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刚老师曾是强迫症患者,患病20多年,自学各种疗法,成功走出强迫,将自己的经历撰写成《强迫症改变人生》一书,后又再版为《谁强迫了我的人生》。读了孟刚老师的书,让我(施旺红)对强迫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读懂了强迫症患者的内部语言,对我与强迫症患者的沟通交流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于是我经常与孟老师探讨运用森田疗法的技巧,请求他到我的论坛里发表高见,并参与本书的撰写。现将精华部分摘要如下。
(孟刚)强迫者(包括强迫症和强迫人格)最易犯的错误是急躁、急于求成。他们想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使自己的症状尽快消除,使性格尽快得到改善,使情绪和心态尽快调整到最佳。这种想法常人都能理解,但从效果看适得其反,因为强迫之为强迫,有它特别的脾气,它特别喜欢跟你唱反调。尽管有些人已经很明白道理,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总有反复,总有事与愿违的时候,于是就沉不住气了,进而对自己的做法开始否定,又开始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你只要仍然迫切地关注治疗或改变,就逃脱不了这个循环。
很多心理疗法,包括药物,可以为你暂时控制和减轻症状,但要从根本上治愈症状,或达到性格的彻底改善,或自我的蜕变和超越,其实除此别无他法:一是充分的认知领悟,二是无条件接纳,三是积极地行动。
只要按时给孩子进食,他就会慢慢地长大,不必费心考虑如何使他长大,或长得更快,急也没用。只要给他足够的关爱呵护,给他必要的引导,然后放手让他玩耍和学习,他的心理将逐渐成熟,任何想按照自己的设计,强制他成长和成熟的做法,都是弱智的。
打个比方: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在甲眼里,桥下是一条没膝的小溪;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在乙眼里,桥下是没头的河流;丙刚走几步就退回去了,在丙眼里,桥下是万丈深渊。——安全感很重要,认知影响行为。
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因为甲的水性极好;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因为乙的水性很一般;丙刚走几步就退了回去,因为丙完全不识水性。——能力很重要。
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因为甲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因为乙相信自己能过去;丙刚走几步就退了回去,因为丙害怕万一上不来。——勇气和自信很重要。
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因为朋友在身边,下面还有救生艇;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因为他知道朋友能听到他的呼救声;丙刚走几步就退了回去,因为他没有朋友,很孤单。——心理和社会支撑系统很重要。
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以后就越来越潇洒和从容;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以后就成了甲;丙刚走几步就退回去,以后连那几步也不敢走了。——行动很重要,行动的成果影响认知和性格。
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丙刚走几步就退了回去,丁羡慕甲,鄙视丙,认为自己起码不次于乙,于是观察了一下,走上了独木桥。他心里其实比丙更害怕,行为比乙更谨慎,但他要表现得像甲一样从容和潇洒。他的腿开始打战,在桥中央进退维谷,进不敢进,退不甘心。他开始自责、悔恨和忧虑,各种负面情绪纠缠着他,但他仍要掩饰,于是跟自己玩起了强迫的把戏。
朋友们,那桥其实很宽,那水其实很浅,你的能力也不差,你周围的人并非你想象得那么冷漠,社会并非你想象得那么险恶,那座桥,事实上人人都可以过去,只要每个人都对自己忠诚,做原原本本的自己!
(施旺红)热烈欢迎孟刚老师的光临!是你的书让我对强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的一位社交恐怖的患者看了你的书爱不释手,把书看得散架了也不还给我。另一位强迫症的患者(已接近痊愈)反复找我要,硬是从那位患者手里要走了,看完后却不满意,搞得我一头雾水!从网上看,绝大多数患者读了你的书都受感动,有启发,我读了也是如此。仔细研究发现,原来后一位患者是和你类似的人,患强迫多年,通过自己摸索,已经达到治愈状态,后来发现森田理论,非常喜欢,到我这里来买了一本《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并搜索到你的书。
对于许多挣扎在强迫中的患者来说,你那淋漓尽致的描写、对症状的分析,让患者得到极大的理解和安慰,有让患者充分认知领悟和无条件接纳的作用。但是,如果缺少积极地行动这一条,不久他们就又走老路,症状来了又恐惧抵抗,又掉进去了。你的书前两条做得非常好,第三条内容缺乏,而这位高手读了你的书,他希望看到的是第三点,他讨厌第一和第二点,所以产生不满情绪。而第三条主要是靠患者自己的毅力去做,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领悟,去巩固第一和第二点体会,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所以,强迫症的咨询治疗非常难,难就难在第三步。你水平再高,患者不去做也没有办法。因此,咨询师高超而又微妙的技巧在于他一边诱导患者症状发作的同时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让他体验症状发作时作业还能完成,随着作业的坚持,症状慢慢地减轻,就像当年毛主席在闹市中练习读书一样。而且要告诉患者,症状可能一辈子好不了,等症状好了才开始正常的人生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应该反过来,从现在开始,带着症状去生活;症状出现了完全不受干扰是不可能的,慢慢练习,到症状出现后,不再恐惧了,工作学习还能做,能达到正常效率的六七成就可以,不能完美,因为正常人一节课也不是百分之百地不受干扰,人人都有开小差的时候。
告诉患者症状像波浪一样,这是规律。不要因为再次发作而怀疑森田疗法的效果。实际上,森田疗法是治愈的最佳途径,唯有接纳,别无出路!
(孟刚)首先感谢施教授和阳光网友对我的认可!
我读书比较杂,对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迷信,我只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正如施教授对拙作的评论,森田、精神分析、认知、人本,我都有涉猎,其中的森田疗法或森田精神,我认为既是治疗的起点,也是治疗的终点,而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广阔地带,森田与其他的思想和疗法可以共存,可以相互补充。因为,无论如何,接纳是改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森田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森田是万万不能的。也许,下一步的重点,就像施教授所说,“第三条主要是靠患者自己的毅力去做,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领悟,去巩固第一和第二点体会,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是,如何才能使患者具备这个去做的毅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施旺红)孟刚老师这么谦虚,我有点不好意思了。在读孟刚老师的书之前,我对强迫症处于迷惑状态,读了孟刚老师的书,仿佛清醒了,发现各种疗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促进的,每种疗法都有它闪光的地方,每个患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康复的。森田其实就是个大杂烩,很实用。强迫的朋友之间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如果不懂这种语言,就没法和患者沟通。孟刚老师的书让我做到了这一点。
那些效果好的患者有许多因素,我想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理智的反省能力,二是坚持行动的勇气和毅力。
(孟刚)我不是谦虚,是高兴,因为我的书第一次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而且不乏誉美之辞。你虽然没有得过强迫症,但你通过我的书,走进了强迫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我们的语言,我相信只有如此虚怀若谷的专家,才能为患者提供切实的帮助。而那些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理论和技术的专家学者,其实离患者很远。
(一)森田与自我心理疗法
在我长达十几年的自救经历中,虽然刚开始我没有机会接触森田疗法,但毫无疑问,森田精神一直对我施加有益的影响。我不断摸索,最后终于彻悟,发现并无条件接纳了真实的我,从此症状消失,自我发生蜕变。
我整合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从自身实践中悟出了三个自我的理论以及自我心理疗法。我认为,对三个自我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也有助于实践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的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告诫患者,要承认症状是自我的一部分,要接纳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当为。可是,患者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往往道理很清楚,可就是做不到,因为患者认为强迫症状是极其荒唐可笑的,毫无道理。看来,我们只有为强迫症状找到某种意义或合理性,才能使患者真正接纳它,进而做到顺其自然。
自我心理疗法的原理:认知、接纳、不怕、行动、改变。即认识症状形成的原因,发现自己的真实我,并无条件接纳,树立信心和勇气,勇敢面对现实的困扰,为自己定好位,树立生活目标,在有意义的行动中,使症状的表达失去意义,自然地发生蜕变。要有充分的认知和领悟,无条件的接纳,无限包容与开放的心态,无所畏惧的行动。症状不是病,但症状是疾病的表达,要治病而不是对付症状。好比改变一个人,不是改变他的言语,而是改变他的思想。社会的专制和暴力,使人人都患神经症,恐惧、强迫、抑郁和躁狂,一个人对自己的专制暴力同样如此。社会的暴政需要抗争,而自我的暴政只需要解除,因为你就是那个施暴者。真实我已经通过症状向你提出了警告。当症状来临的时候,要承认和接受,这是解除暴政的第一步。然后,你要去了解和理解你的真实我,并无条件全部接纳下来,因为你们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不去驱除症状,也不是放任和怂恿,只需要勇敢的行动。因为被理解和接纳的真实的我,会有更真实的表达,行动的成果,会提供积极的反馈。
我认识到,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必然的和有意义的,有些行为是意识赞成而潜意识反对,而有些则是潜意识赞成意识反对,也就是说,我的一言一行不是出于理想,我就是出于真实我,它们都是组成我完整人格的必不可少的成分,我没有理由也不可能排斥其中任何一个,尤其是最容易被漠视的真实我。有了以上认识,回头再看强迫症症状,就变得好理解了。症状是有意义的,那只是被压抑太久的真实我出来放风,舒展一下筋骨而已。无能的现实我为了理想我残酷打压真实我,真实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自己在自我心理防御的堤坝上扒个口子冲出来,巧妙地戏弄现实我却不着痕迹。理想我自以为自己的力量无比强大,试图完全支配现实我。而现实我则被这种假象所蒙蔽,毫不顾及真实我的感受,错以为只要听从理想我的指挥就万事大吉。为了减轻自我的冲突和焦虑,大胆放真实我出来吧,让他尽情地表演一番,没什么大不了的。意识之弦绷得太紧会折断的,适当松一松不会出大乱子。
千万不要把强迫症当成敌人,因为我们是斗不过他的。要把他视为朋友,承认他,接纳他。他其实就是你的朋友,在你不记事的时候,你们就认识了,不过你后来把他忘掉了。他不光是朋友,还是好朋友,总在你遇到现实困扰、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这里来。他还非常大度,只要你承认他是你的朋友就行了,并不要求你对他太关注太盛情,你该干啥还干啥,他不怪。他只要见你的心情好起来,就达到目的了,觉得再待下去已没有多大意义,就回他自己的家——潜意识中去了。相反,当他找上门来的时候,你不但不认这个朋友,还把他当叫花子,拿打狗棍轰他,他就对你狗咬吕洞宾的行为非常气愤,为显示自己的力量,他将强占你的家园,做你的主人,永远控制你。我强调,强迫症绝对不是你能“战胜”的,只能等他主动撤退。臧天朔的《朋友》怎么唱来着,“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新的彼岸就是工作、学习、娱乐,是行动。
我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有一定的不良性格基础,核心是一个“怕”字,深深地沉淀在潜意识之中。当有一天,觉醒的自我不能应付现实的挫折时,潜意识中的“怕”字就会凸现出来,以与年龄不相称的重复次数获取安全感,而成人意识又绝不认同并强烈排斥这种没有必要的重复,矛盾、冲突、焦虑、苦恼就产生了。这就是强迫症的形成机制。正常人也有重复行为,但对于某一特定的年龄段而言,某种行为重复的次数多少有一个常模,一旦超出这个常模就被认为是多余或不正常的。假如重复者本人也意识到多余和不正常,就会竭力克制,在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症状。可见,没有受到意识抵制的重复行为,次数再多,也不具有强迫症的特征,也不会给重复者带来焦虑和苦恼,好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丧失后的行为,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于患者的意识不能主动终止这种重复。我们做白日梦时,不也喃喃自语地陶醉其中吗?但白日梦总会醒来,所以有人说,梦是暂时的精神病,而精神病是永远的梦。强迫症患者的重复行为,一直在意识的观照和抵抗中进行,因而是最折磨人的。
从父母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一刹那,真实我就诞生了,而我一直对他视而不见,却对青春期才形成的理想我情有独钟,残酷地压制和驱逐真实我,盲目地追逐理想我,这才导致了我的人生悲剧。
强迫症,就是对自我这种过于清醒的理智行为的报应。我想起牛顿,他的性格也是内向、腼腆、寡言。他在剑桥大学当老师,授课水平之糟,使听课的学生跑得一个不剩。他一气之下泡在实验室,成就了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家。还有卢梭,也是羞涩得可以,一和女人说话就紧张脸红,极不善言谈和交际,但这并未妨碍他写出伟大的作品。还有袁伟民,与我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却不失大将风度,带领中国女排创五连冠的辉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因此而自卑,善待自己的真实我,接纳他、爱他,真实我才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帮他们成就了大业。而我偏偏记起那个虚无缥缈的理想我,让他把我折腾得苦不堪言。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在这个因果链中,关键是行——行动。真实我与自我不同,他拒绝空洞的“意志指令”,只接受自我在行动中对他的“情感内化”。还是森田正马的传人高良武久说得好,要跳进水里学游泳,在岸上把游泳的动作背得滚瓜烂熟也白搭。森田认为,人的情绪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受认知和意志的支配,比如我们明知毛毛虫对我们没有伤害,意志也命令我们不要怕它,但我们还是怕。只有当我们硬着头皮伸出手去,触触它、抚摸它、把玩它,最后才能消除对它的恐惧。而我长期以来,却一直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强迫症。我把自我封闭起来,逃避广阔的社会生活,咬着牙发狠,一遍又一遍地暗示自己:强制忘却,强制忘却!
我的体会是,强迫症必然伴随性格的改善而减轻,自我的蜕变必然带来症状的消失,它们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亲爱的朋友,您大可不必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耿耿于怀,更不能失去自信,您需要做的就是行动再行动。在永不停歇的行动中,性格将不知不觉地向您所期望的方向转变。相反,假若只停留在理论设计上,梦想在一夜之间实现理想性格,这绝对不可能,而且还将给您带来灾难。仔细想想,性格的形成是天意,的确由不得自己。我们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永不停歇的行动,真实我早晚会被我们的诚意和行动成果所感动。
强迫者智商高。因为弱智者不会强迫。
强迫者情感丰富。因为麻木者不会强迫。
强迫者心地善良。因为邪恶者不会强迫。
强迫是一笔财富。强迫是强迫者一段独有的、难得的经历。朋友,自信地面对强迫、接受强迫、玩味强迫和研究强迫吧,你必将洞察人性,获得大彻、大悟、大解脱、大自在——自我超越。
强迫是强迫者的伙伴。接纳他、善待他吧,你的潜能将在强迫中迸发!相反,假如与他势不两立,你将在强迫中灭亡!
我的强迫症自我治愈的过程,前面已经作了介绍,其中森田原则是帮了大忙的,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有个森田疗法。以我的体会,运用森田疗法时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森田疗法注重行动,注重在亲身体验中觉悟
我们的毅力要用在控制自我的行为上,要忍受一切身心的不适感投入日常行动中,千万不能有等症状消失后再去行动的想法。
(2)放弃抵抗,不去克制症状,但也不能片面理解这句话
当强迫念头刚一出现时,马上警觉,当头棒喝——停!这是必要的,可以遏止强迫惯性,以免陷入强迫的旋涡之中。此时必须立即把注意力转向外部,否则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无异于“期待”强迫念头的再次出现。而症状一旦发作起来,克制就难了,所以此时应放弃抵抗,忍着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去做事,因为你不可能一边抵抗症状一边做事。任何理论、任何原理、任何疗法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灵活变通的地方。强迫症患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不论是症状、性格还是环境,所以我认为,对强迫症症状,能克制就克制,不能克制就放弃。如果你有克制成功的经验,可以继续采用,这将给你增添信心。这里的关键是:克制而不焦虑,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克制失败和症状反复的充分准备。为什么我们一般不主张克制症状呢?因为我们往往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认为自己的毅力足够强大,只要我去克制,就一定能克制住。但症状那么容易克制的话,那就不是强迫症了,所以克制失败就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悔恨,引发精神交互作用。克制也好,放弃也好,应因人、因地和因症而异,这也是一种自然,不可拘泥于某种疗法,更不可拘泥某种疗法中的某些词句,要把各种理论和疗法融会贯通,体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更重要的是,要把森田原理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强迫症当成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个礼物,当成人生的一个插曲。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只要去做就是了,不要期望做得多么好、多么成功。在永不停歇的行动中,你将发现你的疑病素质在悄悄发生改变,你不仅从强迫中解脱出来,而且将获得彻悟,获得大超脱、大自在。
(二)三个自我的理论
自我心理疗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三个自我的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时也指自己给自己治疗的方法。
人格结构由三个自我组成,即真实自我、现实自我(自我)和理想自我,简称真实我、现实我(自我)和理想我。
真实我涵盖弗洛伊德的本我和超我,是自我对超我进行“情感内化”后的本我。容格把集体无意识人格化为“集体的人”,真实我就是把个人无意识(潜意识)人格化的“个体的人”。由于自我已经把超我的某些要求“内化”进本我里,意识层的强制消失了,所以真实我大体上位于潜意识层,平时难以觉察。每个人的真实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他通过性格选择器对自我发挥作用。
理想我是在自我觉醒后,因对自我不适应环境而产生不满,通过想象重新塑造的一种人格,或一种反应模式。理想我不像真实我那样,有内在的本体驱动力,他是一种抽象,靠意志维系,对自我发号施令。
意识的自我是正在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受到真实我、理想我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顺应良好的情况下,自我觉察不到真实我的存在和影响力,因为性格选择器一启动,就“自然而然”地为自我做出了选择,似乎一切都自动化了。只有当个体受到挫折,本体能量被激活时,或者追逐理想我而失败时,自我才能感受到背后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控制着他,使他“身不由己”、使他“情不自禁”、使他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
真实我从受精卵形成后就开始了他的存在,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接受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自我对他的“情感内化”,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动力定型或反应模式,并通过性格选择器制约自我的行为。真实我的不断丰富和壮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自我试图用高高在上的理想我一下子就取代真实我,形成自我的常规反应模式,往往适得其反。强迫症患者就有这个急于求成的毛病。假如个体受到异常强烈的刺激,譬如在死亡线上走了一遭,也不是不可能使真实我很快发生大的改变,不过首先得挺过精神失常这一关,而且,真实我是变得更积极还是更消极,也难说。
人的行为,有时是不经意间出现的,有时是经过“自动”思维后出现的,这就是真实我。而当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出于某种动机,压抑自我的本能反应和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刻意追求某种新的、理想的反应模式时,那就是理想我。所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来由的,不是出自真实我,就是出自理想我,或者由两者共同发出,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自我不必对自己某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感到不解和诧异,不必对自己的某些失误和错误耿耿于怀,要同时接纳真实我和理想我,并用自己的坦诚和智慧协调和整合他们。但是,强迫症患者却强力压制真实我,盲目追逐理想我,使两者尖锐对立起来。而通常败下阵来的是理想我,这就使自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强迫性的重复思维和行为,在自我看来是极其荒唐、毫无意义的,殊不知这正是他的真实我所为。真实我是个孩子,出于确定自身安全感的需要,实施了在成人看来没有必要的重复。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虽然偶尔也有重复念头和行为,但很快就过去,而没有形成强迫症呢?因为他们的性格选择器功能正常,使自我能迅速觉察这种重复的幼稚性,并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中断了重复。强迫症患者的性格选择器是出了故障的,由于本体能量向外释放受阻,使能量倒流,不自觉地黏着在某些念头和动作上,当陷入强迫的怪圈想自拔时,为时已晚。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想借助理想我的力量(毅力)抵抗真实我的反应(症状),就会导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加重。
强迫症患者的真实我相对比较脆弱,保留了更多的童性,而他的理想我却非常“强大”,所以自我盲目崇拜理想我,难以觉察真实我的存在,真实我的愿望一表达,就遭到自我的粗暴对待。真实我就像孩子一样,脆弱是暂时的,他的能量与他一起长大,尤其当刺激把能量激活时,就会对自我实施报复。不幸的是,真实我的能量不是释放到自我的外部,而是全部用在与理想我的抗争较量上了。他本不愿意这样,是蛮横的自我逼他的。
三个自我的理论认为强迫症的发生机制是:当个体受挫时,自我借助理想我压制真实我的自然反应而失败,产生焦虑,焦虑使自我更粗暴地施加压制,压制无效反而使真实我的反应更强烈,真实我出于自身安全感的需要,以原始幼稚的方式,驱使自我不断重复某些念头和动作。在森田看来,是精神交互作用产生的固着。在巴甫洛夫看来,是深刻的情绪体验在大脑皮层形成顽固的病理惰性兴奋灶。
可见,对于强迫症的发生,真实我的脆弱(性格特征)是基础,挫折和刺激是诱因,自我的压抑是关键。
几乎各种心理治疗理论都认为,强迫症患者都有一定的不良性格基础。自我心理疗法认为,性格的根是扎在潜意识的真实的我,它多数情况下是在暗处左右自我的选择,我对这一点始终坚信不疑。强迫症的性格特征,森田称为疑病素质,认知疗法学派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也可以视为性格的一种本质特征,潜藏在真实我里,难以觉察。强迫症的治愈必然伴随性格的根本改善,或者说性格的改善是强迫症根治的前提,这也是鲁龙光教授的“心理疏导疗法”所持的观点。在我看来,性格的改善就是真实我不断丰富壮大的过程,经过量的积累,在某一时刻突然顿悟,使性格发生质变。这个过程异常艰难,但顿悟使人惊喜不已。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尤其强迫症患者的性格中有更多的缺憾因子。无论如何,不管我们对自己多么不满意,都必须首先接纳自己的真实我。只要接纳了,我们的焦虑状态将大大减轻,我们才能减少心理能量的内耗,有更多的精力工作、学习,战胜强迫和改造性格。接纳,也是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我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一个人有性格缺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自我(真实我)的全盘否定。性格缺陷在个体的社会实践中总有弥补的可能,而由全盘否定带来的对真实我的强力压制和排斥,不但失去了改造性格的机会,而且将导致自我的分裂和痛苦。对强迫症也是如此,因为强迫症状一旦形成后,就成了真实我的一部分。
我早年品尝了对真实我压制和排斥的苦果。我的智慧和毅力用错了方向,长期封闭自己,与自我和强迫症顽强搏斗厮杀,伤痕累累。我对自我和强迫症过分地关注,时刻检索和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是幻想,只要我改变了性格、战胜了强迫症这个魔鬼,我就无所不能了,我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我们怕什么?怕自己的缺陷或症状一旦暴露出来,会遭人耻笑,怕被人瞧不起,怕对自己不利。我的经历已经充分说明,任何事情决不会因你怕它就躲着你,相反,你越怕它,它就越来找你的麻烦。鲁教授说,“怕”也是欺软怕硬的。正确的做法是,承认自己的怕,但不能退缩和逃避,要忍受怕带来的紧张不安,勇敢地去面对它。
我们还怕什么?怕自己内心深处某些“见不得人”的冲动和欲望会不能自控而付诸行动。朋友们,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为什么要被这种虚幻的东西搞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呢?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已经给我们莫大的启示,我们头脑中出现的任何念头,都是人性的反映。这些念头,包括“恶”的念头,一般不会左右我们的行为,除非强力压制而使其恶性膨胀。心理内容从无意识到意识形成念头,从念头到冲动和欲望,到动机,再到付诸行动,有相当长的距离,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阻断行为的实施。我们必须善于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以发现真实我的所爱所恨、所想所愿,并放任这些念头、冲动和欲望的出现,因为我们强迫者善良的本性绝不会把这些念头、冲动和欲望转化为行为动机,更不会付诸行动。但我们需要把积聚的心理能量,通过健康的渠道释放出来。
好多事,比如某种感觉,你越怕它、越抗拒它、越掩饰它,它就越出现、越突出、越强烈,而你不但不怕它,还对它怀有期望时,它的反应倒迟缓起来,似乎专门跟你作对。你说怪不怪?人的心理真是奇妙啊,里面必定有神灵操纵。
朋友们,我不赞成把性格的改造和战胜强迫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为我有惨痛的教训。你只要对自我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在充分接纳自我的前提下,发挥你的智慧和毅力去实践、去行动、去迎击你所惧怕的事物,你的性格缺陷和强迫症状将一定会悄悄地发生改变或消失。相反,若过分地关注和执著于目标,定会适得其反。在永不停歇的反复实践中,你的认知力将不断提高,早晚有一天会获得顿悟。一旦突破了怕死的大关,你将无所畏惧,笑看人间多少事,生生灭灭,云淡风轻。
不怕死不等于不珍惜生命,恰恰相反,只有不怕死,我们才能更放得开,才能在行动中更投入,以至于忘我,才能全心全意地拥抱生命、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