里的爱情”。他认为“说不清爱”。即人们不自觉地运用“模糊推理法”直觉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他实际上也是旨在从恩格斯所设想的抛弃一切功利的爱情观上赞同一见钟情的。

然而,无论从认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一见钟情毕竟是有局限的。正如莫泊桑所说:“普通的花卉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栽培才会吐露芬芳,爱情的花朵更不会突然开放,所以一见钟情的爱是靠不住的。”“一见”之“见”限于表面,而宝藏总是埋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以“一见”而定终身,往往先是“心醉”,后是“心碎”,匆匆结婚,慢慢受罪。以一见钟情,赌一生幸福,是最严重的“一念之差”,若要避免悲剧和离婚,还是变“一见”为“多见”好。

凡是有一定爱情体验的人,特别是“过来人”,一般都不以一见钟情为然。问题是青年人都较普遍地感到一见钟情的刺激力,持欣赏态度。这虽不宜武断地说他们荒唐,但一见钟情之于青年却恰恰需要审慎对待。如上所述,审美直觉依据是经验,青年人涉世未深,阅历短,经验缺,直觉自然是肤浅的,对于对象的纵深层次则很难把握得准。一见钟情产生于对象与审美理想的切合,青年人的审美理想由于受他们内部性冲动的影响,往往会偏重于浅层次的体现着性特征的形式美,而忽略了深层次的人格美。爱情是一种极复杂的感情,爱情的产生与发展涉及到道德伦理、知识结构、性情品格、生活习惯等等,对这诸多方面的洞察与认识,尤其需要警惕失误。

瓦西列夫说:“一见钟情,往往只是爱的火花。不断地观察才能燃起感情的熊熊烈火。”懂得爱情真谛的青年,应该聪明地把一见钟情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尔后严肃冷静地佐之于理智的观察、发现和判断。这样,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幸福才是更有把握的。

同类推荐
  •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本书收张闻天早期译剧五种。德国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最后一场《监狱》,写浮士德闯入监牢,企图救出马格雷,俄国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写亨利失恋后,由于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而自杀。
  • 如果没有归途

    如果没有归途

    阿鹏叔将自己的生活、旅途、主张,通过梦境、恰好、素昧、如面着四个部分娓娓道来。他说,人生总有新的命题,出现在你顺流而下或逆风而行的时候,像是不可拒绝的任务,接受、执行、毫无余地,不等人回神。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外企到私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国企铁路工人到有声杂志创办者,他习惯于为自己贴上一个个标签,再逐一撕下;他自觉自己是个拧种,但从不后悔。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程。如果没有归途,我们是否终将后会无期?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热门推荐
  • 末世鬼手

    末世鬼手

    末日的序曲由一次空间错位开始,繁华的都市瞬间成为了人间鬼域,无以计数的魑魅魍魉充斥了整个世界,人类的武器只剩下那双鬼手。
  • 神剑三缘

    神剑三缘

    平凡的少年穿越到异世成为皇子,为亲情,他拔剑杀向皇宫;为挚爱,不惜与所谓的正道为敌。在维护正义斩妖除魔的漫长路途中一步步发现自己在渐渐掉入别人的陷阱——原来所谓的正道其实是真正的恶魔。在一步步揭开真相的过程中,主角历经千辛万险去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
  •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过来,亲我。”某王说道。某女马上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吧唧一口,某王满意的点点头,给了她一串糖葫芦。“过来,吻我。”某王说道。某女跑过去吧唧一口。“宝贝,吻和亲,不一样。”某女疑惑地看着他。某王勾唇笑了笑,对着她的唇,吻了下去…(不虐!不虐!不虐!很甜!)
  •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人生知己难寻,更叹知音难觅,与其平淡凑合,不如闺房独行。奈何芳邻白眼,爸妈唠叨刺耳,姑娘芳心未许,谁家郎君有意,千个不如先个,才女独大红尘。
  • 加拿大学生文学读本(第5册)

    加拿大学生文学读本(第5册)

    《西方家庭学校原版教材与经典读本?加拿大学生文学读本(第5册)》由加拿大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分级编写,全套共五本。全书通过趣味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向规范、美丽的文学作品过渡,让孩子们掌握语言的艺术,并感受本国的人文历史,带读者步入优美的英语文学世界。书中所选故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国内学生依托教材,全面系统地训练英语,同时,通过书中的道德故事、寓言、诗歌、文学作品等,感受加拿大的历史文化,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 邪王挚爱:狐妖小姐惹不得

    邪王挚爱:狐妖小姐惹不得

    她,冷血“影罗刹”,在一次任务里因背叛而死,穿越到一个刚出生的狐妖公主上。他:乃帝王家的战神王爷,从不近女色。在变强的旅途中,一人一见钟情,一人从不领情。且看他们变强旅途中演出的一场追与被追的好戏...
  • 嗜血公主复仇之恋

    嗜血公主复仇之恋

    她们原本是属于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拥有自己珍惜的人与挚友,可是没想到,所谓的挚友竟然背叛她们,毁了她们原本的家庭…她们绝望,并在绝望之中遇到了相同的人…她们经过训练,成为顶尖王者,华丽归来…遇见仇人,以及她们的孽缘……【版权所有】
  • 爱恨就在一瞬间

    爱恨就在一瞬间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万勿模仿。本书已更名为《一贱双凋》,改在起点中文网新人写作季连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起点搜索《一贱双凋》。
  •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常言道:有凤栖梧桐,好事则近。她出生时,有凤来栖于院内梧桐树。算命术士说此乃吉兆,定是金凤成祥之命。可结果,全家一夜灭门。流落街头,被卖到青楼楚馆,受尽折磨伤害。难道就要就此放弃吗?不!绝无可能!开青楼,养杀手。她变身夜魅修罗。杀高官,胁皇子。她一夜权倾朝野。报家仇,了国恨。她却被万人唾骂。爱她?不过床上情话。若她丑如夜叉,满身疾病疮疤,身无半点长处,毫无利用价值。你,还爱吗?
  • 书呆楚汉

    书呆楚汉

    一次被殃及的意外事故,使得素有“书呆”之“誉”的物理学博士仁之初穿越虫洞,来到波谲云诡的大秦末世时代。意外发现,远古时代的世界,远非史书里记载的那么简单。凡人的世界,祖先的世界,神袛的世界,在这里完美并行。不可思议的时空宇宙结构,是否能在理性与逻辑中获得诠释?先贤圣达所孜孜追寻的天地大道,到底为何?个体在时空宇宙的洪流中,如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科学与传说,理性与情感,性命与大道,在这里激烈碰撞着。或许,能给出命运答案的人,始终唯有……“曼陀轮,愿你赐予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