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集团董事长阮小明:走多元化是“头脑发热”
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浙江宝石缝纫机集团在发展起来之后,也曾经走过一段多元化的道路。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把握不准等原因,导致企业在投资非主业领域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报。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集团董事长阮小明认为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他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是“头脑发热”。2007年,宝石集团获得了全国质量奖,这对阮小明而言是一个转折,他更加认识到了企业的不足。他看到,企业今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不断地面对竞争,不断地向标杆型的企业学习。阮小明对企业的定位是,要坚持发展主业这个方向,要夯实主业,创新出更多符合用户心灵需求的产品,打造世界知名“民”牌。
但对于多元化这个问题,阮小明的态度是开放的,他认为,在实现上述目标后,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积累,也有可能涉足其他领域。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在国际大分工的情况下,多元化是鲜花,也是陷阱和阮小明不同,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则自始至终坚持走专业化的路线。他说:“我提倡专业化。方太迄今为止没有搞过非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一直围绕厨房展开生产。”茅理翔的观点是,在国际分工日趋明细的情况下,企业不能太贪,不能什么都想做。门类太多,投资分散,经营分散,竞争对手多了,会应对不暇,最后什么也做不精,从而导致失败。茅理翔也曾遇到过很多专家鼓励他们做多元化,这些专家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但是茅理翔认为,多元化可能是鲜花,也可能是陷阱。他明确地指出,“既然我们定位为厨房专家,就不会做厨房以外的事情。世界上的产品太多,成功之道是选择某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做专、做强”。行行出状元,走专业化之路,做透本行,才是中小企业的出路。
茅理翔认为,企业实行多元化必须有三个条件:管理达到可以输出的水平;资金实力非常强大,能够输出;文化能够输出。对于自己企业的经营,茅理翔则信奉一个“专”字。他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专家化、专业化的时代,看病要看专家,买产品也是要买专家的产品,大家只对专家的产品信任。几年来,方太按自己的能力,努力坚持走厨房领域专业化之路,做专、做精、做透、做强。“不做大蛋糕,要做金刚钻”是方太专业化的理念。
但是,茅理翔的坚持也曾受到过冲击,尤其是在2002年,在董事长茅理翔和总经理茅忠群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慈溪市政府建议方太集团以“方太”品牌整合当地数百家中小型小家电制造企业,并承诺给予方太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是否接受这个请求?两代企业家之间意见相左,但最终茅理翔拒绝了诱惑,选择了专注走“厨房专家”的聚焦路线。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兰契斯特”法则
市场占有率下限目标值:26.12%,未及该占有率,即使是第一位的企业,仍然是不安全的。
市场占有率相对安全值:41.67%。
市场占有率上限目标值:73.88%,市场独占条件。
在兰契斯特法则的前提下,只有那些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才有资格采取多元化的战略,另辟蹊径,扩大自己的规模。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紧紧咬住自己的主业被誉为“常青树”的鲁冠球认为,万向集团长盛不衰的奥秘在于把握了三条基本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紧紧咬住自己的主业,做大做强。万向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万向集团围绕这个主业发展,逐步积累了自己在技术、人才、市场和公共关系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比较透,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政策方面的风险。另一个奥秘在于,万向始终量力而行,不搞投机。万向集团一直没有涉足这几年利润较高的房地产、汽车、建材、能源等领域。因为万向认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投资超过了万向所具备的力量。鲁冠球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发展速度有多块,而在于减少甚至避免失误。一个致命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前功尽弃。
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不要多元化经营,但要多元化投资沙钢集团的沈文荣一直不赞成多元化经营,他在各种场合说过:“扪心自问一下,你的企业在本行业做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了吗?你所从事的行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吗?如果没有,你就应该坚持下去。因为对我来说,做企业不单是赚钱,还是一种使命感。”
虽然反对多元化经营,但是沈文荣却十分提倡多元化投资,“如果你认为某一行业有发展前景的话,不妨把钱投给那个值得信赖的人”。
沙钢集团目前有两个投资方向,一是矿产,二是基金。在这两个项目上,沈文荣表示不追求控股,但这两个项目能给沙钢带来很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