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就是一件事成功了,下一件事也成功了。
不要认为自己初中水平怎么样,初中水平跟博士后没啥区别。只要能干就行,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不在乎学历,只要能干能做出贡献就行。
——史玉柱在内部管理层会议上论人才
背景分析
关于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算的上是人才,如何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史玉柱有着自己的特色理论。
首先,在人才问题上,史玉柱的人才观显得十分朴素。他并不看重学历,强调的是“实效”。
史玉柱是不唯学历的,这可能和他的创业经历有关。史玉柱第一次创业,追随他的多数是普通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之间知识和智力的差异不大,但在办事能力上向来差异巨大。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停留于坐而论道,有的人则速战速决。创业需要甩开膀子实干,这一点在早期创业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创业的过程极为艰难,不是每个知识分子都能忍受5个月20箱方便面的煎熬的。
史玉柱后来销售脑黄金、脑白金,面对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此时低学历员工的沟通技巧更加重要。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消费者来说,长篇大论和西洋景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简单直接的谈话技巧才是重要的。既然一切都是以销售业绩做标准,初中生未必就比博士后差。
到后来,史玉柱的网络游戏完全是虚拟界面。对于程序员来说,编程和领悟能力要比知识重要得多。
其次,史玉柱很少谈识别人才,他更关注的是用好用活人才。史玉柱招聘,常常对有丰富职场经验的人不太感冒,白纸一张的人更容易获得他的亲睐。在史玉柱看来,白纸一张的人可塑性更强。对于热爱执行自己点子的史玉柱来说,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百分之百执行的人,才是可靠可用的。
史玉柱甚至内部指示将肄业生纳入高校收徒计划,他希望能给更多热爱游戏、有才华的人提供机会。巨人网络更注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在史玉柱看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对初学者来说就是提高能力的机会,一个人是否有吃苦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看他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最后,史玉柱可能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长期效应。从脑黄金开始,史玉柱的营销团队战略从来没有动摇过。建立一支抗压持久的人才队伍,一直是史玉柱经营的精髓。
拓展分析
领导力IQ顾问公司研究员马克·墨菲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就怀疑,工作表现好的人,可能不像传统上人们所想的那么投入于工作。不过,看到研究中竟然有42%的情况是工作表现好的人投入程度比不上表现差的人,还真令人觉得有点惊讶。”
墨菲认为,人力资源经理应该明确绩效期望,定义和说明好的、极好的、差的工作表现,然后让员工根据这些标准来负起责任。他建议每个月定期举行会议(也许不超过20分钟),询问经理人最近工作的状况,还有他们感觉受激励的程度,“如果CEO得知他们公司最好的顾客不开心,他必定会在几小时内上飞机,飞过去安抚顾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难道不该多花点心思,让最好的员工可以对公司更投入吗?”
墨菲的发现和建议,和管理者的传统看法是完全相反的。对于像史玉柱这种关注绩效和表现的管理者来说,这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也许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同质的人才鉴别方式——绩效考核方式,可能加速人才的离开和毁灭。好消息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招聘,可能让人才们更容易投向他们喜欢的地方。
好的人才管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做法,可能更容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出身铁匠,正泰集团老板南存辉出身修鞋匠,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出身农民,浙江民企100强中90%的老板原本是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
世界上并没有先天的人才,只有后天培养的可用之才,用这种方式看待人力资源的资本积累,要比非要找寻高级人才的思路聪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