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利亚产业区中小企业间存在紧密的分工、协作。分包制的依据就是在垂直方向上,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分解,以此获得产业区经济的静态优势——“范围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指出,竞争是市场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特征,而且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艾米利亚产业区企业为了维持其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而且内容涉及产品生产、销售甚至产业组织等各个方面。但是,中小企业单独创新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产业区内部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与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同样重要。这种机制的建立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区核心企业及公共研究部门的积极参与。意大利政府部门通过立法手段,与“真实服务中心”等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构筑了区域产业网络,为产业区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创新环境。同时,企业的创新活动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具有社会根植性。正是由于企业对产业区整体形象和专业产品集体认同的不断增进,产业区企业才得以共同分享技术创新成果。
艾米利亚产业区企业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战略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及时对产业组织进行调整、改进。企业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市场竞争、制度限制及产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1.市场竞争压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直接驱动力。
艾米利亚产业区主要生产传统消费品,直接面对东欧、亚太、拉美等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品的激烈竞争。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会势力的扩张,意大利企业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产业区企业迫切需要在产品质量、差异性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涉及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产品营销战略调整等内容的创新活动。萨斯索洛能够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瓷砖产业基地,一个主要原因是某些企业在降低产品生产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美观度和产品差异性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如一次焙烧工艺和三次焙烧工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这两项技术创新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而在此前的一段时期,国际市场上来自西班牙、巴西等国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已经使竞争空前激烈。从这个意义上讲,强有力的市场竞争是促进艾米利亚产业区企业加速创新活动的催化剂。
2.制度压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促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意大利国内瓷砖市场出现了饱和,有关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出于防止过度竞争的考虑,通过立法来限制砖制烘干窖的数量(在此之前,包括萨斯索洛在内的主要瓷砖产地都是修建长45~100米不等的砖窖)。不可否认,对意大利国内瓷砖生产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对有关地区瓷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合法地绕过这种制度限制,一种小巧、轻便、高效的铁制烘干窖应运而生。这种铁制窖在规格上与砖窖有极大差异,因此不在有关部门的禁止使用之列。后来,铁制窖不但在意大利的瓷砖产业基地得到广泛使用,还作为专业生产机械大量出口国外。
3.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还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来缓解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
为了适应这种结构性压力,企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建立更积极、有效的营销战略。卡皮产业区现在被认为是意大利最成功的服装产业区,2000年,卡皮产业区年产销售额近12亿美元,其中36%来自产品出口。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该产业区有近35%的服装企业生产低档的成衣(prêt-à-porter),即模仿时装款式进行大批量生产,但产品面料质地较差,而且没有品牌效应。到了90年代,随着消费偏好的变化,世界成衣市场迅速萎缩。卡皮产业区内很多企业也因此倒闭。与此相反,卡皮产业区内另一些企业则努力创建自己的产品品牌,或者与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作为其品牌产品的特许生产商。这些企业的商业成功地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使得从90年代中期以后整个卡皮产业区的产业结构获得了升级。现在,该产业区企业主要生产中、高档服装,拥有一批如瓦伦蒂诺、阿玛尼、费雷等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
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是卡皮产业区以分包制为代表的产业组织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业区企业除了充分利用本地生产系统开展分工、协作外,还扩大了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周边地区甚至国外进行分包生产的比重。总的原则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中间品生产由区外甚至国外承包商完成,而技术含量高、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中间品则由本地企业完成。据统计,目前在意大利其他地区或国外,通过分包制为该产业区企业工作的员工有近1万人,已经非常接近该产业区内企业的雇员总数。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的变化并未对原有的企业结构造成明显的影响。卡皮产业区内88%的企业仍为微型企业,50人以上的中型企业在企业总数中仅占0.7%。同时,卡皮产业区还是目前意大利生产专业化指数和制造业就业指数最高的产业区。
二、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
艾米利亚产业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围绕新产品开发、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的研制和改进来进行,必要时还对产业组织进行调整。除此以外,广义的创新活动还应包括规划、设计新的产品营销策略和获取新的经济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后者之所以应该归于技术创新的范畴,一是因为在现代经济中信息可以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二是因为获取信息本身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
具体到产业区企业开发新的产品营销策略问题,近年来比较有特色的是“捆绑式”销售、品牌经营和企业参加各类专业博览会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捆绑式”销售对于传统消费品的营销比较有启发意义,其前提是有关经济区域在与某一传统消费品相近的其他产业也具有市场竞争力。例如,萨斯索洛产业区企业就成功地将瓷砖与意大利同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具、浴室或厨房设备一同展示、销售,着重发展与建筑工程承包商的合作。
有效的营销策略需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例如,相对于服装销售而言,瓷砖的品牌很难树立,因为瓷砖消费者大多没有清晰的品牌意识。波特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意大利瓷砖消费者最终消费行为的产品因素依次为:美观度,25%;性能,24%;价格,21%;产品品牌,16%(Porter,1990)。为此,萨斯索洛产业区的瓷砖生产企业创造性地将服装品牌与瓷砖产品结合起来,邀请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如范思哲、瓦伦蒂诺等,参与设计以其品牌命名的瓷砖生产线。这种营销策略获得了很大成功。目前,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产品销售额已占全部瓷砖销售额的10%左右。
成功的艾米利亚产业区高度重视产品及市场信息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国家技术、能源与环境研究院”(简称ENEA)与卡皮产业区的真实服务中心CITER合作,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了包括数万张服装设计图案的公共数据库,并开发了面向区内所有企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由于产业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技术研发是由国家技术、能源与环境研究院这类公共科研机构来完成的。此类机构从事技术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产业区创造必要的技术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