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
——[美国]格莱恩·布兰德
让自己的目标看得见,是很好的战胜职业倦怠的方法。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也曾经为此努力奋斗过,可是一段时间后,有很多人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并且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很快便陷入消极和倦怠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因此丧失了实现目标的动力。
有这样一名妇女,她矢志要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卡塔林纳海峡的妇女。对她来说,“第一个游过这个卡塔林纳海峡的妇女”便成了她的目标。这是一位名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的美国妇女。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还笼罩在浓雾中。这名34岁的女人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成千上万人在电视上看着她。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浓雾阻挡了她的视线,她甚至看不到护送她的船。15个小时之后,她已经很累了,又冻得发麻。她想自己是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在另一条船上,焦急的母亲和教练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劝告她不要放弃。可是在她的视线里,除了浓雾以外,根本看不到海岸。
她觉得自己太累了,她决定放弃,人们把她拉上了船。几个小时以后,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我相信我能坚持下来。”
事实上,她如果再坚持游半英里,便可以抵达加州海岸!
弗罗伦丝·查德威克后来说,这次渡海游泳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海岸。
我们为之进行努力的目标必须是看得见的,可以实现的,这可以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当我们去为完成任务做出努力时,就有理由使自己不断成长,继续前进,开创新的天地,迸发出新的激情。
要想让目标看得见,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将目标进行分解,即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很多具体的小目标。我们必须强调,这种分解后的小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每一个小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无法衡量实现的可能性,那将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如果无法知道实现目标还差多远,就会使人泄气,甩手不干了,要想脱颖而出就难了。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崇高而中途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能分解成很多“小目标”,便能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众多“小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少,最终的“大”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起跑以后,他所见的也只是前面不远的道路。同样的,在制定自己人生目标的一开始,没有谁能真正看清自己希望企及的人生目标。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付出努力的时候,聪明的人所依靠的是手上的火炬来照亮自己脚下的路,而不是高挂天空的若隐若现的星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信心百倍,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一片漆黑,但手中永不熄灭的火炬会让他看清眼前的路,并且坚定地跑下去。
1984年和1986年,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连续两次蝉联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当他称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时,人们感到迷惑不解。当时许多人都认为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最终,谜底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被揭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长跑中运用目标分解的智慧,使并不被看好的山田本一在高手如云的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胜利。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目标。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自我目标管理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目标转化成行动力,并能持之以恒。山田本一在马拉松比赛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自我目标管理过程中,将目标分解可以迅速实现量化,是将目标转化成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虽然远大的目标是实现成功的保障之一,但是目标过“远”过“大”,却让人不堪重负,很容易产生懈怠和厌倦的心理。如果我们将目标进行分解,可以实现由“大”变“小”、由“远”变“近”,例如,我们将一个五年的“大”目标分解以后,可以清楚的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今天最重要的几件事开始。
这种分解目标可以提供给我们目标实现的持久动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人都是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每个阶段的胜利都会使人从中获得成就感,枯燥和生硬的目标变得生动有趣,这将鼓励自己坚定不移向目标努力。
此外,将目标分解后能释放一定的压力。在专注分阶段的目标,可以忘却因为工作本身带来的焦虑和不安。“与其忧虑,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这也是在克服人性的弱点。
一旦我们将一个宏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去完成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似乎简单了许多。要移走一座山似乎不可能,但如果把山看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土石堆积起来的大土堆,那么,移山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一位美国乞丐在临终时,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个拥有百万美元的富翁。很多人对此心存怀疑:一个乞丐,依靠人们一分、一角的施舍,竟然能够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事实上,这些存款的确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积而成,而并非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飞来横财。乞丐一点点的积累,由一分到十元、千元、万元,乃至百万。
人生如长跑,贵在坚持,目标分解,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自我目标实现的过程。
钻石法则19:分解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把大目标分解成可以很快实现的很多小目标,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有些人对目标模糊不清,有时甚至只有一个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概念。比如说,有人向上级承诺要把工作做好,但怎么才是做好,什么才是好的标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样的目标往往难以把握,同没有差不多。
(2)目标是可以履行的。不是我们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因此,一个人要想“说到做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3)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一个人做事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事情只能一件一件做,目标过多可能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4)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对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要有不怕困难、长期作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对未来的承诺给了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代价,甚至一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