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昭裔,中国第一位卖书致富的私人出版家。五代时候,毋昭裔当上后蜀军相,出资百万在四川开馆雕《九经》,公元953年完成。毋氏书籍遍销海内,成为古代卖书致富第一人。毋昭裔,河中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少年时即博学多才,卓有见识,是后蜀时一位有识略的谋臣,也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学者。毋昭裔自幼家贫,在艰难的条件下求学苦读,深有所感,立志要发展教育事业。入蜀后,他好学不辍,同时兴办教育。当时,蜀中经唐末大乱之后,学校皆已荒废。毋昭裔自己出资营造学宫,建校舍,命人按雍都旧本《九经》刻于成都学宫里,又奏请后主下诏刊印此书,使一度困顿的教育再度兴盛。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毋昭裔贫贱时,偿借《文选》于交游间,其人有难色……这件事于他印象很深,他发誓:“异日若贵,当版以镂之,以遗学者。”后仕蜀为相,遂践其言,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古将《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九经》等写下来,刻版印刷。这些书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从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蜀版图书在书籍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毋昭裔事后蜀两主,以远见卓识,勤谨审慎著名当时。他去世之后,其子孙还因其所刻之书版而加官晋爵。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兵革丛生,他能在这时恢复学馆,倡导教育。刊印书籍,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类推荐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无处不在的数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热门推荐
王爷太坏之萌妃要翻墙
“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位长相十分清秀的女人站在大街上肆意狂笑,并且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周围路过的人,一脸黑线的望向那名女人面上似乎再说“这女人傻了吧,我决定不认识她了。”路人乙问“我们认识她吗?”路人甲挠了挠头说“我们好像不认识她也。”路人乙轻飘飘的说了句“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了?”“切!”周围都嗤之以鼻的走开了。然而此时此刻的上官琳心想“我终于有了我最爱的奖金了!”心里正暗自高兴“啊!为什么总是我呀?我的奖金该怎么办呐!555~”可怜的上官琳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蕉皮,华丽丽的晕了过去。等她醒来之时变成了将军之女上官琳琅,且看她如何在古代泡得了美男,打得过白莲花,收的来萌宠,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