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0800000007

第7章 形式训练与实质教育

形式训练的本质表现于以语言为中介,实现概念的大量扩充、规则的精确思考、客观逻辑的快速使用——形式训练就是以语言形式训练为依托的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形式训练。这一点,上篇文字已经给出定义,并具体论述了这种表述之中西方人通过理性思辨“二元化地区别对立”提出的三种处于不同层面的“形式”,本文的写作,意在通过与我们目前教学思想与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分辨的是这一概念体现出的思想实质,追问“其存在的依据”。

在“以语言为中介”这一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与西方人没有什么不同,分歧在于,“以语言为中介”干什么。“语言”是中介性的工具手段,工具的本质属性是运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可对于“运用”,中西方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形式训练“以语言为中介”,借助“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形式训练”,旨在“实现概念的大量扩充、规则的精确思考、客观逻辑的快速使用”,或者说,面对语言工具,西方人想到的不是其现实运用,而是对这一工具的理解,强调现实运用前对工具运用原则规律与方式方法的理解,当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运用;我们则要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形形色色的教育,比如以前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现在的“人文教育”,对工具本身及其运用原则规律的理解重视得很不够,特别是现在,关注的几乎可以说只是工具的现实运用以及运用产生的现实成果,至于对工具本身的认知与运用,对不起,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在实践过程中“个性化”地理解感悟好了——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其实是“认识与行为的‘实质’”,或者说,通过所谓的“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拥有)些什么——我们的这种教学思想与方式,为西方人称之为“实质教育”。

是否强调工具运用前对工具及其运用的认知理解是西方“形式训练”与我们的“实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到底哪一种存在更符合这一工具存在的内在要求呢?

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化解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工具运用之前是否需要首先理解工具本身;一是语文(语言)工具是否可以通过“教学”(训练)被理解掌握。

关于第一点,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现实运用技术含量高一点的工具,我们就应当首先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研究,理解了,能够基本保证运用质量的基础上再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运用。比方说,拿把笤帚扫地,不用专门学就可以投入实践,可让你裁剪衣服,还是首先学习学习为好,否则,尽出些废品,就有暴殄天物之嫌了,如果让你开汽车,不好好学习就“个性化”上路,就太危险了,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提到语文(语言)工具,我想,可能没有人将其与“拿把笤帚扫地”类比,其复杂程度,或许要比开汽车复杂得多,这一工具运用起来虽然不会产生多少危险,但运用前应该好好研究这一点应当是显而易见的。关于第二点,我们不妨问一问我们自己,世界上有哪一种复杂的工具不是可以通过“教学”认知、其运用不是可以通过“训练”掌握的?语文(语言)这一工具的认知与运用难道就可以是唯一例外的特殊吗?如果仍然搞不清楚,我们不妨去追问一下我们语文教学最为朴素的现实。比如笔者另一篇文字已经提及的“画龙点睛”手法,其实质是记叙类文体中为了有效避免无谓的误读切实保证“交流”质量作者在文章行文的关键之处“点”的那一笔(开头,结尾,叙事后,以及文中人物“个性化语言”、叙事细节的特别点化等等),体现的是作者对读者的最为贴心的人性关怀。这里,其思想是唯一的,显然是可以也应该通过“教学”甚至“灌输”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的;具体存在的情形虽然丰富多彩,但存在位置与特点显然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都是相对固定的,完全可以借助相应的“训练”让他们学会运用,形成相应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甚至我们自己了解了“画龙点睛”的实质,像《曹刿论战》的教学,就不可能像我们现在的一些课堂一样,视而不见人家作者“肉食者鄙”这一“点睛”之笔,非要为无能(“鄙”)的鲁庄公翻案,在我们本该非常庄严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上演一出出这样荒唐透顶的闹剧;如果通过“训练”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运用这一手法,我们学生的作文里面就不会这样普遍而严重地存在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由于严重缺乏严肃理性而又系统充分的研究支持,该“教”也能够“教”我们却没有“教”,该“训练”也能够“训练”我们却没有“训练”的,何止一种“画龙点睛”手法?事情的严重程度其实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不仅没有做许多必须的研究整理工作,由于理性的严重缺位,许多非常科学的理论,经过我们严重的误读,已经成了维护我们华而不实的时髦理论的工具。比如我们津津乐道的“文无定法”,我们的逻辑似乎是,既然“文无定法”,当然就无需“教”,“教”了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可我们就是不去反过来想一想,“文无定法”不也正说明“为文有法”并且即便同一类文章都存在很多写作方法吗,既然有“法”,当然就可以也应当存在“教”存在“训练”,一样一样地“教”,一样一样地“训练”,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就越容易展示其“个性”啊——多么朴素的情理事实,可我们就是视而不见,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尊重以及尊重基础上的“有效教学”。形式训练训练出的学生,中小学阶段不仅都能写出个性十足的实用类文字,不少还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甚至正儿八经的论文,我们呢?别说什么论文(哈哈,我们不少语文教师还在为写不出论文去评职称发愁呢),就是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不少高中生还写不好呢。为什么?答案再明显不过了——我们何曾严肃系统地“教”过“训练”过?

进行形式训练,需要训练体系支撑,构建训练体系,首先需要技能要素拆分。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已经过世的语文界“三公”的生前的认识其实早已逼进了真理,只是,没有得到语文界的积极响应,付诸教学实践,后来的一些浅薄小人自以为是,根本没有了解这些大家思想的深刻内涵,总想着“超越”这些伟人,结果,越“超越”离真理越远。吕叔湘先生生前曾多次以“打乒乓球”为例提醒过我们,叶圣陶先生则不仅强调技能拆分,还一再呼唤在此基础上的技能要素序列化,切实改变课堂上语文教师“以意为之”的混乱现状。运用语文(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非常复杂的技能,所有复杂的技能当然都会包含诸多的技能要素,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应将这些要素合理拆分一项项地强化训练后再综合训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启迪——可是,我们从未真正尊重过。我们总是讲究“整体性”“全息性”,生怕破坏了“整体性”“全息性”被人讥讽为“鸡零狗碎”,可事实是,无论哪一篇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牵涉到的知识以及演化出的问题丰富得都可以车载斗量,别说一节课两节课,即便十节二十节,想全部解决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一线教师不“个性化”地“以意为之”,又能怎么办?事实上,因为没有拆分意识,当然谈不上细致系统的研究,以前时兴“目标教学”时我们的“目标”大都大而言之,起不到多大作用,并且,因为大而言之,许许多多的“目标”其实大同小异,结果,学生已经会的我们仍然反复“教”,不会的呢,教师本人大都缺乏深入的思考,自己就不曾有什么清醒认识,再加上这些问题存在的“个性化”,我们也便更不知道要照顾哪一个好了;因为效果不好,后来便有人主张淡化“预设”,讲究临时“生成”,哈哈,这倒好,就好像出去旅游,出发前暂不考虑目的地,到时随遇而安吧——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一直流行着令叶圣陶先生生前痛心疾首的“以意为之”,何曾有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形式训练则不同,人家讲究技能拆分,人家讲究技能要素的序列化,人家已经构建起来了严密的线性的逻辑的形式训练体系,所以,人家的教学目标无论长远还是目前,都可以非常地明确具体,人家的课堂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训练”,人家能够保证,从入学到毕业,所有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都不存在无谓的重复,就这样,人家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了各种文体文字的读写,虽然要求非常严格,人家的学生写出的文字仍然大都能保证“个性”十足。我们呢,到了高考,为了所谓的“个性化”,还需要淡化文体要求,淡化题材要求,实际上也便是千方百计降低难度要求,可即便如此,我们能够写出质量稍高的“个性”文字的学生到底能有多少呢?这种强烈反差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偶然吗?

我们已往“工具论”的教训其实在于将“工具”与“工具运用”混为一谈了,天真地以为,了解了语文工具(记住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就等于拥有了语文能力,却忘记了“运用”,因而忘记了“训练”(另一种更加重要的“教学”,指的是相关知识规范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而不是我们理解的对相关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关照工具的认知,却忘记其运用属性,属于典型的“实质教育”。现在时髦的“人文论”则将“工具运用”与“工具运用的教学(训练)”混为一谈了,甚至可以说,为了前者而彻底忘记了后者,结果,连“工具”本身都无意关照,更属于彻头彻尾的“实质教育”。语文(语言)工具需要也可以“了解”,其运用能力需要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无视这一简单的情理事实,不讲“了解”不谈“训练”就为“运用”而“运用”,工具的实质、工具运用的规律原则方法技巧都让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经过熏陶熏染潜移默化去体会去领悟,其实是放弃了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如果总是这样的话,识字教学之后,我们所谓的语文教学其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们目前的所谓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没有了多少语言学科存在的空间,西方人讲究“概念的大量扩充”,我们也在“扩充概念”,但人家的“概念”都属于“语文”,属于“语言”,我们的“概念”丰富多彩,可能属于人生,可能属于文化,或者其它什么领域,剩下来真正属于语文(语言)工具及其运用的,反而少得可怜。同样,人家“规则的精确思考、客观逻辑的快速使用”中的“规则”与“逻辑”也都是属于语文(语言)与语文(语言)运用的,我们呢,因为爱好不同,你的可能大都属于人生,他的可能大都属于社会,留给语文(语言)的到底有多少,天知道。

既然如此,我们还开设这个自欺欺人的什么“语文学科”口口声声大谈特谈“语文教学”干什么?

时至今日,形式训练早已不再仅仅属于西方,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以及原苏联分化出的那些国家,或者说,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的语文(语言)教学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教学思想,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也都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固执拒绝形式训练的国家,其语文(语言)教学无一例外地“少慢差费”,这样一种事实,能够用一个偶然解释吗?

最后想附带谈谈本文文题的确定。西方有将“形式训练”称为“形式教育”的,为了“统一”,原来想定为“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可觉得,由于缺乏理性,国人向来有“教育”“教学”不分的传统,一谈“教育”就往往习惯于偏向于思想品德方面,容易出现误解,而一旦出现误解,就会与形式训练精神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国内倒是有一位权威专家将“实质教育”称为“实质训练”(钟启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可笔者认为,这里显然犯了生造词语的毛病:“实质”是人们认识与行为的实质,或者说人们认识与行为的现实与结果,可以积累积淀熏染熏陶,但似乎与“训练”没有什么联系——“训练”指的是人们理性改造提高自我的动态的形式过程,而“实质”指的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静态的事实与结果,“形式”可以“训练”,可“实质”,只存在理解记忆积累传递,与“训练”风马牛不相及,怎好胡乱拉郎配?不得已,只好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同类推荐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楚辞选评

    楚辞选评

    本书是对伟大诗人屈原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其方式是除对各篇作品作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具有较高的学习及研究价值……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热门推荐
  • 再整江山

    再整江山

    明末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巅的最好时机。然而为何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明的贪腐集体宁愿抱着堆积如山的财富和大明同归于尽,也不愿意施以援手。吴三桂,洪承畴等数不剩数的汉人宁愿投降异族,也不愿意精忠报国。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以勤奋节俭著称的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手下却无一人忠臣良将得以善终。又为何并没有落后于西方的科技并没有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飘洋过海而来的各种农作物却没有丰收一个崇祯盛世。作者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末时代,一个全方位揭示明末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时代。只为以史为鉴。警醒后人。
  • 听说她重生了

    听说她重生了

    夫人问:“重生后感觉如何?”唐晨晨沉默,然后一脸悲痛:“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当我知道自己好不容易从小学生熬到大学毕业时,你特么告诉我我居然生了....额呸不对,是重生了,我约莫知道的了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受了。”夫人笑:“其实重活一次也不错,你可以干许多前世没经历的事。”唐晨晨:“嗯,好像的却是这样啊......”
  • 怒战星河

    怒战星河

    因为人口大爆炸,地球政府决定实行放逐计划,将监狱中的囚犯流放至5.5万光年以外的星系之中。被放逐的人群(Terran人族)并没有自此灭亡,而是在遥远的星际中发展出了远超地球的科技,并且从放逐星系不断扩张!在这个镭射枪和电磁炮为战争主旋律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不合逻辑的战争狂人。他们挥舞着原始刀枪,穿着荒野兽皮;但他们的身躯固若金刚,他们的呐喊壮若雷鸣!——当游荡星河的terran巨无霸航母遇到史诗中降临的巨龙,当porotos光明执政官的雷电裁决遇到圣域魔导的星云闪电,当zerg(异虫)女皇的虫灾遇上萨满女巫的亡灵召唤,当宏伟的机甲金刚遇上山岳般的戈伦石人,当幽能讯号接收到心灵链接发来的宣战……战争,一触即发!这支让人闻风丧胆的铁血军团,来自某个家伙的部落系统,并且只为他服务。而他发起战争的原因,只是想凑够奖杯……然后回家!
  • 仙气飘飘

    仙气飘飘

    作为一个孤女,宁初最大的愿望便是吃饱穿暖。但是作为一个倒霉催的,宁初背着自己的小背篓踏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复仇之路,阴差阳错的迈入了修仙路上。许多年后,宁初成了高高在上的大乘期修士,徒子徒孙问道:“师祖师祖,听说你原先是个凡人孤女,是怎么想到要去修仙的呢?”宁初扶着下颌沉思,轻飘飘的回道:“我是被逼的。”
  • 年少春衫薄

    年少春衫薄

    春末初夏,满城的柳絮残留在热浪的风里,绿叶匪气怒涨。他是最稚气的男主,而她是带着女汉子气息不喜欢修边幅有时温柔傲娇的“校草”女主。一场漫不经心的相遇,却注定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盛大青春。年轻时候的喜欢大多不长,最终不是错过就还是错过。其实好像在人生中,错过才是中心思想,遇见不过只是点缀。青春它总是先干为敬,少年们喝的酩酊大醉,酒醒人散。最放肆的青春总是快如光年,最怀念的总是最快烟消云散,可那之后,却会留下漫长而短暂的一生苟延残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彼岸花开遇见你

    彼岸花开遇见你

    “小野猫,你是我的人,我要守护你一辈子!”“一边去,老娘不需要别人的守护,我自己能保护好自己。”他一直都留心的守护她,她却总是想摆脱他的守护,这样的他和她是否可以走到一起呢?(简介神马的最麻烦了,重要的不是简介而是内容!内容!内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网游之趁火如焚

    网游之趁火如焚

    作为风靡全球的游戏;《初》,它有着令人愿意全心投入其中的魅力,里面有我们心中未探索的星际世界,我们心中奇幻的魔法世界,我们神秘基因进化的超能力世界。因为公司在游戏里举行一场集体活动,并要求公司每个成员都参与,作为公司里唯一一个不谈游戏的向凯,经过美女上司的特别叮咐,无奈再次回到曾经令他忘怀的游戏。重新回到游戏,还是是将曾经感情纠纷的种种都放下?走向一个新巅峰?还是……她?“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声音传来,但却只留下一个纤细飘渺的背影。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环抱青山来种田

    环抱青山来种田

    农家有女乔小桥,爹死娘弱幼弟小。奶奶极品,伯娘嚣张。大伯老实又精明,大姑心狠贪便宜。不时还有外家掺和打秋风!面对这样一群极品家人,一穿来就要面对这配阴婚的危险,乔小桥娇臂一振,斗极品,护弱娘,教幼弟。上山狩猎赚银钱;重做农活养家禽。饭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走。且看她教得幼弟读书考科举,护得弱娘有个性,斗得极品直头疼。年岁适龄,该嫁人了?笑话,她坐拥千顷良田,白银万两的还用得着嫁?直接抬了轿子去把那土财家的儿子给姐抬来,姐要娶!