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与晋襄公先后去世,秦、晋两国之间的战争,牵制削弱了双方的力量,这就为南方的楚国向北方开拓创造了有利的时机。楚国自西周末年就不断扩张领土,楚穆王时,灭掉了楚国周围的江、六、蓼、皋陶等小国,使楚国成为春秋时期富源最为辽阔的诸侯国。这就为楚庄王问鼎中原,建立中原霸业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熊侣继位。这位楚庄王与楚国先前的君王有些不同,他继承王位后,有三年时间既不过问朝政,也不出兵争霸,一幅游戏人间的样子,白天巡游捕猎,晚上酒色歌舞,为避免大臣们劝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敢劝谏,就判谁死罪。满朝文武对这位新君的作为都感失望,却又无济于事。楚穆王英明一世,难道到老了,竟选了个昏君继承王位吗?
其实楚庄王用的是韬晦的策略。他之所以摆出一幅昏君的模样,是为了麻痹当时的楚国令尹门越椒。楚穆王时楚国的令尹势力恶性膨胀,大有压过君王的势头。楚庄王大智若愚,他即位后清楚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令尹门越椒抗衡,而要想成就一方霸业,他就必须要掌握足够了力量。楚成王莫不清朝中大臣的态度,也没有一个和自己步调一致的领导班底。他三年里表面上寻欢作乐,其实一直都在观察朝臣们的态度,寻找物色能臣异士,组建自己的力量。而他表现的越是无能,门越椒也就对他越是放心,越敢胡作非为,将罪行昭然于天下。就在门越椒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冷笑楚庄王的昏庸时,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末日也已经将近了。
一天,大夫伍举拼死闯宫,来到楚庄王面前。楚庄王怀里搂着一个美人儿,用半醉半醒的眼睛看着面前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臣。楚庄王说话了:“你是来来喝酒的吗?或是来听音乐的?”
伍举平静地说:“不是,我只是想来给大王猜个谜儿的。”
楚庄王似醉非醉地看着他:“哦?你说说吧,我正觉得无聊呢。”
伍举说:“是这样的,我昨天听说,楚国山上飞来一只大鸟,他身披五彩,荣耀非凡。可是他在那高高的山峰上,一站就是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都看着他,却人人都不知着是一只什么鸟?为臣愚钝,所以想来问大王。”
楚庄王听后先沉默了许久,过了一会儿,他推开了怀里的美女,大笑着说:“申无畏啊,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你相信我,他三年不飞,一飞必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急,时间就快到了。”
伍举听后,磕了头,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是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楚庄王在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看清了朝中一切,辨明了忠奸。更重要的的,他已得到了两个人才,运筹帷幄,治国理政的能臣孙叔敖和勇猛多智的养由基。
第二天,楚庄王开始他雷厉风行的改革,他先调整了人事,削减了令尹的权力。随后他又提拔平民出身的孙叔敖为令尹。在孙叔敖的规划下,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使农工商贾各守其业。在政治上则注意选用旧贵族,借以巩固统治集团的群体力量,楚国的国势更加强盛了。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公元前608年,楚国打败宋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又讨伐了陆浑戎。在讨伐陆浑戎的过程中,楚庄王将军队一直开到了成周附近,向周王室前炫耀武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劳师。楚庄王陪王孙满检阅了楚国的军队。
在楚庄王陪王孙满检阅楚军时,楚庄王突然问:“我听说周宫中藏着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九鼎,不知道这鼎的大小轻重怎么样?”
王孙满回答:“九鼎是象征王室权威的礼器,它的轻重和大小无关,而要看拥有它的国家的强盛,德厚,国强,鼎也就自然会重。当年成王将鼎放置在成周,占卜的结果是周朝要经三十代君王,历七百年春秋,这是天命。现在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所以还不到问鼎的轻的时候。”
楚庄王问鼎后,知道还不是取代周天子的时候,就率师回去了。就在楚国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晋国的情况却是山河日下。原来晋襄公死的时候,晋灵公才七岁。晋灵公从小缺少管束与正确的教导,是一个顽劣的纨绔子弟,有一次他待着无聊,竟然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弹高台下的行人取乐。晋国在这样一个君主的领导下,衰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再度北上,攻击再次倒向晋国一边的郑国。郑都被围长达三个月,郑人坚守等待晋国的援兵,可晋军迟迟不到,最后只好向楚国投降。这年的夏天,楚军与这时才赶到的晋国的援郑大军相遇与黄河边上的邺地。晋国元帅苟林父听说郑国已经降楚,本打算撤军。但晋军副将先谷不同意撤回,擅自率自己的亲军渡过了黄河。荀林父不敢让先谷孤军深入,只好率全军赶上。晋楚在邺发生激战,由于晋军内部意见不一,导致全军指挥失灵,结果被楚军击溃。在溃退时,晋军官兵争相渡河,混乱不堪,致使晋军或被楚军斩杀,或溺水淹死,另人惨不忍睹,损失极为惨重。
邺之战击散了晋军的斗志。此后,晋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再不敢与楚军轻易争锋。公元前594年,楚军围宋,宋国坚守长达九个月,期盼晋国的救援,可晋国群臣都反对出兵。宋人望眼欲穿,也没有盼到晋军,只好投降楚庄王。自此中原诸侯对晋国彻底失去了信心,纷纷与楚国订盟。楚庄王终于实现了称霸中原的志向。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两年后,继位的楚共王继承了楚庄王的霸业,在今山东泰安西一带大会诸侯,秦、齐等十四个诸侯国参与了会盟。
晋国虽在邺之战中丢掉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但仍是北方的军事强国。邺之战后,晋国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向南方与楚国争衡,便集中力量来对付北方的势力。公元前589年,晋国灭掉赤狄各部,使国力大为增强。公元前589年,晋、齐在鞍发生激战,齐军大败。距邺之战近二十年后,晋国的力量得到了增强。公元前575年,晋楚为争夺对郑国的控制,在鄢陵再次发生战斗,这一次晋军大败楚师,还在乱军中射伤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到公元前572年,晋悼公继位后,晋国进行改革,整顿内政,减轻赋税,强调法治,起用赵武,重用贤能,晋国成为了当时最具有势力的强国重新成为了诸侯霸主。
然而,从晋悼公的儿子晋平公起,晋国开始慢慢衰落,到了春秋末年,晋国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智、赵、魏、韩四家大夫各自割据一方,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控制权。最终终于演变成“三家分晋”,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一分为三,有赵、魏、韩三国。楚国则一直雄卧南方,成为到战国末年最有势力能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国家。
点评:
正是:春秋无义战。春秋的历史就是四方诸侯割据,逐鹿中原,争霸中原的历史。兼并、无休止的战争、周王室力量不断被削减、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那些乱世枭雄与能臣异士,成为这段动荡起伏,多姿多彩的历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这段历史时中,四方诸侯们高举着什么样的旗帜,高喊着什么样的口号,起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兼并他国土地,强大自己。在整个春秋时期,强国更强,弱国更弱,到战国时期,力量终于集中到了齐、楚、燕、赵、魏、韩、秦七个国家身上。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春秋时期那纷繁复杂的政治交往,雄浑激荡的吞并征伐,才说着不同的话,发源于不同文化体系的华夏各族凝聚到了一起,在思想上,在生存方式上,逐步走向统一,产生共鸣。春秋,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看春秋风雨,唯有人心常留天地,兴亡成败在那一个鲜活的历史形象面前都变的渺小,而无足一提。
相关链接:
晋灵公略事
公元前620年,晋襄公害病死,他七岁的儿子夷皋即位,就是晋灵公。赵盾等人本来不想立一个还不懂事的孩子为君。但由于夷皋本身就是世子,名正言顺,而晋国内各派势力也在相互争衡,赵盾为稳定局势也就只好立了晋灵公。
晋灵公小的时候,晋国的大权都掌握在赵盾手中,他从来都不参与。由于缺少适当的教育,晋灵公成人后任性胡为,做事荒唐,崇信弄臣屠岸贾,生活奢靡,是一个标准的昏君。为了寻找乐子,屠岸贾为晋灵公修了一所园林,名为“桃园”。在桃园里,屠岸贾盖了一座高台,四面围着栏杆,晋灵公站在台上就可以看家全都城的概况。有一次,晋灵公看见成中来往的百姓比天上的飞鸟还多,这个大孩子便拿起弹弓向台下的行人打去,看着被打得抱头乱蹿的百姓,和屠岸贾一起,两人“玩”得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晋灵公只因为一个厨子没有把熊掌煮透,就把这个厨子杀了。当时正好被晋相赵盾瞧见了,赵盾就找到晋灵公以老臣的身份进行劝谏。晋灵公表面上接受了赵盾的建议,实际上却对赵盾怀恨在心。事后晋灵公就和屠岸贾密谋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赵盾。不想那刺客十分钦佩赵盾的为人,他为了既不失去对晋灵公的忠诚,又不错杀忠臣,竟然跟赵盾说明事情的经过好,一头撞柱,自杀了。第二天,晋灵公看见照常上朝的赵盾后大惊失色,和屠岸贾都一时不知所措。
一计不成,晋灵公和屠岸贾又设下一条毒计。他们先圈养了一只恶狗,又做了一个草人,给草人穿上赵盾的衣服,在草人胸脯的位置搁了一大块羊肉。以后两人就天天训练那只狗扑杀草人。一段时间后,晋灵公将赵盾请到宫里,假意设宴。赵盾当时只带了卫士提弥明一人赴宴。宴席间晋灵公放出恶犬,扑咬赵盾,结果被提弥明将恶犬杀死。晋灵公大怒,干脆撕破了脸皮,下令宫廷武士擒杀赵盾。过亏提弥明忠心护主,舍去性命才掩护赵盾逃出宫廷。但宫廷武士仍不放过赵盾,在后边紧紧追赶。其中有个武士尤其卖力,比其他人追得都快。赵盾眼见这武士到了眼前,一着急竟瘫倒在地,不能动弹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那武士已跑到近前,一把拉起赵盾,将他背到了肩上继续跑。这时候,赵盾的儿子赵朔也率领家将赶来了,才总算击退了宫廷武士,把赵盾救了。
事后赵盾问那个武士为什么要救自己。这时才知道这武士叫灵辄,先前因穷困曾饿倒在了街头。当时赵盾正好经过,就给了他一些吃的,救了他一命,这时他看到赵盾有难,所以舍命相救。赵朔救下赵盾后,父子两人逃到了国外。公元前606年,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成公即位,便又将赵盾接了回来。晋成公为表示依旧要重用赵盾,把自己的女儿庄姬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晋国的政局重新得到了稳定,继续踏上了逐鹿中原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